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690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

《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思想 新知识 新经验100题.docx

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100题

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100题

为扎实推进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力营造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浓厚氛围,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

本刊将从本期起连载《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100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知识读本》,以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运用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经验,为加快富民强省提供思想力量。

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一是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三是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

大众化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最终归宿,也是创新理论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要坚持大众视野、群众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关注大众的需要和诉求,解答大众的思想疑问和困惑,把立足点放在服务人民大众上。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一科学论断,既充分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史功勋,又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同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之间,既有历史递进性,更有内在统一性。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孕育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为实现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正是在这样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上进行的。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七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并对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鲜明有力的回答。

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条道路,又是一种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开辟出来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如果说,在鸦片战争以来170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找到了救中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那么,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则通过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条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5.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深化、不断丰富,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个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6.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理想是有层次的。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

这个共同理想,既体现了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要求共产党员把为最高理想而奋斗同为现阶段共同理想而奋斗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7.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振兴中华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种种努力和探索。

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在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步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中国制度模式的强大生机活力,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宣扬的不照搬西方模式就难以强国富民的神话。

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有关我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取得了新的重大认识,为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国人民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将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统一意志,共同团结奋斗。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主线。

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与引领。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0.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差异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多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能不能包容和整合大多数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

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要求。

包容多样,就是要树立多样共生、和而不同的意识,不断扩大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度和影响力。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是随波逐流、无所作为,而是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1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江泽民同志提出:

“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一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所作的新的科学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以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她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一个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这些新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整体上的先进性。

无论客观环境和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党都要始终坚守其阶级属性。

我们党在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必须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她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之一,是她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也是她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一个必然选择。

我们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必要前提;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两个先锋队”的新概括,将党的历史地位、根本宗旨、执政使命融入于党的性质,体现了党的阶级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的高度统一,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这是因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都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问题,要求我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破除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不符合人民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努力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1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多样性,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一个能够真正反映和有效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政治核心,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团结、凝聚和带领人民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当代中国,既能够最广泛地集中民意,又能够最普遍地发扬民主,从而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的政治力量,唯有中国共产党。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发展史证明,中国只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开启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进程。

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缺一不可,三者有机地结合于人民这个行为主体。

我们党将执政与为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从根本上建立起了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的关系,从本质上体现了党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规律和价值目标。

1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十七大报告指出: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深刻理解和实践这一科学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政治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不同性质的国家,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这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确立了与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实践证明,这些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最能够把13亿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制度安排,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第二,实践“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科学论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

要加强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努力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要把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5.以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

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以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16.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这既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因为党内民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原则,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又深刻阐明了以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社会民主的状况,党内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程度。

因此,“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

17.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们党对国内外政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粉碎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需要。

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要求我们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18.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我们党是以组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