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671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10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九年制学校小学部教案

 

语文

二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班级二年级

任课教师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表

(一)

总体分析与设想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总体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表

(二)

教学进度周历安排表

周次

时间

教学进度

起始页

完成情况

1

0228—030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材单元分析与设想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简析介绍思维导图

教材单元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

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

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

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

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

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

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

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

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

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

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

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2、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2.22-2.26

古诗词三首

1

2

2.29-3.4

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

5

3

3.7-3.11

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中彩那天

5

4

3.14-3.18

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

5

5

3.21-3.25

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自然之道

5

6

3.28-4.1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

5

7

4.4-4.8

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4

8

4.11-4.15

夜鹰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5

9

4.18-4.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5

10

4.25-4.29

期中考试

11

5.2-5.6

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

4

12

5.9-5.13

生命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5

13

5.16-5.20

语文园地五乡下人家牧场之国

5

14

5.23-5.27

古诗词三首麦哨语文园地六

5

15

5.30-6.3

语文园地六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全神贯注

5

16

6.6-6.10

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

4

17

6.13-6.17

语文园地七语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

5

18

6.20-6.24

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

5

19

6.27-7.1

语文园地八

2

20

7.4-7.8

总复习

总计:

80课时

总的教学目标

教育

教养

一、指导思想

坚持新课标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要视学生为朋友、为自己所服务的上帝,给学生以尊严,以鼓励,以方法,以热情,以胆量,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体差异,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

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的综合素养。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服务于学生。

二、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

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时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内容丰富和思维清晰,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指导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

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教学要面向每一个人,不能留有教学的死角。

要想办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可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可以采取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教师要特别关注双向互说,了解每一个人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机进行指导。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知识方面: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

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

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第2课时(总第2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

3.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重点难点

1.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

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

多、高飞无影;云:

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

过去胜:

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2、桂林山水

第1课时(总第3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重点难点

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

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

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

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

危,高;兀立,直立。

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

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

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

(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

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

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

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

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

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

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2、桂林山水

第2课时(总第4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学习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习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

轻声读课文问:

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分小组讨论)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

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

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4.学习第三段。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

  b“秀”。

  c“险”

⑤,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

可自由发挥想象。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

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

“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5.学习第四段

 

(1)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二、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三、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1课时(总第5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

曲折环绕。

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

(“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

显出,露出。

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

明亮鲜艳。

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

高耸。

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

树木茂盛繁密。

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

窟窿眼儿;缝儿。

昏暗:

光线不足;暗。

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

靠拢压迫。

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

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

蛇类爬行的样子。

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

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

也叫钟乳石。

名目:

事物的名称。

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

变化多种多样。

端,项目。

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

颜色各不相同。

异,不同。

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

走一圈儿。

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

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

水流起头的地方。

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

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

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板书:

·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