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644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docx

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定稿531

 

永州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永州市旅游外事侨务局

2011年4月

 

永州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旅游旺市”战略、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攻坚时期。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绩

1、政府主导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政府的主导力度不断加大。

2006年,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举全市之力把永州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旅游旺市”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培植和打造,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

市、县(区)相继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2009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旅游产业发展“十个十”工程,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

5年来,市、县(区)政府将旅游业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保持逐年适度增加。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考核奖励办法,每年对县(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项考核评比。

2、加快旅游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各司其职,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发改、财政、交通、文化等部门发挥部门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旅游发展,协调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旅游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旅游业的引导资金投入;市发改委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市交通部门突出了旅游业快速通道建设等。

全社会关心旅游、发展旅游的氛围日益浓厚,旅游业发展合力日益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改善。

3、旅游规划编制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全市“三古”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在全省十四个市州率先编制了中心城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全市有11个县(区)完成了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另两个县(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部分县(区)对原有规划进行了修编;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怀素旅游区、柳子旅游区等重点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基本完成。

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旅游规划工作的意见》,加强了对规划编制、实施的指导和监管,有力地促进了规划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

4、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等级旅游区从无到有,逐年增加,目前全市共有等级旅游区10家,其中4A级旅游区2家,3A级旅游区8家;旅游星级饭店24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16家;旅行社2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农业示范点4家;全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家,旅游专业客运车队1个,全市旅游业从业人员3.5万人,开设旅游院系(专业)的普通高校有2所,高、中等职业旅游院校3所。

“十一五”期间,旅游主要经济指标逐年保持了20%左右的辐度增长,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1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5亿元,其中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10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8%、298.6%。

5、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狠抓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共投资开发项目21个,完成投资28亿元。

玫瑰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是2009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最大签约项目,总投资达60亿元。

五年间,共开工建设项目69个,完成投资42.2亿元。

九嶷山舜帝陵扩建、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玫瑰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怀素旅游区、柳子旅游区、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李达故居红色旅游开发、江永“三千”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周敦颐故里、神州瑶都文化公园、祁阳李家大院、新田龙家大院等项目建设成效突出。

旅游区提质扩容步伐加快,基础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旅游交通状况明显改观,游客进出条件日益改善。

中心城市游客服务中心2010年底建成投用。

新建了一批高星级宾馆和大型购物超市,中心城区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配套完善。

6、旅游市场逐步拓展。

随着交通改善,全市旅游对外宣传促销不断加强,特别是舜文化旅游节、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杜鹃花会、祭柳和纪念周敦颐等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永州旅游的知名度逐年提升,永州旅游形象日益鲜明,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巩固和开拓了珠三角和省内等主要客源市场,福建等全国各地和港澳台、东南亚的游客逐年增多,特别是舜裔宗亲前来寻根祭祖的游客大幅增长。

“永州人游永州”日益升温,旅游市场日趋活跃。

7、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全市11个县(区)及两个管理区都设立了旅游局,旅游行政部门的工作力量不断充实和加强。

市里成立了旅游质监所、旅游协会,行业管理工作日益规范,行业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加大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依法治旅扎实推进,《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湖南省旅游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在全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相关部门开展了经常性的旅游市场监管、执法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

(二)基本经验

1、确立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

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日益重视,政府主导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旅游的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才能动员各级各部门积极协同、大力支持,才能促成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是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2、注重科学规划引领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性资源。

没有科学的规划作指南,既难以打造富有美誉度的旅游品牌,又必然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旅游规划工作的意见》。

全市各级政府和主要旅游区管理部门的规划意识大大加强,一些主要旅游区先后编制了保护性规划,全市的旅游资源开发逐步步入有规可依的良性循环。

3、坚持项目带动战略。

项目是旅游产业的载体,也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引擎”。

“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注重将项目建设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项目建设打品牌、强基础、抓配套,推动了总体规模的快速扩张,促进了旅游区点的提质扩容。

特别是注重发挥骨干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带来了旺盛的人气,拉动了旅游投入,带动了其他项目的开发建设,实现了旅游产业发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4、坚持走依托资源特色的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全市注重打好“绿色”、“古色”两张牌,重点打造了舜帝陵、浯溪碑林、柳子庙、龙家大院、阳明山、舜皇山、金洞、女书园等骨干旅游区,推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生态健身、漂流等体验型休闲产品,满足了广大游客探幽揽胜、寻根祭祖、休闲健身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强了客源市场竞争力。

实践证明,特色就是生命,雷同就是贬值,只有坚持走依托资源特色的发展之路,不断打造出富有美誉度的旅游品牌,才能不断拓展客源市场,才能保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旺盛生机。

(三)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永州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永州旅游业总体水平在全省的排名仍然靠后,旅游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不大。

具体问题有:

一是政府主导力度不够大。

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工作力量不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总量偏少,相关政策不完善,管理体制难以理顺。

二是总体规模小,骨干项目少,拳头产品少,缺乏精品和特色,多为纯观光型产品,存在购物、休闲、娱乐方面的“短腿”,旅游综合收益不高。

三是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服务水平普遍不高。

特别是缺乏旅游龙头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旅游企业现有管理机制难以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

四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整体形象宣传不够,全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客源市场特别是境外市场开拓不理想,入境旅游规模偏小。

五是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游客进出条件亟待优化。

六是专业人才缺乏,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尤其缺乏懂管理、善策划、精营销的中高端人才。

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机遇分析

1、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家战略,2009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出台了一系列办法措施,全国范围内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新一轮高潮已经到来。

省委、省政府和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省政府制定了《湖南省旅游产业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意见》。

又正式提出对湘江沿岸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战略构想,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大力支持。

省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全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251”工程的通知》。

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组织实施“旅游旺市”战略,明确要求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在“十二五”期间,要突出抓好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围绕实施旅游产业发展“十个十”工程,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

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热情不断高涨。

2、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和优势。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将进一步积极扩大内需,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致力于低碳经济、绿色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兴起,把旅游的发展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结合起来。

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是举世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

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将由以实物为主向实物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旅游业将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

特别是我国居民的休假时间不断增多,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休假时间水平,民众出游时间充裕。

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游客出游条件不断改善,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永州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永州旅游资源数量和禀赋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特别是优美的自然生态和丰厚的历史人文有机同构、交相辉映。

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品位高、组合好,具有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先决条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永州旅游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规模、项目建设、产品种类、服务水平都有明显进步,正处于提质扩容、后发赶超阶段。

特别是永州地处湘江源头,“湘”字号旅游资源富集,在全省重点打造湘江旅游带的大背景下,必将获得省里的更大重视和支持,必将有力地推动全市旅游提速发展。

4、永州旅游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永州毗邻两广、港澳等沿海发达地区,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在吸纳客源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永州旅游交通条件正在不断改善,随着泉南、二广、厦蓉、道贺高速公路全线贯通,207国道改扩建完成,洛湛铁路南线通车,湘桂复线竣工,零陵机场已开通永州—长沙—北京、永州—昆明—深圳航线,即将开通上海—永州—南宁、晋江—永州—张家界的航线,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珠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衡阳、郴州等客源地都在永州三小时旅游经济圈内,新的客源地不断形成,为永州旅游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将处于高速增长的的黄金时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扬长避短,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落实,紧扣“转方式、调结构”主线,以“好字优先,好中快进”为总导向,突出“绿色、古色”资源开发重点,以旅游产业发展“十个十”工程为总抓手,努力促使旅游产业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尽快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将我市建设成湖南的旅游大市。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把我市建成旅游主题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产业规模做大、配套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珠三角、长三角乃至港澳台、东南亚具有强大吸引力,成为湘江旅游经济带的靓丽品牌、湖南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的主要板块。

2、战略布局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全市旅游产业要形成“123”总体格局,即一个中心(中心城市)、二小时旅游经济圈(中心城市辐射全市各主要旅游区点基本为二小时车程内),三大板块(零陵古城板块、大九嶷山板块、瑶家风情板块)。

3、旅游经济增长主要指标

以2010年为基数,全市旅游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25%左右的年递增幅度,到2015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亿元,旅游收入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4、产业发展相关指标

到“十二五”期末,创建等级旅游区30个,包括5A级1个,4A级10个,乡村旅游区点达到800家,其中四星以上乡村旅游区点达到20家以上;星级饭店达到50家,其中力争按五星级标准建设宾馆5家,按四星级标准建设宾馆10家以上,全市星级饭店和普通宾馆、家庭旅馆床位总数达到7万张;旅行社4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旅行社20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7万人。

(三)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突出抓好旅游产业发展“十个十”工程建设,即在全市构筑十大旅游区,抓好十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十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创建十个4A以上等级旅游区,打造十条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办好十大节会活动,开发十大系列旅游商品,创建十家四星级以上宾馆,创建十家四星级以上旅行社,创建十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1、构筑十大旅游区:

零陵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含蓝山国家森林公园、湘源温泉),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含金洞国家森林公园),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玫瑰湾国际生态度假旅游区,周敦颐故里旅游区,浯溪碑林旅游区,江永“三千”文化旅游区,江华雾江旅游区,南国武当山旅游区。

2、抓好十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怀素旅游区,柳子旅游区,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玫瑰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乡村旅游区、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周敦颐故里,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金洞国家森林公园。

3、完成十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

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怀素旅游区开发,朝阳山庄旅游开发,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潇水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月岩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江华雾江旅游开发,湘源温泉旅游开发。

4、创建十个4A以上等级旅游区:

九嶷山舜帝陵(5A),玫瑰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怀素旅游区,柳子旅游区,周家大院、李达故居、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周敦颐故里,女书园。

5、打造十条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舜帝南巡之旅、潇湘亲水之旅、碑刻修学之旅、寻根祭祖之旅、瑶家风情之旅、访古探秘之旅、高山漂流之旅、拜佛祈福之旅、生态徒步之旅、红色经典之旅。

6、办好十大主题节会活动:

舜文化旅游节,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杜鹃花会,中国永州怀素书法艺术节,永州风味美食节,浯溪碑林文化旅游节,江华瑶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节,周敦颐理学文化旅游节,南国武当山汽车越野大赛,东安武术节,江永香柚节。

7、形成十大系列旅游商品:

异蛇系列产品,罐装、袋装休闲熟食系列产品,水果、蔬菜罐装系列产品,鲜果系列产品,酒类系列产品,天然生态茶系列产品,永州特色文化纸质系列工艺品,祁阳石雕刻系列工艺品,瑶家服饰系列工艺品,竹木雕刻、竹编系列工艺品。

8、创建十家四星级以上宾馆:

零陵、冷水滩、祁阳、宁远、道县各创建一家五星级宾馆,其他县各创建一家四星级宾馆。

9、创建十家四星级以上旅行社:

以中心城市的旅行社为主要培育对象,力争创建十家四星级以上旅行社。

10、创建十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在全市十三个县(区)创建创建十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四、“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导,加强统筹协调,力推旅游业跨越发展

一是明确产业定位,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县(区)要尽快完成“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制订旅游强县(区)战略,要切实明确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加大政府主导力度。

市、县(区)每年召开一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广泛动员,出台政策,整体部署旅游工作。

党委、政府每年要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发展工作;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重大问题,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予以解决。

市、县(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提交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

定期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搞好任务分解,协调解决矛盾,加强工作监督,组织实施考核,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形成良性发展。

坚决抓好《关于加强全市旅游规划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旅游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建设完善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县(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区点规划体系。

要抓紧完成全市旅游交通、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三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全市所有县区要全面完成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已完成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县区,要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对原有规划进行修编;主要旅游区点要尽快完成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要全力配合省里做好湘江旅游带的规划编制工作。

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旅游规划编制和评审程序。

同时抓好旅游规划与城建、环保、交通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提高旅游规划水平。

通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督查、执法,坚决禁止“无规划乱开发”和“有规划不执行”现象,避免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明确目标管理,严格奖罚兑现。

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坚持不懈抓好对全市各县区旅游业发展年度考核,将旅游业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并确定适当分值。

对县(区)旅游业发展考核实行一年一考核,两年一奖励。

重点考核“十个十”工程进展情况,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严格做到奖罚兑现。

四是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市、县(区)两级和各个部门要把思想切实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主动搞好沟通衔接,加强协作配合,努力构建起“主导有力、协作密切、配套联动”的旅游工作新格局。

特别是部门资金安排要向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倾斜。

同时,要增强全民重旅游意识,树立“人人都是形象,人人都是窗口”的观念,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项目建设,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永州旅游竞争力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以“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高品位”为导向引领旅游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提高永州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抓手。

要下大力气抓好重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对项目进行整体开发。

要建好旅游项目资料库,要积极往上报项目、争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全省和国家计划盘子。

同时,要抓好我市已进入全省“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的旅游项目的落实工作。

到2015年,力争完成和开工建设旅游项目8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

重点完成“十个十”工程中的十大重点项目的建设,突出抓好柳子旅游区、怀素旅游区、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玫瑰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周敦颐故里、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增强永州旅游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新开工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建设,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杜绝同质化、低水平产品。

每个重点项目都要建立“定班子、定目标、定进度、定奖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调度和督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顺利进展,按期完成。

二是加快等级旅游区创建工作。

要加快旅游区点的提质扩容,积极申评等级旅游区,加速全市等级旅游区群的形成。

新开发的旅游区点要在规划中明确创等级旅游区标准,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确保开发一个,创建一个。

重点完成九嶷山舜帝陵创5A,玫瑰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柳子旅游区等旅游区创4A工作,同时,要大力发展3A、2A级旅游区群,要积极培育高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不断拓展旅游产业的外延。

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区(点)整体完成提质扩容任务,尽快进入转型升级的阶段。

三是完成省“3521”工程创建工作。

按照《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宣传发动,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奖励措施,落实责任目标,力争创建3个省级旅游强县(祁阳县、宁远县、双牌县),4个特色旅游名镇(沱江镇、大庙口镇、潘市镇、清塘镇),20个特色旅游名村,800个乡村旅游区(点),把乡村旅游打造成全市旅游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四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办厂,研发旅游商品,特别是依托独特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大力扶持企业对旅游商品进行升级换代、提质升品,不断提升品牌效应。

支持企业加大对外促销力度,放大销售网点,提高我市旅游商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鼓励发展旅游商品中介服务和物流机构,构建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引导企业和景区合作开发旅游商品,建设集中购物场所,力争每个3A以上旅游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旅游商品,不断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综合收入中的比重。

五是培育旅游新业态。

一要扩大产业“对接”。

发挥旅游业对一、二、三产业全方位的“催化效应”,致力推进旅游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培育观光农业、工业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二要培育文化旅游精品。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精心打造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瑶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主题产品,培育知名文化旅游品牌,编排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演艺节目。

三要加紧发展休闲旅游。

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度假休闲、商务休闲、运动休闲、文化休闲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产业,制定主城区娱乐休闲业发展计划,合理布局娱乐休闲特色街区,丰富游客文化娱乐生活。

四要倡导低碳旅游。

鼓励发展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旅游,实施“碳补偿”措施,凸现旅游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特性。

六是抓好要素配套。

抓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整个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和整治力度,优化旅游环境,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旅游品牌。

要重点建设潇湘平湖两岸风光带,安排好码头设施配置。

加强旅游交通建设,突出抓好主要旅游区到交通干线的连接公路、旅游区点连接道路的改扩建,加快打通湘源温泉至九嶷山、金洞至阳明山、舜皇山至崀山、上甘棠至阳朔的旅游通道,形成科学布局的旅游环线,优化游客出入条件。

大力发展富有永州特色的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中心城市建好特色旅游商品一条街、酒吧娱乐一条街、风味美食一条街、古玩一条街。

各县(区)和主要旅游区根据各自条件和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旅游购物和旅游餐饮网点。

着力改善旅游接待条件,中心城区和旅游重点县(区)要加快建设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一批上档次、高品味的娱乐场所。

通过旅游各要素协调配套,均衡发展,拉长和丰富产业链条,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和旅游综合效益。

(三)加强宣传促销,拓展客源市场,打造永州旅游新形象

一是全力拓展国内客源市场。

一要巩固和拓展珠三角和本省旅游市场。

依托传统旅游客源市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培育新的客源群体,实现客源市场固本培新。

二要新辟客源市场。

要利用航线开通、高速公路建成、铁路的新建的有利时机,确立重点客源市场,实现交通与客源同步延伸。

特别要抓住已开通北京、昆明、深圳等地航线的机遇,采取在主要客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