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8484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1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

《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docx

测量监理细则修订版

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YQJL-7标段

 

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修订)

 

天津新亚太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佛山地铁二号线工程TJ05标监理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佛山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林岳车辆段

(DK239+356-DK280+272、DK294+605-DK328+800)

 

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修订)

 

编制:

审核:

审批:

 

天津新亚太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渝黔铁路7标监理项目部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1.工程特点及其技术标准1

1.1本工程概况2

1.2本标段测量特点2

1.3主要依据技术标准2

2.测量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3

2.1测量监理工作范围3

2.2测量监理工程的重点3

3.测量监理工作流程4

4.测量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5

4.1测量工作控制要点5

4.2测量监理工作控制目标47

4.3测量监理监控手段47

5测量监理工作措施49

5.1组织措施49

5.2技术措施50

6.测量具体旁站部位及工序50

1.工程特点及其技术标准

1.1本工程概况

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地区,新建双线北起重庆市,自重庆西站引出后,向南经綦江,进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经遵义市、息烽县接入贵阳市新客站贵阳北站。

渝黔铁路YQJL-7标段起止里程为DK239+356-DK280+272、DK294+605-DK328+800,线路长度为75.1km。

1.2本标段测量特点

⑴本段项目繁多,且计算量大、细部尺寸多,所以,对施工单位的计算成果,必须对照图纸认真复查;

⑵施工段落较多,测量工作显得特别繁重,容易出错。

监理工程师应加强督促施工单位质检员对所做测量工作勤查勤检,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群策群力、确保万无一失。

⑶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周期长、任务重、对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高。

1.3主要依据技术标准

(1)《时速200~250KM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897-2006);

(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6)《重庆至贵阳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测量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2.1测量监理工作范围

(1)线下工程施工测量监理

线下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施工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加密、线路施工测量、路基施工测量、桥涵施工测量等。

(2)线下工程竣工测量监理

线下工程竣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线路中线贯通测量、路基竣工测量、桥涵竣工测量等。

(3)构筑物变形测量监理

构筑物变形测量的主要内容有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桥涵沉降变形观测以及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2.2测量监理工程的重点

(1)在施工阶段,对现场施工放样精度的控制是本阶段的监理重点。

同时对现场放样数据的复核、以及对关键部位的换手测量也是本阶段的监理重点。

(2)无砟轨道建成后不可调整的特点,要求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基本稳定后才能进行无砟轨道的铺设,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是控制工程进度的关键工序,因此也是监理测量工作的重点。

 

3.测量监理工作流程

 

4

 

4.测量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

4.1测量工作控制要点

4.1.1一般控制要点

(1)监理总站、监理组根据监理合同约定和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配置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设备和仪器,设备和仪器应能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

(2)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查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的资格,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鉴定情况,审核施工单位的测量方案。

(3)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熟悉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对图纸定线的原始资料进行复核,如发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协同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4)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施工测量的内、外业资料进行检查,对其内、外业成果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复核,采取抽查或旁站的方法对测量过程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独立复测。

(5)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特别注意相邻合同标段搭接处测量结果及资料的符合性,必要时应组织相邻合同标段进行贯通测量和跨标段联测。

(6)督促施工单位在测量工作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级复核制,完成交桩复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竣工测量以及导线网、导线点和水准点保护工作。

4.1.2线下工程施工测量控制要点

4.1.2.1测量交桩监理控制要点

开工前,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的勘察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现场交桩工作,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一起签署交接桩文件记录。

勘察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的范围应包括:

(1)交接的主要测量成果有:

CPⅠ控制桩成果表及点之记;CPⅡ控制桩成果表及点之记;水准点成果表及点之记;线路曲线要素表。

(2)交接的控制桩有:

CPⅠ控制桩;CPⅡ控制桩;勘测水准点桩。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招标文件和规范要求检查交桩数量、精度,签署手续及各种数据应齐全。

若重要桩位丢失,不能满足施工测量需要时,应向建设单位报告。

4.1.2.2控制网复测监理控制要点

(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勘测设计单位交接的控制桩进行复测。

复测的控制桩应包括全线CPⅠ控制点、CPⅡ控制点、水准点。

(2)施工复测时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3)导线和水准控制网复测应重点注意与相邻标段的搭接。

(4)控制导线网复测应从施工标段外至少一个导线桩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到下一个施工标段内至少一个导线桩。

(5)水准点控制网复测应从施工标段外至少一个水准点起测,逐一进行复测,直到下一个施工标段内至少一个水准点。

尤其是相邻标段处至少有一条公用导线边和两个同侧水准点。

(6)CPⅠ控制点的施工复测应按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执行。

(7)CPⅡ控制点、水准点施工复测的精度和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

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不符时,应重新测量。

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

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的不符值满足下列规定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

①CPⅠ控制点的的复测满足X、Y坐标差值不大于±2cm的要求;

②CPⅡ控制点的复测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线路控制网复测限差要求

水平角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距离(mm)

导线长度闭合差

≤5″

≤(5

)″

≤2mD

≤1/40000

注:

mD为仪器标称精度。

③水准点复测限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水准点复测限差

二 等

精密水准

三 等

四 等

6

12

20

30

  注:

L为测段长度,单位为km。

(8)施工单位复测工作完成后,及时编制完整的《复测报告》,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查,监理工程师根据复查结果编写《复查报告》,报公司工程管理部、现场指挥部确认并存档。

4.1.2.3施工控制网加密监理控制要点

(1)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可根据施工要求采用同级扩展或向下一级发展的方法。

施工控制网加密前,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技术设计书。

(2)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可采用导线或GPS测量方法施测,施工控制网加密必须就近附合到CPⅡ或CPⅠ控制点,采用固定数据约束平差。

(3)加密控制点应布设在坚固稳定、便于施工放线且不易破坏的范围内,并按规定埋石。

(4)采用导线加密时,导线边长以200~400m为宜,按五等导线的精度要求施测;

(5)加密高程控制测量应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见表4)。

表3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级和测角精度

测量等级

测角中误差(″)

0.7

1.0

1.8

2.5

4.0

表4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mm)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

误差MW

限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二等水准

≤1.0

≤2.0

6

4

4

精密水准

≤2.0

≤4.0

12

8

8

4

三等水准

≤3.0

≤6.0

20

12

12

8

二等水准

≤5.0

≤10.0

30

20

20

14

注:

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6)施工控制网加密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测量技术设计书;

加密测量成果(含点之记);

外业测量观测数据资料;

平差计算资料;

加密测量技术报告。

4.1.2.4线路测量的监理控制要点

(1)线路施工测量的内容:

线路施工测量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

在地面按设计的位置放出中线上的直线控制点、曲线交点或副交点、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等桩橛以及中线加桩,并在施工前设置护桩。

(2)中线测量应督促承建单位在中线上钉设公里桩和加桩,并宜钉设百米桩。

曲线控制桩应单独测设,不得与曲线同时测设。

(3)横断面测量应视地形、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结合施工放线和土方体积计算的需要,合理选定横断面位置和数量(填挖零点断面必须测绘)进行测量。

(4)计算方法和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测量结果,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抽检。

4.1.2.5路基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

(1)路基施工测量的内容:

路基测量包括路堤、路堑施工放样测量、地基加固工程施工放样、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放样。

(2)路基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地基加固工程中各类群桩基础的桩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已测设的地基加固范围内布置,为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要求相邻桩位距离限差不大于50mm。

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放样时要求桩位及承载板平面控制点的线路纵、横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桩顶及承载板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5mm。

(3)路基定测横断面间距一般为20m,不同线下基础之间过渡段范围应加密为5~10m。

在曲线控制桩、百米桩和线路纵、横向地形明显变化以及大中桥头、路基支挡及承载结构物起讫点等处,应测设横断面。

(4)应检查施工单位根据定测成果或复测后的改动成果测设的线路中线。

(5)对路堤边桩,挡土墙和护坡等边线,涵洞中线及其他建筑基线等放样工作应进行检查。

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工。

(6)对路基的分层填筑和碾压,应进行标高的抽查(误差允许±5cm),抽查长度应不小于施工路基长度的1/3。

(7)施工单位沿线路在路基施工地段布置地质勘察横断面,间距及沉降观测地质点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并绘制沉降曲线,监理工程师复测。

待沉降基本稳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将沉降观测资料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报送公司工程管理部,由公司工程管理部组织相关专家(或咨询单位)进行评估是否具备铺设无缝线路条件。

路基沉降稳定后,施工单位应对设置的基桩进行测量调整标高,施工单位完成基桩的测量后,报驻地监理复测,确认合格后由驻地监理报送咨询单位审查批准。

工程建成竣工,基桩及其测量成果资料在工程验交中交与运营养护单位,为维修养护提供测量依据。

4.1.2.6桥梁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

(1)桥梁施工前,应对桥梁的平面控制网、水准点、线路中线等进行复测。

复测时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比例抽检。

(2)特大桥、大桥施工水准点测设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在桥头两岸各设不少于两个水准点,其余桥涵按五等水准测量精度设置水准点。

(3)测设墩台中心时,可以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也可自中间墩向两端测设,但距离和方向应起闭于桥头控制点。

曲线桥和不同跨距的桥应注意纵横向偏心距。

(4)每分项工程的位置、结构尺寸、高程均是施工测量的控制重点,施工单位应按要求进行测量,经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合格方可进行施工。

总监理工程师每月进行现场抽查和对驻地监理工程师资料检查。

(5)灌注桩、桥梁基础及涵洞均为隐蔽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放线、成品检测的测量工作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合格,由监理工程师报送总监理工程师,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对隐蔽工程进行隐蔽。

(6)单位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测量,经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合格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4.1.2.7隧道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

4.1.2.7.1控制测量

1.洞外控制测量

1)隧道控制测量原则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挖前完成。

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根据横向贯通误差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估算洞外控制测量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并进行洞内测量设计。

洞外平面控制网与线路平面控制网的联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Ⅰ、CPⅡ)的精度满足隧道平面控制测量要求时,应在线路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扩展加密,建立隧道平面控制网。

(2)当线路平面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隧道平面控制网测量要求时,应建立隧道独立平面控制网,并与隧道口附近线路平面控制点联测。

(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应从隧道一端的线路水准基点联测至另一端线路水准基点。

(4)当隧道洞口两端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Ⅰ、CPⅡ)不在一个投影带内时,可建立独立的隧道施工控制网。

(5)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设计要素如下

测量部位

测量方法

测量

等级

适用长度(km)

洞口联系边方向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边长相对中误差

GPS

测量

6-20

1.0

1/250000

4-6

1.3

1/180000

<4

1.7

1/100000

导线测量

8-20

1.0

1/200000

6-8

1/100000

4-6

1.8

1/80000

1.5-4

2.5

1/50000

三角形网测量

8-20

1.0

1/200000

6-8

1/150000

4-6

1.8

1/100000

1.5-4

2.5

1/50000

洞内

导线测量

9-20

1.0

1/100000

隧道二等

6-9

1.3

1/100000

3-6

1.8

1/50000

1.5-3

2.5

1/50000

一级

<1.5

4.0

1/20000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要求

高程控制网设计要求

测量部位

测量等级

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

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mm)

洞外

>36

≤1.0

13-36

≤3.0

5-13

≤5.0

<5

≤7.5

洞内

>32

≤1.0

11-32

≤3.0

5-11

≤5.0

<5

≤7.5

2)隧道控制测量的要求

(1)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水准点不少有个。

(2)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宜短于500m。

(3)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

(4)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网不宜大于15°。

(5)洞口GPS控制点应方便常规测量方法检测、加密、恢复和向洞内引测。

洞口子网各控制点间应尽量通视。

(6)洞口附近的水准点宜与隧道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高差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7)利用原控制点增设新点时,应对原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精度不低于原测,检测与原测较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8)利用原水准点增设新点时,应检测相邻测段高差或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测段高差的限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9)当检测与原测成果较差满足限差要求时,采用原测成果,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应分析超限原因。

确定因点位位移,应逐级检测至稳定控制点。

(10)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时,GPS控制网应由洞口子网和子网之间的联系主网组成。

洞口子网一般应布设成大地四边形,进洞联系边应为直接观测边,进出口联系网宜在不同时段观测。

当洞口子网采用GPS测量困难时,可测量一条GPS定向边,洞口子网的其他控制点可采用全站仪测量。

(11)洞外导线平面控制测量时,导线网应布设成多变形闭合环,每个导线环由4-6条边组成;导线边长应根据隧道长度和辅助导坑的分布情况,结合地形条件和仪器测程确定,宜采用长边;控制网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地形和地面条件复杂、旁边折光影响较大的地方,应选择最有利的观测时间观测;导线观测的技术要求应满足高铁规范规定。

(12)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应满足“高程控制网设计要求”之规定;测量方法按二等水准进行控制,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应符合0.8

(mm)的限差要求。

(13)洞外控制测量完成后,应估算洞外控制测量引起的贯通误差,估算值应满足下表规定:

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项目

横向贯通误差规定

高程贯通误差

相向开挖长度(km)

L<4

4≤L<7

7≤L<10

10≤L<13

13≤L<16

16≤L<19

洞外贯通中误差(mm)

30

40

45

55

65

75

18

洞内贯通中误差(mm)

40

50

65

80

105

135

17

洞内外综合贯通中误差(mm)

50

65

80

100

125

160

25

贯通限差(mm)

100

130

160

200

250

320

50

 

2洞内控制测量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控制测量方法进行。

洞内控制导线应从测量设计确定的洞外联系边引入,洞内洞外平面控制网宜以边联接。

洞内导线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洞内导线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等级

适用长度(k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9~20

1.0

1/100000

隧道二等

6~9

1.3

1/100000

3~5

1.8

1/50000

1.5~4

2.5

1/50000

一级

<1.5

4.0

1/20000

(2)洞内导线布设的导线边长应根据测量设计确定。

(3)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便于设站的地方,点间视线应旁离洞内设施0.2m以上。

(4)洞内导线应布设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环由4~6条边构成。

长隧道宜布设成交叉双导线形式,以增加网的内部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5)导线测量前,应对原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较差应满足

f限=2√(m12+m22)之规定,m1、m2分别为原测、检测的测边或测角中误差。

(6)洞内导线测量精度不应低于测量设计确定的精度等级。

(7)导线水平角观测应满足下表规定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

0.5″

1″

2″

6″

二等

1

1/250000

2√n

1/100000

6

9

——

——

隧道二等

1.3

1/250000

2.6√n

1/100000

6

9

——

——

三等

1.8

1/150000

3.6√n

1/55000

4

6

10

——

四等

2.5

1/80000

5√n

1/40000

3

4

6

——

一级

4

1/40000

8√n

1/20000

——

2

2

——

二级

7.5

1/20000

15√n

1/12000

——

——

1

3

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边长短于500m时,二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5mm,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3.5mm,四等、一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二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四等及以上

0.5″级仪器

4

8

4

1″级仪器

6

9

6

2″级仪器

8

13

9

一级及以上

2″级仪器

12

18

12

6″级仪器

18

--

24

注: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

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导线水平角观测除满足上两表外,还应符合洞口站测角工作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洞内测量前应先将仪器开箱放置20min左右,让仪器与洞内温度基本一致;目标应有足够亮度,受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完成规定测回数一半后,仪器和反射镜均应转动180°重新对中整平,观测剩余测回数。

(8)导线边长测量应满足上表“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下表“边长测量技术要求”和“气压、气温读数取位要求”。

边长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测距仪器等级

每边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

测回间较差限差(mm)

往返观测平距较差限值

往测

返测

二等

4

4

2

3

2mD

5

7

三等

2

2

2

3

2mD

4

4

5

7

四等

2

2

2

3

2mD

5

7

4

4

10

15

一级及以下

2

2

2

3

2mD

5

7

10

15

4

4

20

30

气压、气温读数取位要求

测量等级

干湿温度表(°C)

气压表(hPa)

二等

0.2

0.5

三等

0.2

0.5

四等

0.5

1

一级及以下

1

2

除满足上表外,还应满足测量前应充分通风、避免尘雾;反射镜片应有适度照明;仪器和反射镜片面应无水雾。

(9)洞内导线应随施工进度分期布设,建立新一期导线前,应对原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

(10)洞内导线平差计算应符合以下几点:

初次洞内导线测量的起算坐标和方位角应采用测量设计时确定的进洞联系边测量成果;洞内导线引伸测量的起算坐标和方位角应采用经检测合格的前一期洞内导线测量成果;

洞内四等及以上导线平差应采用严密平差,一级导线可采用近似平差。

(11)完成洞内导线测量后,应计算开挖面附近临时中线点的放样成果并实地放设,即时纠正施工中线。

(12)洞内高程测量精度应满足下表之规定

洞内高程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等级

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

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mm)

>32

≤1.0

11~32

≤3.0

5~11

≤5.0

<5

≤7.5

(13)洞内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往返观测,高程控制点应每隔200~500m设置一对水准点;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观测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