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172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docx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

 

泱茫无垠——汉代文字瓦当浅论

 

目录

 

摘要、关键词(中英文)……………………………………………1

引言……………………………………………………………………3

正文

一、汉代文字瓦当的概述……………………………………………3

(一)瓦当的定义……………………………………………………4

(二)汉代文字瓦当的溯源…………………………………………5

(三)汉代文字瓦当的分类…………………………………………6

二、汉代文字瓦当的发展

(一)文字瓦当的萌芽期……………………………………………7

(二)文字瓦当的发展期……………………………………………8

(三)文字瓦当的衰落期……………………………………………9

三、汉代文字瓦当中的书法艺术

(一)汉代书法艺术的“篆隶”……………………………………9

(二)书法艺术在文字瓦当中的体现………………………………10

结语……………………………………………………………………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尾注……………………………………………………………………15

 

摘要

本文主要考析了汉代文字瓦当的概述、发展、文字瓦当与汉代书法屡屡相连等问题的探究。

汉代瓦当把文字运用到瓦当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

出现在瓦当当面上的文字不仅仅只是文字,它在具备了文字本身意义的同时,并突显了文字在瓦当造型中的装饰作用。

从收集到的瓦当文字内容来看,有记录古人美好理想的,渴望长寿的,歌颂统治者丰功伟绩的等等,对研究汉人的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因此,汉代文字瓦当的承传与拓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通过梳理汉代文字瓦当的初始、发展和衰落,提出了一些基本观点和主张。

突显了汉代文字瓦当题材丰富、造型优美、形神兼备的特点以及汉代文字瓦当与此时的书法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关键词

瓦当文字发展书法

 

ABSTRACT

Inthispaper,DynastyanoverviewoftheHanDynastytextVatan,development,EavesTilesHanDynastycalligraphyoftenconnectedissuestoexplore.HanDynastyVatantousethetexttoVatanontheformationofauniquemodelinglanguage.AppearinthetextofthetileDangdangsurfacemorethanjusttext,ithasthetextoftheirsignificanceandhighlightthetextdecorationinthetheVatanshapeintherole.FromthecollectedtheVatantextcontent,recordthebeautifulidealoftheancients,desireforlongevity,thepraiseoftherulerofthegreatachievementsoftheresearchHanChineseculture,life,customsandotheraspectsimportantbasis.Therefore,inheritanceandexpansionoftheHanDynastytextVatanisaproblemworthexploring.CombingthroughtheinitialdevelopmentanddeclineoftheHanDynastytextVatan,someofthebasicviewsandideas.HighlightedthelinkagesbetweentheHanDynastythetextWadangthemeisrichandelegant,VividfeaturesandtheHanDynastytextVatanandtheartofcalligraphyandrole.

 

KEYWORDS

tile,letter,Developing,Calligraphy

 

引言

图1几何纹瓦当

尺寸:

15cm(径)

说明:

年代不详,半圆形,阳文,由回文和几何纹组成

在我国传统的金石学中流传着一个十分流行的成语“秦砖汉瓦”。

在中国建筑历史上,陶瓦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瓦当的使用,不但可保护屋檐椽头免受日晒雨淋,延长建筑物的寿命,而且以其图案与文字的美妙生动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它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物,为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1、图2)

一、汉代文字瓦当的概述

“上无片瓦”是自喻处境贫寒的写照,但瓦到底从何时何处而来却很少有人得知。

①“瓦”之见于文字记载,是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八年,有『盟于瓦屋』的记述。

《左传》隐公八年:

“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盟于瓦屋,以释东门之役,礼也。

”。

图2汉并天下瓦当

尺寸:

17cm(径)

说明:

汉代(前206-220),圆形,阳文,篆书

瓦,即为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

“当。

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瓦当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②我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

房屋顶部上瓦时,先以相对宽大的板瓦顺次仰置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大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接缝上。

在最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头部有一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个别为月牙形)的部分,这部分称为瓦当。

 

1、瓦当的定义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古时称之为“遮朽”,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其不同的特点。

图4燕下都半瓦当

A:

双龙双蟠问半瓦当,当径21.5cm

B;双龙纹半瓦当,当径18cm

图3西周陕西扶风召陈遗址出土瓦当

A:

素面半瓦当,值径13.4cm,高6.5cm

B:

重环纹小型半瓦当,值径18.2com,高8.8cm

C:

重环纹中型瓦当,当径21.5cm,高10.3cm

D:

重环纹大兴瓦当,当径25cm,高12.5cm

瓦当产生于西周早期,而在当面上装饰纹样则始于西周晚期。

此时的瓦当纹饰,多简单朴素,作弦纹和重环纹。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群雄争霸,各国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殿宇,促进了建筑的繁荣。

瓦当艺术也随着建筑的发展而蓬勃发展起来,瓦当纹饰的动物、植物、几何形图案均已出现。

③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的瓦当是陕西扶风召陈西周中期宫殿建筑遗址和岐山礼村西周遗址中出土的瓦当,距今已有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我们可以从(图3)中发现古人对瓦当这一建筑材料部件有了装饰的要求,表达其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④古代人们在创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过程中,首先是以实用出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逐步改善,瓦当的装饰更具艺术性,同时又包含着一定意识内容的构想和象征,也含有一定的寓意。

使得瓦当除了实用价值之外,更富装饰效果。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瓦当的使用增多,各诸侯国之间的图案各不相同,所反映的文化艺术风格也各具特色。

瓦当艺术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在此形成,其中以秦、齐、燕国为代表。

秦国流行各种动物图案的圆瓦当,有奔鹿、立鸟、四兽、飞豹、三鹤等。

齐国有素面、花纹、文字、树木花纹等圆形和

半圆形瓦当。

燕国主要有饕餮、双龙(图4)、双鸟和

山云纹等半瓦当。

先秦瓦当取材面向自然,创作取得新风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秦代瓦当,纹饰取材广泛,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

纹饰题材有四神(图5)、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图6)等。

这个时候出现了以文字为主要元素的文字瓦当。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

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

2、汉代文字瓦当的溯源

图5汉代四神瓦当(采集于西安西郊)

A:

青龙,当径19.4cm

B:

白虎,当径18.5cm

C:

朱雀,当径18.8cm

D:

玄武:

当径18.8cm

图6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

汉代,十二子瓦当,直径17cm

古今学者大多认为文字瓦当始于秦,或早至战国时代,如北宋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说:

“秦武公作羽阳宫,在凤翔、宝鸡县界。

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祐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乐百步。

居民权氏,漫地得古简瓦五,皆破,独一瓦全,面径四寸五分,瓦面隐起四字,曰羽阳千岁,篆字随行为之,不取方正,始知即羽阳旧址也”。

尔后,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提及;“近有长安民献秦武公羽阳宫瓦十余枚,若今人筩瓦,然首有‘羽阳千岁’、‘万岁’字。

其瓦犹今旧瓦,殊不朽腐”,清代学者朱枫《秦汉瓦图记》罗振玉《秦汉瓦当文字》等等著作认为文字瓦当始于秦。

但是,只是依据字体属小篆而断定为战国时期或秦代却有失偏薄。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对战国时期和秦代的重要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据并没有发现文字瓦当的踪迹。

如战国时代的山东临淄齐故城(群力:

《临淄齐故城勘探纪要》,《文物》1972年五期),易县燕下都(河北省文管处:

《燕下都城址调查报告》,《考古学集刊》四集)等。

而在西汉时代的武库遗址中却发现了『天齐』字样的半瓦当。

而今也尚未发现一枚年代上超过西汉的文字瓦当。

 

3、汉代文字瓦当的分类

图7卫瓦当

尺寸:

13.8(径)

说明:

汉代(前206-220),圆形,阳文,篆书

汉代文字瓦当按其形状,可分为圆形和半圆形两类,而我们见到的大多为圆形。

半圆的文字瓦当多为两字,可自右至左顺序,排布的方法相对简单。

而圆形的文字瓦当铭文字数从一字至十数字不等,从美观的角度出发难以均用排序方法,故其排序的方法复杂多变。

图8鼎胡延寿宫瓦当

尺寸:

17.8cm(径)

说明:

西汉陕西蓝田焦岱镇采集

文字瓦当的结构形式较多,根据文字瓦当的结构和字数的多少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字类如“卫”(图7)、“李”、“乐”等占据整个当面,突出醒目,一目了然。

二字类则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之分。

如上下结构的“甘林”,左右结构的“寿成”。

三字类:

相对较少,如“乐未央”,“乐”字在上方,而“未央”并排在下方。

四字单元结构形式在汉代文字瓦当中最为常见,将圆分为四部分,每部分安排一字或两字,给人一种图案的美感。

四字类最为常见的有上下排列的和旋转排列的。

上下排列如“亿年无疆”等。

旋转排列如“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

五字类一般与四字类的旋转结构相同,只是在当中圆内安排一字如“鼎湖延寿宫”(图8)把“宫”字安于当心圆内。

六字以上的其基本构图原则与上述类似,如“天地相方,与民世世,永安中正”采用双栏狮子格界,每格二字。

有时在瓦当布局时依据字的多少而变化,给画面一种活泼生动的形式美感。

图9上林瓦当

尺寸:

14cm(径)

说明:

汉代(前206-220),半圆形,阳文,篆书

而文字瓦当根据其铭文内容,大致又可以分为宫殿、陵墓、祠堂、官署、记事、吉语、杂类等。

宫殿类:

主要是记录宫殿等建筑名称的文字瓦当,如“蕲年宫当”、“兰池宫当”、“羽阳千岁”、“甘林”、“上林”(图9)、“黄山”、“成山”等。

陵墓类:

由于汉代厚葬成风,无论从皇亲国戚到达官贵族都大肆兴建陵园、坟冢。

如“长陵东当”和“孝太后寝”等。

祠堂类:

祠堂建筑瓦当有“马氏殿当”(图10)、“马氏万年”、“吴氏舍当”等,映射了文字瓦当在汉代民间亦广泛使用。

官署类:

汉代加强中央集权制,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皇宫以外官署林立。

如“都司空瓦、“宗正官瓦”等。

图10马氏殿当瓦当

尺寸:

15cm(径)

说明:

汉代(前206-220),圆形,阳文,篆书,边有残损

记事类:

如“汉并天下”、“汉兼天下”、“惟汉三年大并天下”、“破胡乐哉”等,主要用于记录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

吉语类:

吉语类文字瓦当,一般都为吉祥颂语。

其种类多样,内容极为丰富,多用于宫殿、官署、陵墓、仓廩、苑囿等。

如“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延年益寿”(图11)、“方春富贵”等,反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汉代文字瓦当是中国文字瓦当艺术的集大成者,它运用文字

线条的依让伸缩,形成一种变化无穷的美的旋律。

二、汉代文字瓦当的发展

图11延年益寿瓦当

尺寸:

17cm(径)

说明:

汉代(前206—220),圆形,阳文,篆书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引以自豪的时代。

自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即位称帝之后,历经400余年的统一局势。

汉初六、七十年间,统治者崇尚黄老思想,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的方式,经济上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国家、人民很快富裕起来。

我们从宫殿建筑的雕梁画栋、陈设器物的错金镂彩、墓室粉饰的雍容华贵,可以猜出汉代统治者饰荣饰威的思想和心态。

1、文字瓦当的萌芽期

文字瓦当的起源有一定的必然性。

⑤考古发掘证明,文字瓦当可能出现于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普及与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鼎盛于西汉中晚期。

北至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东北达朝鲜半岛,西抵广州,东南至福建,西及青海,都有汉代文字瓦当出土。

瓦当一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表现各样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

这些都推动了文字瓦当的萌芽。

文字瓦当在西汉初期开始产生,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

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宫廷楼台气势恢宏雄壮。

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

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图12云纹瓦当

尺寸:

直径15.8cm

说明:

西汉(前202-220)

西汉初期文字瓦当开始萌芽,此时瓦当主要以图案瓦当为主,还有部分素面瓦当,但出土量很少。

文字瓦当在这个时期大致处于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瓦当上的一些文字相对比较隐蔽,只是隐藏在云纹或其他的纹饰之中。

(图12)还有一些几乎是图案化的文字。

这一阶段为文字慢慢运用于瓦当上的装饰做了尝试与铺垫,让人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适应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

2、文字瓦当的发展期

⑥文字瓦当的流行和四神瓦当的出现成为瓦当艺术的第二个高峰期的标志。

至西汉中晚期,文字瓦当大行其道,已有取代图案图像瓦当之势。

汉代文字瓦当内容比较繁杂,大致可分为宫殿、官署、陵寝、祠堂、记事、吉语等部分。

其中吉语瓦当一直是汉代文字瓦当中的大宗,而不同内容的吉语瓦当流行的时代也略有不同。

一般而言最初流行的是“千秋万岁”、“延年”等文字瓦当,之后有“与天无极”(图13)、“长生未央”(图14)等,尔后有“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

图13与天无极瓦当

尺寸:

21cm(径)

说明:

汉代(前206—220),圆形,阳文,篆书

其瓦当当面以四界分区的构图、布局方式为主,这继承了秦汉瓦当的特点。

如“汉并天下”文字瓦当,属于记事类文

字瓦当,它是为汉王朝一并天下歌功颂德用的,还出土有“汉兼天下”、“惟汉三年大并天下”两种。

近年来的考古挖掘证明,“汉并天下”瓦当多出土于建章宫遗址,而此宫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由此推论此瓦当制作与西汉中期或略早于西汉中期。

还有“长生无极”、“长生未央”、“长乐未央”等吉语瓦当,文字从一字至十数字不等,尤以四字为多,文字因圆形展开。

文字的成功变形而产生的有意味的形式令人叹为观止。

图14长生未央瓦当西汉中期

1979年5月汉云陵采集。

陶色黑灰,瓦筒里布纹。

当背抹光。

面径17.6cm,边沿宽1.4cm

3、文字瓦当的衰落期

西汉晚期至东汉以后,瓦当形制越变越小,文字瓦当艺术的光辉似乎也黯淡下去。

我想这可能与此后的建筑技巧不断提高有关。

瓦当被椽子上横置的檩条架高而脱离椽子,实用功能的丧失最终导致瓦当蜕变为无足轻重的纯粹装饰。

以及统治阶级对孝道节义的提倡,人们羞于言利标榜名节。

文字瓦当骤减,取而代之的是莲花纹(图15)、兽面纹瓦当。

图15莲花纹瓦当

尺寸:

16.5cm(径)

说明:

唐代(618-907)

圆形,阳文,中心圆内连珠纹,外有八瓣莲花,外周一圈连珠纹,略有残损。

三、汉代文字瓦当中的书法艺术

1、汉代书法艺术的“篆隶”

汉代的篆书、隶书、草书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

而其中要数隶书最为突出。

⑦隶书的定型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小篆以前汉字结构造型的“六书”法则。

隶书带有从小篆书演变而来的特点,通常称为“分书”。

但是说起汉代的另一书体——篆书,在汉代的雕刻艺术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比如碑刻。

传世的汉碑包括:

砖刻,瓦当等共有数百种之多。

汉碑充分反映了礼教天人合一的观念,展现了方整劲挺、法度森严、茂密雄浑、舒展峭拔的风格形式。

篆书本身易于变化,其构造中留存不少象形和会意的成分,含有更多的装饰铺陈因素。

装饰的笔画姿势,必然要寓于相应的结构形态之中,才能显得和谐呼应,达到美的高度。

汉瓦当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圆形瓦当中央一凸起乳点,四周或有联珠,内圈将其等分成四分或多分,再加外边、外廓,每字就在扇面形的框栏里,这恰恰与汉字的方形结构是矛盾的。

而小篆,尤其是缪篆是最适合于这种设计的书体。

篆书本身易于变化,其构造中留存不少象形和会意的成分,含有更多的装饰铺陈因素。

篆书和缪篆在扇形框栏中直立或横卧,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篆书线条的妙用。

装饰的笔画姿势,必然要寓于相应的结构形态之中,才能显得和谐呼应,达到美的高度。

虽然此时的隶书是西汉的日常应用书体,但在瓦当文字上却较少出现,我想这正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2、书法艺术在文字瓦当中的体现

汉代是一个以使用隶书为主的时代,但汉代的印章、刻画金文和镜铭文等大多为篆书,而汉代文字瓦当铭文也深受其影响。

篆书和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线的艺术,经过古代艺匠的艺术加工以后,就产生了兼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的文字瓦当。

大多数西汉的文字瓦当,其使用的铭文多数用篆书为之。

其使用的篆书铭文,可分为小篆、汉篆和鸟虫书。

汉代瓦当篆书的结构形态多以方形为基础,文字方向有正视的,有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有向心或背心的,还有回环交错的。

其结构大多依瓦当边缘的弧线而成形,或方或圆、方圆结合。

在瓦当的布局上面依据空间与视觉的双重需要进行艺术性的排布,简直是妙趣横生、变化万端,令人叹为观止。

图17千秋万岁瓦当汉

1976年齐故城恒公台出土。

面径14.6cm

图16千秋万岁瓦当西汉中期

1983年11月汉甘泉宫遗址凉武帝村采集。

陶色青灰,瓦筒里布纹。

筒接当沿后,背沿有穿孔,背面抹光。

面径18.6充满,边沿宽1.3cm

文字瓦当的文字多依圆就势,盘旋曲折,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美感。

在诸多的瓦当中,人们可以看到类似于舞者的影子和一些国泰民安、延年益寿内容的瓦当。

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的繁荣昌盛,人们的安居乐业,生活的丰富美满。

而篆书的线条变化是最能表现的,而并非是“厚古薄今”。

瓦当文字的另一魅力就是其千姿百态的笔法,即使文字内容相同,也很难找到笔法、布局完全一样的瓦当(图16-图19)。

或峭拔刚挺,或绵劲流秀,或简拙浑朴,或圆润婉美,或畅逸遒丽。

我想这也正是瓦当艺术独具魅力的一面,他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其极富意味。

工匠们在篆隶书体的丰富变化中,在刚柔、曲直、疏密、方圆等诸方面都达到了高度和谐、方峭流美、浑然天成之感。

汉代瓦当文字,书写风格多样性,文字结构的艺术性,与书法艺术相互交融。

通过自然法和就形法产生自然、特殊的艺术效果。

图18千秋万岁瓦当汉

临淄采集。

面径13.7cm

图19千秋万岁瓦当汉

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面径16.5cm

例如在“千秋万岁”一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征。

“千秋”,是古人用来形容千年万年、岁月长久的意思,时常用于祝寿之时。

古人常以一年为一秋,“千秋”即“千年”。

汉李陵和苏武诗: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万岁”是千年万世,永远不息的意思。

“千秋万岁”作为吉语,制作成瓦,用于未央宫的建筑上,就是为了祝福汉家天下千秋万岁永远长存下去。

在欣赏观察此瓦当上的文字不难看出,“千秋万岁”这四个字具有浓重的汉代书法特点,即在文字的用笔上体现篆隶结合的特点。

观其当面,我们可以发现瓦当文字的艺术特点是:

平淡中求变化,静中有动,和谐而不生硬,即尽可能地产生美感。

德国古代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须让路给美。

”而我们古代的艺术家也正是这么做的吧,千姿百态的瓦当文字证实这一点。

 

结语

汉代是文字瓦当最鼎盛的时期,出土的文字瓦当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处于各个时期的首位。

它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汉代书法、碑刻的兴盛是其萌芽、发展、兴盛的一重要因素。

篆书和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线的艺术,经过古代艺匠的艺术加工以后,就产生了兼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的文字瓦当。

汉代文字瓦当上的文字多依圆就势,盘旋曲折,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美感。

在诸多的瓦当中,人们可以看到类似于舞者的影子,和一些国泰民安、延年益寿内容的瓦当。

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的繁荣昌盛,人们的安居乐业,生活的丰富美满,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美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总之,我们可以从汉代文字瓦当中学到很多关于书法造型艺术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吸取汉代文字瓦当中的精华,并使汉代瓦当文字在新的领域生长开花。

 

致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回想在这近4个月的的日日夜夜里,从收集资料,确定课题,走入课题到现在论文的顺利完成,真的十分感谢各位师长、同学、朋友在此期间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

此刻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特别感谢系里所有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培养,在四年陶艺系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我的谆谆教导和陶艺技能的训练,使我受益终生。

感谢在毕业创作期间给予我帮助和指导的老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将是我今后学习、创作中的榜样。

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风格和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给予我今后学习、创作中无尽的启迪。

最后,在我的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再一次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感谢我的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爱护,感谢指导老师给于我的悉心指导,也谢谢同学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参考文献:

①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年7月

②宗鸣安《汉代文字考释与欣赏》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

③陈根远《瓦当留真》辽宁画报出版社2002年7月

④赵力光《中国古代瓦当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1月

⑤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第9卷秦汉金文陶文》荣宝斋(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西街)1992年10月

⑥《中国民间书法大系—汉代瓦当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7月

⑦张文彬《新中国出土瓦当集录甘泉宫卷》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⑧TransactionoftheDrientalCeramicSociety1990—1991byMargaretMediey,London:

SothebyParkeBernetPublication,1992

 

尾注

①华非《中国古代瓦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