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137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26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XX市现代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1.3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XX市西城新区河洑镇朱湖村和南湖村,西起渐河,东至丹溪路,北起柳叶大道,南抵洞庭大道,总用地面积约为3000亩。

1.1.5建设规模与内容

XX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是一个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宗旨,以湘西北区域集科研、孵化、示范、培训、推广、展览、休闲和服务为一体,以全省领先、地州一流为目标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

按照规划原则与功能定位,结合项目区及其周边环境条件、发展方向以及现状资源条件,具体分为科研中心、科研基地、现代农业博览区、商住开发区、南湖港水系景观带、渐河风光带及长2213米宽40米的沿河大道等功能区,总用地面积约3000亩。

各功能区主要内容为:

1、科研中心:

占地150亩,建设“四所合一”(市农业科研所、林业科研所、蔬菜科研所和畜牧水产所)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大楼、实验楼、培训中心及必要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2万㎡。

建设3个3000㎡的智能温室大棚,建立智能温室展示区,蔬菜、果品、苗木花卉和水产等研发区,进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进行温室反季节果蔬栽培,采用静电除雾、滴灌、声波驱虫器、温室机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先进设施设备、优良品种以及温室高产技术,进行高档果品蔬菜研究。

以及为与大专院校、知名企业合作提供服务场所。

2、科研基地:

占地700亩,分别为农业科研用地300亩,蔬菜科研用地150亩,水产科研用地150亩,林业植物科研用地100亩。

做好上述用地的土地整理、水源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

3、现代农业博览区:

占地950亩,划分为花卉苗木林业博览区、农产品展示展销区、观光休闲区、体验农业区和3个3000㎡的智能温室大棚,以打造农业休闲美地,再现昔日江南美景为主题,通过“水”、“草”、“林”、“产品”几个主题元素,以文化传承、农业旅游、科技示范为主建设“江南人家”,形成新的旅游休闲美地;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休闲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赏”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4、商住开发区:

占地1200亩,依托项目地周边山水特色、生态保护特色,为高标准的商住建设用地做好土地整理,道路、水电、通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5、景观带:

完整保护南湖港和渐河两水系,并将其建成该园区的景观带,其中南湖港水系景观带长4000m,渐河大堤风光带长4500m。

6、道路及桥梁:

在渐河大堤堤脚建设一条长2213米、宽40米的沿河大道,在园区修建8条联系园区各功能区的市政道路,路宽30米,总长为24521米;在纬二路(滨湖西路延伸线)跨南湖港水系上建一座长80m的桥梁,在经三路跨南湖港水系上建一座长80m桥梁。

1.1.6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施工期为4年:

计划2014年1月开始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勘察、初步设计、招投标等有关前期工作,2014年7月开始动工兴建,2017年12月底全部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1.1.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投资为365038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193311万元,征地拆迁费用14825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835万元,基本预备费10642万元。

资金筹措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

1.2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

1.2.1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11);

2、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

3、农业部发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范建设项目技术指南》;

4、《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5、《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

6、《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7、《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30);

8、《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9、《XX市农业和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

10、XX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2014.1);

11、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12、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2.2编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我公司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选址及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以便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项目总用地面积

3000

2

科研中心

100000

折合150亩

2.1

科研综合楼

m2

8358

2.2

实验楼

m2

6672

2.3

生活服务设施

m2

4970

含培训接待设施

2.4

智能温室大棚

m2

9000

3个*3000m2

2.5

预留技术合作用地

m2

77300

3

科研基地

700

3.1

无公害蔬菜基地

150

3.2

农业科研基地

300

3.3

生态林植物基地

100

3.4

水产科研基地

150

4

现代农业博览区

950

4.1

综合展厅

m2

20000

含展厅、会议室、服务接待区、休息室

4.2

花卉苗木基地及体验农业区

500

4.3

水产养殖及观光区

300

4.4

智能温室大棚

m2

9000

3个*3000m2

4.5

民俗文化村

50

5

商住开发区

1200

6

沿河大道

m

2213

宽40m,城市主干道

7

渐河风光带

m

4500

8

南河港水系景观带

m

4000

9

园区道路

m

24521

8条市政道路

10

项目建设期

4

11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万元

365038

11.1

工程建设费

万元

193311

11.2

征地拆迁费

万元

148250

11.3

工程建设其他费

万元

12835

11.4

基本预备费

万元

10642

1.4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实施“XX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打造一个全省领先、地州一流、湘西北区域集科研、孵化、示范、培训、推广、展览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是XX市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新XX新创业”和建设“现代XX、幸福家园”的重大举措。

项目的实施,对于XX保障农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妥善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XX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加速XX农业的现代化、XX的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项目实施后,可产生46211.40万元净收益(其中现代农业博览区按20年经营期估算),上缴税金42535.92万元。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方案是可行的,建议投资建设。

1.4.2建议

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可行,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1、项目承办单位尽快提请有关部门审批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项目建设尽早进入实施,以尽早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项目承办单位抓紧时间进行设计招标,选拔优秀的设计队伍,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建立健全项目区各级项目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有关政策、措施,加强组织管理,保证实施进度和建设质量;

4、本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关键技术环节多,需加强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协作,确保项目产品品质;

5、项目实施中,注意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为传统农业提供技术服务手段和方式,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和项目产品的信息化和市场化。

6、本项目建设社会效益显著,为让其早日发挥效益,建议各级部门给予该项目大力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早日发挥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我国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为我国城乡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分割的历史原因,我国一直存在比较显著的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逐步得到改变,农村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的良好局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下发的“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正逐渐强化。

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在政策、投入、体制、机制以及发展基础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条件。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国家颁布的“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都把发展现代农业确定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大任务。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形成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重大难题的过程。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科研、生产一体化,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使得科研与生产以及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乡村中有科研及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发展要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上下贯通的、责权利一致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渠道通畅。

因此,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要求: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确定,XX发展现代农业,“以建设现代乡村为总体战略,以产业集中、人口集中为基本方向,以体制共赢、资源共享、发展共赢为基本目标,以推动设施覆盖、服务覆盖、文明覆盖为基本任务,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

”XX市人民政府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明确指出,农村工作要“跳出农字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行业,让农民成为很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XX是一个农业大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013年,全市粮食、棉花、蔬菜面积分别达到1027.5万亩、155,5万亩、180万亩,牲猪出栏640万头。

但是,虽然发展条件优越,产业规模很大,但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体现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的生产格局尚未形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之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地力退化,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实施农业提升改造,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农业加快和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以其科研型、示范型、高效型的特征成为新一轮农村经济启动的切入点和新起点。

2013年11月,XX市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搭建XX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组建了重点投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XX市现代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决定在XX西城新区的河洑镇打造一个全省领先、地州一流、湘西北区域集科研、孵化、示范、培训、推广、展览、休闲、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与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特点,以农业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高值化为目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并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青少年教育培训、流通服务等新型农业产业对接,充分展示融科学性、经济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现代农业风貌,成为展示XX现代农业的窗口、湖南都市农业产业园区的标杆。

这个决策,对于加快发展XX现代农业,推进XX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实施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XX作为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优良品种的引进、关键技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离集成配套尚有较大距离,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农业各项活动仍多以常规技术当家。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走现代化农业道路。

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加强农村水利、土地整理、道路交通、电力配送、环境设施、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推动农副产品由小规模、零散化、粗放式向基地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加快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拓展农业的功能,为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开辟通道,推动XX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综合发展实力。

这种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必将有力的推动XX现代农业的建设,加速XX城乡一体化。

2.2.2项目的实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XX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课题。

一方面,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地力退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

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需求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为破解这两大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它既可以集聚本地的科技力量,进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温室反季节果蔬栽培、高档果品蔬菜栽培等先进栽培技术的科研与实践,应用推广静电除雾、滴灌、声波驱虫器、温室机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先进设施设备、优良品种以及温室高产技术。

并通过实施规模化、基地化生产经营和绿色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遏制滥用化肥农药现象;又可以提供新思路、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载体,大力开发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促进高品质、高效益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的生产。

这对于改善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2.2.3项目的实施是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业的需要

XX既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又是毗邻张家界和凤凰古城的魅力城市,因其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有“桃花源里的城市”之美誉。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假日的增多、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

越是在城市化的地区,其需求越大。

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热长盛不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休闲农庄”的民俗特色游逐渐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热点。

建立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可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将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统一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花卉苗木林业博览区、农产品展示展销区、观光休闲区和农业体验区,通过“水”、“草”、“林”、“花”、“果”等多个主题元素,建设包括文化传承、农业旅游、科技示范、农产品展销等丰富内涵的旅游休闲胜地,形成有XX特色的“江南人家”。

与此同时,立足XX农村景色秀美、鱼米之乡、世外桃源、绿色环保、生态休闲的美名和特点,充分展示其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赏”的XX乡村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再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温馨,形成以展示农业休闲胜地、昔日江南美景为主题,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XX特色乡村游,并以此带动本地观光休闲、餐饮、教育、文化等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这不仅可为XX提供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可宣传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使XX农业实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资源性开发向科技型开发、从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变,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2.4项目的实施是扩大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XX是一个农业大市,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困难。

农产品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弱化了农民在“农内”增收的潜力。

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进一步调整就业结构,减少农业人口,才能使得农民获得平均的社会报酬。

因此,转移农民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当务之急、必由之路。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跳出农字抓农业,引导农民到“农外”寻找出路。

多年来,XX不少农民常年在外地打工,有效的增加了家庭收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济问题。

但是,长期的离乡背井,使家庭空巢、子女脱管、老人孤独、夫妻不和等问题日渐突出,许多在外务工人员面临外出挣钱和本土持家的两难选择,希望在本地找到就业门路。

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也开辟了一条新的农村就业门路。

本地农民将不受个体素质、知识差异、技能门槛和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在自家门前,利用自己的农田、农舍和山水生态资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兴办休闲旅游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岗位;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

发展农村新兴生态旅游,不仅为农民在本地就业提供了有效载体,而且为农民增收致富、农家幸福美满、农村稳定和谐找到了一条可靠途径。

2.2.5项目的实施是适应社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XX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区域、农业领域,流向城市和二、三产业,城乡间的要素流动、人员流动、信息流动日趋频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逐渐被打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社会各阶层加速分化与融合,社会结构步入快速调整期,城乡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

本项目作为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复合型产业,充分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解农业、贴近农民、认识农村的机会,也为增进农民对现代文明的了解和认知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共同发展。

这种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要求,也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原则;

(2)体现节约和效益的原则,尽力做到降低建设投资,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体现安全的原则,考虑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等;

(4)体现节约用地的原则;

(5)体现保护环境的原则,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6)满足项目所需的电力、水利、环境,以及人力资源和交通运输等要求。

3.2选址要求

(1)节约用地,并为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2)避开自然保护区、畜禽疫病多发区和污染严重地区;

(3)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相关法规;

(4)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

(5)避开城市、厂矿、医院、交通要道等污染源。

3.3建设场址现状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西部新城区,地处XX市城区的城郊结合部,气候温润,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同时,建设场地地势平坦,无污染,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项目地基本保持传统农耕方式,夏秋季节以种植水稻为主,冬春季节以种植油菜、小麦为主,部分为花卉苗木、鱼塘、藕池和民居,存在生产经营管理观念陈旧,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相对落后,农业水利灌溉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科技技术落后,生产效率效益提高缓慢等问题。

本项目用地总面积约3000亩,涉及河洑镇朱湖村、南湖村等行政村1000户,拆迁面积约350000㎡。

因此,经过分析论证,项目选址在XX市西城新区的河洑镇朱湖村和南湖村是适宜的。

3.4建设条件

3.4.1区位条件

 XX位于北纬28度至31度,东经110度至113度之间,时区属于国际时区东8区。

地处中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湖南省的西北部,洞庭湖西岸,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

东临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长沙,北连荆襄。

从经济区位划分,XX属于中国经济中部崛起重心地带,位于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域结合部,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黄金地段。

XX现辖武陵、鼎城2区,汉寿、桃源、临澧、石门、澧县、安乡6县和一个县级市津市。

全市面积1818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1.7218万,户籍人口622.5905万。

  XX地貌以平地为主。

境内山水相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有“湖南屋脊”之称的壶瓶山。

东南部是地肥水美的西洞庭湖平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中部过渡地段为丘陵。

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江和澧水流经XX,境内有大小河流432条。

平湖区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有广阔的天然湿地。

3.4.2交通条件优越

XX北过长江航运干线,东靠京广铁路干线,南倚湘黔铁路干线,枝柳铁路斜贯市域西北部,境内长183公里,石长铁路纵贯南北,境内长174.25公里,石长铁路复线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