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130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已知化学键能:

Si—Si:

MkJ·mol-1,O==O:

NkJ·mol-1,Si—O:

QkJ·mol-1,则Si(s)+O2(g)===SiO2(s) ΔH为(  )

A.-(4Q-2M-N)kJ·mol-1

B.-(4Q-M-2N)kJ·mol-1

C.-(2Q-M-2N)kJ·mol-1

D.-(2Q-2M-N)kJ·mol-1

2.101kPa时,S(s)+O2(g)====SO2(g)ΔH=﹣297.23kJ•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的燃烧热为297.23kJ•

B.S升华是吸热过程

C.形成1mol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s)和1mol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D.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3.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大力发展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使用含碳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率

4.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1

C.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热ΔH全部是正值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5.已知:

Fe2O3(s)+

C(s)====

CO2(g)+2Fe(s)ΔH=+234.1kJ•

C(s)+O2(g)====CO2(g)ΔH=﹣393.5kJ•

则2Fe(s)+

O2(g)====Fe2O3(s)的ΔH是(  )

A.﹣824.4kJ•

B.﹣627.6kJ•

C.﹣744.7kJ•

D.﹣169.4kJ•

6.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为热能、电能、光能等为人类所利用

D.天然气属于二次能源

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

O2(g)====CO2(g)ΔH=﹣283.0kJ•

②H2(g)+

O2(g)=====H2O(g)ΔH=﹣241.8kJ•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的燃烧热为241.8kJ•

B.由反应①、②可知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ΔH=﹣41.2kJ•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H2(g)+

O2(g)====H2O(l)ΔH>﹣241.8kJ•

8.在各种各样的能源中,风能属于(  )

A.化石能源

B.生物质能

C.二次能源

D.可再生能源

9.有关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则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SiO2(s) ΔH=-989.2kJ·mol-1,则x的值为(  )

A.460

B.920

C.1165.2

D.423.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天然气燃烧时,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D.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1.分析下表中的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气和丙烷的燃烧热分别是(  )

A.-571.6kJ·mol-1,-2221.5kJ·mol-1

B.-241.3kJ·mol-1,-2013.8kJ·mol-1

C.-285.8kJ·mol-1,-2013.8kJ·mol-1

D.-285.8kJ·mol-1,-2221.5kJ·mol-1

1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0.1mol·L-1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稀硝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

B.B表示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

C.b=5.73

D.C表示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

1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

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1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15.已知25℃、101kPa下,碳、氢气、乙烯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1、-285.8kJ·mol-1、-1411.0kJ·mol-1、-2800kJ·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

O2(g)===CO(g) ΔH=-393.5kJ·mol-1

B.2H2(g)+O2(g)===2H2O(g) ΔH=571.6kJ·mol-1

C.C2H4(g)+3O2(g)===2CO2(g)+2H2O(g) ΔH=-1411.0kJ·mol-1

D.

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400.0kJ·mol-1

16.已知25℃、101kPa条件下:

①4Al(s)+3O2(g)===2Al2O3(s) ΔH=-2834.9kJ·mol-1

②4Al(s)+2O3(g)===2Al2O3(s) ΔH=-3119.1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17.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能放出xkJ的能量

C.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的能量

D.2molAB的总能量高于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

18.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新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绿色能源”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新能源之一,把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种子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绿色能源”中的一种。

这种物质是(  )

A.氢气

B.甲烷

C.酒精

D.木炭

19.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C5的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

将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石油气进入量

B.同时增大空气和石油气进入量

C.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D.同时减小空气和石油气进入量

20.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QkJ,经测定生成的CO2恰好被100mL5mol·

的KOH溶液吸收生成KHCO3,则热化学方程式:

C4H10(g)+6.5O2(g)====4CO2(g)+5H2O(l)的ΔH为

A.-16QkJ·

B.+16QkJ·

C.-8QkJ·

D.+8QkJ·

21.在25℃、101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1、285.8kJ·mol-1、870.3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488.3kJ·mol-1

B.+488.3kJ·mol-1

C.-191kJ·mol-1

D.+191kJ·mol-1

22.已知:

2CO(g)+O2(g)====2CO2(g)ΔH=﹣566kJ·

Na2O2(s)+CO2(g)====Na2CO3(s)+

O2(g)ΔH=﹣226kJ·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452kJ·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23.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浓硫酸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

24.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5.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以下四个化学方程式其中反应热为-57.3kJ·mol-1的是(  )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

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

A.①和②

B.③

C.④

D.以上都不对

26.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

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27.在做中和热测定实验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①量筒 ②托盘天平 ③烧杯 ④容量瓶 ⑤冷凝管 ⑥温度计 ⑦酒精灯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⑥⑦

28.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单斜,s)+O2(g)===SO2(g)ΔH1=-297.16kJ·mol-1

②S(正交,s)+O2(g)===SO2(g)ΔH2=-296.83kJ·mol-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3=+0.33kJ·mol-1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S(单斜,s)===S(正交,s) Δ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S(单斜,s)===S(正交,s) Δ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29.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C.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

30.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

O2(g)====H2O(l)ΔH=﹣285.8kJ·

CO(g)+

O2(g)====CO2(g)ΔH=﹣282.6kJ·

C8H18(l)+

O2(g)====8CO2(g)+9H2O(l)ΔH=﹣5472kJ·

CH4(g)+2O2(g)====CO2(g)+2H2O(l)ΔH=﹣889.6kJ·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2(g)

B.CO(g)

C.C8H18(l)

D.CH4(g)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在Si晶体中,一个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成键,每个化学键被两个硅原子共用,相当于每个硅原子完全占有两条化学键,反应掉1mol硅,需要断裂2mol的Si-Si;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Si原子和4个O原子成键,生成1molSiO2形成4mol的Si-O键。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先破后立,所以由键能可计算反应的焓变,即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ΔH=(2M+N-4Q)kJ·mol-1=-(4Q-2M-N)kJ·mol-1,A正确。

2.【答案】D

【解析】SO2为稳定氧化物,S的燃烧热为297.23kJ•

,故A正确;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大于固态,S升华是从固态转化为气态是吸热过程,故B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形成1molSO2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s)和1mol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故C正确;气态硫具有能量大于固态硫具有能量,产物相同,则气态硫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固态硫反应,故大于297.23kJ,故D错误。

故选D。

3.【答案】C

【解析】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使用含碳能源会增加排放,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4.【答案】B

【解析】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l)作为标准的,因此A不正确;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因此B正确,D不正确;燃烧热ΔH都是负值,C不正确。

5.【答案】A

【解析】已知:

(1)Fe2O3(s)+

C(s)====

CO2(g)+2Fe(s)ΔH=+234.1kJ•

(2)C(s)+O2(g)====CO2(g)ΔH=﹣393.5kJ•

由盖斯定律

(2)×

(1),得:

2Fe(s)+

O2(g)====Fe2O3(s)ΔH=(﹣393.5kJ•

)×

﹣234.1kJ•

即2Fe(s)+

O2(g)====Fe2O3(s)ΔH=﹣824.35kJ•

6.【答案】D

【解析】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化学物质中,B正确;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为热能、电能、光能等为人类所利用,C正确;天然气直接来自于自然界,属于一次能源,D错误。

7.【答案】B

【解析】氢气的燃烧热是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所以H2的燃烧热要高于241.8kJ•

,A错误;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产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根据图示知道,该反应是放热的,根据盖斯定律,反应CO(g)+H2O(g)===CO2(g)+H2(g)等于①﹣②,即反应的焓变=﹣283.0kJ•

+241.8kJ•

=﹣41.2kJ•

,故B正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水(液态)一定会释放能量,水(液态)气化到气态,则是吸收能量,如果是氢气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则会吸收能量,C错误;由于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是一个放热过程,根据②推知反应H2(g)+

O2(g)===H2O(l)ΔH<﹣241.8kJ•

,D错误。

8.【答案】D

【解析】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从自然界不断获得且可重复利用,属于可再生能源,D正确。

9.【答案】A

【解析】Si晶体与金刚石相似,一个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成键,每个化学键被两个硅原子共用,每消耗1molSi需要断裂2mol的Si-Si;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Si原子和4个O原子成键,生成1molSiO2形成4molSi-O键。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先破后立,所以由键能可计算反应的焓变,即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ΔH=2×176kJ·mol-1+498.8kJ·mol-1-4xkJ·mol-1=-989.2kJ·mol-1,x=460kJ·mol-1。

10.【答案】D

【解析】放热反应在反应开始时也可能需要加热,如天然气燃烧,A错;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错;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热能还转化为了光能,C错;D选项是盖斯定律的内容。

11.【答案】D

【解析】燃烧热是25℃、101kPa时1mol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放出的热量,氢气、丙烷为气态、水为液态。

氢气的燃烧热应用①的反应热除以2,丙烷的用反应④来求,D正确。

12.【答案】C

【解析】57.3kJ·mol-1是稀的强酸与强碱生成1molH2O(l)和可溶性盐时对应的中和热,当参加反应的酸或碱为弱电解质时,电离时需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当浓硫酸参加中和反应时,还伴随有浓硫酸稀释放热,放出的总热量大于57.3kJ。

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浓硫酸>稀硝酸>醋酸,A表示浓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B表示稀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为5.73kJ,即b=5.73;C表示稀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只有C正确。

13.【答案】C

【解析】燃烧的本质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放热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如中和反应,A错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就不属于燃烧,B错误;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D错误。

14.【答案】B

【解析】天然气、煤、核能、石油不可再生;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

15.【答案】D

【解析】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燃烧为放热反应,ΔH<0,B错误;A中碳燃烧应生成CO2,错误;B、C项中H2O应为液态,错误;C6H12O6(s)的燃烧热为-2800kJ·mol-1,

molC6H12O6(s)完全燃烧时放热1400kJ,D正确。

16.【答案】A

【解析】将①②两个方程式恒等式作差可得:

3O2(g)===2O3(g) ΔH=284.2kJ·mol-1,等质量的O2变O3吸热,O2比O3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A正确,其余均错误。

17.【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D正确;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的能量,C正确。

18.【答案】C

【解析】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种子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多糖,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酒精,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影响,所以能作为“绿色能源”,C正确。

19.【答案】A

【解析】天然气燃烧时,甲烷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液化石油气燃烧时,丙烷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

所以同体积的两种燃气,液化石油气耗氧量多,把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时,需要加大空气的量或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20.【答案】C

【解析】n(KOH)=0.1L×5kJ·

=0.5mol,则由CO2~KOH~KHCO3,可知,n(CO2)=0.5mol,生成0.5molCO2时放出的热量为QkJ,据反应方程式C4H10(g)+

O2(g)===4CO2(g)+5H2O(l)生成4molCO2时放出的热量为4Q/0.5=8QkJ,故选C。

21.【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

C(s)+O2(g)===CO2(g) ΔH=-393.5kJ·mol-1①

H2(g)+

O2(g)===H2O(l) ΔH=-285.8kJ·mol-1②

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870.3kJ·mol-1③

①×2+②×2-③即得

2C(s)+2H2(g)+O2(g)===CH3COOH(l)

ΔH=-488.3kJ·mol-1。

22.【答案】C

【解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故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

A错误;依据题意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图像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分别为1、

,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B错误;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依据题意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所以反应

2Na2O2(s)+2CO2(g)====2Na2CO3(s)+O2(g)ΔH>﹣452kJ·

,C正确;

已知:

②2CO(g)+O2(g)====2CO2(g)ΔH=﹣566kJ·

②Na2O2(s)+CO2(g)====Na2CO3(s)+

O2(g)ΔH=﹣226kJ·

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

2Na2O2(s)+2CO(g)====2Na2CO3(s)ΔH=﹣1018kJ·

即Na2O2(s)+CO(g)====Na2CO3(s)ΔH=﹣509kJ·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反应的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1mol,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D错误。

23.【答案】B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发生化学反应,且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故A错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熟石灰与水不反应,故C错误;氯化钠与水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B。

24.【答案】D

【解析】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D正确。

25.【答案】D

【解析】57.3kJ·mol-1是稀的强酸与强碱生成1molH2O(l)和可溶性盐时对应的中和热,当参加反应的酸或碱为弱电解质时,电离时需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ΔH>-57.3kJ·mol-1;当反应中有沉淀生成时,生成沉淀也会增加放出热量,ΔH<-57.3kJ·mol-1。

①反应生成了2mol液态水,ΔH=-114.6kJ·mol-1;②中除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放热外,硫酸钡沉淀的生成也伴随有沉淀热放出,ΔH<-57.3kJ·mol-1;③、④中一水合氨、醋酸电离过程要吸热,反应后放热小于57.3kJ。

26.【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高低来分析、解决问题。

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