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125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

《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docx

精选综合实践活动召唤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呼唤多元评价

摘要新型的评价观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是为了促进的学生发展,形成一种互动积极地良性循环模式,体现个性化发展的价值;科学的评价原则令评价结论更加全面和合理;多元的评价方式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朝着健康、稳定,逐步实现常态实施的方向稳步迈进。

关键词评价学生发展原则多元化活动设计与实施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属于活动课程范畴,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深化与发展,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了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中的学习方式,因而它的评价方式也与学科课程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根据这些特点需要的就是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那么多元评价方法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它在评价时,体现了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一、明晰评价的价值取向,树立新型的评价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它决定着我们的行为。

早在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由此可见,传统的以强调甄别与选拔作用的评价方式将随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改革,而更多地被以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评价方式所替代,因此我们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应凸显并发挥出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

二、明晰评价的发展功能,把握科学的评价原则

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布卢姆早就指出:

如果我们的评价不能对学生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或潜在地对学生存在着危害的话,那么这样的评价宁可不要或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突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等。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真正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它是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

评价过程应把握几个基本的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发现其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综合实践的水平。

我们的课堂强调的是人人参与。

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就明确地告诉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中,没有笨孩子和所谓的差生,只要你不是个懒孩子,只要你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那么你将一定会有所收获,期末成绩都能得到优秀;在活动中,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经常准备好相机和摄像机,把同学们的一些精彩活动拍摄下来,然后再回放给他们看,如果需要还可以拷贝回家给家长看,这样一来,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为了使自己的表现更加出色,常常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个个出谋划策,互相商讨、切磋,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每一次的活动中去;为了鼓励胆子较小的同学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哪怕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们都会不失时机地予以大大地表扬,以此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我会同时教几个平行班,为了激励学生开展好每一次的活动,我们经常会对学生这样说道:

老师最喜欢我们××班了,因为我们××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做事特别认真……当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后,他们就会觉得在老师所教的这几个班中他们班是最棒的,因此他们的表现也就会越来越好;当然,当某些班级在活动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做一些正面的引导工作,还会把各班活动的情况做一个统计,然后公布在上课的教室,以此来激励学生向好的班级学习,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用发现的眼光及时挖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闪光点,不放过一切可以用来激励的好时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过程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参与,从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确定——小组的组建——课题计划的制定——围绕课题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展示——研究报告的完成,我们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参与了研究的全过程,在参与过程中态度是否主动积极。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自从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为了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我们都会指导学生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过程实录手册”,这份手册是由各研究小组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共同完成的,它类似于学生档案袋的小册子。

包括个性化封面设计——前言——目录——小组成员名单——研究计划——资料的呈现(主要部分)——研究轶事——研究反思——研究报告——活动评价表——后记等。

每个研究小组必须认真、及时完成,最后利用学校公众场合——图书馆阅览室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手册。

由于事先告知学生手册最后会展出并评选,所以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都特别积极、特别投入,特别有创意,他们都想在手册中留下自己研究的痕迹。

“研究性学习过程实录手册”是学生学习探究过程的情景再现,它真实地记录了每一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探究过程,留下了他们研究过程的痕迹,是对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的有力依据。

(三)差异性原则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起点不同,其知识、能力、兴趣和学习习惯等自然会有差异,教师面对的学生的现实状态及其成长需求也是殊异纷呈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定起点和差异状态采用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承认不同学生的学习在不同的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性地学习,让自己的优势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在组建课题组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学科成绩差或学习习惯差而没人愿意与他们组成研究小组,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弱势群体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小组,而这些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把他们放在同一小组,那么他们将会耗去你大部分的注意力和精力,以至于影响到你的正常教学。

在组建课题组之前,我先跟这些学生聊天,了解其兴趣爱好,在课堂上一方面有意识地夸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在他们身上确实有着一些被别人忽视的优点),另一方面大大地表扬一些经常帮助落后学生共同进步的同学,还制定了一些优惠的政策(对于这些学生只要达最基本的要求即可、帮助同学共同提高的将作为评选优秀课题组的加分条件等),这样一来,那种无人要的现象就好多了,各小组的力量也相对均衡了。

不能要求学生都整齐划一,当评价标准真正多元化之时,学生的等多闪光点将被挖掘。

三、明晰评价方式、主体的多元性,掌握适切的评价艺术

教育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被评价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评价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恰当的选择时机,因时、因事、因人进行不同的评价,形成高超的评价艺术,使评价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共享、共同提高的活动。

当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时候,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式。

课堂上,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信心和勇气;活动中,老师深度参与某一小组的活动能激起学生更高的研究热情;活动后,一段肯定的评语、一张特殊的奖状、一份小小的奖品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欣喜;课前轻松的聊天,课后委婉的谈话,都能使评价艺术渗透于无形。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同样也是评价的主体。

这是一张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表,在这张表格中,充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有学生的自评,小组的组评,也有他人的寄语即他评,还有教师的师评。

实践研究表明,让学习者明晰自己的学习需求、判断自己的学习状态、反思自己在学习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法等,不仅具有自我诊断、自我甄别和自我促进的评价学意义,更具有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增长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学效用。

这是两份四年级学生在走进家务劳动活动中,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自己活动活动的过程,其中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有家长对自己孩子劳动行为及学校教学活动的客观评价,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评,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通过交流和成果展示,同学之间分享到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学会了互评;通过参与一些家庭活动,让家长也参与了学生的评价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使社会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总之,表现性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而是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长,使每一位同学体验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呼唤表现性评价。

四、明晰主题的设计与实施,侧重评价活动主体的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课程,主题性活动是它的主体内容。

由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水平,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所必须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设计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从小学到高中都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方面。

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首先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有科学的设计。

下面,特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设计要素出发,对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设计提出几点评价要求。

1、对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设计的评价

   国家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围绕下列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

(1)亲近与探索自然:

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亲近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衍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2)体验与融入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3)认识与完善自我:

通过畅想、感情、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

这就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初的选题设计时,要注意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是否能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能亲近小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是否能唤醒小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完善自我的意识、是否能激发小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等问题,这也是我们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设计进行评价首先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设计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其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过程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中来,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设计。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设计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首先要看教师是否有意识地放权给学生、是否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踊跃参与的和谐、自由、民主的研讨空间;其次,要看学生是否能够自觉地充分表达自身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和感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提供广泛的信息。

   再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设计进行评价,还必须充分剖析所选主题是否具体和可操作。

在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由于选题过于空泛、操作条件要求过高等原因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或流于形式、或难产等无法深入探究的结局的出现。

为此,我们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设计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分析所选主题的探究领域是否适中,还要看主题探究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成熟,同时也要关注所选主题是否与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吻合。

对于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要力求:

能小则小、能简则简、能易则易、循序渐进。

2、对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评价

   国家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程,增民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时必须坚定地贯彻和落实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并把它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因此,对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评价,必须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是否立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的三维角度来设计各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得到重点体现;(3)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设置是否直观和具体;(4)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要求是否符合学生主体的现有发展水平;(5)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内容是否与活动主题有着直接的关联。

3、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设计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和活动探究策略的直接体现,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设计进行评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1)是否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与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和生成性课程。

我们对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设计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活动设计方案的酝酿过程是否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与要求,同时我们还要更多地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设计的内容是否立足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学生的实际亲身体验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各种目标。

  

(2)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及分工是否合理。

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通常是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来实施各种主题性活动的。

因此,依据小组成员的不同情况来制定各自的分工是实现各活动小组探究任务的根本保证。

我们评价的依据就是:

是否有各司其职的明确分工;是否明确每一个成员的个体特点并分配与此相适应的具体性活动任务;有无出现一人独揽或有些事无人问津或有人无事可做的情况。

   (3)活动计划是否周密,活动步骤是否清晰而具体。

虽然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生成性课程,但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之前没有周密的活动计划,要想如期实现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既定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之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活动的计划。

不仅要发动学生对活动中即将要解决的任务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多地深入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依据所要面临的任务和问题详细制定活动的实施步骤(包括时间、地点、任务、人员、工具、经费以及方法与策略等)。

  (4)是否有确实有效的人力、物力条件资源保障。

“人定胜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任何不确实际的主观意愿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考虑当地的地域和人文资源建设与发展状况,计划设计得再严密,再科学,都只能是一纸空文!

因此,我们对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设计的评价不得不要考虑它们是否有确实有效的人力、物力条件资源的保障。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实施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也明确了,紧接着的就是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付之于行动。

那么如何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实施进行评价呢?

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展开:

1、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情况。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活动主体。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至高无上”的“学术权威”,学生必须也只能是无可选择地“听”教师所讲、“记”教师所写和“看”教师所表演,若说有所思考,也只能是依照教师所预设的问题情景,做一些不可超越的有限度的遐想。

一句话,在传统课堂上,学生是在教师的严密监控和精心计划下的一群“被牵着鼻子走的孺子牛”。

然而,与传统课堂具有明显反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来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生命!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强烈,参与活动的热情是否高涨,是否积极主动承担活动的相应内容,是否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否自觉广开源头、拓展思路组织筹划活动,是否主动寻求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帮助解决各种难题……都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评价者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2、教师对活动的指导与监控情况

   由于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还有诸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远未成熟,特别是对于那些仍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我们教师等成年人的正确引导、适时帮助和热情呵护。

即使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为著称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恰当指导与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新课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反映。

为此,我们教师必须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之一的身份深入到学生实际的活动中去,时时关注学生活动中的动态反应,敏锐洞察学生活动中的闪光点,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出现我们的身影。

因而,我们评价教师对活动的知道与监控情况时不可避免地要关注这么几个方面:

(1)教师是否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2)在学生出现疑问或困难时是否给予适时的指导;(3)教师的指导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4)教师对学生是否恰运用激励性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刻探究的欲望和信心;(5)教师是否劝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6)教师是否及时帮助学生消除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协调“音符”。

3、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情况

   体验和感受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必经的心理历程。

让学生在融入自然、走进社会、贴近科技、认识自我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主动获取实际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并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科技、对自我与他人的深刻感悟,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它课程所无法取而代之的闪光点所在。

如果学生在活动之后,没有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获得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生成个性化的感悟,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又怎能说是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呢?

所以,我们在评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就不能不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情况。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不仅要看有没有体验和感受,同时还要看这些感受和体验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如何。

4、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改变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努力实现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以“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对于这次新课程的一分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又何谓不是如此呢?

不仅我们教师不能象以往那样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一门课来“教”,同时也要求学生不能采用以往的接受式传统性学习方式来“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能再是“等、靠、要”式的“听、记、背”,而应当自发地、主动地通过与自然、与社会、与科技、与他人的相互融合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科技、对他人和自我的独创性见解和感悟。

5、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等方法的运用情况

   科学探究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主旋律,创新思维更是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呼唤。

在以主题探究为先导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并运用多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实现知识和能力创新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诉求,也是根本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的必然。

虽然,在小学阶段,不可能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和能力有太高的要求,也不急于要求学生立马掌握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方法。

但,如果失去了那些基本的科学探究和常见创新思维方法的从小训练和养成,我们要求学生深刻探究活动主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时我们还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思维品质的最好舞台。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教师是否营造学生自觉创新、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是否对学生施以基本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创新方法的针对性指导和训练,以及学生是否恰如其分地运用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方法分析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我们评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探究深刻与否、创新与否和成功与否的根本。

6、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有充实的活动课程资源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的活动资源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血”和“肉”。

然而,许多学校和教师常常抱怨缺乏资源条件,要么把别人的活动案例“照本宣科”,要么干脆放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本极具地方人文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失光彩。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

要么课程资源意识淡薄,要么缺乏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实际上,除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当地科学场馆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等条件性资源之外,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人文气息,乃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感悟都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之不尽的活动资源。

一句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不是别人所能直接给予和预先创设的,而是我们教师和学生立足于自身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对当地自然环境、科学文化、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资源二次构建的结晶。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否积极引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开发和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源,是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加以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7、活动记录与管理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记录是综合实践活动交往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评价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施以客观公正评判的重要依据。

科学规范的活动记录,不仅是活动实施者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的反映,也是活动实施者适时对照反思的信息来源,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和管理监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此,作为评价者来说,我们要关注以下几点:

(1)有无活动记录;

(2)记录是否及时;(3)记录是否规范(项目齐全);(4)内容是否详实(具体时间、地点、探究工具、参与人员、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5)有无活动反思;(6)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记录有无统一的管理(教师意见和签名)。

8、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协调处理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关于小学阶段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论述中,对学生协调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因此,判断我们的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是否真正实现本课程的教育价值,不可避免地要考察学生在活动中和活动之后协调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融入自然、贴近社会、尊重他人、完善自我。

9、活动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情况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论是个人独立探究,还是小组合作探究,也不论是课内活动,还是课外实践,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直接决定或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的好坏。

“蜻蜓点水”式的粗浅探究,不可能有深刻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