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8015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秘密★启用前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目题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Ti48

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化学沉淀法除去粗盐中的杂质离子,不需要的操作是

A.溶解B.过滤C.分液D.蒸发

2.下列模型表示的烃或烃的衍生物中,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A.B.C.D.

3.下列垃圾或废弃物的处理不符合环保节约理念的是

A.废纸、塑料瓶、废铁回收再利用

B.厨余垃圾采用生化处理或堆肥

C.稻草、农膜和一次性餐具露天焚烧

D.废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回收

4.已知:

2H2(g)+O2(g)=2H2O(l)ΔH1=-572kJ/mol

C(s)+O2(g)=CO2(g)ΔH2=-393.5kJ/mol

C2H5OH(l)+3O2(g)=2CO2(g)+3H2O(l)ΔH3=-1367kJ/mol

则2C(s)+3H2(g)+1/2O2(g)=C2H5OH(l)ΔH为

A.+278kJ/molB.-278kJ/molC.+401.5kJ/molD.-401.5kJ/mol

5.《天工开物》记载:

“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

其中涉及的主要反应为:

S+2KNO3+3C=K2S+3CO2↑+N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盐B.硫磺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火药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2O3可用作红色颜料B.浓H2SO4可用作干燥剂

C.SiO2可用作半导体材料D.NaHCO3可用作焙制糕点

7.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硬度:

LiCl<NaCl<KClB.沸点:

HF<HCl<HBr

C.酸性:

H3PO4>H2SO4>HClO4D.原子半径:

Na>Mg>Al

8.根据有关操作与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有色布条伸入Cl2中

布条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B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灼烧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含有Na+

C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NH3中

试纸变蓝

氨水显碱性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含有Fe3+

二.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入要慢,并且不断摇动

B.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尖嘴紧贴试管内壁

C.分液时,下层液体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

D.定容时,加水到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10.锌—空气电池的电容量大,可作为汽车的清洁能源。

总反应式为:

2Zn+O2+2H2O=2Zn(OH)2。

示意图如右所示: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可以用稀硫酸做电解质溶液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a电极沿导线流向b电极

C.空气扩散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O2+2H2O+4e–=4OH–

D.阻隔空气进入锌—空气电池,电池停止工作

11.关于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

H2(g)+I2(g)

2HI(g)ΔH<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充入H2,v(正)增大,平衡右移

B.恒温恒容,充入He,v(正)增大,平衡右移

C.加压,v(正)、v(逆)不变,平衡不移动

D.升温,v(正)减小,v(逆)增大,平衡左移

12.下图所示物质是蜂胶里的活性成分,关于此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7H14O4B.分子存在顺反异构体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13.X、Y是同周期的两种主族元素,他们的逐级电离能(I)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

I1

I2

I3

I4

I5

……

X

496

4562

6912

9543

13353

……

Y

738

1451

7733

10540

13630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

X<YB.与水反应剧烈程度:

X<Y

C.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D.Y的最高化合价为+3

14.Se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eO2可以被氧化B.H2Se的分子构型为V型

C.SeO2能和碱溶液反应D.H2Se的热稳定性强于H2S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5.(10分)化学家在氨的合成及利用氨制硝酸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回答下列问题:

(1)N2和H2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为了降低能耗并提高原料利用率,科学家利用电解原理(两极间可传输H+),探索用N2和H2制备NH3,预测阴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

(2)制备硝酸主要由三步转化过程:

反应Ⅰ的转化利用了NH3的_________性,每生成1molNO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NA。

反应Ⅲ:

3NO2(g)+H2O(l)

2HNO3(aq)+NO(g)ΔH<0,下列措施不能提高NO2平衡吸收率的是(填写选项字母)。

a.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

(3)硝酸工业的尾气成分主要是NOx,通常利用NH3处理,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后排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6.(10分)化学上把外加少量酸、碱,而pH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现有25℃时,浓度均为0.10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缓冲溶液,pH=4.76。

回答下列问题:

[Ka(CH3COOH)=1.75×10–5,Kb为盐的水解常数]

(1)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

(2)该缓冲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3)25℃时,Ka(CH3COOH)_________Kb(CH3COO–)(填“>”、“<”或“=”)。

(4)向1.0L上述缓冲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稀溶液(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后溶液中

c(H+)=_________mol/L。

(5)人体血液存在H2CO3(CO2)和NaHCO3的缓冲体系,能有效除掉人体正常代谢产生的酸、碱,保持pH的稳定,有关机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选项字母)。

a.代谢产生的H+被HCO3–结合形成H2CO3

b.血液中的缓冲体系可抵抗大量酸、碱的影响

c.代谢产生的碱被H+中和,H+又由H2CO3电离补充

17.(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习题解析中看到:

“SO2通入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酸性环境中,NO3–将SO32–氧化成SO42–而产生沉淀”。

有同学对这个解析提出了质疑,“因没有隔绝空气,也许只是O2氧化了SO32–,与NO3–无关”,于是做了“SO2通入Ba(NO3)2溶液”探究实验,用pH传感器检测反应的进行,实验装置如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2)实验小组发现装置C存在不足,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3)用0.1mol/LBaCl2溶液、0.1mol/LBa(NO3)2溶液、食用油,配制4种溶液(见下表)分别在装置C中进行探究实验。

编号

试剂

煮沸过的BaCl2溶液25mL,再加入食用油25mL

未煮沸过的BaCl2

溶液25mL

煮沸过的Ba(NO3)2溶液25mL,再加入食用油25mL

未煮沸过的Ba(NO3)2溶液25mL

对比①、②号试剂,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

(4)进行①号、③号实验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

(5)实验现象:

①号依然澄清,②、③、④号均出现浑浊。

第②号实验时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6)图1—4分别为①②③④号实验所测pH随时间变化曲线。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18.(14分)化合物G是某种低毒利尿药的主要成分。

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条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_________。

(3)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4)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5)若G发生自身缩聚反应,其缩聚产物的链节结构为_________(写一种)。

(6)C4H9OH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醇的有_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四组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7)上述转化中使用的C4H9OH一般为正丁醇。

以乙烯(其他无机试剂任选)为原料合成正丁醇的合成路线为_________。

已知:

19.(14分)富镍三元层状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NCM811)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纳米级TiO2形成的表面包覆对提高该材料的性能效果明显。

回答下列问题:

(1)L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基态Ni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基态Co3+有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制备NCM811的过程中,残余的Li2CO3会破坏材料的界面。

CO32–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

(3)该电池初始充电过程中,会有C2H4等气体产生。

C2H4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

(4)TiO2的晶胞(α=β=γ=90°)如下图所示:

TiO2晶体中O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其晶胞参数为:

a=b=459pm,c=295pm,该晶体

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

除去粗盐中的杂质离子,首先要将粗盐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除杂试剂,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

故不需要的操作为分液。

2.【答案】D

【解析】

观察比例模型,分析球的个数、大小和空间结构,可推出A为甲烷,B为苯,C为乙醛,D为乙酸。

乙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选D。

3.【答案】C

【解析】

环保理念倡导生活中耗用的能量尽量少,减排或少排放污染物。

C项稻草等焚烧会直接导致大气污染,同时也是热能浪费,不符合环保节约理念,故选择C选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可将已知方程式分别依次编号①②③,则目标方程式为

,对ΔH进行相对应的运算,可得结果。

5.【答案】B

【解析】

A选项正确,硝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盐,字面上就可以判断。

B选项错误,主要考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

在此反应中,氧化剂为S和KNO3,二者均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其中S从0价降到-2价得2e-,KNO3中的N元素从+5价降到0价得5e-。

还原剂为C,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从0价升高到+4价失去4e-。

C选项正确,此反应为发光发热的爆炸性反应,为放热反应。

D选项正确,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广泛用于烟花爆竹。

6.【答案】C

【解析】

Fe2O3颜色为红棕色,可用作红色颜料,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浓H2SO4有吸水性,可用作部分气体的干燥剂,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SiO2可用来制光导纤维,作半导体材料的是晶体Si,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NaHCO3在生活中的常见用途有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等,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

A选项,构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键长越短,键越强,硬度越大,所以硬度:

LiCl>NaCl>KCl,A错误。

B选项,液态HF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沸点比HBr,HCl高,HBr,HCl分子结构相同,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所以沸点:

HF>HBr>HCl,B错误。

C选项,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所以酸性H3PO4<H2SO4<HClO4,C错误。

D选项,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原子的半径减小,所以D正确。

8.【答案】A

【解析】

A选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使湿润布条褪色的不一定是氯气,实际上是次氯酸,所以A错误。

B选项,钠及其化合物焰色反应呈黄色,所以溶液中一定有Na+,B正确。

C选项,氨气与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生成的NH3.H2O电离出OH-,所以溶液呈碱性,C正确。

D选项,Fe3+遇SCN—溶液变红,是Fe3+的特性,所以D正确。

二.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9.【答案】B

【解析】

A选项,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避免所用试剂过量,超过滴定终点,因此滴入溶液速度要慢,并且不断摇动,A项正确;

B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要保持垂直于试管正上方,不可触碰到试管内壁,以免污染,B项错误;

C选项,分液操作正确;

D选项,定容时先用玻璃棒引流,加水距刻度线1到2cm处,再用胶头滴管吸水滴入容量瓶里,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使其到达刻度线。

10.【答案】CD

【解析】

A选项,由电极产物Zn(OH)2可知,电解质溶液是碱性,故A错误。

B选项,由总反应可知,Zn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负极,电子从b到a极,故B错误。

C选项,碱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正确。

D选项,阻止空气进入后,正极反应物氧气不足,反应停止,正确。

11.【答案】A

【解析】

A选项,恒温恒容,充入H2,C(H2)增大,v(正)增大,v(逆)不变,平衡右移,正确

B选项,恒温恒容,充入He,各物质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错误。

C选项,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增大程度相同,所以平衡不移动,错误。

D选项,升温,v(正)、v(逆)都增大,正反应放热,平衡左移,错误。

12.【答案】BC

【解析】

A.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17H16O4(不饱和度为10),A项错误;

B.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每个双键碳上连接的两个基团互不相同,所以存在顺反异构体,B项正确;

C.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项正确;

D.该分子中含有两个酚羟基和一个酯基且为醇酯,因此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D项错误。

13.【答案】AC

【解析】

由X的I2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X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Y的I3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Y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因X、Y同周期,可推断Y在X的右侧。

A选项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电负性Y>X;

B选项错误,X的金属性强于Y,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X>Y;

C选项正确,X的I2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X的最外层电子电子数为1;

D选项错误,Y的I3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Y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2。

14.【答案】D

【解析】

Se属于第ⅥA元素,与同族元素S性质相似。

化合物SeO2中+4价Se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被氧化,又可以被还原,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H2Se的分子构型与H2O结构相似,均为V型,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Se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S、Se同族,同族元素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H2Se的热稳定性弱于H2S,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5.【答案】

(1)

N2+6e—+6H+===2NH3

(2)还原5c

(3)6NOx+4xNH3===(2x+3)N2+6xH2O

【解析】

(1)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与H+结合成NH3,所以阴极反应为

N2+6e—+6H+===2NH3

(2)NH3被氧化为N2,表现还原性,化合价从-3升高到+2价,每生成1molNO转移5mol电子;根据反应特点,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平衡都正向移动,NO2平衡吸收率增大,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

16.【答案】

(1)CH3COOH

CH3COO–+H+

(2)c(CH3COO–)>c(Na+)>c(H+)>c(OH–)

(3)>

(4)1.75×10–5或10–4.76

(5)ac

【解析】

根据CH3COOH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H+

Ka(CH3COOH)=

=1.75×10–5,pH=4.76,可计算

=1。

该缓冲溶液为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pH=4.76,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CH3COO–)>c(Na+)>c(H+)>c(OH–)。

25℃时,Ka(CH3COOH)=10–4.76,

Kb(CH3COO–)=

=

=10–9.24。

所以Ka(CH3COOH)>Kb(CH3COO–)。

向1.0L上述缓冲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稀溶液,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c(CH3COO–)和c(CH3COOH)的浓度变化不大,变化忽略不计。

由Ka(CH3COOH)=

=1.75×10–5表达式判断c(H+)=1.75×10–5mol/L(或用10–4.76mol/L表示)。

同理在H2CO3(CO2)和NaHCO3的缓冲体系中代谢产生的少量H+被HCO3–结合形成H2CO3,代谢产生的碱被H+中和,H+又由H2CO3电离,ac正确。

但遇大量酸、碱时,c(HCO3–)和c(H2CO3)浓度变化大,由Ka(H2CO3)=

=1.75×10–5表达式判断c(H+)变化明显,故不可抵抗大量酸、碱的影响,b错误。

17.【答案】

(1)锥形瓶。

(2)敞开体系,逸出的SO2污染空气,且溶液易与空气接触,影响实验。

(3)溶解液中溶解的氧气对反应结果影响。

(4)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5)2Ba2++2SO2+2H2O+O2=2BaSO4↓+4H+。

(6)BaCl2和Ba(NO3)2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和硝酸根离子都能将SO2氧化成SO42-,形成BaSO4沉淀,但溶解氧比硝酸根离子氧化SO2的速率更大。

【解析】

本题是典型的基于真实情景的探究实验题。

仪器a是常见的实验仪器:

锥形瓶。

装置C是敞开体系,本实验中的SO2是有毒气体,逸出后会污染空气,并且本实验应避免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溶液中,所以溶液不宜与空气直接接触。

对比①、②号实验,煮沸和加入食用油都是避免氧的手段,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探究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进行①号、③号实验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第②号实验时C中有浑浊现象说明有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Ba2++2SO2+2H2O+O2=2BaSO4↓+4H+。

观察图1—4,分别对别起点、拐点、终点进行定性分析,可知溶液中的氧气能将SO2氧化成SO42-,NO3—也能氧化SO2氧化成SO42-,最终都生成BaSO4↓,定量分析可知有溶解氧的氧化速率更大些,并且最终溶液的pH更小。

18.【答案】

(1)对氯苯甲酸

(2)取代反应

(3)

(4)

(5)

(6)4;

(7)

【解析】

(1)

依据习惯命名法可命名为对氯苯甲酸。

(2)

的过程为取代反应。

(3)由合成路线可推断出F的结构简式为

(4)B→C的反应方程式为

(5)若G发生自身缩聚反应,利用的是羧基和氨基(亚氨基)反生反应生成酰胺键形成高聚物,因此缩聚产物的链节结构为

(6)C4H9OH的结构可理解为-OH取代了C4H10中的氢原子,C4H10的骨架结构有两种

,-OH取代位置各有两种,因此结构有4种。

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组峰的结构为

(7)依据题目中所给信息及高中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合成路线可设计为:

19.【答案】

(1)第2周期IA族[Ar]3d84s24

(2)平面三角形sp2

(3)5:

1

(4)3

【解析】

(1)L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IA族;基态Ni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基态Co3+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根据洪特规则,3d轨道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

(2)根据VSEPR计算:

中心原子C的杂化轨道数目=

=3,因此中心原子C采用sp2杂化,CO32–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3)C2H4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H为σ键,C=C中1个σ键和1个π键,因此,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5:

1。

(4)根据图像可以看出,TiO2晶体中O原子的配位数是3,晶胞密度=晶胞质量/晶胞体积;根据均摊法,晶胞中有2个Ti原子和4个O原子,因此晶胞质量=

,晶胞体积=

,因此,晶胞密度=

g/c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