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7567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

《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docx

高一历史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13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

(1)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____________野心膨胀。

(2)导火线:

朝鲜__________起义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2.过程

(1)爆发:

1894年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________运兵船。

(2)决战:

1894年9月,中日在________决战。

3.结果: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________等地为新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2)干涉还辽:

在列强的干涉下,日本交还中国的辽东半岛。

4.影响

(1)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2)外国________挤压,阻碍中国______________发展。

(3)巨额____________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拉开了列强____________的序幕。

(5)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了____________。

(6)各阶层展开了____________的斗争。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

②直接原因:

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2)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3)活动

①提出“____________”口号,势力遍及________地区。

②阻击八国联军进攻________。

③进攻北京____________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4)结果:

慈禧发布“剿匪谕旨”,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5)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____________的嚣张气焰。

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________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2)爆发:

1900年6月,____________率领八国联军进犯________。

(3)结果:

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_____》。

①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以________、盐税作抵押。

②设使馆区,允许外国________保护。

③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惩办“__________”等。

(4)影响:

__________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税收被列强控制,____________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自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知识点一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

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D.淮海战役中

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3.有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工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4.1895年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是下列哪组矛盾的结果(  )

A.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

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5.鲁青在《从十五世纪出发》中说道:

“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19世纪末打在中国背上的“鞭子”,给中国带来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王朝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知识点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6.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那么民谣应出自(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7.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

8.“紫禁城内各宫殿,尽是洋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皆有各国洋兵驻扎。

各宫陈设、盗抢一空。

”这是对哪次战争的描述(  )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9.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的侵略者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0.下列事件按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②外国军队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 ③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缴纳。

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材料三 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炮台,一律削平。

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以上材料均出自《中国通史

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

 

(2)概括这些材料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3)上述材料表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2.阅读下列材料:

侵略战争和违反人道的暴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对恶魔,它给被侵略民族心灵上留下严重的创伤,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英国有一句名言: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

请回答:

(1)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上述事件。

 

(2)上述三幅照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几次侵华战争?

侵略者分别是哪些国家?

 

(3)签订的条约分别有哪些?

侵略国家和签约国家是否一致?

反映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侵略给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带来的危害。

 

【答案解析】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清单

一、1.

(1)侵略扩张 

(2)东学党

2.

(1)清军 

(2)黄海

3.

(1)①台湾全岛 ③重庆

4.

(2)资本 民族资本主义 (3)战争赔款 (4)瓜分中国 (5)军事改革 (6)救亡图存

二、1.(3)①扶清灭洋 京津 ②北京 ③东交民巷(5)①反侵略 ②帝国主义 ③改革

2.

(2)西摩尔 北京 (3)辛丑条约 ①关税 ②驻兵 ④首祸诸臣 (4)巨额赔款 使馆区

对点训练

1.B [在1894年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军舰与日舰作战时壮烈牺牲。

]

2.C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和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只是为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提供了条件,给予日本巨额赔款与其他国家无关,它们都不会是“最有利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条约上肯定了资本输出的合法性,同时,这一特权其他列强也可享受,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迫切要求,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获取高额利润,体现了输出的时代特征,因此更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

故答案选C项。

]

3.C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救国有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方案。

发展资本主义,挽救国家危亡成为时代主题,民族意识有了觉醒。

]

4.D [《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后来德、法、俄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由此推断出属于“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

5.C [注意时间“19世纪末”,“鞭子”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A、B、D三项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造成的,故选C。

]

6.B [以反对洋人为目标,同时尚存在帝制,四个备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要求。

]

7.C [前句是否定,是说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后一句是赞扬其反帝精神。

]

8.C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紫禁城”“洋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洋兵驻扎”,可判断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D

10.B [①为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②为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③为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故选B项。

]

综合运用

11.

(1)材料一《南京条约》、材料二《马关条约》、材料三《辛丑条约》。

(2)内容:

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允许各国驻军等。

危害: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和关税主权,有利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与掠夺原料;便于列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3)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1)顺序:

③①②。

(2)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侵略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是英法;中日甲午战争主要是日本;八国联军侵华主要是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八国。

(3)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侵略国家和签约国家不一致。

说明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结成同盟,同时也说明清政府腐败无能,任人宰割。

(4)危害:

①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中国主权,屠杀中国人民,劫掠中国财富,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深渊;②给人类文明带来极大的破坏,毁坏了中国的文化瑰宝。

解析 解第

(1)问时要注意先定义三幅照片中的事件发生在哪次侵略战争中,然后再排序。

解第(3)问时要注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不要漏答。

解第(4)问时要注意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思考战争带来的危害。

教材问题解答

阅读与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近代史上列强对北京的两次洗劫。

2.中国近代备受凌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与资本主义的侵略本性也是分不开的。

自我测评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从此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再一次遭到破坏,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输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只得大借外债。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总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民族危机。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沉重打击了列强,使列强认识到必须维持清政府的统治,才能维护其在华侵略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