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404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三角洲.docx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三角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三角洲

一、单选题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

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B.台湾岛

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

3.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

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

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

1.C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时,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的,所以应分布在河流的出山口处;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和入湖处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的,所以应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有分布。

故选C。

2.C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是侵蚀作用形成的;台湾岛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而华北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样都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故选C。

3.D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包括黄土高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状况得到缓解,进入河流中的泥沙减少,黄河中游的水利设施建设调节水量、截留泥沙,使入海的泥沙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的工农业用水,使黄河的水量减少,输沙能力降低,但是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影响黄河携带的泥沙含量,则答案为D。

下图为“湄公河三角洲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湄公河三角洲白然她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该地区气候形成原因与地面状况有关

C.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常年稳定

D.该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5.下列有关湄公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广阔,乳肉畜牧业发达B.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C.为著名的新兴T业区D.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4.D湄公河三角洲是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A错。

该地区气候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面状况无关,B错。

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

该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D对。

5.B湄公河三角洲水热充足,水稻种植业发达,A错。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B对。

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工业比重大,C错。

居民多为黄色人种,D错。

下图甲、图乙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

据此回答各题。

6.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7.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B.图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图乙地区经常发生海啸D.图甲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6.D读图,图甲是恒河三角洲,夏季盛行西南风,图乙是尼罗河三角洲,冬季盛行西南风,A错。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不同,B错。

图乙的主要河流水量小,C错。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D对。

7.C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图甲地区是喇叭口型海湾,易受风暴潮侵袭,A对。

图乙地区不受台风影响,B错。

图乙地区很少发生海啸,C错。

图甲地区降水多,没有土壤盐渍化问题,D错。

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

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

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多汊道,图3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貌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e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其形成相关的是

A.地势起伏较大B.水量变化较大C.河道下切严重D.人工开挖排水渠

9.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伏尔加河下游相继建成一些大型水库用于农业灌溉等,水库建成后的伏尔加三角洲地区

A.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缩小B.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大

C.前三角洲面积可能减小D.下三角洲平原侵蚀加剧

10.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三角洲上

A.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B.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增加

C.人工鱼道的作用减小D.与主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

8.B伏尔加三角洲由于地势平缓,流速缓慢,泥沙沉积,河床较浅、水量季节变化较大,雨季时水量大河流经常改道,在自然原因的作用下形成众多汊道。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C水库建成后,注入里海的水量减少,河水含沙量减少,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不会缩小,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小,A错误,B错误;水库建成后,入湖径流量减少,里海水平面下降,下三角洲平原将向里海延伸,前三角洲面积可能会缩小,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D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河入湖径流量减少且集中在主要汊道,三角洲主要汊道河床下切、加深,致使相邻的汊道萎缩废弃,A错误,D正确;前三角洲面积减小,水深变浅,人工鱼道发挥的作用增大,C错误;入湖水量减少,伏尔加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

故选D。

河口三角洲在形成过程中,河流每一次改道形成的沉积物称为三角洲朵体,三角洲都是由若干朵体组成的。

读密西西比河最新三角洲的若干朵体示意图(数字1~7代表朵体形成的先后顺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对于任意河流,河口三角洲朵体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A.河流携带的沉积物较少B.河口处河流的流速较慢

C.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D.河口处的水深较深

12.图中三角洲朵体移动的特点是

A.向东移动B.向西移动C.向南移动D.东西摆动

13.据图推测造成三角洲朵体移动的主要因素为

A.地转偏向力的持续作用B.河床的地质构造

C.沉积物与水动力条件改变D.基岩矿石成分

11.B由题可知,朵体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因此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多、河口处流水较慢、海水的侵蚀作用弱均有利于朵体的形成,B正确,AC错;河口处水深越深,需要沉积的泥沙量越大,不利于朵体的形成,D错。

12.D数字1~7代表朵体形成的先后顺序,由此可以看出图中三角洲朵体的移动特点为东西摆动,D正确。

13.C朵体是河流改道形成的,每一次朵体的形成,也会导致河流改道,因此造成三角洲朵体移动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物与水动力条件改变,C正确;该地地转偏向力偏向不会改变,A错;该朵体的移动与河床地质构造,基岩矿石成分关系不大,BD错,故选C。

扇三角洲指邻近高地直接进入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辫状河三角洲指发育在断陷盆地缓坡的由辫状河流进入湖盆所形成的三角洲。

白音查干凹陷(由断层活动形成)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相邻处。

下图是腾格尔期(地质时期)白音查干凹陷的沉积体系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根据三角洲沉积规律推测,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1—泛滥平原,2—扇三角洲,3—辫状河三角洲

B.1—扇三角洲,2—泛滥平原,3—辫状河三角洲

C.1—泛滥平原,2—辫状河三角洲,3—扇三角洲

D.1—辫状河三角洲,2—泛滥平原,3—扇三角洲

15.腾格尔期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规模变小,可能是因为

A.周围气候变得暖干B.湖盆深水区扩大

C.周边森林破坏严重D.北部泥沙沉积量增大

14.A根据三角洲沉积规律,扇三角洲指临近高地直接进入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发育在陡坡,河流流程短,对应2。

辫状河三角洲指发育在短线盆地缓坡的由辫状河流进入湖盆所形成的三角洲,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水系是辫状,对应3。

河流泛滥平原形成在河流两岸,不直接注入湖泊等稳定水体中,对应1,A对。

B、C、D错。

15.B腾格尔期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规模变小,可能是因为湖盆深水区扩大,三角洲被淹没的多,B对。

周围气候变得暖干,蒸发量大,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三角洲面积增大,A错。

周边森林破坏严重,泥沙沉积量增大,三角洲面积增大,C错。

北部泥沙沉积量增大,扇三角洲面积增大,D错。

河口水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下泥沙侵於的产物,下图为长江口崇明岛东南侧不同年份水下三角洲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该区域水下三角洲()

A.在1958-1978年期间潮流侵蚀作用强

B.在1978-1998年期间泥沙沉积速度快

C.在1958-1998年期间水下三角洲面积不断减小

D.在1978-1998年期间水下三角洲侵淤接近平衡

17.造成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在1978-1998年期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陡坡开荒

C.围湖造田D.修建水库

18.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变化最可能导致

A.长江口航道更容易淤塞B.上海发生洪水频率增加

C.河口湿地渔业资源减少D.崇明岛最终与南岸相连

16.D1958—1978年期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较厚,说明此时段沉积速度大于侵蚀速度,也就是说在1958-1978年期间潮流沉积作用强。

故A错误。

1978—1998年期间,水下三角洲沉积层剖面变化非常小,剖面线几乎重合,说明在1978-1998年期间泥沙沉积速度慢,故B错误。

在1958-1998年期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较厚,说明水下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加。

故C错误。

在1978-1998年期间水下三角洲沉积层剖面变化非常小,剖面线几乎重合,故侵蚀和沉积接近平衡状态,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D造成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在1978-1998年期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对多年流水作用的影响是很小的,故A错误。

陡坡开荒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中泥沙增多,水下三角洲的厚度会迅速增高,而图中显示剖面变化很小,故B错误。

围湖造田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是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故C错误。

1978—1998年期间,侵淤接近平衡,说明河流搬运泥沙明显减少,与河流干支流河段修建水库截留泥沙、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含沙量降低等有密切关系。

故选D。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C水下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河流含沙量减少,长江口航道淤减轻,故A错误。

河流干支流河段修建水库截留泥沙、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含沙量降低,从而使得上海发生洪水频率减少。

故B错误。

长江含沙量降低,向河口输送营养盐变少,浮游生物量降低,渔业资源减少。

故选C。

长江位于北半球,右岸侵蚀较严重,即南岸侵蚀严重,左岸堆积,崇明岛可能会与北岸相连,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在尼罗河河口三角洲,河道不断改道分岔,形成放射状的多条分支注入大海。

在地中海海水的强烈冲刷下,三角洲两侧受到的侵蚀远大于中央,形成弧形岸线。

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原本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消失了,尼罗河三角洲渐渐停止了生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9.据研究河流入海(湖)口形成的三角洲,在海浪和河水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常形成多种形状,下列形状三角洲受海水影响由弱到强的排序是

A.扇形、鸟爪、尖头、岛屿

B.鸟爪、扇形、尖头、岛屿

C.岛屿、扇形、尖头、鸟爪

D.鸟爪、尖头、扇形、岛屿

20.尼罗河三角洲在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发生三角洲河口位置的沙滩沉积物向远离河口的位置移动,推测其原因(  )

A.河流流水搬运B.海水搬运

C.海浪侵蚀D.河流流水沉积

19.D在尼罗河河口三角洲,河道不断改道分岔,形成放射状的多条分支注入大海,在海浪和河水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常形成多种形状,受海水影响由弱到强的排序是鸟爪、尖头、扇形、岛屿,所以D正确。

20.B由材料可知,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原本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消失了,尼罗河三角洲渐渐停止了生长,发生三角洲河口位置的沙滩沉积物向远离河口的位置移动,所以B正确。

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当湖水(海)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河口方向退积。

在湖(海)水面上升速度大于有效沉积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地之上再沉积,从而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三角洲沉积体,即为水进型三角洲。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规律,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中间粗两端细B.上端粗下端细

C.下端粗上端细D.两端粗中间细

22.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3.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A.流速增大B.含沙量减小C.河床增高D.流量增大

21.C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规律,颗粒大的沉积早,在下面,颗粒小的沉积晚,在上面。

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下端粗上端细,C对。

A、B、D错。

22.B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河流水量大,携带的泥沙等沉积物多,多发生在夏季,B对。

春季、秋季、冬季降水较少,河流水量小,泥沙沉积少,三角洲面积增大不明显,A、C、D错。

23.D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三角洲向湖水推进,且宽度范围增加,说明泥沙沉积增加,河流携带的泥沙多,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流量增大,D对。

流速增大,携带泥沙较多,泥沙不易沉积,三角洲宽度不会变大,A错。

含沙量减小,三角洲面积不会增大,B错。

河床增高与三角洲面积向湖水推进无关,C错。

读“某河流三角洲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下列关于该三角洲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几千年来,三角洲的泥沙来量大于海水侵蚀的泥沙量

B.几千年来,该地三角洲向东南方向发育扩大

C.河流源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D.该处海水较浅,坡度平缓,有利于三角洲发育

25.该三角洲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滑坡C.泥石流D.飓风

24.C读图,根据图例,几千年来,三角洲面积不断向海洋扩展,说明三角洲的泥沙来量大于海水侵蚀的泥沙量,A正确。

该地三角洲向东南方向发育扩大,B正确。

河流源头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不正确,选C。

该处海水较浅,坡度平缓,有利于三角洲发育,D正确。

25.D根据经纬度,该三角洲地区南临墨西哥湾,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飓风,D对。

该地属于板块内部,地震灾害较少,A错。

位于三角洲平原,滑坡、泥石流灾害少,B、D错。

黄河含沙量非常大,因此常常引起河道改变。

下图是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1972年以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幅有迅速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渤海湾水深增大,黄河来沙淤积变缓B.近年来中上游修建大量水库拦截了泥沙

C.近年来黄河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明显D.黄河上游流速变慢,溯源侵蚀大量减少

27.河流三角洲常常是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黄河三角洲却相反,其原因是

A.沉积泥沙颗粒较粗,种植不便B.三角洲下蚀明显,地形起伏大

C.三角洲河网较密集,开发不便D.河道变迁频繁,三角洲变化大

26.B黄河三角洲的成因是黄河的泥沙堆积,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幅有迅速减少最可能是黄河泥沙含量减少,原因是近年来中上游修建大量水库拦截了泥沙,B正确;渤海湾水深相对稳定;黄河下游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黄河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明显和溯源侵蚀大量减少对黄河下游含沙量影响较小。

故选B。

27.D从图中看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不断变迁、河道变迁频繁,三角洲变化大,没有形成人口稠密区,D正确;黄河三角洲沉积泥沙颗粒较细;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地貌,地形平坦;黄河三角洲河网不密集。

故选D。

黄河三角洲“制造”新大陆的速度,与黄河来沙量和来水量关系密切,当入海沙量小于每年2.78亿吨时,黄河三角洲就不再淤积扩大;而当黄河的入海径流量小于每年76.7亿立方米时,三角洲的陆地不仅不再增长,而且会发生净侵蚀,导致三角洲面积缩小。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1976~2004年黄河入海水沙累积曲线图和1976~2004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8.1976~2004年黄河入海水沙量的变化大致分为图示三个阶段,其变化特点是

A.先递增后递减B.先递减后递增

C.呈逐阶段递减D.呈逐阶段递增

29.推测1997年后黄河三角洲总体面积变化的原因是

A.黄河下游降水量显著减小B.黄河中游植被覆盖率增加

C.黄河下游径流量增多D.黄河下游地区退耕还林

28.C黄河入海水沙量为后一年减去前一年的累积量,读黄河入海水沙累积量曲线图可知,三阶段的斜率大体减小趋势,说明黄河入海水沙量是逐阶段递减的,据此分析本题选C。

29.B读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图可知,在1995年前三角洲面积总体呈增大趋势,在1995年前后达到最大值,以后基本呈减小趋势。

1997年后三角洲面积减小,是上游来沙量减少,导致海浪侵蚀加剧,三角洲增速降低所致,而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由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黄河中游植被覆盖率增加,黄河携带到三角洲地区的泥沙量减少,使得三角洲面积减小。

1997年后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显著减小;黄河下游径流量增多会导致三角洲增大;黄河携带的泥沙多来自中游,退耕还林应在中游地区,下游地区为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

据此分析本题选B。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

图1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

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

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

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

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1.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

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

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

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

30.C因为黄河水是淡水,含盐量较低,而海水含盐量较高,河道两岸土壤中含淡水较多,盐度较低,外侧受海水影响加大,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正确。

因近海沿岸受海水影响大是盐度高值区,但地势较高的地区受海水影响小,含盐量较低,②说法错误。

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受淡水冲刷,土壤盐分含量较低。

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形成较晚,海水盐分渗入量较改道前形成的湿地含盐量低。

①③④正确,故选C。

31.B有题目可知,其总氮含量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植物生长状况受湿地土壤中盐分高低的影响较大,河道两侧盐分较低,植物生长比较茂盛,枯枝落叶量较大,总氮含量较高,故A项错误。

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土壤盐分较高,植物生长状况差,分解形成的总氮量较低,故B项正确。

总磷含量主要是陆源磷,是由河流水沙携带输入,所以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增;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减,故CD错误。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

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②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3.图中扇三角洲

A.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B.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C.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稳定水体

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32.D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早期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后期自下而上由大到小,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后退缩,说明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选择D。

33.C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A错;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扩大,B错;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C对;流水沉积作用,先沉积大的再沉积小的,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D错;

下面左图和右图分别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

里海海平面下降导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岸线向前推进,这既是河流沉积物堆积的结果,也有海平面下降而使浅水部分出露的功劳。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4.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①增速先慢后快  ②向东南方向扩展  

③面积不断增大  ④坡度逐渐趋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5.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36.1940-2000年伏尔加河三角洲的变化方向的特点是

A.向东南方向不断推进B.先向东南方向,再向西北方向

C.向西北方向不断推进D.先向西北方向,再向东南方向

34.B伏尔加河位于里海北部,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从左图可以看出伏尔加河三角洲从1900—1978年的变化是:

三角洲向里海延伸,面积扩大;1900-1978年相邻时间段三角洲增速减慢;向东南方向扩展,②③正确,①错误;从图中读不出坡度变化,④错。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5.B由右图可知,2000年湖泊水位升高,水位高度在1920年-1940年之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应位于1920年与1940年三角洲位置之间,可能位于乙处,B对。

不可能在甲处、丙处,A、C错。

位置比丁处靠近上游,D错。

故选B。

36.B从图中可以看出1940年—1978年三角洲不断向东南方向扩展,故CD排除;2000年海平面介于1920-1940年之间,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故从1940年-2000年三角洲变化方向是先向东南方向,再向西北方向,B正确。

自1976年黄河入海口由西河口人工改道到清水沟以来,巨量的泥沙输入,在近岸浅水区淤积出新的三角洲舌状体,废弃的三角洲海岸出现退缩,由于河道的迁移和水沙输入量的变化,水下三角洲的淤、蚀经常会发生。

下图为某时段黄河水下三角洲泥沙沉积量变化图和入海口清水沟泥沙方位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7.下列关于黄河水下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9米水深处泥沙沉积最多B.19米水深处达到冲淤平衡

C.泥沙沉积随着水深一直增大D.入海口处先侵蚀后沉积

38.关于黄河三角洲的淤、蚀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方以侵蚀为主B.北及西北方侵蚀为主

C.东北方淤积量约占10%D.三角洲各方向都以沉积为主

37.B据左图可知,10米水深处泥沙沉积量最大,A错误;19米水深处泥沙沉积量为0,达到冲淤平衡,B正确;泥沙沉积量随着水深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C错误;随着水深加深,泥沙沉积量减少,入海口处先沉积后侵蚀,D错误。

故选B。

38.B读图可知,东南方单位面积泥沙沉积量为正值,以沉积为主,A错误;图中只给出了三角洲各方位单位面积沉积量,并未给出对应的面积,所以无法得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