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7031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

《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docx

煤机装备安全隐患排查表送审稿

煤机装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表(送审稿)

一、基础管理

隐患类别

排查内容

具体要求

隐患内容

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1.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确分管技术、安全负责人;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未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

未明确分管技术、安全负责人

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1.2安全管理人员

按照从业人员2‰(及以上)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未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1.1.3其他

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委会或安全办公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并督办落实。

未按要求召开安委会或安全办公会议

未形成会议纪要

未及时调整安委会组成

1.2安全生产制度

1.2.1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级、各职能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文件形式发布。

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未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1.2.2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检查、事故隐患排查、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奖惩、伤亡事故、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相关方安全管理、危险作业审批、安全用电管理、防火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安全防护设备管理、职业病预防管理、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女工和未成年保护、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劳动合同安全监督等管理制度。

未按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2.3制度(文件)管理

及时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未及时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3安全技术管理

1.3.1生产工艺

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生产工艺,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工艺流程卡填写符合要求,无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或工艺。

未编制生产工艺

未履行审批手续

未按照生产工艺组织生产

存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或工艺

1.3.2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技术审批、变更等管理制度。

未建立技术审批、变更等管理制度

1.3.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制定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应经授权人批准,并定期进行评审或修订。

未制定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未按操作规程操作

未评审或修订完善操作规程

1.3.4安全技术措施

重大工艺调整、生产系统调整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应经评审后实施。

未按要求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未评审或执行安全技术措施

1.4安全教育培训

1.4.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

未取得资格证书

资格证书失效

1.4.2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经培训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证件在有效期内,并与从事的岗位相符;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台帐。

未取得资格证书

资格证书失效

未建立管理台账

1.4.3一般从业人员

开展新员工“三级”及从业人员“四新”、转岗、复工、日常等安全培训教育,并有记录。

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教育

未建立安全培训教育档案

1.4.4其他

制定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有效实施,每季度、年度总结一次。

未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未按要求实施

未按要求总结

1.5安全投入

提取及使用

建立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制定安全措施计划,足额提取,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费用使用台账。

未建立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未制定安全投入计划

未建立建立安全费用使用台账

1.6相关方管理

1.6.1相关方资质

具备有效的资质和能力。

未具备有效资质

资质与能力不符

1.6.2安全职责约定

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未签订安全协议,未明确安全职责

1.6.3协调管理

定期对相关方进行督导、检查。

未对相关方进行督导、检查

1.6.4其他

对外包队伍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未将外包队伍纳入统一管理

1.7重大危险源

管理

1.7.1辨识与评估

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动态工作机制,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满两年或生产系统、工艺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

未按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

1.7.2登记建档备案

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齐全,及时向上级公司和地方有关部门备案。

未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备案

1.7.3监控

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保障措施、应急预案,并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

未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保障措施、应急预案

未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

1.8个体防护装备

1.8.1配备

建立个体防护用品领用台账。

未建立个体防护用品领用台账

1.8.2监督管理

定期对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和配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未对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和配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9建设项目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三同时”管理

1.9.1可研和初步设计

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对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专门论证,并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项目,应编制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安全专篇和职业危害防治专篇。

未进行安全和职业健康预评价

未编制安全专篇和职业危害防治专篇

1.9.2设计

应严格依据可行性研究、安全预评价和职业危害预评价的要求进行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同步设计。

未按要求进行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同步设计

1.9.3施工

应对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督促施工、监理和设备及材料采购供应等单位严格依据设计文件组织实施。

未按要求同时组织实施

1.9.4验收

在项目验收前,应对相关的安全特性和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验,并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项目进行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专项验收。

未按要求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10应急管理

1.10.1应急组织机构和队伍

设置应急管理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未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未配备应急管理人员

未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1.10.2应急预案制定及管理

编制综合、专业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并按规定备案。

未编制应急预案

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未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1.10.3应急演练实施及评估总结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并进行评估和总结。

未按要求组织应急演练活动

未对应急演练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

1.10.4应急设施、设备、物资设置配备、维修保养和管理

建立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台账,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和管理。

未建立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台账

未对应急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1.11事故管理

1.11.1事故报告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可以越级上报。

未按要求进行事故报告

1.11.2事故调查和处理

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事故

未按要求调查和处理事故

1.11.3事故档案

建立事故档案,文件资料齐全。

未建立事故档案或事故资料缺失

1.12班组安全管理

1.12.1班组安全责任

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未建立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未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1.12.2班组安全教育

对新进厂员工、转岗和复工人员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并按要求进行日常安全教育。

未按要求进行班组安全教育

1.12.3班组安全活动

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安全活动,记录齐全完整。

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活动

未对安全活动进行记录

1.12.4其他

班组长每日组织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每周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未按要求进行安全巡查、隐患排查和检查

1.13职业健康

1.13.1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存在或产生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申报危害项目。

未按要求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1.13.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每年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价。

未按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1.13.3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

编制职业健康告知书,在合同签订前告知员工。

在职业危害场所设置职业危害告知有图文标志告知牌

未编制职业健康告知书

未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员工

未设置告知牌

1.13.4职业健康检查

按规定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未开展职业健康体检

未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1.14工伤保险

按规定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未按要求缴纳工伤保险费

煤机装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表(送审稿)

二、设备设施

隐患类别

排查内容

具体要求

隐患内容

2.1通用设备设施

2.1.1防护罩、盖、栏

人员易触及的外露运动部件、及各类机床防护罩、盖、栏应完备可靠,其安全距离、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均应符合相关规定。

2.1.2防止卡具脱落装置

防止夹具、卡具松动或脱落的装置完好。

2.1.3各种限位、连锁、操作手柄

各类行程限位装置、过载保护装置、电气与机械联锁装置、紧急制动装置、声光报警装置、自动保护装置应完好、可靠;操作手柄、显示屏和指示仪表应灵敏、准确;附属装置应齐全。

2.1.4接地保护

PE线连接可靠,采用压接安装方式。

2.2吊装运输设备

2.2.1吊索具、滑轮、制动器

吊具应在其安全系数允许范围内使用,钢丝绳和链条的安全系数和钢丝绳的报废标准,应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的有关规定。

对吊具与索具进行日常保养、维修、检查,吊具与索具应定置摆放,且有明显的载荷标识。

吊钩无裂纹。

危险断面磨损量、开口度、扭转变形不超标。

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不得产生塑性变形。

应设置防脱钩装置,且有效。

滑轮、制动器要完整有效,灵敏可靠。

2.2.2限位、限量开关与连锁保护装置

各类行程限位、重量限制器、联锁保护装置及其他保护装置应完好、可靠。

2.2.3厂内车辆安全设施

车辆无漏电、漏水、漏油,灯光电气完好,仪表、信号有效,轮胎无损伤,转向系统灵活轻便,制动安全有效

2.2.4停车保护装置

急停装置、缓冲器和终端止挡器等停车保护装置完好、可靠。

2.2.5其他

严禁使用未取得许可生产,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2.3铸造熔炼炉

2.3.1炉体及附属装置

炉壳、炉盖、炉衬、出钢槽、炉门等应完好、牢固;炉体、热绝缘炉衬应完整,且无破损;炉盖提升、旋转机构和电极升降机构应灵活可靠,限位装置灵敏、可靠;倾炉限制器、炉顶限制器、炉体的桥架限位开关应灵敏可靠;水冷系统无泄漏、无堵塞。

炉坑应有护栏或盖板,严禁炉坑内积水。

2.3.2浇包及其装置

浇包及其装置完好,金属结构牢固可靠,无严重锈蚀,连接部位旋转灵活。

安全保险装置齐全、可靠、有效,能满足强度和刚性要求。

2.3.3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齐全有效,各种仪表、仪器、指示信号、操作开关设置合理、明显可见、位置适当,标识明确。

 

2.4易燃易爆场所和设备

 

2.4.1设施(锅炉与辅机、氧气站、工业气瓶及工业管道、空压机(站),油库及加油站,助燃可燃汇流排,涂装场所,危险化学品库及压力容器)

各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装置(附件)应完整、灵敏可靠,且在检测周期内使用。

液位计指示清晰,有高低液位标记,且安全可靠。

易燃易爆场所的电器设施防爆,作业场所通风良好。

建筑物耐火等级、门、窗符合要求。

助燃可燃气体汇流排间内应配置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

管道导除静电措施应符合规定。

2.4.2安全装置配备

安全装置配备齐全,满足安全要求。

泄压装置、显示装置、自动报警装置、联锁装置应完好;气瓶瓶帽、瓶阀、防震圈、爆破片、易熔合金塞等安全附件应齐全、完好。

2.4.3现场安全告示

现场应设有明显的安全告示牌,标明该场所危化品的特性,操作安全要点及应急预案等。

2.4.4现场安全管理和消防设施

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并严格落实;消防设备设施齐全,使用管理符合要求,道路畅通。

设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2.4.5其他

危化库应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5电气设备

2.5.1电气连接、安装

电气连接安装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安装合理。

2.5.2临时线路管理

临时电气线路应履行审批手续。

2.5.3配电箱、柜、板

配电箱、柜、板符合电气设计安装要求,必须有可靠的接地保护;箱、柜、板前方(或下方)应无障碍物,上方应无飞线,无积尘、无油污、无烧损,箱(柜)内无杂物。

箱柜面板应有统一编号和规范的安全标识。

2.5.4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齐全,与负载匹配合理。

应分级设置短路保护、过电流保护、过电压及欠电压保护等装置。

PE线应连接可靠。

2.5.5安全用具

电气安全用具配备数量合理,齐全,应按周期定期检验合格,并保管有效。

2.5.6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醒目,合理。

2.5.7电气试验台

电气试验台内应有醒目的安全标志,并设置警戒线,信号警报连锁装置齐全可靠。

2.5.8屏护

裸露电气部位必须有可靠屏护,屏护不得与带电体接触,要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火性能。

2.5.9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气设备及电焊机

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气设备符合安全要求,按照分类合理使用。

按照作业环境要求选择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气设备电源线长度应小于6m,中间不允许有接头,且无破损,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应穿管保护,并不得跨越通道。

电焊机一次线长度不超过3m,且不能跨越通道使用。

电焊机使用场所周边无易燃易爆物。

2.6消防设备设施

2.7.1消防设施配备

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进行消防设施的配备。

2.7.2维护检验

灭火器材要定期检验,更换。

消防设施应每半年检查一次,所有的消防器材完好。

2.7自有专用设备

各类试验台等

编制专用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作业指导书。

应明确作业场所的危险区域,设置可靠的防护罩,防护网。

各运动部位的限位应灵敏可靠,信号警示装置应可靠。

 

煤机装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表(送审稿)

三、作业现场

隐患类别

排查内容

具体要求

隐患内容

3.1厂区环境

3.1.1厂容厂貌

厂区内有定置图。

按照图实现定置摆放,厂区内无杂物,无图物不符的情况。

安全警示标牌设置齐全合理。

3.1.2厂区道路

消防保持畅通。

地井井盖完好。

门口,危险路段,设置限速牌和警示标牌。

人流、物流道路应分开布置,且有明显的人、车分隔线。

铁路与道路平交道口,应设置警示灯、警示标志、路段标线或者安全防护设施。

3.1.3厂区照明

厂区路灯定时维护,路灯布置合理,无盲区。

3.1.4防汛和冬季三防

排水管网畅通。

防汛物资和冬季三防物资齐备。

3.2车间环境

3.2.1车间通道

车间道路车行道、人行道路通道线明显清晰,主干道及人行安全通道无占道物品。

道路悬挂物安全可靠,高度符合要求。

路面应平坦,无积油、无积水、无绊脚物。

3.2.2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工位器具,材料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

工件滚动面不朝向通道。

3.2.3操作空间

作业场所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2.4地面开口

地面上的坑、壕、池应该设置盖板和护栏。

3.2.5安全逃生出口

车间应该按照面积设置相应数量的逃生疏散出口,通道内禁止堆放障碍物,并且有逃生指示和逃生示意图。

3.2.6安全标志

在相应场所和设施设置正确的安全标志,各种管道涂安全色,安全标志配置应当醒目,位置要固定。

3.3相关方作业

相关方应制定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按要求办理动火、动土、用电等手续,进入要害部门要进行登记,作业时有专人进行监护。

3.4危险化学品管理

3.4.1危险化学品的放置、保管

危险化学品的放置、保管应符合要求。

建筑等级、消防间距、通道、灭火器材符合规定。

与氧气瓶接触的零件、工具无油脂。

3.4.2危险化学品贮存

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严禁烟火,在显著位置有安全警示标志,现场整洁、无杂物,通风设施完好;

危险化学品贮存应分类存放,仓库内有通风隔热措施。

3.4.3危险化学品处置

废弃的包装、容器有安全处理措施。

对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处置合理,危险化学品无失效、过期、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3.5安全红线管理

裸露机械传动装置未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存在高压、高温、高速、高电压与深冷等的各类试验台站未配备信号、报警和安全防护装置。

设备设施的安全装置和保护装置不齐全、不可靠。

锅炉、压力容器和气瓶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等安全附件以及报警和联锁不齐全、不可靠。

起重机械钢丝绳、吊钩、制动器等不可靠、不符合规定。

动力配电箱、柜、板和固定电气线路的保护装置不齐全、不可靠。

3.6安全操作管理

 

3.6.1违章指挥

不得安排或指挥职工违反规定进行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进行作业等。

3.6.2违章操作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忘记关闭设备;拆除安全装置,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无安全装置的设备或已停用或报废的设备。

使用不合适的工具,不按要求使用工具。

进入危险场所,或在危险场所停留、作业;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在起吊物下停留;在机器运转时加油、维修、焊接、清扫。

3.6.3违反劳动纪律

脱岗、超负荷作业等其他操作错误、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3.7个体防护

3.7.1个体防护装备和用品

根据作业类别选择个体防护装备。

正确佩戴使用安全帽、护目镜或面罩、呼吸护具、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安全带等。

3.7.2装束

操作旋转切削机床时应穿三紧工作服,严禁戴手套操作旋转机床。

女工禁穿高跟鞋、裙子,过颈根头发应放入工作帽内。

3.8危险作业许可

3.8.1作业前办理许可手续

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大型吊装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前进行审批。

3.8.2安全措施落实

作业前落实安全措施,作业完毕确认安全状态。

作业现场应有专门人员进行安全监护,按规定进行现场管理。

3.9职业病危害

3.9.1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强度、粉尘浓度、照度、温度、湿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辐射强度符合规定。

3.9.2职业病危害因素公示

作业场所设置防护设施,公告栏,警示标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