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7025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docx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应用研究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与应用研究

一、中国远程教育简介

远程教育的含义:

从狭义上来看,远程教育是指由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综合应用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开发、设计、制作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出于教学和社会化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组织一些集体会议交流活动(以传统面对面方式或者以现代电子方式进行),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远程学习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活动的总称。

在所有活动中,教师是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与学生保持着一种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而学生与教育组织机构(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通过建立双向或多向通信机制保持即时会话。

远程教育系统地传递方式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总而言之,远程教育,遥距教育(Distanceeducation),又称远距教学、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

二、中国远程教育现状

我国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

目前,中国网校按其筹办的主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正规高校面向社会开设的学历类和非学历类网校。

1999年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四所高校成办我国首批开展远程教育的试点院校,到2004年高等教育网校约有31所。

二是各地教育部门或科研机构开设的网校,如天津教育科研网、华东南网络中心、广东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约20多所。

三是中国网校中最为红火的是面向基础教育的网校,约有2000所,这些网校绝大多数由商业网站经营,通常结合卫星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站、E-Mail服务器、BBS以及电视会议系统等设施以同步授课、讨论和异步浏览的方式进行教学辅导。

我国还拟定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计划,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利用跨越时空的巨大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由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技术支持,加上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接受再教育,教育的投资比例的增大;职业教育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掌握新技能的主要学习手段;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热点等原因,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赞扬,尤其是介绍各地中小学网校建设经验的报刊文章比比皆是,但中国网校大多仍处在惨不忍睹的处境。

     现时我国远程教育市场以职业教育、培训教育及高等教育为主导,三种教育方式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多种技术并用目前,现代远程教育传输技术基本采用三种同步技术:

数字视频广播、可视会议和网络会议。

   

(2)Internet支持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投资较大,部分院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用Internet支持远程教育无疑是个好办法,但目前仅局限在收发Email、给学生留作业、收集习题及疑难问题解答等。

   (3)可视会议系统

可视会议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中采用的重要技术,通过可视会议,增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性,教材可及时传送到学生手中。

   (4)通过校园网在国家教育科研网上建立自己的远程教育网站

可以说,中国的网络教育正风气云涌。

但总体给人的印象却是:

温而不火,阻力不小。

换句话说,无论是网校的教学效果或网校学生的实际收获,都未能达到原来的预期。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计算机普及率偏低是阻碍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计算机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普及率非常低,社会上没有广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更谈不上进一步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发展。

目前,一些远程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各个学校的多媒体机房中,使教学对象受到了一定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只有当计算机真正达到社会普及时,才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黄金发展时期。

②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缺少更广泛的资源合作。

目前教育部已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大学通过网络开展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这些大学基本上都是采取学校与电信部门联合办学方式进行的。

现代远程教育依托一家网络技术公司,利用其在网络及信息传输方面的技术与设备,通过现有的省、地市远程教学网和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等电信公网传输信息,这种单一模式不利于资源的精品化、规模化和开放性。

③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时间不长,基本上还处于探索与实验阶段,在信息处理技术、网络传输、招生管理等很多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在美国,教育部已经向224家包括大学、州机关、学校以及非盈利研究机构等部门授权,创第2章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建帮助教师备课的软件。

④各自为政阻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规模化、大众化发展。

许多学校和企业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品牌”而固步自封,严重的本位主义与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造成了众多网校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的这一现实。

众所周知,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这种资源包括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等。

而目前多数网校则只是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向社会开放,虽然做到了部分资源共享,但这种共享的范围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充其量只达到单向的资源共享,造成了现代远程教育运作模式的僵化和一成不变。

⑤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倾斜政策。

从中国网络总体水平来看,远程教育似乎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

远程教育的对象是欠发达地区的人群,而这些地区的网络设施以及人员文化背景还不够完善,人们难以得到便利的上网条件,更谈不上远程教育了。

三、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主要历史时期:

1、.萌芽和准备期

  从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是我国远程教育的萌芽和准备期。

我国最早的函授学校是1914年商务会馆创设的函授学社。

1936年,旧中国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并在全国建立了81个电影施教区。

1937年7月成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41个播音教育指导区。

当时的教育节目服务对象分三类,一类是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一类是失学青年,一类是一般民众。

1940年将电影和播音两个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因此,可以说,20世纪上半叶,是我国远程教育的萌芽和准备时期。

2.创建、起步和中断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即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远程教育的创建、起步和中断期。

  其中,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前)是我国远程教育的创建和起步时期,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均建于这一时期。

例如,第一代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就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第二代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代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60年2月。

  截止到1965年,开展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已达到123所,专业138种,包括理工、农林、医药、文科、艺术、财经、政法、师范和体育等,注册函授生189,000名,相当于普通在校生的28%。

  截止到1966年,我国共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等广播电视大学。

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在职教师和职工提供在职进行高等教育的机会。

当时,广播电视大学的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工农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骨干力量。

  不幸的是,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实际70年代末,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进程被迫中断。

3.恢复、繁荣和调整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国远程教育的恢复、繁荣和调整时期。

这其中经历了:

(1)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繁荣

  1980年4月,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同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对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政策、任务、办学形式、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经费、毕业生的就业和待遇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从而为中国函授教育的健康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1980年,重建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达到371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35%,开设高等函授教育的专业286个,占普通高校开设的全日制专业总数的35%,共有注册学生414,685名。

  1987年2月,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暂行条例》,这是中国高等函授教育的第一个法规文件。

1988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向成人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暂行条例》。

并规定其适用于高等函授教育。

  到1998年,共有635所普通高等学校提供高等函授教育,另有4所独立的函授学院。

(2)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建立及其快速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尽快弥补“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邓小平提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块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随后,教育部和重要广播事业局开始筹备全国范围的广播电视大学。

1978年11月,制定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

1979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1979年,各省级电大第一次招生(79级),那一年,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32.25万名,其中全科生9.78万名。

其他为单科生、双科生和自学视听生。

  从1979年到1985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到1985年共有注册全科专科生67.4万名,分别相当于同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其他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0%和64%,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发展成为结构和功能独特、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远程教育系统。

其中包括1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35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600所地级市分校。

1100所县级工作站和30000多个基层教学班,拥有2.5万名专职教职工(其中包括1.1万名专职教师)和1.6万名兼职辅导教师。

(3)我国远程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繁荣

  除了高等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大学提供的远程高等教育外,我国20世纪80年代起还发展了其他形式和其他层次的远程教育:

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交通广播电视学校为代表的行业广播电视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成立并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建立了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1981年)和中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多种层次多种模式的远程教育达到了一定的繁荣。

(4)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相对平稳的发展和调整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和调整时期。

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是:

广播电视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的继续发展;对于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的控制和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定位和作用。

  ①广播电视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的继续发展

  这一阶段,我国广播电视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发展迅速,以时间和数字说明:

  1986和1988年,我国开通了两个专用的教育卫星频道;

  1987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和中国教育电视台,1993年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并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1989年起,国家教委批准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应届高考学生,作为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的新生,从此广播电视大学普通专科班的高等学历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986-1993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全国开展了38项非学历教育项目,共培训300万人。

到1993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每年通过全国电视网的播课时间高达5558学时。

其中,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频道每年播出4368学时(每天12学时),中央电视台每年播出880学时(每周22学时);

  1990年,原国家教委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内部设立了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负责面向全国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

重要教育电视台专门为燎原广播电视学校面向全国农村每年播出310学时实用技术培训课程和节目。

  1997年,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或内部设立了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具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从此远程教育成为我国开展非学历教育的重要形式。

  ②对于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的控制和调整

  自1986年起,原国家教委对广播电视大学的高等专科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控制和限制:

停止了由国务院1979年创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时倡导和鼓励的自学视听生制度和通过但可学习累积学分获得专科学历证书的制度;停止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改为由原国家教委组织的去昂贵成人高等教育统一考试的制度。

对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无论是通过全国成人高校统一考试,还是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以及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配额实现严格控制和限制;1987年,原国家教委设立了“电化教育局”对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加强领导和管理。

  以上措施的直接结果是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的招生人数、注册学生数及随后的毕业生数开始明显下降。

显然,在同一时期,一方面是国家加强了对广播电视大学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广播电视大学主营的高等专科教育规模严重萎缩,结果必然造成广播电视大学的经济和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这个时期,去昂贵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学历教育的萎缩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我国远程教育领域曾有过各种探讨和整理。

  ③进一步明确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定位和作用

  1994年,原国家教委批发了重要文件《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确定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在21世纪初的发展目标是:

初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开放大学。

《意见》还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推进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性和现代化建设,即通常所说的做好开放性和现代化两大命题。

同时,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广播电视大学实行注册试听生教育和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两项试点。

以上两项举措,成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新的契机,并为下一个远程教育的战略革新和起飞做了一定的准备。

4.战略革新和起飞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我国进入了现代远程教育阶段,远程教育进入革新期和起飞期。

推进中国远程教育战略革新和起飞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在国际社会大环境中,发展远程教育已经是一种国际趋势;另一个是国内教育领域普遍呼吁,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多、快、好、省地发展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选择。

  1999年1月在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拉开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序幕。

  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主要任务、教学模式和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纷纷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推荐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办学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加快建设国家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远程教育平台;以产业界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推动了远程教育产业化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在21世纪有许多新的技术将。

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

与此同时,当新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

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

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

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

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

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

到2010年,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各校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进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

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

教育技术的学科和老师范围有明显扩大。

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下,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

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

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

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

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

形成和发展。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

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

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

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21世纪的热点是远程教育,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引发教育的又一轮变革,民主的教育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被网校很好地利用,由此带来的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法改革成为诸多网校吸引生源的法宝。

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

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整个社会的运行都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互联网已经从单一的行业互联网发展成为深入我国各行各业的社会大众的互联网。

立足现实,预测未来,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21世纪的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究竟是何种趋势?

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和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21世纪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全方位开放,实现开放化开放性是远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坚持开放,扩大办学开放程度,是加速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远程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宏观调控和评估监督等手段,指导电大通过目前的“注册视听生”试点,取得经验,从学历层次、专业范围和招生规模上,逐步推广免试上学,扩大开放办学的程度,同时积极推进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紧密结合,优化配置社区教育资源,健全地(市)、区、县一级远程教育资源和学习中心,并延伸到街道(乡镇)、企业、学校、家庭,形成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社区教育为载体的全方位开放的远程教育网络,使广大求学者真正实现“学者有校”,使教育民主化、终身化的崇高理想伴随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而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现实。

②以网络传播为主导,实现网络化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步到来,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以功能强大的信息网联系起来。

未来21世纪的远程教育也将形成以网络传播为主导向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因特网应用日益广泛,运用信息高速公路进行远程教学日益普及。

我国普通高校在1986年就开始建立“中国教育和科研网”(GERNET)示范工程,目前有一百多所高校入网,“GERNET”已开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基础设施。

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等国早已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远程教学,目前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已成为国外远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我国上海电大也开始进行交互式教学尝试。

现在中央电大已开始联网,许多省级电大也开始建立校园网。

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使我国在21世纪建立全国远程教育网络将成为现实。

以中央电大为龙头,各省电大及分校联接“GERNET”网,建立“全国电大远程教育网络”在新的世纪将全面启动。

③培养人才的多层次,实现层次化我国远程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培养的人才层次主要是中专、大专、本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21世纪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更高。

随着远程教育各方面的不断改善,尤其是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远程教育可为国家培养更多层次的人才,今后发展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将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许多国外远程教育已开始培养本科学位和包括MBA等硕士研究生学位学生。

新的世纪我国远程教育培养的人才有着多层次不断提高的趋势。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纪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远程教育培养人才的多层次性,也是适合社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随着国际竞争加剧,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知识更新的要求更为迫切,对岗位培训(如下岗职工与干部、转岗人员)与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将增加。

④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综合化所谓远程教育的综合化,主要是指今后培养出来的人才应是掌握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人。

所以在施行时必须向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的综合化教育。

现代科学正在由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综合化和整体化,这时仅有某一门专业知识,而没有雄厚的基础,或没有广博精深的复合型知识,已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

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博”与“精”、“广”与“专”的结合,培养综合能力。

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人们对研究的对象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观察和概括,这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要求现代化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进行高度的综合。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的主要体现,是各个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科技发展的这种动向,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发生变化。

科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在数量上发展到2400多门,而且形成了三代交叉科学。

第一代交叉学科是指两门成熟的学科之间产生的边缘型科学;第二代交叉学科是指运用多学科的信息、方法和理论去进行研究的综合型科学;第三代交叉学科则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交叉而形成的汇流型科学。

这三代交叉学科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