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6902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docx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实施方案

厉山中心学校新教育整体推进方案

新教育是一片沃土,能孕育最璀璨的教育花朵。

新教育是一艘诺亚方舟,能承载教育质朴的原始生命。

我校将借一片沃土,这一艘方舟来铸造我校新教育的航母。

一、新教育目标:

以新教育的思想为灵魂,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让学校形成品牌力量、品位境界、品质优势。

二、新教育团队:

领导小组:

组长:

王成

副组长:

刘晓军何振松魏启义

执行组长:

李周维汪春林王伟肖勇

队员:

陈小会陈小莉谢轩李爱萍彭玲玲韩军徐光武张勇王丹丹

三、新教育内容:

以新教育的六大行动为基础,因校制宜、形成我校匠心别具的四大行动。

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卓越口才:

以名著经典为精髓的“阅读巡礼”

构建理想课堂:

以“说课标、说教材”为动力的“教研冲浪”,以“三—162”高效课堂为核心的“课堂实践”

师生共写随笔建设数码社区:

以撰写反思和随笔为依托的“博客试航”

四、新教育措施:

◆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卓越口才:

以名著经典为精髓的“阅读巡礼”

我校以名著经典为精髓的“阅读巡礼”来实现新教育六大行动之的“营造书香校园”和“培养卓越口才”。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其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养成阅读和相互交流的习惯,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文化。

以实施新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创建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和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积极开展“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

(二)读书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养成师生阅读和相互交流的习惯,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通过活动,扩大师生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使教师成为知识渊博、涵养丰富的学者型教师,使学生的生存状态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让教师和学生在新教育实验中共同成长。

3、通过活动,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4、组织读书会成员参与其他的一些有关读书的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三)读书活动的时间及内容

1.活动时间: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

教师每天读书不少于半小时,学生每周由语文教师安排一节课集中阅读。

2.读书内容:

教师阅读内容为文学名著、教育报刊、教育理论书籍等。

学生阅读内容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文学名著。

四、读书活动对象

参加对象:

“揽月亭”读书沙龙全体成员及全体学生。

五、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1、建立学习制度

改变传统的学校学习机制,创立良好的、宽松的、有利于教师的及时沟通、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形成个人自学与集体交流,短期学习与长期研修,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每天利用课外时间10——15分钟阅读中外名著。

2.制定读书计划

制订教师读书会2011年读书活动计划,每位读书会成员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一学年读书活动计划。

每个班级制定学生读书计划,按计划落实“揽月亭”读书沙龙活动。

3.创新读书方式

一是个人自由广泛阅读,二是定期开展集体读书活动,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集中交流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4.读书范围及时间安排

(1)要求每位会员每学期自读教育书籍、文学名著、文学期刊等不少于2本。

(2)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组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让师生乐于读书,在读书中真正成长起来。

(3)设立“校园书香文化周”,将“世界书香日”(每年4月23日)所在周,定为我校“校园书香文化周”。

5.理论指导实践

在阅读中,语文老师要给予指导。

每次指导时间10分钟。

从名著的思想内容,情节构思,人物形象,环境营造,精神境界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赏析指导。

每一次的阅读随笔要有一个侧重点,实现真正的高效阅读。

让学生真正的深入到作品中,与作品同呼吸,共心跳。

绝不要进行“放羊式”的阅读。

每位读书成员每月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把读书学到的理论、思想和观点用来指导教育教学,推进新新教育的实验工作。

6.建立评估机制

每班制订专业的名著阅读论坛演说记录本,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进行“名著阅读论坛”演说,以此培养学生卓越的口才。

并作好记录,和随笔本按同一时间上交。

阅读展示:

每月从师生阅读随笔中评选出优秀随笔,打印整理成册。

同时每学期举办两次校级“揽月亭”读书沙龙活动。

该活动的内容包括:

名著选段配乐诵读,优秀随笔精彩展示,评选该阶段的“阅读天使”,作“名著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演说等。

为学生的卓越口才奠基。

与“国学小讲堂”活动相结合,实现我校的书香校园的“阅读巡礼”。

◆构建理想课堂:

以“说课标、说教材”为动力的“教研冲浪”,以“三—162”高效课堂为核心的“课堂实践”

“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动,它是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三——162”高效的课堂,并追求个性的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舞台,是师生生命展现最重要的一个场所。

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没有课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没有教育。

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试图多维度、多视角地提炼不同学科理想课堂的共性,寻找一套理想课堂的可操作模式。

我校以“说课标、说教材”为动力的“教研冲浪”和“三—162”高效课堂为核心的“课堂实践”来实现新教育的六大行动之五的“构建理想课堂”。

一、何谓“理想课堂”

叶澜教授曾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真正理想课堂的情景: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能否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能否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界敞亮……

我们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带给学生理智与挑战,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

我们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

是师生传递人类关爱,提升品德的盛殿。

自然之爱,生命之爱,生活之爱,道德修养,精神追求,理想境界,应该萦绕在我们每节课内。

我们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

是学生愉悦学习的乐园,是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是学生创造力、思辨力、想象力、智慧力蓄积、碰撞、爆发的空间。

我们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堂。

我们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

必须要紧紧围绕“三层六度”来展开。

三层六度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的,是对理想课堂的一些最基本的假设,是对我们课堂实验最直接、有效的指导方法,当然也可用来作为我们的备课上课的执行思想、观课议课的评价标准。

第一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合度和整合度。

第二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

第三个层面是师生互动层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

所谓“六个度”。

一是参与度。

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

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

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思维的基本的前提。

新教育倡导一般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二是亲和度。

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课堂上可能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也可能是紧张、沉默和不快的。

“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三是自由度。

理想的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现在不少的学校课堂如战场,强调的是纪律严明,正襟危坐。

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几许神采飞扬。

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许交头接耳、与师争辩,这是违背自由原则的。

四是整合度。

理想的课堂切记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得鸡零狗碎,如语文老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五是练习度。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的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六是延展度。

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研究留下空间。

当然,三层六度也是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的,不能割裂。

但我们在实施的时候是可以有重点的体现的,抓住一点,纵深挖掘,一步步走进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

二、我们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的关注点

我们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就是实践创新的课堂,是情感欢乐的课堂,是互动有效的课堂;是彰显教学艺术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课堂。

理想课堂应关注的几点。

1、教学目标——集中明确。

在目标上要有明确的“三维”整合目标。

特别是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目标更要集中明确。

教学目标不能多而杂,不能时隐时现、若明若暗,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依据文本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集中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简约精彩。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节课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非常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以求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教学过程——简化实在。

追求朴实无华、扎实高效的理想课堂,就是希望我们所教的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减肥”,力求教学过程简化而实在,并灵活运用简单易学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扎实有效。

4、教学方法——简单易学。

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

“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却收最大的效果”。

让他们晓其意、明其理、导其行。

把教学的内容层层推进,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平台。

5、拓展延伸——适可而止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不论是老师解读教材,还是学生与文本展开直接对话,都需要一些课外资源加以辅助,这些资料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图片式的,也可以是动态的视频。

但是,不论是怎样的资料补充,我们都应该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

在时间和程度上还要做到“适可而止”,拓展适度。

能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简单之中的不简单,平凡之中的不平凡,才是智慧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理想的课堂。

三、如何构筑理想课堂

(一)正确认识有效教学框架

新教育的有效教学框架是这样描述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最终目标是学生成为独立而自律的学习者,而其外显特征是教室里发生着高水平的智力投入与碰撞的活动。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要突出了教学中的四个要素:

教学目标、预习作业、教学板块、学生清单。

对四个要素的运用进行一定范围的规限,使之在有效教学的区域内得到呈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核心是把“以教师的教(讲)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上来。

  

有效教学框架是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的研究成果之一。

干国祥老师说:

“放弃漫步,练习舞步——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束缚自己、规范自己。

以期终有一天达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从心所欲而不逾规。

”我的理解是,只有先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有特色化、自由化。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首先可以视为一个理解课堂的工具。

“新教师可以把它作为‘地图’来引导自己穿越最初的教学迷径;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把它作为‘支架’以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大家可以借助它作为‘工具’,努力改善教学。

”它既可以提醒上课者关注一些重要的课堂元素,以确保有效教学,也可以为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提供一个观察课堂的框架,以发现并在同一话语体系中讨论一堂课的优劣得失之处。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也就是在继承传统的“目标-策略-评估”的科学的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了两个重点:

一是针对公开课重方法重策略,强调了以精确的目标为课堂教学统率,二是针对当前课堂上教师讲解代表学生学习的现状,强调了要确保、还原个体学生的独立、完整学习。

(二)正确使用导学案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新教育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我们构建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进行新教育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的老师要正确理解这次集体备课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创造性使用这些“导学案”。

集体备课的重点不是让教师最终拿出一个统一的教案文本,而是组织教师走到一起开展集体研究,进行合作学习、碰撞思维,潜心研究教学内容,预设教学情境和问题,共享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设计做出富有成效的调整。

其实,备课作为一种对教学的预设,即使再完美,也免不了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很难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主体发展,教学中的生成考虑到位。

导学案”的设计给教师提供有很大的研究与创新空间,我们教学时应针对学生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特别是我们要研究学生,既要研究本班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使我们的教学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又要研究本班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我们的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要做到:

课前认真研究导学案,将自己对某一版块、某一环节的独到见解或自己对某一版块、某一环节的中肯建议,详实地填到个性化教学补白栏内;课后要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以总结经验,更好地改进教学。

对于导学案的使用,需课前与课中兼顾。

课前使用:

就是提前准备,提前使用,指导预习。

       课中使用:

主张新课开始时,组织预习互查,教师要下去巡查,特别要关注学困生。

要利用导学案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

当然,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

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生的收获”;课后注意根据教学实际对“导学案”进行适当调整,继续充实个性化补白内容。

4、“导学案”不是练习题。

它突出一个“导”字,需要教师做好引导、指导、开导、教导。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六度”

首先是教学目标优化。

应该着眼于学科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基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原则,要克服传统教学“教材为中心”的弊端,使课堂教学过程具备“生活化”的特点,既体现相对严密的逻辑思路,又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基础和能力素养,自主培养参与意识和素质,由此优化课堂教学必要的整合度和参与度。

其次是教学过程优化。

应该着眼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基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要克服传统教学“教师为中心”的弊端,使课堂教学过程具备“综合化”的特点,既体现教学环节组合合理、教学结构相对严谨,又保持教学氛围亲切自然、宽松和谐与协调有序,师生平等参与交流,引领全班学生共同合作,通过体验和发现达成实际认知能力水平的不断优化,由此优化课堂教学必要的亲合度和自由度。

再次是教学效果优化。

应该着眼于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向,基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要克服传统教学“教室为中心”的弊端,使课堂教学具备“信息化”的特点,既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性、方法性和习惯性的学习素养,又能够推动学生自觉运用所学课后进一步熟悉社会,感知生活,不断提升自主采集、整理、交流和充分利用信息价值的能力,有机有序组织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发现体验实践,及时巩固对于知识形成和运用效能的认知,由此优化课堂教学必要的延展度和练习度。

四、我们的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

“追求有效教学,构筑理想课堂”,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梦想。

长期以来,我要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践行着有效课堂的行走。

我们酝酿着,实践着,思索着,探究着……

1、遵循一个原则。

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校教师积极投入到有效框架教学活动中,遵循框架教学原则,深入课堂,发现问题;集体研讨,解决问题。

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走切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之路。

2、做到三个关注。

要求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合理预设每个教学板块学生应表现出的学习行为。

授课过程中,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重点关注一两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课后重点关注学生的作业,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的学情和思想情绪,认真反思,寻找原因,探索解决方法,认真写好反思笔记。

3、确保三个必须。

一是每周必听一节课。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分年级、分学科,人人必听一节课。

按有效教学框架要求,在听课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并做好听课记录。

整理问题,以便研讨。

二是听课必研,利用每周三教研时间,在学科教研组长组织下,同学科教师针对听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存在的问题集体研讨。

讲课教师自我剖析,听课教师认真评议。

三是研课必有果。

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通过研讨,必须找出教师和一些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原因,共同商讨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整理记录,以运用于以后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抓实四种课堂。

(1)立足“常态课”,要求教师上好“常态课”,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反映出来,以便听课教师与其交流,真诚地指出不足或改进的建议。

每学期,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推门课”,管理人员每周至少听两节。

推门听课已成为我校监控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2)展示“观摩课”。

学校骨干教师、教坛新星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引领作用,定期在学校、教研组上好观摩课,供教师学习和借鉴。

(3)抓实“引路追踪课”。

这是我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硬性行为。

每一位教师都要上一节教研组的研究课,每位执教老师要在执教前将所备教案与教研组老师进行深入探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流程是:

选课——集体备课——汇报展示——集体研课,二次备课——再次上课——深入反思。

通过对一节节课的深入研讨、反复打磨,使老师们逐渐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验者和创造者”,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迈向理想课堂。

(4)上好“同课异构”课。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

“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咱俩交换,我们各还是一个苹果;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咱俩交换,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就是建立一个促进分享、促进交流,在分享交流中感受成长、感受变化并重新建构、重新规划的平台。

我校的“同课异构”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是课前充分研讨,这一环节的操作基本与“集体备课”相像,还是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的。

二是课堂的百花齐放。

组织几名教师同上这一课题,相同的课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也让我们有不同的思考。

从他们的课堂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同一节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考,还可以看到更多的文本解读、更多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也可以感受到老师们不同的教学风格。

三是课后的评价反思。

在课后的研讨过程中,常常看到老师们针对某个环节作热烈讨论,也时时有智慧的火花闪现。

总之,课堂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追寻理想课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方向。

我们坚信:

“只要我们有梦,只要我们在行动,我们就会不断地前行。

只要我们不断地前行,我们就会实现我们的理想。

五、新教育团队核心队员践行理想课堂——“三——162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1、思路程序:

认真践行我校的“三一162”高效课堂,从操作流程、课堂组织、成功激励、授后反思等方面进行打造、提升,并以“课堂”为核心进行课堂实践。

用这一方式诠释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2、实现方式:

高效课堂以公开课的形式来实现。

3、实施时间:

高效课堂研究常态化,平时课堂中的每一节课。

有侧重的进行研究和实践。

4、竞赛次数:

十月份第一轮竞赛,十一月份第二轮竞赛,十二月份第三轮竞赛。

5、实施对象:

七、八、九年级课改教师。

其中九年级教师可自行选择班级进行“三一162”高效课堂的课堂实践活动。

6、新教育团队的队员和课改小组成员必须围绕“三—16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7、在“三——162”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先编写“导学案”。

其编写必须具备科学性、层次性、反馈性、生发性、生活化、流程化等原则。

8、把三轮竞赛全程录制下来,做成课堂实录,然后再修正、再提升,再就同一课题进行“回笼竞赛”,从课堂中的各个环节来精细化打造。

实现以“一节课”的意识和思想完善所有的课。

以我们的高效课堂来实现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以“说课标、说教材”为动力的“教研冲浪”

我校以“说课标、说教材”为动力的“教研冲浪”来实现新教育的四个改变之四“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以此来高屋建瓴的把握教材,这一教师科研的方向和核心价值——实现课堂的高效化和理想化,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实现我校的“教研冲浪”。

2、我校“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其顺序是:

从课程标准到内容标准,再到年级目标、再到该册书的目标,单元目标、章节目标等,形成系统性。

3、我校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材的体例安排和编写意图、教材内容和内在逻辑线索、教材处理的方式、方法,教学实践后的反馈反思等方面进行。

认真钻研教材,实现教材的重新建构。

4、活动时间:

常态化,每星期语数外各一次。

每两个星期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各一次。

见“说课标、说教材”安排表。

5、活动形式:

以“说课”的形式展开,借助课件,在教研组内进行。

每次15分钟以内。

6、评讲方法:

每次确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完善补充。

并对“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中心发言人的展示进行点评。

从确定“标准要求”是否合理,体例安排和编写意图是否清晰,教材内容和逻辑线索是否有序,教材处理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点评。

把讲评落在实处,以说“不足”为主,以诚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

7、鼓励老师在“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中运用生活教学资源,把教学融入生活,用生活托起教学。

生活教学资源的运用,真正实现“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将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8、把“说课标、说教材”竞赛和“三——162”高效课堂的竞赛相整合,在十月份、十一月份、十二月份分别举行一轮“说课标、说教材”竞赛。

愿所有的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追求有效教学,充分演绎理想课堂的魅力,努力让每堂课都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愉快的生命历程。

◆师生共写随笔建设数码社区:

以撰写反思和随笔为依托的“博客试航”

我校以撰写反思和随笔为依托的“博客试航”来实现新教育六大行动之二的“师生共写随笔”,以此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使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组建新教育团队,其队员必须建立自己的博客,且一个星期要发表一篇自己创作的博文。

博文内容,以我校新教育方案的“四大行动”为主。

新教育领导小组定期检查。

2、每星期要写评论、留言不少于五条。

以此和专家对话,以此和大师对话,和教育名家对话。

3、将自己的评论和留言收集整理成专业成长文件,以电子文档的方式每月的2号上交新教育团队领导小组检查。

4、每星期写反思一篇,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

以“三——162”高效课堂的实践为主要内容进行反思。

5、参加“新教育高峰论坛”,每次例会前15分钟在全体教师面前展示。

以此来激励自身的专业成长。

6、每天浏览“随县教研”群,“随县教育读书会”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