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6878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

《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

2152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案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习目标

要点晨背

1.知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3.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5.文化创新必须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探究点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想一想:

文化创新中“继承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是否矛盾?

提示:

不矛盾。

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若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探究升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建筑消失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

旧城是一个城市的“根”,如果简单拆除掉,一个城市很可能就失去了它的“根”。

(1)在旧城改造中,为什么不能简单拆除历史建筑?

(2)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答案 

(1)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传统文化的体现,文化创新不能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也就失去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2)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因此二者的关系也就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必须既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名师点拨

全面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继承是创新的基础。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2)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离开创新的继承会缺乏活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才更具有生命力。

总之,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

典例1

“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

”清明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

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

这说明(  )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用“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反映材料的主要意思。

探究点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1.为什么: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是什么:

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怎样做

(1)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判一判:

(1)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就是指文化的趋同。

提示:

错误。

文化的融合是借鉴外来文化,将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融入到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中,目的是发展本民族文化,不是对外来文化的照搬,更不是使文化走向趋同。

(2)革除传统文化的弊端必须全盘照搬外来文化。

提示:

错误。

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应坚决反对。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想一想:

“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否矛盾?

提示:

不矛盾。

“海纳百川”指要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借鉴、交流与融合中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排斥文化交流;“以我为主”指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来发展本民族文化,因为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同时,要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

探究升华

近年来,“永和豆浆”作为中式快餐的金字招牌,在中国大陆异常红火。

永和豆浆的创始人以“发扬中华传统美食”为己任,不仅立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吃发扬光大,而且借鉴西方快餐店的经营模式,成功探索出永和豆浆崭新经营模式,自此,人们可以在窗明几净、环境舒适的餐厅从容不迫地品味中国传统豆浆、油条的醇香,完全告别在街头巷尾买油条、喝豆浆的不便与无奈,实现了豆浆油条消费习惯的“革命性”转变。

(1)说一说: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永和豆浆是如何实现发展壮大的?

(2)想一想:

永和豆浆的成功,对我们从文化创新中如何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有什么启示?

答案 

(1)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和融合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成功借鉴西方经营快餐店的经验,实现永和豆浆的大力发展。

(2)在文化创新中,必须大胆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名师点拨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承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决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同时,也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典例2

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这是因为(  )

A.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

B.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是无法融合的

C.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先进

D.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国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外来文化也有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共性。

我国的文化建设也在汲取西方文化精华中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不同的文化各有特色,各有利弊,不能简单地以先进与落后来判断,这也是不同文化需要相互学习、借鉴的原因。

A、B、C三项都是错误的。

探究点三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文化创新须处理好两种关系

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判一判:

(1)在对待传统文化上,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提示:

错误。

在对待传统文化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在对待外来文化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2)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必须坚决抵制。

提示:

错误。

这是一种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必须坚决反对,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4)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提醒 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共同态度是:

一是保存、整理,二是鉴别、选择,三是扬弃、会通。

三者不断循环,而不是一次性完成。

探究升华

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观点二: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观点三:

外来文化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1)哪种观点正确?

(2)实现文化创新需处理好哪些关系?

克服哪些错误倾向?

答案 

(1)观点三正确。

(2)实现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名师点拨

如何促进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

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典例3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属的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组成的长篇评书《辛亥革命传奇录》(暂名)创作组一行,抵达四川省资中县进行创作采风活动。

创作组创作采风活动说明(  )

A.文化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创作采风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材料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A、B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应选D项。

新闻播报

推动我国从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跨越

为推动我国从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跨越发展,文化部公布《“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打造5至10个知名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

当前我国动漫界创作观念滞后,缺乏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针对这种情况,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动漫游戏人才,如在学习传统的素描时,要求学生注意模特的性格;在设计人物动作时,强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游戏设计中,运用水墨动画元素,鼓励学生尽量把中国传统的元素融合到比较流行的东西上去,并要求同学们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

深度思考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实现从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的跨越。

答案 

(1)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文化创新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3)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要求学生把中国传统的元素融合到比较流行的东西上去,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体现。

(4)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1.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

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

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案 C

解析 文化创新的立足点为社会实践,排除A项;B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传统戏曲借助现代手段为文化创新融入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漂亮转身”,C项符合题意。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今天,我们倡导的“孝”,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层面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上述对“孝文化”的认识(  )

①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②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③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摒弃 ④正确把握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今天倡导的“孝”是对传统文化中“孝”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为文化创新奠定了根基,①②④均符合题意;③“彻底摒弃”的说法错误;故选C项。

3.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③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同化的过程

④借鉴、吸收一切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化创新既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③错在“同化”;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借鉴吸收的是优秀文化成果,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素描、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韵味,因此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

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 ④开展文化合作,消灭文化差异的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徐悲鸿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中“消灭文化差异”违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错误;故选A项。

5.徐悲鸿文化创新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抛开传统文化或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做法都是违背文化创新的要求的,①④错误;②③是文化创新的正确做法,故选C项。

基础自测

知识点一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相声源于解放前的北京,天桥一代的艺人为谋生在舞台上相互对骂或戏谑以招揽看客,这是初期的相声。

后经侯宝林等相声大师进行批判、改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才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这说明(  )

A.文化发展必须抛弃传统文化,创造全新的文化

B.对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批判

C.文化创新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时进行的

答案 C

解析 我国相声的发展,得益于对传统相声的继承与创新,C项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应该批判,而对其精华应该借鉴和吸收,A、B两项说法错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说“同时进行”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电视剧《沂蒙》从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

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要求。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②表述错误;灵感作为人的主观意识,其内容是客观的,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属于题干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故选A项。

3.《周易》被译介到欧洲。

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

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B.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答案 C

解析 题中材料表明,中华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交流、碰撞实现了文化创新,C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不合事实,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项说法错误。

知识点二 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4.“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

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  )

A.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

B.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

C.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D.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与一味拒绝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答案 D

解析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民族虚无主义”,“闭门造车”是“封闭主义”,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都是错误的,故选D项。

综合提升

发展动漫产业成为各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据此回答5~7题。

5.近年来,韩国在与美、日等国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借鉴其优秀动漫经验,独辟蹊径,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动漫产业发展道路,成为继美国、日本后又一个动漫强国。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博采众长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吸收外来文化不一定要保持民族特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韩国成为动漫强国,原因之一就是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国优秀动漫的经验,这启示我们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要博采众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②③符合题意;吸收外来文化,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④错误。

故选A项。

6.我国动漫业的发展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动漫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创意,动漫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极为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的生活实践,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动漫作品。

材料说明(  )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要立足于当代的生活实践和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①③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④错误。

故选D项。

7.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

这说明(  )

A.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于社会实践

D.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答案 A

解析 动漫这一文化创新的产物,带动了一整套的动漫产业。

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8.春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恐怕是所有节日都无法企及的,正如俗话所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尽管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国人过春节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日益显著的变化,但是隐藏其中的深层民族和集体记忆、个体情感是无法抹杀的。

多年来,全国人民已经形成了“春晚情结”,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令人失望”。

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是老百姓的普遍感觉;没有新意、还是老一套,是很多春晚忠实观众失望的重要原因。

假如请你为2015年办精彩春晚出谋划策,你将怎样使春晚走出困境?

答案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央视春晚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突破“老一套”。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央视春晚的创新只有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

(3)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央视春晚的节目设置要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利益,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被群众接受和认可。

(4)在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的同时,要大胆推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解析 本题以央视春晚应如何走出困境,怎样办好为背景,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及文化创新的具体要求等知识。

走出困境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其次要对如何进行创新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