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6810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

《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脊椎动物分类学.docx

脊椎动物分类学

脊椎动物分类学

●爬行类

✧龟鳖目:

鳖科、棱皮龟科、海龟科、平胸龟科、龟科

Ø相同特征

1.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

2.背有龟壳,外层为来源于表皮的角质盾片,内层为来源于真皮的骨板

3.卵生,卵壳为为钙质或革质

4.有夏眠和冬眠

Ø对比特征

1.背腹甲的相连方式:

鳖科(结缔组织),海龟科(韧带)、平胸龟科(韧带)、龟科(骨缝、韧带)

2.头是否能缩入壳中:

可以缩入壳中(鳖科、龟科、陆龟科)不能缩入壳中(棱皮龟科、海龟科、平胸龟科)

3.头背:

覆皮肤(鳖科、棱皮龟科、龟科),覆角质盾片(海龟科、平胸龟科、陆龟科)

Ø区别特征

1.鳖科:

两颚被肉质软唇,吻形成管状吻突,边缘结缔组织形成裙边,体表覆以革质皮肤

2.棱皮龟科:

体表被有革质皮肤、背有7纵棱、四肢桨状

3.海龟科:

体型宽扁,近心型,四肢桨状,具下缘盾

4.平胸龟科:

有下缘盾,颚呈强钩曲状,颞部被骨片覆盖

5.龟科:

无下缘盾

6.陆龟科:

头顶具对称大鳞,四肢粗壮具爪

✧蜥蜴目:

鬣蜥科、壁虎科、石子龙科、蜥蜴科、双足蜥科、蛇蜥科、巨蜥科、鳄蜥科

Ø相同特征:

1.可明显区分头、颈、躯干、尾

2.四肢发达具5趾,具爪

3.体表布有覆瓦状角质鳞

Ø对比特征:

1.眼睑:

有眼睑(鬣蜥科、石子龙科、蜥蜴科、鳄蜥科、巨蜥科),无眼睑(壁虎科(除睑虎外)

2.尾:

不易断(鬣蜥科、鳄蜥科、巨蜥科),易断(壁虎科、石子龙科、蜥蜴科、蛇蜥科)

3.舌:

先端完整或有缺刻、分叉(鬣蜥科)、先端完整(双足蜥科)、先端分叉或有深缺刻(蛇蜥科)、先端分叉(鳄蜥科、巨蜥科)

4.头顶的大鳞:

有对称排列的大鳞(石子龙科、蜥蜴科、双足蜥科),头顶无对称大鳞(鬣蜥科、壁虎科、巨蜥科)

5.瞳孔:

除壁虎科部分种类,都为圆形

Ø区别特征

1.鬣蜥科:

体表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起棱;部分种类有鬣鳞

2.壁虎科:

瞳孔竖直,许多种类指、趾扩展,腹面有攀瓣,上具微毛垫

3.石子龙科:

通身布覆瓦状圆鳞,鳞片下承以来源于真皮的骨板

4.蜥蜴科:

腹鳞大多为方形或矩形,纵横排列成行,舌长而薄

5.双足蜥蜴科:

周身为覆瓦状排列的圆鳞,眼隐于眼鳞下,无耳孔,无前肢,雄性有一鳍状后肢

6.蛇蜥科:

体型似蛇,四肢消失或退化,体侧有纵沟,眼小能活动,躯干、尾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下承以来源于真皮的骨板

7.鳄蜥科:

体被覆瓦状排列的粒鳞,杂有起棱大鳞,尾背侧有两行显著的鳞脊

8.巨蜥科:

背鳞粒状,腹鳞四边形

✧蛇目:

盲蛇科、蟒科、钝尾蛇科、闪鳞蛇科、瘰鳞蛇科、游蛇科、眼镜蛇科、海蛇科、蝰科、蝮科

Ø相同特征:

身体上细长有角质鳞

Ø对比特征:

1.背腹鳞分化程度:

腹鳞不发达(盲蛇科、蟒科、瘰鳞蛇科、海蛇科),腹鳞发达(闪鳞蛇科、游蛇科、眼镜蛇科、蝰科、腹科)

2.牙:

前沟牙(眼镜蛇科、海蛇科、蝰科、腹科),后沟牙(游蛇亚科:

林蛇、瘦蛇、金花蛇、花条蛇、紫砂蛇,水游蛇亚科)

Ø区别特征:

1.盲蛇科:

小型蛇类,似蚯蚓,口小位于头端腹面,眼小,隐于半透明眼睑下,通身被圆鳞

2.蟒科:

有爪状后肢残余

3.盾尾蛇科:

头小背腹扁平

4.闪鳞蛇科:

蛇体鳞片在太阳下闪耀光泽

5.瘰鳞蛇科:

头背面被小鳞,通身被小鳞,无腹鳞

6.游蛇科:

头背有对称大鳞,腹鳞横展宽大,上和不能竖立

7.眼镜蛇科:

有眼镜状斑纹

8.海蛇科:

体后部及尾侧扁,鼻孔开口于吻背,有可开关的瓣膜,绝大多数卵胎生,生活于海中,均为毒蛇

9.蝰科:

头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

10.蝮科:

头大三角,鼻眼间有颊窝

v水生蛇各科相同及区别特征:

瘰鳞蛇科、水游蛇亚科、海蛇科

相同:

尾短侧扁

不同:

水游蛇亚科腹鳞发达

瘰鳞蛇科无沟牙

海蛇科鼻孔开口于吻背,有可开关的瓣膜,绝大多数卵胎生,生活于海中,均为毒蛇

●两栖类

1.犁骨齿

着生于犁腭骨上的细齿,其齿列位置、形状和长短对于有尾目分类有重要意义

2.肩带

Ø固胸型:

主要特征是上喙软骨极小,其外侧与前喙软骨和喙骨相连,左右上喙软骨在腹中线紧密连接而不重叠,有的种类甚至合并成1条窄小的上喙骨;肩带不能通过上喙软骨左右交错活动。

--------------------蛙科、树蛙科、姬蛙科

Ø弧胸型:

主要特征是上喙软骨颇大且呈弧状,其外侧与前喙软骨和喙骨相连,一般是右上喙软骨重叠在左上喙软骨的腹面,肩带可通过上喙软骨在腹面左右交错活动;前胸骨与正胸骨仅部分发达或不发达。

--------------------------------------------------盘舌蟾科、锄足蟾科、蟾蜍科、雨蛙科

3.椎骨类型

1)后凸型:

各个椎骨的椎体都是前凸后凹的---------------------盘舌蟾科

2)变凸型:

大部分或全部椎体都是前凹后凸的,间或也有若干个椎体前后是凹的;荐椎横突宽大;荐椎与尾杆骨完全愈合而无关节,或者具关节而仅有一个尾杆骨髁。

---------------------------------------------锄足蟾科

3)前凸型:

各个椎骨的椎体都是前凹后凸的。

-------------蟾蜍科、雨蛙科

4)参差型:

第1-7枚椎骨的椎体为前凹形;第8枚椎骨的椎体却为双凹;荐椎的椎体前后都是凸的(即为双凸),其前凸面与第8枚的后凹面相关节,而其后凹面为2个尾杆骨髁与尾杆骨相关节;荐椎横突呈柱状或略宽大。

---

--------------------------------------------------蛙科、树蛙科、姬蛙科

✧蚓螈目:

外形像蛇和蚯蚓

✧有尾目:

小鲵科、隐鳃鲵科、蝾螈科

Ø区别特征:

小鲵科与蝾螈科

小鲵科:

椎体双凸,体外受精肛腺一对,睾丸不分叶,皮肤光滑无疣粒,体侧有肋沟

蝾螈科:

椎骨后凹,体内受精,肛腺3对,睾丸分叶,皮肤光滑有疣粒,肋沟不明显

✧无尾目:

盘舌蟾科、锄足蟾科、蟾蜍科、雨蛙科、蛙科、树蛙科、姬蛙科

Ø对比特征:

1.舌:

后端无缺刻(盘舌蟾科、蟾蜍科),后端有缺刻(锄足蟾科、雨蛙科、蛙科、树蛙科)

Ø区别特征:

1.盘舌蟾科:

皮肤粗糙,舌为盘状,后端无缺刻,周缘与口腔黏膜相连,不能自由伸出

2.锄足蟾科:

1 拟髭蟾亚科:

皮肤粗糙吻端钝圆,吻棱不呈棱角状,吻端略突出下唇,上眼睑外缘无大疣或帘状肤褶,舌后端有缺刻

2 角蟾亚科:

皮肤光滑,吻盾形,吻棱棱角状,吻端明显突出下唇,上眼睑外缘有大疣或帘状肤褶,舌后端有缺刻

3.蟾蜍科:

皮肤粗糙,有或无耳后腺(厚蹼蟾属)舌长呈椭圆形,后端无缺刻,能自由伸出,瞳孔水平

4.雨蛙科:

舌大,后端有缺刻,皮肤光滑无疣,指趾末端多膨大呈吸盘,有马蹄形横沟,瞳孔横置

5.蛙科:

舌长椭圆,后端有缺刻,能自由伸出——湍蛙亚科:

指趾间吸盘甚宽大

6.树蛙科:

舌后端缺刻深,瞳孔大多横置,有筑泡沫卵巢的习性

7.姬蛙科:

身体呈球状或蟾状,树栖种类指趾末端膨大

●哺乳类

Ø主要特征:

1.全身被毛,体温恒定

2.胎生、哺乳

3.四肢扭转位于身体腹面

4.头骨合颞窝型,双枕髁,有完整的次生颚和肌肉质软腭

5.血液双循环,成熟红细胞无核,保留左体动脉弓

6.具汗腺

7.肺泡是气体交换的最终场所,有肌肉质横隔

8.有外耳壳,小听骨3块

9.大脑发达皮层化

10.开始出现肉质的唇,肌肉质的舌

Ø三亚纲的区别

 

牙齿

乳头

泄殖腔

子宫与阴道

生育

胎盘

育儿袋

胼胝体

肩带

原兽亚纲

左右分离

卵生

似爬行类

真兽亚纲

有遗迹

左右分离,前部合并

胎生

有哺乳动物的特征

后兽亚纲

有不同程度的合并,

左右合并

胎生

由单一肩胛骨构成

✧单孔目

Ø相同特征

卵生、无乳头有乳腺,无齿,肩带似爬行类,有泄殖腔,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

Ø区别特征

鸭嘴兽科:

体被毛,尾扁平,眼与耳孔位于头的靠前部,嘴扁宽,有革质鞘,嘴两边有缺刻,嗅觉不发达,幼兽有齿,成兽没有,前后肢5指(趾),趾端具爪,趾间具蹼,半水栖

针鼹科:

体被毛,杂有坚硬的刺,吻鼻突出成喙,覆革质皮膜,终生无齿,有能伸缩的蠕虫状舌,有强壮的钩爪,尾退化,大脑半球有沟回,卵在育儿袋中孵化

✧有袋目:

多门齿亚目,双门齿亚目

Ø相同特征

胎生不具真正的胎盘,胚胎发育不充分,需在母体育儿袋里发育,肩带有高等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乳腺乳头,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泄殖腔短,已失去功能,雌性双子宫,双阴道,体温更接近高等哺乳类,卵黄囊与母体子宫壁形成卵黄囊胎盘

Ø区别特征:

多门齿亚目:

上颌两侧有4-5枚门齿

双门齿亚目:

每侧有1-3枚门齿

✧真兽亚纲

Ø相同特征

有真正的胎盘,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胝体,肩带为单一肩胛骨,不具泄殖腔,有良好的体温调节机制,乳腺发达,异型齿

Ø区别特征

食虫目:

1比较原始的有胎盘

2个体一般比较小,脑室小,大脑沟回简单,嗅叶发达,吻部细尖,适合食虫,眼和视孔小,不能形成听泡(除象鼩)

3四肢多短小,多五指型,指端具爪,适合掘土

4牙齿结构比较原始,异齿形,适合食虫。

臼齿多尖,齿脊多呈W型

5体被绒毛或硬刺

6主要以昆虫蠕虫为食,大多夜行。

树鼩目:

1吻部较窄,脑和神经较食虫类发达

2大脑皮层、小脑发育较好

3视觉高度发达,嗅觉相对退化。

4听泡完全

5四肢五趾,趾端有弯曲的爪,无甲。

皮翼目:

1狐脸大眼

2有翼膜,只是滑翔不能飞行。

3四肢及尾纤细,足掌宽大,均五趾,趾端有爪。

4鼯猴胸骨有龙骨突起,乳头胸位,阴茎由腹部分离而悬挂。

5草食动物,肠道长

6第一上门齿小,第二上门齿犬齿状,下门齿梳齿,臼齿三齿尖。

7夜行性

翼手目:

1能够真正飞翔

2前肢特化为翼,第二指至第五指掌骨与指骨特别延长,有翼膜,侧膜,股间膜。

3前肢仅第一或第一及第二指具爪

4后肢短小,五趾,具长而弯的钩爪。

5胸骨具龙骨突起,锁骨发达

6齿尖锐适于食虫

7视觉较差,听觉发达,夜行性。

8有的种类具耳屏,有的种类有对耳屏,有的具有鼻叶。

灵长目:

1拇指可与其它四指対握,适于树栖及抓握。

2四肢关节灵活,前肢锁骨发达。

3趾端已由扁而宽的甲代替弯曲的爪,前后肢至少一指是甲

4足掌面裸出,形成皮垫,跖行

5眼眶周缘具骨,两眼前视,视觉发达,嗅觉退化

6大脑半球高度发达

7牙齿有食虫型变为杂食型,臼齿齿尖圆盾,犬齿发达。

8树栖群居

异关节目:

1其腰椎除普通二对关节突外,尚有特别关节突起。

2脑小,大脑半球不发达,几乎无沟回

3后足5趾,前足2或3指发达,有强壮的爪,适于掘土攀爬。

4牙齿数目变化较大。

牙齿简化,无门齿和犬齿,无珐琅质,单齿根。

(贫齿目。

食蚁兽0,树懒16-20,大犰狳100。

鳞甲目:

1体外覆有角质鳞甲,鳞片间杂有稀疏硬毛。

2眼小,口小,耳小,视觉差,嗅觉灵敏,无牙齿,舌长。

3四肢短强健,前后肢均5趾

4胃的幽门部胃壁增厚,胃内有沙粒,用以磨碎食物。

5有的种类有肛腺,分泌臭液。

6雌兽乳头2对,乳头胸腹位。

兔形目:

1中小型食草动物,与啮齿目具亲缘关系。

2上门齿2对,后一对小,隐于前一对门牙后方,又称重齿类。

3门齿前后方具珐琅质

4无犬齿,在门齿与前臼齿间呈现空隙,便于食草时杂土逸出。

5上唇具唇裂

6上颌骨多网状结构

7前足5趾,后足4或5趾

啮齿目:

1体中小型

2上下颌各具一对门齿,尽前面被有少量珐琅质,成凿状,终生生长。

3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具有空隙

4咬肌发达

5具有阴茎骨

6手掌5指脚趾3-5个

7胃多变,从单胃到复胃

鲸目:

1身体流线型,前肢存在,五指或四指,指不分开,呈鳍状肢,无爪。

后肢退化消失,仅存一对小骨块。

具背鳍和尾鳍

2体表几乎无毛,皮下有很厚脂肪层,无汗腺和皮脂腺

3鼻孔位于头顶,形成喷水口

4眼小,无泪腺和瞬膜,视力差,主要看回声定位寻食避害。

5无外耳,耳孔小,听觉灵敏,感受超声波。

6肺呼吸

7睾丸终生留于腹腔,无阴囊。

雌乳头一对,双角子宫。

8须鲸齿出生时被须取代,齿鲸齿终生保留

食肉目:

1门齿小,犬齿发达,尖长,粗壮,具有裂齿。

2牙齿具很厚珐琅质

3头骨脑盒大,与颞窝相通,下颌骨强大,关节突横向,构成关节。

4胃结构简单,肠道短,盲肠小或消失。

5前后趾具利爪

6大脑发达,听视嗅觉发达

7双角子宫,雄性具良好阴茎骨

鳍足目:

1四肢特化为鳍足,后肢转向体后,既利于游泳,又利于上陆爬行,有些种类后肢完全失去。

2趾端具爪,被肥厚的蹼膜连成鳍状

3不具齿裂

4四肢及后肢高度特化,无锁骨

5鼻和耳孔有瓣膜

管齿目:

1土豚口吻细长,大耳,头长,舌可伸缩,具粘液,用以粘取蚂蚁和白蚁。

2牙齿无齿根,无珐琅质,数目不稳定,鼻腔大,嗅听觉发达

3四肢短而强壮,前足4指后足5趾,具强爪。

蹄兔目:

1鼻吻较短,下颌粗壮

2门齿特化,2枚上门齿不断生长,形如犬齿,有珐琅质,下门齿凿状,3齿尖,无犬齿。

下臼齿有V型脊

3前足4趾后足3趾,所有趾有小蹄,有脚垫。

长鼻目:

1象鼻

2头大,头骨中有“气室”

3第13上门齿消失,2特化为象牙。

象牙无齿根,无珐琅质,终生生长。

4四肢健壮,足垫,无锁骨。

5胃简单,盲肠大,无胆囊,无阴囊,无阴茎骨,乳头一对,双角子宫。

海牛目:

1体粗重纺锤形,前肢鳍状,5指,后肢缺失,尾鳍宽大扁平

2有瓣膜,不能完全关闭

3眼小,眼睑可闭合,瞬膜发达,无耳壳,外耳孔小,位于眼后

4颈短,有缢纹

5颈椎分离

6乳头一对,双角子宫,无阴囊

7盲肠与十二指肠相通,膨大,盲肠分泌腺液,肠道长。

奇蹄目:

1四肢仅第三趾发达,其他各趾趋向退化或消失。

2后肢趾数为奇数,趾端具蹄,蹄行性

3前足有4个、3个、或1个指,四肢中轴通过中指。

4踝部距骨胫骨相关节面是双重隆起的滑车型,远端关节扁平

5股骨骨干外侧有显著突起,称第三转节

6上下门齿存在切割植物,门齿和颊齿有齿隙,犬齿有或无,前臼齿臼齿化

7胃简单,单室,不反刍,盲肠发达,无胆囊

偶蹄目:

1四肢第三四趾同样发达

2上门齿趋于退化前臼齿和臼齿趋于相似。

颊齿分为“丘齿形”和“月齿形”

3踝部的距骨有2个滑车面,股骨上没有第三转节

4胃构造复杂,1室或3室

v食虫目、啮齿目、兔形目相同及区别特征

1.食虫目:

1 个体小,脑室小,沟回简单。

2 嗅叶发达,吻部尖细,眼和视孔小,不能形成听泡

3 四肢短小五趾型,趾端具爪,适合掘土

4 牙齿结构原始,臼齿多齿间W型

5 体被绒毛或硬刺

6 食虫,夜行

2.啮齿目

1 上下颌各具一对门齿,前面被有少量珐琅质,成凿状,终生生长

2 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间有空隙,咬肌发达

3 有阴茎骨

4 手掌5趾,后足3-5指

5 胃多变,由单胃到复胃

3.兔形目

1 上门齿两对,后一对小,门齿前后方有珐琅质

2 无犬齿,在门齿与臼齿间存在空隙

3 上唇有唇裂

4 上颌骨有网状结构

5 前足5趾,后足4-5趾

v可飞行各目相同及区别特征

1.皮翼目:

宽而被毛的皮膜从耳后一直延伸到前肢指端,经体侧伸至后足趾再延伸到尾端,只能滑行,乳头胸位,足掌宽大,均具5趾,且末端有尖而弯曲的爪,有龙骨突,草食性,盲肠长,夜行性

2.翼手目:

前肢特化,具延长的指,指末端到尾间有翼膜,仅第一指(小蝙蝠亚目)或第一二指具爪,后肢反转具爪,有龙骨突,锁骨发达,齿尖锐,耳大,部分有耳屏

3.啮齿目

1 松鼠科:

22枚齿,眶后突发达,前后肢之间有被软毛的皮褶

2 鳞尾鼯鼠科:

与鼯鼠相似,属于生态趋同

v以昆虫或蠕虫为食的各目、科的相同或区别特征

Ø相同特征:

5趾,臼齿结构简单,多齿尖,齿尖W型,门齿大而呈钳形

Ø区别特征:

树鼩目:

吻部较窄,大脑较发达,有沟回,嗅觉退化,听泡完全,昼行性

食虫目:

吻部尖细,大脑简单,无沟回,嗅觉灵敏,无听泡,夜行性

沟齿鼩科:

第二下门齿有深沟

马岛猬科:

有刺状硬毛,尾短或者无

金毛鼹科:

外貌形态似鼹类,无尾

猬科:

猬亚科体表具棘刺,面部、腹部、四肢及尾被毛而无刺。

鼩猬亚科无棘刺。

鼩鼱科:

有长而尖的鼻吻,第一上门齿特化,大而有2个齿尖。

鼹科:

外耳不明显或缺失,眼退化,隐于毛下,无毛向,盲肠退化,前足掌心向外翻转。

象鼩科:

有长而弯曲的鼻吻。

v主要以白蚁为食个目或科相同及区别特征

种类

特征

象鼩

食虫目

象鼩科

有长而弯曲的鼻吻。

眼大,耳大,四肢细长,尾细长。

食蚁兽

异关节目

食蚁兽科

头骨长而呈圆锥状,齿骨细长,脑小,大脑半球不发达,几乎无沟回,听觉、视力均差,鼻甲复杂,嗅觉灵敏。

胃的幽门部胃壁增厚,胃内有沙砾

针鼹

单孔目

针鼹科

体被毛,杂有坚硬的刺,吻鼻突出成喙,覆革质皮膜,终生无齿,有能伸缩的蠕虫状舌,有强壮的钩爪,尾退化,大脑半球有沟回,卵在育儿袋中孵化

穿山甲

鳞甲目

穿山甲科

体外有角质鳞甲,鳞片间有稀疏硬毛。

吻尖,齿发达;胃的幽门部胃壁增厚,胃内有沙砾

土狼

食肉目

鬣狗科

从头后到臀部的背中线具有长鬣毛,前臼齿小而尖,仅2枚,臼齿仅1枚且退化,不适于强力咀嚼肉类。

土豚

管齿目

土豚科

头骨长,呈圆锥状,有一个大的嗅器官,

没有门齿,没有犬齿,颊齿呈钉字状,没有釉质,每1颗牙均由许多六角形的棱状体,中间有管状腔所构成。

牙齿终生生长。

盲肠大,前足4趾,后足5趾,趾的基部有蹼

懒熊

食肉目

熊科

前胸点缀着一块白色或淡黄色的“U”型或者“Y”型斑纹。

上颚无内门齿,在牙龈上形成一个空隙,便于吮吸白蚁。

Ø共同点,有长似蠕虫的舌或有长的鼻吻,嗅觉灵敏,有强有力的爪

v蹄兔目、兔形目

Ø区别特征:

1.兔形目——上门齿两对,可以终生生长,前后有珐琅质,无犬齿,上唇有唇裂,上颌多有网状结构,前足5趾,后足4-5趾

2.啼兔目——上门齿特化,犬齿状,终生生长,有蹄状趾甲,有无毛有特殊附着力的足垫,被针毛,背部有腺体,夜间觅食

v兔科、鼠兔科

1.兔科:

耳朵长筒状,簇状短尾,后肢明显长于前肢,有框上突,分为前后两支

2.鼠兔科:

耳短而圆,尾部明显,后肢不长于前肢,无框上突,有贮藏食物的习性

v穿山甲科,犰狳科,食蚁兽科

1.穿山甲科:

被鳞甲,吻尖不具齿,舌长蠕虫状,前爪长,胃的幽门部胃壁厚,有沙砾

2.食蚁兽科:

头骨长,圆锥状,听觉视觉退化,鼻甲复杂,嗅觉灵敏,无齿,舌长蠕虫状、胃的幽门部胃壁厚,有沙砾,前肢强壮有强有力的爪

3.犰狳科:

牙齿多,但细小,身体被有鳞片,上面覆有角质表皮

v小蝙蝠亚目、大蝙蝠亚目

Ø区别特征

1.小蝙蝠亚目:

第一指具爪,鼻周特化形成复杂的鼻叶,耳大,许多种类有耳屏,臼齿齿间发达

2.大蝙蝠亚目:

第1、2指具爪,尾短,股间膜小臼齿齿冠近方形,齿尖低而平坦,无耳屏

v原猴亚目、类人猿亚目

Ø区别特征

1.原猴亚目:

同一个体部分指(趾)具甲,另一部分具爪;,头骨颜面部长,颅腔较小;大脑不发达,缺少沟回;双角子宫,雄性有阴茎骨

2.类人猿亚目:

多具甲,鼻吻部缩短,两眼向前,大脑发达,多沟回,单子宫,雄性不具有阴茎骨

v海狮科、海象科、海豹科

海狮科

海象科

海豹科

外耳

睾丸

位于阴囊内

体内

体内

上犬齿

正常

发达伸出唇外,獠牙状

正常

后肢

可向前弯转

可向前弯转

直伸,不可向前

上门齿

1、2上门齿有横沟

无沟

无沟

v儒艮科、海牛科

儒艮科

海牛科

齿数

门齿1/0,颊齿5/5

无门齿,颊齿数目不定

齿形

颊齿柱形,无珐琅质,单齿根

牙齿有齿脊,有珐琅质,双齿根

头骨

前颌骨大,无鼻骨,鼻腔短

前颌骨小,有鼻骨,鼻腔长

四肢

无蹄状爪

部分种类有蹄状爪

尾鳍

半月形

铲状

v须鲸亚目、齿鲸亚目

须鲸亚目

齿鲸亚目

头骨

头骨对称

头骨不对称

齿

有鲸须

有牙单齿根,单尖,同形

鼻孔

一个鼻孔

2个鼻孔

鳍肢

鳍肢4指

鳍肢5指

盲肠

有盲肠

无盲肠

肋骨

胸骨小,仅1-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胸廓不完全,无锁骨

双头肋,胸骨大

v奇蹄目、偶蹄目

奇蹄目:

主要以第三趾负重,门齿适于切草,犬齿退化,臼齿的咀嚼面上有复杂的棱脊,胃不具多胃室,盲肠大囊状可以协助消化纤维

偶蹄目:

主要以第三、四趾负重,上门齿退化或消失,臼齿结构复杂,除猪形亚目外,胃都为多室

v亚洲象、非洲象

亚洲象

非洲象

耳朵较小

耳朵较大

有两个隆起

有一个隆起

前足5趾,后足4趾

前足4-5趾,后足3-4趾

顶端有1手指状突出物

顶端有2手指状突出物

其他

背弧中间高

腰高

象牙

雄性的亚洲象长有象牙,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亦不是太突出。

雌雄都有象牙

v哺乳动物角的类型、结构特征、所属科目及代表动物

Ø洞角:

不分叉,终生不更换,为头骨的骨角外面套以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质鞘构成。

洞角的组成物质均来自上皮组织。

如:

牛科

Ø实角:

分叉的骨质角,通常多为雄兽发达,且每年脱换一次。

如:

鹿科

Ø瘤角:

长颈鹿的角终生包被有皮毛,是另—种特殊结构的角。

如:

长颈鹿科

Ø表皮角:

表皮角质形成,如犀牛角。

Ø叉角羚的角:

基为骨质(类似牛科),不会脱落,但由角质和部分被毛混合形成的角鞘则年年脱落(类似鹿科)。

v哺乳类骨骼系统有哪些特征

哺乳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趋向是:

①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②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③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得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步幅)活动;④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与爬行类的终生生长不同,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

v食肉目各科相同及区别特征

1.犬科:

前足5指,后足4趾。

爪钝不能伸缩,趾行性。

鼻甲骨发达,无锁骨,没有汗腺,臼齿有碾压面

2.熊科:

五指、趾,爪长不伸缩,头骨大而厚实,颧弓发达,趾行性,臼齿咬合面“皱纹状”,裂齿失去切割功能

3.浣熊科:

尾较长,超过体长之半,颜面短宽,大多鼻吻部短,多有环纹,尾有缠绕性,5指、趾,趾行或半趾性,爪短而尖利,有的可以伸缩,无盲肠,锁骨退化成针状,牙齿咀嚼功能强于切割功能,缺乏裂齿典型特征

4.鼬科:

食肉目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头骨脑颅长而鼻吻部较短,裂齿锐利,阴茎骨骨化完全或软骨状,是分类的重要依据,5指、趾,有“延期着床”现象,爪尖利可以收缩

5.灵猫科:

体瘦长,腿短,尾长,鼻吻部较长,后足仅具4趾,四肢短,具腺囊,头骨形态及牙齿与犬科较接近,但上裂齿原尖较大,且有较发育的前附尖。

臼齿2/2,上臼齿横生,其内叶较外缘为狭。

6.鬣狗科:

前肢略长于后肢

7.猫科:

头圆吻短,大眼圆脸,颈部粗短,四肢粗短,趾行性,5指4趾。

前足第一指短而高,前掌能转动,爪粗大,具有爪鞘,牙齿数量减少,裂齿高度发达,舌具有角质刺

v奇蹄目各科区别特征及相同特征

1.马科:

四肢侧趾消失,第3趾高度发达,四肢高度特化

2.貘科:

前足4趾,后足3趾,四肢粗短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