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6770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docx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加工贸易现状的阐述,表明江苏省加工贸

易处于转型期的事实,在对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了SWOT分析

后,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增值率;转型;SWOT

Abstract

ThisarticleisaroundtothestatusoftheProcessingtradeinJiangsuprovince.ShowingthattradesinJiangsufaceintransformationhavingSWORTanalysesdone.wehavesomeadvicesforit.

Keywords:

Processingtrade;Themultiplier;Intransition;SWOT

 

 

1.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江苏省加工贸易由小到大,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探索出了具有江苏本地优势的加工贸易道路,形成了自己特色。

近年来,江苏省利其优越的地理优势,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工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2008修订)》中规定,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加工贸易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国的加工贸易从大的方面来说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

近几年,江苏省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优势,突出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工贸易得到空前的发展。

1.2.加工贸易的研究目的

(1)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吸引了大量FDI,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它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力促进了它们的出口导向战略实施和工业化目标的实现。

我国发展加工贸易20多年来,成效显著,从1996年起,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重超过50%,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外贸方式。

2000年也达到48.6%。

通过研究加工贸易,可以深入分析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研究经济全球化,新型国际分工的发展与我国吸引外资,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关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2)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加工贸易固有的特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利方面,主要是加工贸易产品在本国的增值率不高,对技术引进和进步的作用不明显,加工贸易的中间品替代率低,与本国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与一般贸易易发生冲突,引起国际贸易磨擦等等。

按照加工贸易本身发展周期和发展状况,我国加工贸易目前已到了需要总结和调整的时期,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士对我国加工贸易今后如何发展存在着严重分歧。

本项目试图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战略和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3)对加工贸易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本项目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加工贸易的理论研究,并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

1.3加工贸易国内研究现状

(一)加工贸易的产业链较短,对经济增长和国内技术和产业的拉动能力较弱

我国的加工贸易虽然数量上很大,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尚处于简单加工和组装型发展阶段,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生产加工能力集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比例偏低。

许多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既不使用国内原材料,对其他企业也不存在示范效应和扩张效应,而仅仅是利用优惠政策建立加工基地。

一些行业和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加工贸易对我国中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小,组装环节的加工附加值和增值率较低。

产生这种现象有内外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外商主要转让国际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技术和一些现有的成熟技术,以继续占领“夕阳产业”和成熟产业市场;而且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使高新技术难以转移。

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依然滞后,影响了加工贸易先进技术的转移效果;一些加工企业满足于现有状况,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愿承担一些周期长、风险大、需要试制样品模具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

(二)加工贸易长期处于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缺乏可持续的盈利空间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迅速发展,其中包括纺织、服装、鞋、家具、机电产品等。

近年来电子产品、IT领域异军突起。

虽然新兴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国内加工企业从事的也只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国内价值链有待延伸。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加工贸易在深度上有较大差距。

2002~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分别为47123%、48.43%、47.92%、51.98%。

虽然当前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比重不断上升,但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中间投资产品均没有实现国内生产替代。

我国加工贸易整体竞争优势仍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端技术、成熟技术工序上,加工制造多为低技术环节,产品附加值较低。

加工贸易经营主体为外资企业,他们控制着加工贸易的“两头”,控制着生产加工过程,人为降低增值率。

我国加工贸易在世界产业链条中,仅仅赚取少量的加工费。

加工贸易顺差没有给我国带来相应的贸易收益,反而增大了贸易摩擦的机会。

(三)加工贸易产业技术水平低

近年来,加工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但从2007年开始,这类产品的增长明显乏力,尽管其进出口总额在外贸总额中仍占30%左右的较大比重,但增速已开始慢于外贸总体增速。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为6952亿美元,其中进、出口增速同比分别下降5.2%和3.7%,低于当年外贸进、出口增速的3.5%和0.9%。

根本来说,加工贸易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程度还是很有限。

首先,相对于研发环节,我国参与的组装工序是这类产品的简单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环节,从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从事非高新技术工种,无法获取技术溢出高新技术是跨国公司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支撑,他们必然严格控制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外溢。

再者,高新技术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以外资为主体”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我国出口的大部分高新技术产品仅为代工产品。

2007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这类产品的总额为5036亿美元,比重达到72.3%。

2006年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额占87.3%,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比重不足10%,只是前者的1/9。

而外资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这类产品进出口顺差的主体来源。

这些都使得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缺乏承接国外某些高技术生产环节加工项目的能力,且对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模仿创新能力有限,加之技术的提升是厚积薄发,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短期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程度低也就成为必然。

(四)加工贸易仰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渐趋衰弱加工装配产业是无根工业,我国凭借丰富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占据加工装配环节,这是加工贸易获得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逐渐出现结构性紧缺,东部地区发生“民工荒”等问题,显示了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步提高的趋势,劳动力供给渐渐逼近“刘易斯转折点”。

根据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理,劳动力供给短缺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而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是经济高速增长和市场供求作用的必然结果。

这意味着加工贸易将逐渐失去从前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随着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东南亚、非洲等国的经济开放,加工贸易必然转移到成本更低的新区位,这将使原本就处于价值链低端、仅靠微薄利润生存的中国加工贸易雪上加霜。

因此,我们处在一个严峻的阶段:

加工贸易的“安生立命之本”———劳动力比较优势已呈日趋衰弱之势,这对其可持续增长提出了挑战。

2理论基础

2.1要素禀赋理论与江苏加工贸易发展。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贸易双方在要素禀赋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双方在生产不同的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每个国家出口自己丰富要素的产品(成本较低),两国通过产品的贸易交换实现收益。

在一般贸易中商品的流动是单方向,通过不同商品的交换体现要素禀赋理论,而加工贸易中是一个商品的往返流动,是通过一个商品的不同加工环节体现要素禀赋的,同样符合要素禀赋理论实质。

江苏可以充分利用江苏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支持沿海内地企业积极参与江苏出口加工区建设,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进料非对口的加工贸易和利用江苏优势加工能力,借助中亚及周边国家丰富的人力资源,培育发展以江苏为基地的“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利用纺织、轻工、机电等产业已有的成熟技术和丰富经验,积极鼓励企业到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江苏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业资源、工业等行业的技术优势等为江苏发展各类加工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产业转移理论与江苏加工贸易的发展。

产业发展的梯度转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战略不同,各国家或区域间在产业结构方面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因技术水平高低而形成不同的产业梯度。

随着国家或本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的需要,产业呈现出从高梯度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

产业梯度转移,可分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

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某些劳动密集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低成本产业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东西部产业转移为江苏提供了参与国内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机遇。

江苏应充分利用沿边沿桥开放的地缘、口岸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资本、产业、技术、管理和人才聚集江苏发展国内层次的加工贸易即异地加工贸易。

2.3跨国公司理论与江苏加工贸易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不断实施,跨国公司利用世界各国优势资源,通过产品生产环节在国际间的调整,将产品通过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各个阶段上分工生产,一件产品整个生产过程要在多个国家进行流动才能完成,跨国公司在国际间的内部贸易越来越具有加工贸易特征。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扩展,易具有一定优势。

因此,江苏既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理论发展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内向型加工贸易,也可以发展外向型的境外加工贸易。

2.4、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江苏加工贸易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是指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产业内产品在贸易伙伴之间同时发生输入和输出的活动。

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与垂直两种类型,垂直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贸易表现为产品差异性特点。

水平产业内贸易是同一种产品在生产流程之间的分工,表现为产品制造上下加工环节的贸易,由此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是产业内贸易一种重要形式。

生产环节分工的产业内贸易主要基于贸易双方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差异,江苏加工、纺织、机电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双方具有发展加工贸易的良好条江苏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周边国家发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境外加工、协作生产等各种类型的加工贸易,促进江苏外贸的快速发展。

3.江苏省加工贸易现状

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包括机电产品、以光电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及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家具及其零件、液晶显示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手机零件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江苏省投资环境的日益优化机电产品尤其是高不荆皮产品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以机电产品为例,2000年江苏省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仅为87.61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73.49%,2005年出口额已上升为926.51亿美元,占比上升到83.15%,而2007年江苏省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为1141.3亿美元,是2004年的2.4倍,同比增长了23.2%,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80.6%。

从国别和地区来看,江苏省加工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美国、中国台湾、韩国、东盟等,其中日本为加工贸易最大对象国。

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东盟为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的五大主要市场。

2009年江苏省进料加工进口额为3462.09亿元,出口额为7357.96亿元;来料加工进口额为1357.16亿元,出口额为995.60亿元。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比内资企业更倾向于进料加工方式,而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进料加工方式的基本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国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外商投资企业日益注重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并且逐渐成为主要力量,加工贸易的整体格局也从以来料加工为主转变为以进料加工为主。

2010年1月江苏省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额为900亿元,同比增长6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565.39亿元,同比增长42.3%,而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额159.36亿元,同比负增长7.9%。

江苏省出口产品档次大幅提高,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

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东盟、欧盟、美国则为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口的五大主要市场。

可以说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市场还是比较集中的。

二加工贸易。

发展加工贸易的好处是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而通常所说的“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其中来样加工不在加工贸易的范围内。

江苏是国内首批对外开放的省份、加工贸易的规模以及数量都发展较快。

江苏的加工贸易已经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年,由于受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成本的上升等使得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类行业竞争力难以延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我省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而带来的诸多挑战也是机遇,它可以促使我省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和升级。

所以,就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并准确把握江苏加工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条件,进一步提出完善的政策以及创新性的管理方式,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加工贸易的效益和质量上来,从而引导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3.1江苏加工贸易中发展特征

3.1.1加工贸易产业技术水平低

江苏产业的技术吸收和模仿创新能力近年来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以及距离现实产业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是江苏在技术引进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弊病。

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不能有机融合,因而大幅度降低了技术引进的成效;加上各种管理体制上的制约,造成江苏产业技术不仅不能有力地辅助企业加工能力的改善和提高,而且也难以跟踪国外企业先进技术的外溢进行追赶式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再创新。

另外,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工业化建设,江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工业加工体系,但在进口替代模式中,这些产业基本不具备强有力国际竞争能力。

家电、服装和纺织等消费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中虽占有了一定的份额,但总体来看,江苏的产业技术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

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局面是造成加工贸易中产品竞争能力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它严重影响了省内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制约了加工贸易的技术外溢、扩散和技术转移,也阻碍了江苏加工贸易对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3.1.2加工贸易地区分布不平衡

苏北地区与苏南相比,初始发展水平低,而且初级产品在产出中所占比重较高,依靠初级产品的剩余积累来实现产业升级相对来说速度较慢,所以苏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变缓慢,对外贸易模式转变的速度也较慢。

一直以来,江苏加工贸易出口的85%以上集中在苏、锡、常、宁等苏南发达地区,2008年苏南出口占到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90%以上。

虽然政府通过“江海联动、跨江发展”等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加工贸易向苏北呈梯度转移,但由于区位优势弱、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能力弱等,纯粹市场的力量还不足以推动加工贸易向苏北大规模转移。

加工贸易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状况短期内表现相当突出。

3.1.3加工贸易依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江苏的加工贸易依靠吸纳周边省份的民工,劳动力低价格优势被极端强化,导致技术甚至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过程被延缓或排斥,这必然会阻碍江苏整个加工类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近两年来,我省劳动力逐渐出现结构性紧缺局面,“民工荒”在该地区时有发生,显示了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步提高的趋势。

那么加工贸易将逐渐失去从前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随着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中西部地区的省份经济开放,跨国公司会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新区位,即“飞地效应”,这一切使得原本就处于价值链低端、仅靠微薄利润生存的江苏加工贸易雪上加霜。

3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及对策

4SWOT分析

4.1.优势因素

①在2009年经济滑坡的背景下江苏省进口形势相对较好,出口后劲明显强于沿海其他主要省市。

在连续反弹了3个月之后,5月份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口继续延续前期的回暖态势,5月当月进口环比增长0.6%。

与此同时,5月份粤、沪、鲁、浙加工贸易进口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环比分别下降0.3%、8.5%、7.5%以及9.9%。

作为加工贸易出口的先行指标,加工贸易进口形势相对较好表明后期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将优于沿海主要省市。

这正好说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优化,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行一步。

②江苏省的贸易增值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增长,到90年代后期已达到64%上下,这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15%的增值率相比说明加工贸易已经走出仅仅收取加工费的阶段,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在加长,江苏省产业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在提升。

③全省加工贸易经营主体队伍继续扩张,私营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增势强劲。

2009年全省共有7719家企业从事加工贸易,比上年增加2150家。

内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外资企业增量较大。

全省加工贸易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有191家,比上年增加48家,累计出口额644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78.5%;加工贸易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有111家,比上年增加26家,累计出口588.6亿美元。

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71.7%。

④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特殊监管区,全省现有昆山、苏州工业园区、连云港、南通、苏州高新区、镇江、无锡、南京、常州、吴中、吴江、扬州、常熟13个出口加工区和张家港1个保税区,这些特殊监管区大多存在着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4.2.劣势因素

①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属于简单加工和组装型低层次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企业不具备真正的生产技术上的优势,江苏省绝大部分加工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加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同时,真正高、精、尖的加工能力却严重不足,生产加工能力集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

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

②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低。

2009年,江苏出口总额2380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420亿美元,占比达59.6%。

加工贸易对拉动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企业从事的往往是对零件或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和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在产业链中技术含量不高,从而导致增值率较低而陷入“微笑曲线”的弧底。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为22.9%,与发达国家普遍在40%左右相距甚远。

③本土和外资企业配套不足,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为主,跨国公司的根植性较差.江苏本土企业为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的原材料、零配件等配套不足,外资企业的绝大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都通过进口贸易或者本地的外资企业。

4.3.机会因素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及时调整了相关加工贸易政策,新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__________。

对于将来鼓励的外商所从事的产业进行细化,明确准备吸引的具体生产环节。

制定科技含量不等的特定生产工序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加工贸易产品、零部件的税收予以优惠。

这些都为江苏省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②江苏省在加工贸易发展方面,多数城市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实行产业差别化发展方面,形成错位竞争。

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加强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团地建设,建成功能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科技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形成产业关联度高、同类产业高度集聚的产业布局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并以此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③由于江苏省是全国贸易的重心地区之一,传统贸易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外资本的注入具有相当规模,进出口的流向已经相对稳定。

这就决定了江苏省原材料和资金的来源以及产品销路在国际上有其他省市所没有的便利。

4.4.威胁因素

①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对宏观经济依赖性太强,在经济波动时期振幅太大对江苏省经济的稳定性非常不利。

2009年1~4月,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501.1亿美元,同比下降31.5%。

其中,出口328.3亿美元、进口172.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6.8%、39%。

4月当月,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141.8亿美元,同比下降28%。

其中,出口90.25亿美元、进口51.5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5.5%、32%。

加工贸易单月进口自去年8月以来持续9个月下跌,4月进口同比下降32%,仍处深度下跌区间,但跌幅有所缩小;环比增长7.6%,是今年2月以来连续3个月环比正增长。

台湾省、韩国、日本、东盟四大加工贸易进口来源地降幅分别为43.8%、30.8%、34.1%和39.6%。

②来自于宏观经济的冲击,2009年9月7日,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曼谷举行了联合国《2009年贸易和发展报告》的地区发布会。

报告预测,2009年以实际价值计算和以美元现值计算的世界贸易额预计将分别萎缩至少11%和20%。

③现行政策范围过窄制约了加工贸易向高增值环节延伸,首先,加工贸易的准入门槛较低,目前的保税待遇对于各种产业都适合,缺乏引导作用。

其次,国家关于加工贸易的政策范围过窄,对处于生产下游的与营销相关的产业需求没有相应的规定,制约了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而且这些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都属于高增值的环节,对于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促进作用,因此现行政策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5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

“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商务部也召开了全国加工贸易研讨会,对促进加工贸易继续发展、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要求。

加工贸易是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加谏下收化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出路之一。

结合当前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具体清况,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5.1.提高加工贸易的本土化程度,提高国内配套水平

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程度不高的现象,要提高本土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加强对国内产业的带动。

从政府方面来讲,要为本土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为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解决在发展加工贸易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提供融资、国际市场资讯、人才引进关键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