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6727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docx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废物处理原则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相关规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处理原则,着重强调了医疗废物的包装、贮藏等注意事项,阐述了应急情况紧急处理方法。

对于临床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一、医疗废物相关介绍

(一)医疗废物概述

1、医疗废物的定义:

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包括:

(1)感染性废物

(2)病理性废物(3)损伤性废物(4)药物性废物(5)化学性废物

2、实验室中的废弃物:

主要为感染性废弃物

包括:

(1)实验室培养物、可能为污染源的送检标本(如血液,各种体液,排泄物);

     

(2)在标本采集时与感染病人有接触的组织(棉签)等物品;

     (3)沾有人的组织或液体的锐器(如针头、输液器、解剖刀、小刀子、刀片、剪刀和碎玻璃等废弃物),在医疗废物中占的比重较大,是最为主要的医疗废物之一。

(二)国际标准

(1)《巴塞尔公约》已将部分医疗废物列入危险废物名录的首位。

            

(2)国际上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总体原则:

从医疗废物的产生;分类收集;警示标记;密闭包装与运输、贮存、无害化处置的整个流程实行全过程严格控制。

二、废物处理相关的法规制度

(一)制度法规:

1、分类: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

(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

(3)《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 

(4)《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

(5)《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

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1)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二)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要求:

1、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隔离的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9、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0、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11、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12、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13、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14、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泄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15、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16、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三)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的要求:

1、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2、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3、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4、防止泄漏和雨水冲刷;

5、易于清洁和消毒;

6、避免阳光直射;

7、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四)医疗废物处置要求: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 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4、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5、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型处理;

(2)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3)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五)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紧急处理措施:

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3、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6、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7、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三、医疗废物的具体处理原则

(一)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明确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2、成立医疗废物管理机构:

总务后勤为主,护理部门协助,院感办监督

3、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流程

4、临床科室、医技部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5、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制度

6、医疗废物回收、运送、贮存管理制度

7、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

8、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制度

9、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确定、报告、处理、防护、消毒、调查、防范等)

(二)制定各类工作人员的职责

1、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2、医疗废物管理部门主管人员的职责

3、医务人员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职责

4、医疗废物回收、运送人员的工作职责

5、医疗废物贮存场所管理人员的职责

6、医疗废物管理监督人员的职责

7、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工作

(三)处置医疗废物分工

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医务人员、工作人员

2、医疗废物运送:

专职工作人员(保洁公司)

3、医疗废物暂时贮存:

专职工作人员(保洁公司)

(四)明确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流程

医疗废物产生地点 -->   分类收集  -->  回收(交接、登记) -->  运送  -->  贮存场所(交接、登记) --> 无害化处理中心

四、医疗废物包装

(一)常规包装

1、一次性医疗废物(输液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黄色塑料袋(专用包装袋)

2、医疗废物:

黄色塑料袋(专用包装袋)

3、锐利器具(针头、刀片、缝针、输液管、输血管等):

黄色利器盒(专用包装袋)

4、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双层包装物(专用包装袋)

(二)包装袋标准基本要求

(1)装袋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

(2)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

(3)最大容积为0.1立方米,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状;

(4)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LLPDE+LDPE)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0μm; 

(5)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

(6)包装袋上应印刷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三)技术性能要求

1、包装袋外观标准符合规定中表1要求,如划痕、气泡、穿孔、破裂、晶点、僵块、杂质。

2、包装袋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规定中表2要求,如拉伸强度(纵向、横向)、断裂伸长率(纵向、横向)、落膘冲击质量(G)、热封强度。

3、包装袋规格:

推荐采用筒状包装袋:

折径×长×厚(mm):

450×500×0.15mm; 

当包装袋容积在0.1立方米范围内,包装袋规格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当用户有特殊要求,并且包装袋容积超过0.1立方米时,包装袋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保证包装袋防渗漏、防破裂、防穿孔。

4、对未处理装袋的危险生物废弃物,应该禁止未授权的人接触和获得。

5、最大值储存时间:

超出温度 32℃ ,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七天。

或温度在 0℃以下,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九十天。

(四)利器盒标准

1、利器盒整体为硬制材料制成,密封,以保证利器盒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盒内盛装的锐利器具不撒漏、利器盒一旦被封口,则无法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被再次打开;

2、利器盒能防刺穿,其盛装的注射器针头、破碎玻璃片等锐利器具不能刺穿利器盒;

3、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5m高处垂直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3次,利器盒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戴等情况;

4、利器盒易于焚烧,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作为制造原材料;

5、利器盒整体颜色为黄色,在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

6、利器盒上应印刷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7、利器盒规格尺寸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五)利器盒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将黄色塑料袋置于利器盒的内层,以防渗漏。

2、最多只能装至容量的80%,不得超过警戒线。

3、封口要紧实、严密,严禁重新开启。

4、遵照预防准则,不要套回针帽。

5、不要分离针头和针筒,应将整副针具弃置。

6、不要弯曲,毁损或用手直接处置使用后的针头。

7、只能用把手小心搬运利器盒,应将利器盒远离你的身体。

8、利器盒使用后应放置在安全合适的地方。

9、利器盒的外表面不得沾有任何医疗废物,被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加一层包装。

10、在进行转运时,必须把所有红色袋子和锐利器材的容器储放在第二个坚固的容器,例如桶、纸板箱、垃圾箱、大型垃圾装卸卡车、或箱子的第二个严格容器里。

11、第二个容器必须是防渗漏和有紧闭合适的盖子。

12、必须在第二个容器盖子、侧面上贴标签,并且标以词 “传染性废弃物”。

或者用国际性生物符号和词 “生物危险”。

可以重新使用的第二个容器,必须容易清理和洗涤,每当第二个容器空出时必须消毒,除非完全保护避免感染。

13、转运中严禁扔、摔等动作,以避免造成包装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泄漏。

五、传染性及危险性生物的废弃物初步处理办法

1、热力消毒和灭菌:

(1)加热是最常用的清除病原体污染的物理手段。

“干”热没有腐蚀性,可用来处理实验器材中许多可耐受160℃或更高温度2~4 h 的物品。

(2)燃烧或焚化(见下)也是一种干热方式。

(3)高压灭菌的湿热法则最为有效。

(4)煮沸并不一定能杀死所有的微生物或病原体,但如果其他方法(化学杀菌、清除污染、高压灭菌)不可行或没有条件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最起码的消毒措施。

2、高压湿热灭菌法:

使用最多

   危险性生物废弃物掩埋之前,主要使用压力锅处理使废弃物变成非传染性,压力锅处理后废弃物应再以固体医疗废弃物掩埋,要注意不要还有其他危险例如辐射物质。

3、 焚烧:

   在处理那些经过或事先未经清除污染的动物尸体以及解剖组织或其他实验室废弃物时,焚烧 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只有在实验室可以控制焚烧炉的条件下,才能用焚烧代替高压灭菌来处理感染性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