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同地球不同。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4、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5、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3、谈话:
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4、(梳理板书: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
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
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师:
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3、小结:
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
书
设
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4、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5、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位置。
教学准备
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
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
有什么发现?
有什么问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
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
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
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解释: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
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
这些月相相同吗?
有哪些不同?
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3、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
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有什么规律?
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
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
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
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
亮面朝向一样吗?
3、提问:
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4、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
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5、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板
书
设
计
月相变化
规律:
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成因: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3、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5、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
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实验方法:
1、喷水法:
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2、撞击法:
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
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提问:
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4、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5、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6、小结环形山特点:
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
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
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
用什么方法?
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
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
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
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4、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
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
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谈话:
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
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
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2、思考:
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
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板
书
设
计
我们来造“环形山”
环形山特点:
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成因:
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4、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3、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
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
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预设: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
这叫什么现象?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
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2、讲述:
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
(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
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交流:
(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
(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
(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
(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
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
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3、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
4、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六、总结拓展
板
书
设
计
日食和月食
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5、太阳系
教学目标: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4、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讨论:
怎样才能建好模型?
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预设:
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
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
4、小结: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
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
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6、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
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
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7、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板
书
设
计
太阳系
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6、在星空中
(一)
教学目标: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3、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4、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教学重点
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全天星空图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交流汇报
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组制作
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
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
从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们组成的形状相同吗?
汇报交流情况:
1、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
2、“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
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
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
二、建立星座模型
1、谈话:
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说明:
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
3、把模型放到投影仪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4、思考:
从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
5、小结:
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三、认识星座
1、提问:
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
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
3、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4、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
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
板
书
设
计
在星空中
(一)
星座:
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北斗七星
7、在星空中
(二)
教学目标: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3、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4、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5、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学生观察并汇报。
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
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
(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
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预设:
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
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
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
3、提问: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
)
4、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
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
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
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5、小结:
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
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
书
设
计
在星空中
(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8、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3、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4、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学生思考回答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讨论:
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
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
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2、师:
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3、提问:
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
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