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6678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

《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docx

二轮专题突破高三化学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

模拟高考中两道实验题题集

1.请按要求填空

⑴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 已烷中混有已烯,加入足量的溴水,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分离

② 配置硫酸铜溶液时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铜粉

③ 实验室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少量的氧气

④ 向氨水中滴加Al2(SO4)3溶液和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现象相同

⑤ 向某溶液中先通入Cl2再滴加KSCN溶液时溶液变红,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Fe2+

⑥ 将Fe(NO3)2溶液加热蒸发至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红棕色粉末

⑦ 分别向体积和pH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一样多

⑧在试管中放入几片碎滤纸,滴几滴90%的浓硫酸,再将滤纸捣成糊状,微热并冷却后先滴入几滴CuSO4溶液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至沸腾,可观察到红色沉淀生成

⑵为探究C0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选择实验装置(3),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b、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C、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⑴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

KSCN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SCN-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

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___________;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Fe3+。

3.信息:

 

有两种化合物,A:

COCl3·5NH3·H2O;B:

COCl3·5NH3·H2O,根据下面的实验结果,确定它们的络离子、中心离子和配体,。

⑴分别取A和B的固体于试管中微热,A中未见明显现象,B中试管口出现少量水珠。

⑵向A和B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均有AgCl沉淀。

⑶沉淀过滤后,分别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均无变化,但加热煮沸,B溶液中又有AgCl沉淀生成,其沉淀量为原来B溶液中AgCl的一半。

又已知该化合物中心离子配位数均为6,试按照“[Ag(NH3)2]OH”的书写格式写出A、B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1、⑴ 1257⑵a原因是CO2和NaOH反应,使试管中压强减小b上述四种装置只能说明CO2减少(也可能是CO2溶解所致),并不能说明CO2一定和NaOH反应c取上述实验后的液体,滴加C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实验中生成了CO32-,即CO2和NaOH混合后产生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2、⑴如果是亚铁离子干扰,不可能变红之后,一段时间之后变成蓝色⑵

(4)比较硫氰根离子与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5)加入氧化剂如氯气等必须少量

3、A:

[CO5NH3·H2O]Cl3;B:

[CO5NH3Cl]Cl2·H2O,

4.某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50.00g,在密闭容器中经6000C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酸钠溶液。

经过他的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

(1)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全部溶解,溶液澄清。

(2)取少量

(1)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填一种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有(填离子符号)。

(3)另取少量

(1)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通过方法闻到臭鸡蛋气味,说明生成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根据以上实验,该同学经分析解释了以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请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这一反应在上述实验中(填“是”或“否”)能确定反应完全。

Δ

4.

(1)搅拌或加热(1分)

(2)盐酸(1分),SO42-(1分)(3)招气入鼻(1分)H2S(1分)S2-+2H+==

H2S↑(2分)SO32-+2S2-+6H+====3S↓+3H2O(2分)(4)4Na2SO3====3Na2SO4+Na2S

5.为清楚地看到无色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或浅棕色)的过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1)甲同学实验如图一,步骤如下:

①取大试管,放入适量大理石,加入过量稀硝酸②如图塞好疏松的棉花和铜丝③一段时间后,使铜丝浸入过量的硝酸反应④慢慢向试管底部推入棉花,可见明显现象。

第①步放入大理石的作用是:

(2)乙同学则用图二装置,他的设想是这样:

从分液漏斗注入稀硝酸,直到浸没铜丝,然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NO产生的压强将排开稀硝酸,达一定体积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硝酸液体将NO气体压入空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球部空间因接触空气而变色。

但按他的方法实际操作的丙同学发现此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①当酸液加到浸没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以后,会而使后面的实验无法观察到预期现象。

②反应开始后,因为随着NO的体积增加,影响铜丝与硝酸的继续反应。

(3)丙同学将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上提至与塞子下端齐平,解决了第①个问题,再用一个与U形管配套的单孔塞和另一个分液漏斗,仍用前述乙的仪器和思路,从左边顺利地将硝酸加到分液漏斗活塞处,请在答题卷相应图上(如左)补齐装置并特别画出铜丝的适当位置:

(4)丁同学根据丙的思路,认为可以测定一下NO的体积并计算其产率(不考虑有其它气体),如果给你图三所示的仪器及一个酸式滴定管,用一根橡胶皮管将它们连接起来。

为成功量取产生NO的体积,此实验中注入的硝酸在滴定管中至少应到达,设定有条件精确称量,还需要的数据是

(5)计算知:

将等体积NO和O2通入倒置于水槽中的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气体总体积的1/8,但准确的实验表明:

余气体积比计算结果要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应认真思考。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2,方程式为2NaOH+2NO2=NaNO2+NaNO3+H2O,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方程式为2NaOH+NO2+NO=2NaNO2+H2O,能否受此启发,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并对上述情况作一合理的解释:

5.

(1)排出试管中的空气(1分)

(2)①因如图二所示的铜丝所在空间中被封闭一段空气;(1分)

②产生的NO排开酸液而与大部分铜丝脱离接触。

(1分)

(3)正确画出如右图得2分。

左边下端漏斗口露出橡皮塞也正确。

若左边画一普通漏斗,亦给分。

(4)酸式滴定管最大量程刻度处。

(1分)铜丝反应前后的质量(1分)

(5)2NO2+H2O=HNO2+HNO3  NO2+NO+H2O=2HNO2                     4NO+O2+2H2O=4HNO2 

在此反应条件下,氮氧化物(NO、NO2)的最终产物并非HNO3一种,实际存在着较低价态的HNO2,实际消耗氧气的量将要减少。

(3分)

(答出一条以上反应,讲出耗氧量减小的意思,都给满分。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A.实验室制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

B.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至充分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滴加KSCN溶液2滴~3滴即可

D.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热蒸发滤液

即可得硫酸亚铁晶体

E.进行纤维素水解实验时,把一小团蓬松脱脂棉放入试管,滴入少量浓硫酸搅拌,使脱脂棉变成糊

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加热至溶液呈亮棕色,然后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至沸腾即可

F、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

G.用50mL量筒量取3.80mL盐酸H.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少量稀硫酸会产生沉淀

6.BCFH(4分)

7.请回答下列⑴、⑵、⑶三小题

⑴在实验室进行的下列实验中,有关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填编号)。

①分馏石油时用的温度计②制备乙烯时用的温度计

③用水吸收溴化氢的导管口④用碱液吸收多余氯气的导管口

⑤制备H2的简易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用的长颈漏斗

⑥制备Fe(OH)2时,向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用的胶头滴管

⑵中学化学中许多实验都要用到玻璃棒,但其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玻璃棒通常有下列三种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③蘸取溶液。

在“用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水等试剂除去粗盐中的Mg2+、Ca2+、SO42-等杂质离子以获得较纯净的食盐”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可能有______(填写编号)。

⑶右图是温度计、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下述读数(虚线刻度)及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①是量筒,读数为2.5mL

B.②是量筒,读数为2.5mL

C.③是滴定管,读数为2.5mL

D.②是温度计,读数是2.5℃

7.⑴②④⑤⑥⑵①②③⑶B

8.已知SiO2、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Mg和SO2的实验。

⑴选择制取SO2的合适试剂____________。

①10%的H2SO4溶液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体④CaSO3固体

⑵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

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

__________。

如果有,请一一说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Si”的研究,它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参考的信息:

①工业上在高温时用C还原SiO2可制得Si

②Mg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与SiO2反应

③金属硅化物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盐与SiH4

④Si和SiO2均不与稀H2SO4反应

⑤SiH4在空气中自燃

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记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其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

⑷该小组“实验室制S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⑴②③⑵3Mg+SO22MgO+MgS或写成2Mg+SO22MgO+S

Mg+SMgS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⑶有在A和B之间未连接一干燥装置;C装置未与大气相通;在镁下方未垫一不锈钢片,镁与玻璃管反应;未设计一防倒吸装置(只要答出两点即给全分)

⑷2Mg+SiO22MgO+Si

⑸金属镁与生成的硅继续反应生成硅化镁,硅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SiH4可自燃或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

2Mg+SiMg2SiMg2Si+2H2SO4=MgSO4+SiH4↑SiH4+2O2=SiO2+2H2O

9.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逐滴加入B中:

(1)若A为浓H2SO4,B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片状单质,其在常温下难

与水反应;C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溶液褪色,则B是

(填化学式),B与浓H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

又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为。

(2)若B为Na2CO3,C为C6H5ONa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酸A应具有的性质是。

然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是

(3)若B是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溶液恰好澄清时,关闭E,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则A是

(填名称),C是与葡萄糖的混合液,仪器D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9.

(1)(4分)Mg;Mg+2H2SO4(浓)

MgSO4+SO2+2H2O;C中溶液变红

(2)(2分)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3)(3分)浓氨水(或铵盐的浓溶液);AgNO3;防止倒吸

10.右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

图中:

A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为螺旋状的细铜丝,C为无水CuSO4粉末,D为碱石灰,F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

(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有(填仪器某部位的代号),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使A中乙醇平稳地气化成乙醇蒸气,可采取的措施是

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

(3)能证明乙醇的反应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4)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推断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新装修的居室内,甲醛浓度往往很大.严重污染空气.居住者接触时间较长易得白血病。

1×10—5mol·L—1的紫色KMnO4溶液遇甲醛气体即褪色,用下面的微型化学实验可测定室内空气甲醛含量:

(1)试设计实验,配制得到100mLl.00×10-4mol·L-1KMnO4溶液;

(2)用2.5mL注射器准确量取2mLl.00×10—4mol·L—1KMnO4溶液,注入六孔穴板1*孔内,加入3滴6mol·L—1H2SO4溶液,盖好塞子;按图连接好装置。

将此装置置于待测地点,缓慢抽气,每次抽气50mL,直到溶液红色褪去,记录抽气次数。

写出甲醛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设抽气次数为n,试计算甲醛在空气中的含量(mg/m3)。

(4)若室内空气中甲醛气体最高允许浓度为20mg·m-3试析讨论室内空气符合标准时n的取值范围。

(5)为保证实验结果精确性,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10.

(1)ABFE(2分);2KMnO4

K2MnO4+MnO2+O2↑(2分)

(2)往A中加入少量碎瓷片,并采用水浴加热(1分)防止F中的水蒸汽进入硬质玻璃管中,影响C的颜色变化

(3)F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C物质变蓝(2分)(4)CH3CH2OH

CH3CHO+H2(2分)

11.

(1)准确称取1.5800gKMnO4用少量水溶解,转移人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再准确取此溶液1mL,在100ml。

容量瓶中定容,得到1.00×10-4mol·L-1KMnO4溶液。

(4分)

(2)5HCHO+4KMnO4+6H2SO4

5CO2+11H2O+2K2SO4+4MnSO4(2分)

(3)150/n(mg/m3)(2分)

(4)n≥8符合标准(2分)

(5)抽气时应慢慢地抽拉活塞,否则反应不完全,测定结果偏低。

(1分)KMnO4应随配随用。

(1分)

12.⑴下列仪器中,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物质时需要的是(填编号)。

①容量瓶②普通漏斗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

⑦燃烧匙⑧温度计⑨干燥管

⑵右图分别是温度计、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下述读数(虚线刻度)及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量筒,读数为2.5mLB.②是量筒,读数为2.5mL

C.③是滴定管,读数为3.5mLD.①是温度计,读数为2.5℃

⑶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

下图中A、B、C、D、E是常见的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

请把下列常见试剂的序号填写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多选倒扣分):

①NaOH溶液②浓硫酸③Na2CO3溶液④白磷⑤大理石⑥酒精⑦氯水⑧浓硝酸

A

B

C

D

E

()

()

()

()

()

12.⑴③⑧(2分)⑵BD(2分)⑶⑤、④、①③、②⑥、⑦⑧(5分)

13.

(1)指出下列实验仪器和用品(已洗涤干净)使用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l2的性质);

②分液漏斗(分液);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多选倒扣分)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溴水

B.不宜用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或碳酸钠

C.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用蒸馏水湿润过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圆底烧瓶、锥形瓶、蒸发皿加热时都应垫在石棉网上

E.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浓度偏大

F.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时,若加热后无水硫酸铜粉末表面发黑,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铜银合金

与浓硝酸反应中,除生成NO2气体外,

还有少量的NO生成。

查阅资料得知:

常温下NO2与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

0℃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

存在,为此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验

证实验装置(图中已略去了不必要的

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与硝酸反应的可能的反应的方程式

(2)实验开始前要先打开A部分的活塞K1,持续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关闭活塞K1,这样作的目的是,装置B瓶的作用是。

(3)A中的反应停止后,打开D中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若反应中确有NO产生,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实验发现,通入氧气温度的高低对实验现象有较大的影响,为了便于观察应通入(填“热”或“冷“)的氧气。

(4)已知合金的质量为a,且合金完全溶解。

若还想测定铜的质量分数,只需要利用A装置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就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试简述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7分)

(1)①用蒸馏水湿润(2分)②检查是否漏水

(2)BEF(3分)

14.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分)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分)

(2)排除系统的空气,防止NO氧化为NO2(2分);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在C中冷凝后与NO2反应产生NO(3分)。

(3)出现红棕色气体(1分)、热(2分)

(4)在A中加入过量的Cl-的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沉淀的质量(4分)

15.请设计实验用氯化钙固体和其他有关试剂(硝酸银价格昂贵不能使用),制取一定量纯净的硝酸钙固体

(1)写出表示制取硝酸钙的化学方程式:

(2)简述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但要求回答试剂的用量:

少量、适量或过量)

16.实验室利用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的步骤如下;

①在蒸馏烧瓶中加人95%的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l∶3),再加入少量碎瓷片;

②瓶口插上带塞的温度计;

③加热并迅速使反应温度上升到170℃;

④气体通过稀NaOH溶液进行洗气后,再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乙烯的还原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乙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①中混合乙醇和浓硫酸时应注意;

(3)③中使反应温度迅速升高到I7O℃的原因:

(4)④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

(5)请简述从试剂瓶中量取30mL浓硫酸的操作过程

15.

(1)CaCl2+Na2CO3=CaCO3↓+2NaClCaCO3+2HNO3=Ca(NO3)2+H2O+CO2↑

(2)用蒸馏水溶解CaCl2,加足量Na2CO3溶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加足量HNO3,使沉淀溶解,将所得溶解溶液蒸发、结晶

16.(12分)

(1)C2H5OH

C2H4↑+H2O

(2)将浓硫酸缓慢加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

(3)140℃时,生成的物质主要是乙醚并非乙烯。

(4)除去反应生成的CO2及SO2(2分)

(5)取下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盖,倒放于桌面,标签对着手心,瓶口靠紧量筒,倒入浓硫酸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滴至液体凹面和30mL刻度相平,盖紧瓶盖。

1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过滤、蒸发操作过程中都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B.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至充分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滴~3滴即可

C.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D.在进行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4次。

E.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热蒸干滤液即可得硫酸亚铁晶体。

F.向2mLl0%NaOH溶液中滴入2%CuSO4溶液的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则有红色沉淀出现。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