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docx
《完整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
(完整)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的全部内容。
地理提分方案
—-张源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气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带:
(南北纬
30°之间,
T最冷月>15℃)
1、热带雨
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º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
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º~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
风气候
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南、北纬10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4、热带沙
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30º大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
亚热带
南北纬30°~40°间
T最冷月〉0℃)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25º~至35º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2、地中海
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温带
(南北纬40°~60°之间
T最冷月〉0℃)
1、温带季
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北纬35º~55º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南、北纬40º~60º之间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四季湿润,冬雨较多
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及岛屿
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北纬
60°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南、北纬50º~70º之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15℃
1、苔原
气候
全年严寒,
降水少
分布在极地附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2、冰原
气候
全年酷寒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高山
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
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二、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
1、温度带的判断:
2、根据降水特点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三、河流的治理
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下面我们从成因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自然原因:
主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三个方面分析。
②人为原因:
主角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分析。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
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治理原则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举例:
以长江为例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
·流域广,支流多。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B、水文特征:
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C、气候特征:
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②人为原因: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降低
※四、区位优势的分析(注意一般先答自然条件条理要清晰,再加上必要的分析,空答理论而无材料分析也无法得分)(高考必考)
①自然条件:
水:
水源.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洋流等方面。
土:
土地。
土地类型、土壤肥度、疏松度等.
资:
资源。
能源、矿产、森林、粮食、海洋等
生:
生态.动物、植被、生态环境等
地:
地形、地势、海拔、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
气:
气候。
降水、光照、气温(温差)、热量、气压、盛行风(季风)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工:
工业.基础、结构、布局等
农:
农业.基础、结构、布局、机械化、专门化、商品化水平等
城:
城镇。
历史、布局、辐射带动作用、基础设施建设等
交:
交通.航运、海运、空运、铁路、公路、港口等
商:
市场、劳动力、资金(即资本主义三要素)、地价、集群效应等
人:
人口。
人群类别、数量、密度、文化水平、就业机会等
③其他:
政治:
政策等
科技:
高新技术区、研究所等
教育:
高等院校、人才等
【例】:
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水:
珠江.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无结冰期,航运价值高.
土:
多水田
资:
大亚湾核电能源丰富;粮食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丰富.
生:
无。
地:
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位于热带亚热带交汇处;临近港澳,面向东南亚。
气:
亚热带季风季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工: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农:
农业发达;基础好
城:
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带动;基础设施较完善。
交:
铁路、公路、航运发达。
商:
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资金雄厚;产业集群效应强。
人:
人口稠密;文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政治:
政策优惠。
科技:
人才众多;科技发达。
历史:
开发早,“侨乡”
五、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1、背景:
⑴位置和范围: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
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
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
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
自然—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以贺兰山为界
2、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
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重点):
⑴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原因:
①过渡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渡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4、治理(重点):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
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
如省柴灶、沼气池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恢复自然植被
六、水土流失问题-—以黄土高原为例
1、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2)人为原因:
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2、治理的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3、治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②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补充*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①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也叫水土保持耕作法;
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即水土保持造林措施及种草措施;
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在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中有梯田、坡面蓄水工程(水窖、涝池)、山坡截流沟等,在山沟治理工程中有谷坊、拦沙坝、沟道蓄水工程及山洪、泥石流排导工程等。
七、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定义及分布
①、湿地的定义:
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②、湿地的类型及特点
天然湿地:
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 6米的浅海
人工湿地:
水库、稻田、渔塘、人工河、人工湖
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
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2、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1)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
(2)地形和土壤:
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水源:
河湖密布,灌溉便利,水产养殖业发达
3、洞庭湖的功能:
(1)产出功能:
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源
(2)调节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洪水
(3)生态功能: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4)降解功能: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5)其他功能:
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4、保护措施:
A、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
B、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减少泥沙淤积
C、防止水污染,保护水体
D、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
E、建立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
5、保护湿地的意义(好处及作用):
(1)生态效益:
a、维持生态多样性;b、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c、降解污染物
(2)经济效益:
a、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b、提供矿物资源;c、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
a、观光与旅游;b、教育与科研价值
八、3S系统
1、RS是遥感,是传感器接受地面或其他信息将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它所拍摄的画面是静态的,有颜色分层,一般碰到像告诉你所拍摄的对象所发射的波段是不一样的,则是需要用RS,或者是像人口居民分布,什么什么分布之类的,也要用到RS,只要记得它所得到的图象是简单并且是静态的就可以了.(关键词:
快速)
2、GIS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说它应是多张RS图层的合成,你能够从图中得到丰富的信息,并且它具备数据的分析和表达.碰到选择题它一般会给你提示,比如多张图层合成的,或者告诉你将居民分布同交通线路图一起组合的图之类,则是GIS。
3、GPS是全球定位系统,顾名思义是定位用的,你只要看到题目是说要定位,动态跟踪的,那就是需要GPS了。
但考GPS还有种考法是问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平面上空需要(4)颗GPS卫星,一颗(经度)(纬度)(高程)(时间)
4、小结:
①GIS是大脑,是负责处理、分析的
②GPS是提供定位等数据的
③RS主要是提供遥感影像等数据,是眼睛;
④GPS和RS为GIS提供了数据源
※九、区域工业和农业(重点)
1、分析其有利条件:
①自然区位因素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资源、气候、地形、能源、地理位置②人文区位主要考虑:
政策、交通、劳动力、技术、市场、人才(详见四)
注:
评价区位条件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说。
2、建设工厂,发展农业等等影响(好处):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十、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
1、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或者蒸发量较弱,水转化成气态的较少。
2、地势低洼,形成的地表径流较少。
3、下渗较弱,往往与纬度高或者海拔高,冻土有关。
4、地表植被丰富,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5河流有凌汛现象也容易滞留水分。
简单的说就是如下几点: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河流形成凌汛,洪涝泛滥4、植被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
5、地下冻土广布,下渗能力差6、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十一、土壤盐渍化(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常见)
1、含义: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2、成因:
(1)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时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地表,使地表土壤中盐分增多,出现盐渍化;
(2)在沿海地区,人们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再加上灌溉不合理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着上升,土地盐渍化;
(3)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河流上游的人们大量引水灌溉,使河流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少、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导致沿海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如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4)一些比较封闭的河口地区,在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口水位低海水上溯形成咸潮,导致河流两岸土地盐渍化。
3、危害:
①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②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4、次生盐渍化的治理
(1)改良灌溉技术,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
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改良灌溉技术,由原来的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变为喷灌、滴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2)排灌结合,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
(3)化学改良。
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
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化学改良尽管成本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看是有益的。
(4)引淡淋盐。
通过地表客水灌溉,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水分的同时,也可稀释和淋溶土壤中的盐分.
(5)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例1】分析华北地区春季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1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下层土壤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到达地表面的土壤中。
2长期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下层土壤的盐分随之上升到地表面的土壤中
3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海水入侵,地下水含盐分增多
十二、分析水库、水电站修建的条件
1、条件:
①水量:
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2河流落差:
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3工程量大小:
地处峡谷,有适宜建坝的条件,工程量较小
4技术条件:
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力量成熟
⑤能源需求:
城市众多,靠近市场,能源需求量大
2、有利影响:
参考九中第二点及湿地的好处。
十三、区位分析(重点)[清考前务必请此部分好好复习,直接套用高考即平时考试必有一大题]
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2气候:
气候类型+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3地形、土壤:
地形以××为主,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4水源:
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
2、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
2交通:
A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
B临近铁路或多条铁路交汇,交通通达度好
C图示中有机场图标,则指出有机场,海陆空交通便利
3劳动力:
A数量: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质量:
a劳动力素质高(例如上海,北京,硅谷)
b劳动力廉价(经济落后的地区,例如新疆等西北地区,发展中国家)
4政策:
政府政策支持(考生容易忽略,往往成为一个得分点,任何题都是用)
5科技:
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典例]
(1)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
1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2地形、土壤:
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3水源:
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4市场:
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
5交通:
铁路公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6政策:
政府政策支持
7其他:
地广人稀,土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机械化生产;
[典例]
(2)秦淮—线以南(即南方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1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
2地形、土壤: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3水源:
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4市场: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5劳动力: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6政策:
政府政策支持
7交通:
水陆交通便利
8其他(历史因素):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典例](3)新疆盛产长绒棉(葡萄和哈密瓜)的区位因素:
1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a睛天多,光照充足;b夏季高温,热量充足;c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效成分(指瓜果时换为糖份)的积累;(气候为重点可分开作答)
2地形、土壤:
多位于绿洲附近(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3水源:
有冰雪融水和丰富的地下水,灌溉便利
4市场:
棉花(瓜果)品质好,且位于边境地区,便于发展边境贸易,国内外市场广阔
5政策:
政府政策支持
6劳动力: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廉价
7交通不做重点
[典例](4)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如福建省)盛产茶叶的自然条件(此处生产茶叶以自然条件为主,社会经济条件可参考以上例题从市场,交通,劳动力等方面作答):
1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湿润多雾
2地形: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宜,排水条件良好
3土壤:
红壤(酸性土壤)广布,适合茶树生长
[典例](5)西欧发展乳蓄业的区位因素:
1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地形、土壤: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市场:
西欧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4科技:
西欧科技发达,实现乳畜业自动化发展,冷藏保鲜技术的不断进步;
5其他(历史):
西欧有喜食乳制品的习惯,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