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565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docx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

蒋介石破坏淞沪抗战了吗?

在中国人民14年的抗日战争史上,有两次上海抗战,也称“上海事变”“淞沪抗战”。

以前由于历史误会和意识形态的制约,我们对两次上海抗战的描述和评价,多有不合事实、违背情理之处,至今无人纠正。

现在我们将两次上海抗战并列起来进行分析评价,就能纠正历史误会,澄清历史真相,给人以科学而有益的历史性启示。

 

第一次淞沪抗战,也称“一二八事变”。

我们以前的教科书、抗战历史词典大都这样介绍:

 

1932年1月,日本5个和尚在上海虹口被人打伤(其中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日本人又接连制造事端,嫁祸于中国人头上。

日本人以此为借口,于1月28日派遣海军陆战队,向上海的北站、吴淞等地发动进攻。

驻守上海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抵抗。

 

淞沪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上海日本工厂1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又组织工人、学生走上前线,和十九路军并肩战斗,或是担任侦查、运输、救护工作。

但是,国民党政府不但不支持上海军民抗战,反而加以破坏,致使十九路军孤军奋战一个多月,陷于弹尽粮绝的境地。

在日军继续增兵的情况下,不得不撤出上海。

 

还有些史料说,淞沪抗战本来是中国千载难逢的良机。

国军已经取得闸北大捷、庙行大捷等胜利。

蒋光鼐欲乘胜追击,将日寇赶出上海。

蒋介石却突然来电:

“停止进攻,马上撤退!

”蒋光鼐本欲抗命,无奈顶头上司陈铭枢也来电要求撤退,只得下令停止进攻。

接到此命令的不少将士竟嚎啕大哭,有人竟以自杀表示抗议。

据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遗憾。

当时我军兵力大于日军,且获得大胜。

如果发起进攻,完全可以驱除日寇,一劳永逸!

 

不仅如此,蒋介石派人与日本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出卖了十九路军,出卖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蒋介石让中华民族蒙羞,让中国人民蒙羞!

蒋介石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现在看来,上述流行了半个世纪的对“一二八事变”的描述及评论,完全是歪曲历史,编造事实,用虚假的材料、扭曲的故事,推出了荒谬的观点,做出了错误的批判,糟蹋了真正的抗战英雄人物!

 

首先,日本不是两次增兵,而是三次增兵。

尤其是第三次,日本天皇指示大本营,组建上海派遣军,以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大将为司令官。

此时日军已增兵至9万人,军舰80艘(航空母舰两艘),飞机300架。

而国军只有5万人,飞机20多架,势力悬殊极大。

当日军从国军背后包抄过来时,国军只有紧急撤退,不然就会被包了饺子!

 

有人说,日军增兵达到9万,国军为何不增兵达到20万、50万、100万?

日军飞机300架,我们何不调来500架?

总之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定要压倒日本嘛!

 

这只能是无知的梦呓!

按照当时两国的兵力素质,日军9万,国军至少得50万以上兵力方能取胜。

但如果此次你能压倒日军,日本天皇就会再派20万、30万大军,那么即使中国再派百万大军也必然失败。

而中国的飞机总共不到200架,而且中国不会自己制造,全部是从国外购买。

因为这次事件是日本天皇直接领导,必要时他会以举国之力,非要打败中国不可。

因为日本100多年来在历次战争中所向披靡,从无败绩;为了天皇的名誉,也为了日本的名誉,日本大本营会不惜一切代价,非要战胜中国不可。

 

这样一来,两国拼的就不仅是军事实力,而是经济实力。

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日本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日本是亚洲第一经济强国,它的钢铁和军工企业生产能力在世界名列前茅;加上从朝鲜、台湾、中国东北聚敛来大量财富,使日本经济更加强大。

而中国当时连年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加上长江流域遭到百年不遇水灾,民不聊生。

国民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境,部队发不了军饷,就连中央军也连续几个月不发饷,粮弹奇缺。

可以说,如果中日爆发全面战争,打不了两个月中国就无力支撑,陷于崩溃,最终还是一败涂地,丧师失地!

 

况且,蒋介石确实指挥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搏战,他面对日军的进攻,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全力以赴,抗击日寇,并非下令不让十九路军抗战,更没有破坏抗战。

请看历史——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向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一二八事变”爆发。

此时,蒋介石已经因“九一八事变”下野一个多月。

在危难时刻,南京政府算来算去,只得再把蒋介石扶起来主持军事,领导淞沪抗战。

 

1月29日,蒋介石复出,即制定对日应对原则:

“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

”规定:

“交涉必须定一最后防线和最大限度,此限度至少不妨碍行政与领土完整。

如果超此限度,退让至不能忍受之防线时,即与之决战,虽至战败而亡,亦所不惜。

必具此决心与精神,而后方可言交涉也。

”当天即下令十九路军全力守上海,前卫军(87师、88师)全力守南京。

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

“倭寇必欲再侵略我东南乎?

我亦准备与之决一死战而已!

”随即作出迁都洛阳的决定,以避免城下之盟,准备与日长期作战。

 

还是在1月29日,蒋介石致电湖北省长何成浚和第四师师长等:

“昨夜倭寇向我闸北十九路军防线袭击,至此刻尚在对战中。

我军决与死战,其在汉、浔海军必有军事行动,务望严密戒备自卫,万勿为其所屈。

第四师应集中武汉严防,切勿分散。

以后军费困难,惟有地方自筹也。

 

蒋介石上任第一天,即作大量军事部署,严令守军抗战。

第二天,即1月30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将士电》。

他说,“沪战发生时,我十九路军将士既起而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以与破坏和平、蔑视信义之暴日相周旋。

全国将士要淬厉奋发,敌忾同仇,枕戈待命。

中正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

”并自该日起将国民政府迁往洛阳,但军委会和外交部留驻南京,同时命令前方军队由军政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总长朱培德共同指挥。

 

同时,蒋介石作出重大军事决定,将全国划为四个防卫区,各防区应集中兵力,严防敌军。

第一防区,为黄河以北诸省区,张学良为司令官。

命令张学良向东三省挺进,以牵制日军,使其不能有在上海扩大侵略之余裕。

第二防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诸省区,蒋介石为司令官,当然有守卫上海、南京之责……(但张学良并未积极行动,川、粤等省也未积极行动。

可见政令不统一,难抵外侮;张学良后来高喊“抗日救国”并非真心)。

 

2月5日,蒋介石致电蒋光鼐、蔡廷锴:

“兄等恶战苦斗,已经一周,每念将士牺牲之大,效命之忠,辄为悲痛。

如有必要,中正可亲来指挥也。

空军参战时,陆军需与之预定各种符号切实联络,俾得协同动作……”急命张治中率第五军赶赴上海支援十九路军,又急调蒋鼎文、胡宗南、俞济时等各带一个师部队驰援上海。

又担心这些中央军恃宠而骄,不听指挥(十九路军是粤军系统),蒋介石专意给中央军大员下令:

所有赴上海参战各中央军,均需服从蒋、蔡领导,统一指挥,不得违令。

 

2月15日,汪精卫得蒋介石授意,致电张发奎第四军:

“兄部援黑,志在抗日,今日军近在淞沪,不如放弃援黑,径来淞沪,与十九路军共同作战,较为直截了当。

”(张发奎在“九一八事变”后计划北上支援黑龙江马占山抗日)。

 

当时因连年战乱,又遭江淮水灾,国民政府财政困窘已极,各军纷纷来电称“粮弹奇缺,已到断炊地步”,连中央军给养也断绝。

2月16日,蒋介石致电财政部长宋子文,苦苦哀求:

“日既在沪不肯撤兵,我方只有抵抗到底,而江西与河南伙食必日紧一日,接济必完全断绝。

请兄能在南昌运存一千万元,郑州运存二千万元中央钞票,则政府尚可活动,军队亦可维持,或能渡此难关,不致崩溃。

此为中正最后之哀求,望兄设法助成之。

 

由上述一系列叙述,我们可知,蒋介石在第一次淞沪抗战中,倾尽全力,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决与死战,尽到了一个领袖的最高职责,付出了一个统帅的最高智慧。

他根本没有向十九路军下令“不抵抗”,更没有任何“破坏抗战”的言行!

 

要知道,“一二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在反对派的逼迫下正处于下野状态,乃超然事外的“闲云野鹤”。

但是当国家有难,南京政府要他出山时,他抛却一切恩怨,慨然担当重任,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乱军之际”。

他制定的一系列应对原则、军事部署,他发布的沉郁顿挫的抗战号召,对十九路军抗战将士的热情赞美,充分体现了一位军事家高超的统揽全局、纵横捭阖的指挥才能和鼓励艺术;他对蒋光鼐等说道:

“如有必要,中正可亲来指挥也!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想起三国赤壁之战中孙权对周瑜的激励,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奋勇杀敌吗!

 

尤其是,国家财政困窘,部队急需军饷,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竟然向财政部长宋子文苦苦哀求(宋还是蒋的大舅哥)。

为了抗击日寇,为了解救国家危难,一向喜欢独裁专制的蒋介石,竟然放下身段,低三下四,向下属哀求索要军饷。

读至此,能不令人潸然泪下?

那些谩骂蒋介石“反对抗日”“破坏抗战”的人,良心过得去吗!

 

那么,蒋介石到底向十九路军下没下过“不抵抗命令”呢?

 

下过。

那是日本第三次增兵。

日本天皇授意大本营,组建以原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大将为司令官的“上海派遣军”赶赴上海,向十九路军包抄过来。

此时日军已达9万人,飞机300架,兵力已远超中国军队。

中国如果再增兵,日本还会再增兵,日本人志在必得,如果再打下去,必然爆发中日全面战争,要拼全国实力,这样就会将中国的精锐部队全部打烂,将整个中国打烂!

 

于是,蒋介石审时度势,紧急叫停,于1932年3月2日,命令十九路军和第五军马上停止进攻,撤出上海。

日军随即占领了上海。

在美、英、法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中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中国军队暂留现驻地,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区。

 

现在看来,蒋介石在面临危境时,根据中国的国情,命令十九路军撤退,避免战争扩大,绝对是正确的抉择,而不是什么“妥协投降”。

签订那个协定,对中国最为有利,日本作了大幅让步,占领上海的日军又退回到原来的防区,经济上可能获得了一些利益,但上海还是中国人的天下。

中国的经济命脉、最大的城市上海,在这个协定保护下,在中国人手里又平稳地发展了5年。

这不是对中国有利吗?

这怎么能是“丧权辱国”呢?

 

5年后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也就是第二次上海抗战,蒋介石没有“妥协退让”,在全国人民的激励下,将全国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抽调于此,75个师80万人,与日本在上海血战三个月,结果大败亏输,如不紧急撤退,就要全军覆没。

最后国军精锐全被打烂,繁华大都市上海也被打烂,还得把上海让给日本人,又为南京保卫战的失败导致南京大屠杀埋下伏笔。

这一次没有“丧权辱国”,却丢失了上海,丢失了大半个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