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3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342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3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传染病3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传染病3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传染病3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传染病3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3 1.docx

《传染病3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3 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3 1.docx

传染病31

传染病-3

(总分:

41.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

14,分数:

14.00)

1.霍乱肠毒素引起小肠过度分泌的机制是由于

∙A.弧菌内菌素引起肠细胞分泌功能增强

∙B.弧菌产生的酶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C.弧菌溶血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D.肠毒素激活细胞环磷酸腺苷介质系统的结果

∙E.胆汁分泌减少,引起肠道功能减退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2.霍乱泻吐的主要原因是

∙A.内毒素作用

∙B.肠毒素作用

∙C.细菌的直接作用

∙D.肠道过敏反应

∙E.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评析]霍乱弧菌可黏附于上皮细胞刷状缘的微绒毛上,在繁殖和死亡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外毒素—霍乱肠毒素,由于胆汁分泌减少及肠液分泌量大,严重者出现米泔水样排泄物。

死亡患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严重脱水现象。

3.霍乱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先吐后泻

∙B.先泻后吐

∙C.吐泻同时发生

∙D.只泻不吐

∙E.只吐不泻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4.霍乱的典型临床症状为

∙A.剧烈泻、吐米泔样物,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

∙B.剧烈泻、吐米泔样物,高热,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

∙C.剧烈泻、吐米泔样物,腹痛,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

∙D.剧烈泻、吐米泔样物,高热,腹痛,严重脱水及周围循环衰竭

∙E.剧烈泻、吐米泔样物,腹痛,严重脱水,脑水肿,周围循环衰竭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5.霍乱确诊条件必须依据

∙A.有腹泻,粪培养阳性或血清凝集试验,血清抗体测定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

∙B.粪涂片可见革兰阴性弧菌

∙C.粪涂片见鱼群样细菌

∙D.剧烈的腹泻,腹痛不明显

∙E.有与霍乱病人接触史,同时出现腹泻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评析]根据临床表现和粪便检查或血清检查可确诊。

6.重型霍乱患者治疗的关键是

∙A.大量口服补液

∙B.有效抗菌治疗

∙C.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D.禁食

∙E.快速静脉补液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7.抢救霍乱病人最紧急的措施是

∙A.抗生素

∙B.补液疗法

∙C.解痉药物

∙D.止吐和止泻药物

∙E.糖皮质激素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8.霍乱病人的补液量,中型典型成年病人24小时内一般为

∙A.2000~3000ml

∙B.3000~4000ml

∙C.4000~8000ml

∙D.8000~12000ml

∙E.12000~16000ml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9.消毒的基本概念是

∙A.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全部微牛物

∙C.防止细菌生长繁殖,细菌一般不死亡

∙D.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

∙E.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最后杀死细菌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评析]

1.传染病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L的病原体,借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2.消毒的目的有:

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防止患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10.下列哪个化学制剂不属于高效消毒剂

∙A.臭氧

∙B.环氧乙烷

∙C.醛类

∙D.新洁尔灭

∙E.过氧化氢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评析]

1.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

2.消毒的方法包括高、中、低效消毒法。

3.消毒方法的检测包括物理测试法、化学指示剂法、生物指示剂法、自然菌采样法和无菌检测法。

11.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环节为主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预防接种

∙E.接触者预防服药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12.严密隔离适用于

∙A.麻疹

∙B.水痘

∙C.伤寒

∙D.狂犬病

∙E.肺炭疽病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13.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是根据

∙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病程的长短

∙C.病情的严重程度

∙D.潜伏期的长短

∙E.各病排出病原体的最长期限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评析]

1.隔离指把传染期内的患者或病原携带者置于不能传给他人的条件下,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便于管理、消毒和治疗。

2.隔离的种类包括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和昆虫隔离。

14.有关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出院之后的感染有可能是医院感染

∙C.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一定不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评析]

1.狭义的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其中对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①对于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住院时起超过该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

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④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⑤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3.医院感染的防护原则包括标准预防的概念、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和具体措施。

二、A2型题(总题数:

17,分数:

17.00)

15.患者,22岁,食欲减退,乏力,进行性黄疸8天,24小时尿<200ml已2天,神志不清1天入院。

查肝肋下未及,ALT40U/L,胆红素342μmol/L,HBsAg阳性,哪项指标最及时预测病情变化和预后

∙A.血红蛋白定量

∙B.血胆红素

∙C.血胆固醇量

∙D.血凝血酶活动度测定

∙E.血ALT活性测定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评析]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检查、蛋白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转氨酶、转肽酶。

16.男,50岁,慢性肝炎史20年,5年前出现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3个月前发现肝右叶拳头大肿物,甲胎蛋白阳性,患者的正确诊断是

∙A.慢性肝炎

∙B.慢性肝炎伴肝硬化

∙C.慢性肝炎伴胆管上皮癌

∙D.慢性肝炎伴食管静脉曲张

∙E.肝硬化伴肝细胞性肝癌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17.男,28岁,3年来反复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血清转氨酶反复升高,胆红素偏高,血清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

体检:

面色灰暗、肝掌及蜘蛛痣,肝右肋下2cm、质地中等,脾肋下0.5cm。

对此病例的诊断应是

∙A.慢性迁延性肝炎

∙B.慢性活动性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胆道感染

∙E.类风湿关节炎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18.患者,男,]0岁。

3天前出现恶寒,发热,纳差,自服五积散不效。

今晨起病情加重,又见恶心呕吐,巩膜、皮肤黄染,小便黄。

苔微腻,脉弦。

实验室检查:

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乙肝六项正常。

过去无肝炎病史,其诊断应首先考虑的是

∙A.急性甲型肝炎

∙B.急性无黄疸型甲肝

∙C.慢性乙肝

∙D.重型肝炎

∙E.急性乙肝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19.患者,男,40岁。

两肋胀痛,痛无定处,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弦。

实验室检查: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246U/L,HBsAg阳性。

其证型是

∙A.肝肾阴虚

∙B.肝胆湿热

∙C.瘀血阻络

∙D.脾肾阳虚

∙E.肝气郁结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20.女,19岁,农民。

12月在水利工地上突起发热,伴头痛,眼眶痛.腰痛。

病程第4日就诊时热已退,血压偏低,球结膜水肿,出血,胸背部见条索点状瘀点。

前一日14小时尿量340ml,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体病

∙E.急性肾小球肾炎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21.32岁男性患者,因发热、腰痛5天,无尿2天以“流行性出血热”入院。

入院后经利尿、纠酸等治疗未见好转。

目前烦躁不安,眼睑浮肿,脸潮红,体表静脉充盈.血压23/12kPa,心率120次/分,律齐,应考虑是

∙A.心力衰竭

∙B.肾性脑病

∙C.高血压脑病

∙D.高血容量综合征

∙E.肺实质弥漫性出血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评析]

1.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过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2.在发热期特征性表现为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症),颜面、颈、上胸潮红(三红征),球结膜、咽部、舌质充血鲜红或出血(黏膜三红征)。

3.在低血压休克期的特点是热退病情反而加重。

22.男,35岁,因发热,咳嗽、头痛、腰痛4天,体温在39~40℃。

查体:

面部潮红,眼球结膜水肿,软腭有充血和出血点。

化验:

血常规WBC12×109/L,中性89%,血小板50×109/L,尿常规除蛋白(+++)外,余无异常。

医生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B.流行性感冒

∙C.急性肾炎

∙D.流行性出血热

∙E.急性支气管炎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评析]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2.病原学检查方面,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RNA阳性可确诊。

3.在本病的发热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流脑等鉴别;低血压休克期应与中毒型菌痢、休克型肺炎等鉴别,出血倾向明显者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鉴别;以急性肾衰少尿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鉴别。

23.流行性出血热一患者,第9病日尿量80ml,血压24/16kPa,脉洪大,面浮肿,体表静脉充盈,两肺底散在少许湿啰音。

此时治疗上应采取下列何项措施

∙A.改用平衡盐液静滴、降压、促进利尿、导泻

∙B.采用高渗糖溶液静滴、降压、利尿

∙C.纠正酸中毒,静滴利尿药和扩血管药

∙D.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加强利尿导泻,必要时放血或血透

∙E.应用甘露醇利尿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24.男,4岁,3月4日入院,发热,头痛,皮疹近2天,突发精神极度萎靡,皮肤瘀斑增多融合成片,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11/6kPa,脑膜刺激征阴性,考虑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

∙B.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

∙C.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肾综合征出血热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25.女,9岁,学生,1月底因突起高热、剧烈头痛、恶心伴非喷射性呕吐1次入院。

体检:

神清,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颈项抵抗,心率120次/分,两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

化验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5,单核细胞0.06,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病毒性脑炎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评析]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如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等还有实验室检查可诊断。

2.本病要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鉴别。

26.男,2日岁,渔民,昨晚进食海蟹一只,晨起腹泻稀水便,10小时内排便20余次,量多,水样,无臭味,中午呕吐3~4次,初起水样,后为米泔水样。

发病后无排尿,就诊时呈重度脱水征,神志淡漠,BP80/50mmHg。

下列检查均有助于诊断,除了

∙A.血培养

∙B.血清凝集试验

∙C.大便悬滴镜检

∙D.大便碱性蛋白胨增菌培养

∙E.大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评析]粪便中发现脓细胞,支持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

粪便细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一般应连续送检3次。

阳性时应常规进行药敏试验。

27.男,40岁。

4个月前发热、腹痛、腹泻,服药1天好转,此后腹泻反复发作,多于劳累及进食生冷食物后,大便5~6次/H,稀便有黏液,有腹痛、里急后重。

体检:

左下腹压痛。

大便镜检WBC20~30/HP、RBC5~10/HP,发现有结肠阿米巴滋养体。

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菌痢

∙B.阿米巴痢疾

∙C.慢性菌痢

∙D.慢性血吸虫病

∙E.肠结核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28.男,23岁。

5周前因腹痛、腹泻、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经口服环丙沙星治疗4天好转。

1天前吃西瓜后再次出现腹痛、腹泻,大便每日达10余次,轻度里急后重。

粪便镜检每高倍镜视野脓细胞20~40个,红细胞20~30个,考虑诊断为

∙A.急性非典型细菌性痢疾

∙B.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

∙C.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D.慢性隐匿型痢疾

∙E.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29.患者男性,40岁。

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腹痛,里急后重,饮食乏味,中脘饱闷,头身重田,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证属

∙A.寒湿痢

∙B.休息痢

∙C.噤口痢

∙D.虚寒痢

∙E.阴虚痢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30.患者下病日久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嗜卧怕冷,常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黏液夹有血液,舌淡苔腻,脉虚而数。

痢疾发作近,粪便镜检30~40个白细胞/高倍视野。

其证是

∙A.阴虚痢

∙B.休息痢

∙C.虚寒痢

∙D.寒湿痢

∙E.虚寒痢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评析]

1.本病在诊断上分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中毒型菌痢和慢性菌痢。

2.本病当与其他感染性腹泻、阿米巴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鉴别。

31.患者,女,30岁。

下痢赤白黏冻,有时或见脓血便。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取新鲜粪便标本做细菌培养检出痢疾杆菌。

治疗应首选

∙A.芍药汤

∙B.白头翁汤

∙C.胃苓汤

∙D.附子理中汤

∙E.连理汤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三、A3型题(总题数:

1,分数:

1.00)

23岁男性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痛、呕吐3天为主诉人院。

体检:

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

化验: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10个/HP,末梢血象:

WBC23.0×109/L,异型淋巴10%,PLT48×109/L。

(分数:

1.00)

(1).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分数:

0.50)

 A.钩端螺旋体病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流行性出血热 √

 E.胆囊炎

解析:

(2).住院2天后,热退但症状加重,出血点增加,四肢厥冷,脉搏细弱,BP80/60mmHg,此时对该患者的治疗原则首先是(分数:

0.50)

 A.积极补充血容量 √

 B.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C.以应用激素为主

 D.以纠正酸中毒为主

 E.以输入胶体液为主

解析:

[评析]

1.发热期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及就近治疗,把好休克、出血、肾衰和继发感染四关。

2.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原则为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

3.少尿期治疗关键是防治肾衰竭及其并发症。

多尿期治疗主要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4.对本病的预防包括疫情监测、灭鼠防鼠、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个人防护和疫苗注射。

四、B1型题(总题数:

9,分数:

9.00)

∙A.病原体进入机体后,被非特异性免疫所清除

∙B.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特异性免疫

∙C.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既引起特异性免疫,又引起非特异性免疫

∙D.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寄生于机体某些部位,被机体免疫功能局限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E.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不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但机体能排出病原体

(分数:

1.00)

(1).上述描述,属病原携带状态的是(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2).上述描述,属显性感染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评析]感染过程的表现有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分数:

1.00)

(1).常在传染病恢复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抗体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2).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常为近期感染标志的抗体是(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评析]

1.传染病的治疗原则为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

2.治疗方法包括一般及支持疗法;病原或特效疗法;对症疗法;康复疗法和中医药疗法。

3.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A.血液传播

∙B.飞沫传播

∙C.唾液传播

∙D.食物传播

∙E.蚊虫传播

(分数:

1.00)

(1).乙型肝炎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2).戊型肝炎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评析]

1.甲、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

乙、丙、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相应的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2.甲、戊型肝炎主要经过粪—口传播,病毒随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等经口感染。

乙、丙、丁型肝炎可通过传染源的各种体液传播,包括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母婴传播;日常生活密田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

3.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

∙A.凝血酶原活动度<40%

∙B.胆红素>17.1μmol/L

∙C.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D.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

∙E.HPT逐渐升高

(分数:

1.00)

(1).急性重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2).急性重型肝炎预后良好的标志是(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A.HBsAg

∙B.抗-HBs

∙C.HBcAg

∙D.抗-HBc

∙E.抗-HBe

(分数:

1.00)

(1).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2).不游离存在于血液中的标志物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A.HBsAg阳性

∙B.HBeAg阳性

∙C.抗-HBe阳性

∙D.抗-HBc阳性

∙E.抗-HBs阳性

(分数:

1.00)

(1).感染HBV后出现保护性抗体的标志是(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2).HBV复制活跃的标志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A.抗-HBe

∙B.抗-HBs

∙C.HBcAg

∙D.HBsAg

∙E.抗-HBc

(分数:

1.00)

(1).注射乙肝疫苗后阳性的标志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2).HBV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评析]

1.HBsAg是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感染4~7周血清中开始出现。

2.HBeAg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其传染性最强。

3.抗-HBs阳性提示对HBV产生子免疫力。

4.抗-HBe持续阳性提示HBV复制处于低水平。

5.抗-HBc阳性且滴度较高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抗-HBc阳性且滴度较低提示为过去感染。

∙A.凝血酶原活动度<40%

∙B.胆红素>17.1μmol/L

∙C.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D.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

∙E.HPT逐渐升高

(分数:

1.00)

(1).急性重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2).急性重型肝炎预后良好的标志是(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评析]

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特异性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