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531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doc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全文检索|通中问答|教师博客

·首页

·走进通中

·校园之窗

·德育经纬

·健康安全

·体育艺术

·教学科研

·校务公开

·活力校园

·视频在线

·校本资源

·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结题研究报告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要寻求一种利用网络来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的模式,对教师们的不断发展、专业成长起到催化作用,从而更好的弥补传统校本研修的不足,取长补短,更好的发挥出网络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专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自身发展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

信息化和新课改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课程的改革,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关键因素。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主阵地,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

目前学校教师本科学历达80%以上,由于受学校地理位置、教育经费及教师业余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

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进入了“高原反应期”,在教学和专业发展方面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前几年学校抓教师继续教育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新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网络设备,我们期望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校本研修,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和矛盾。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完成教师对教育技术从认知到应用的过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使教师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

2.使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进行跨时空的个体学习,充实教与学理论,促进教师个体自觉进行探索性的教育行动。

3.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特点实现教师小组共同体的备课和教学研讨。

4.利用Blog、WiKi以及新的平台社会性软件促使教师自我反思

5.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特点实现同伴互助、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6.通过远程网络实现教师与大师、名家对话,引领教师专业以展。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界定:

1.我们所指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特点,通过策划、组织和实施,把学校办成开放的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反思、探索、研讨和解决问题。

2.我们所指的信息化,主要是指教师教育信息化,通过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

3.我们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方面的发展,以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学习的知识,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从而找出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的价值,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的是整个人,而不单纯是认知成分的参与。

网络校本研修遵循人本主义理论,尊重教师的价值,关注教师发展的潜能,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自主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成长,同时让学校有特色的发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在认知主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它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的决定的。

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建构主义站在学习者角度,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理解并赋予意义。

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刺激,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主动去建构信息的意义。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学习能力和智慧的学习,是学习者与外部相互作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

网络环境校本研修中教师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习,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在网络博客中反思、交流、互动、展示,实现专业知识的自主建构。

3.学习风格理论

学习风格这一概念自1954年哈伯特·塞伦提出以来,产生了30多种不同解释,但核心内容是相同的,即指学习者喜欢或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出来的相应学习特征。

谭顶良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风格理论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每一个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受到了多种要素的影响,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形成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网络环境校本研修改变传统的单一化、同一化的教研方式,关注教师学习风格的差异,坚持个性化发展的原则,承认差异、尊重差异,鼓励个性化的学习,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教育部领导讲话精神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无论是对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要求,还是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都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教育信息化及新课程的推进下,有些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有的教师又渴求自我价值实现却不知如何实现。

这些现象对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学校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国内已经有学校在做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尝试,我们想通过他们的经验,把教师平时零碎的、不自觉的行为规范化、普遍化,让教师在指导和引领下自觉地、有组织地去实现个人专业发展。

因此本课题对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升其教育境界,加快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以推进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四、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一)理论假设:

农村学校在教师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从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基本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学习型小组建设和社会性软件的应用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研究目标

1.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研成效

改变研教分离的状态,促进教研的知行结合。

使教研活动从缺乏系统目标,难以持续跟进的“蛙跳式”活动成为基于网络的长流水不断线的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活动,成为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进行追根寻底思考的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从少数人的教研到全员参与、人人受益的教研;改变以往教学研究的粗疏性,使教研成为真正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活动;从重视教师理解课程到同时重视学生经验的课程。

2.创新教师成长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网络校本研修,创新教师成长方式,以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交流的互动性来实现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与个人的反思,使教师成长由线性封闭型向多元开放型发展,满足各学科多层次教师的学习需要和教师个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与新课程的共

六、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2014年9月-2014年10月)  

1.成立中心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阶段性计划;通过培训和讲座,使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

2.规划并初步建成本课题所需要的网络平台,制定学校校本研修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方案及课题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动态调整实施计划;中期汇报,阶段成果展示。

(三)总结结题阶段。

(2015年1-2015年5月)

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研究。

组织教师及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订阅学习材料和学习书籍,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生成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操作模式。

2.头脑风暴法。

利用网络平台,共享理论学习心得、教学反思和集体智慧,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特点。

3.案例分析。

从具体教师的实践行为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期待部分教师通过学习、反思和实践会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某些成就,从而带领全校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4.行动研究法。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行动和研究,引领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

5.调查法。

主要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以及专业发展现状的有关内容。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教师愿意也需要更高程度上的专业发展,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在教育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2.课程改革与新教材的使用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可能。

3.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研究方案是在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咨询与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得到了指导帮助。

学校提供了充分的物力、财力和时间上扶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我校是苏州西部由政府投资新建的学校,拥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网络条件,教师每人有一台电脑,教师家庭60%有电脑。

我校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区学科带头人,他们有极高的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同时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有的曾主持或协助学校其他课题的研究,多数成员在市区优质课评选,教案评选中获奖,另外还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学校重视教师的校本研修,课题组成员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的已经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有一定成绩,部分成员已经在学校网站或苏州教育博客上有了自己的Blog,进行教学叙事和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聘请市、区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

学校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

3.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核心组成员来自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政教办和教研组长,都为重要的研究者,有组织、能力和物质保证,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

4.组织课题研究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形成学习组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率先行动,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

十、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课题组扎实有序的开展各项科研工作。

1.建立健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管理规章制度。

2.夯实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为校本研修提供强大的信息平台。

我校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做到了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硬件、软件一起抓。

硬件建设方面,、智能化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和优越的教学和科研信息平台。

3.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学习提供基础保障。

网络校本研修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网络校本研修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网络校本研修的主人。

我校的校园网络开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