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概要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综合评价与结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5
2.1贫困根源分析
2.2项目背景
2.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概况……………………………………16
3.1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概况
3.2项目协作单位基的本概况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26
4.1产品的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未来市场预测
4.2国内同类产品主要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开发、生产情况
4.3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29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5.2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第六章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32
6.1项目的基本原来、关键技术及工艺路线
6.2中草药科研种植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第七章项目的组织及经营方式……………………………………37
7.1项目组织管理
7.2项目经营方式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40
8.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2项目实施年度安排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1
9.1项目总投资规模
9.2投资使用方案
9.3资金筹措方案
9.4贷款偿还计划
第十章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43
10.1经济效益分析
10.2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风险分析…………………………………………………46
11.1项目风险分析
11.2技术风险
11.3市场风险
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48
12.1总结
12.2建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扩建
1.1.3项目实施地点:
000木王镇等四乡镇
1.1.4项目承担单位:
000000责任公司
1.1.5项目建设期限:
1年6个月(2014年11月——2017年4月)
1.1.6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布局
本项目的建设依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的要求,以公司基地为产业发展示范基础,按照开发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干群积极性高,项目选在木王镇、杨泗镇、柴坪镇、云盖寺镇等乡镇为项目建设区。
(2)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种源基地建设
①建设药材种质资源圃。
建立猪苓、重楼和白芨种质资源圃150亩。
②建设良种繁育基地300亩。
2)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
公司按照中药材GAP标准,建立1000亩的三种植中药材示范基地;扩建1000平方米中药材粗加工厂。
3)猪苓规范化种植推广基地建设
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科技”的模式,按照GAP要求,与林业部门合作在全县4个项目乡镇建设4000亩的规范化种植推广基地。
4)科研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全县中药材科技服务中心一处,基地技术服务中心4个。
1.1.7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86%,流动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1.8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筹措渠道:
企业自筹1300万元,占总投资的62%,申请农业银行贷款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4%。
申请国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国家及000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3.2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14——2020年)。
1.3.3000省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3.4000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
1.3.5000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开发的决定》。
1.3.6000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
1.3.7《000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1.4综合评价与结论
1.4.1综合评价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000省《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000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精神要求,市场前景较好,建设内容和规模切合实际,技术方案科学可行,投资估算合理,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措施得力,运行方案科学可行,符合环保要求和规定。
从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来看,①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②投资收益率高,回收期较短,偿债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③项目实施后,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从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陕南猪苓、重楼和白芨产业链的形成,带动退耕农户的增收,同时为猪苓、重楼和白芨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同时通过建立仿生种植示范点。
开展猪苓、重楼和白芨的良种先育、繁育和保存研究,建立优质资源库,为名优道地中药材的稳定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1.4.2结论
该项目有显著地综合效益,具有可行性。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000位于000省秦岭南鹿,,属长江水系流域,北连关中,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辖19镇,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9.3万人。
000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多年来为确保南水北调不受污染,镇安不能发展大型工业尤其是化工企业,因此000农民只有农业收入,基本没有工业收入,多年来全县财政收入维持在2亿元以下,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特别是居住在山区的乡、村、镇农民生活更加贫困。
2.1贫困根源分析
2.1.1000是一个“九山半水半份田”的山区农业县,受自然条件制约,山区耕地少,土壤贫瘠,因而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种田连最基本的吃饱穿暖的要求都满足不了,无疑,此路不通。
传统的农业无法让他们摘掉贫困的帽子,要发展经济,只有在人均6.8亩的林地上做文章了。
2.1.2无工不富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000山高林密,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之一,为保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不受污染,国家限制在镇安山区发展工业企业,因而也影响到000的财政收入;
2.1.3000大片山林规划为国家生态林,近年来已禁止砍伐林木,大部分农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
2.1.4000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农民种田主要是靠天吃饭使种田的产量不稳,农民收入起伏较大;
2.1.5000地处秦岭深处,距沿海港口及国家内其它大城市较远,造成产品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产业的发展。
2.1.6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技能差、主观依赖性强。
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民剩余劳动力相对素质较低,不善经营,缺少闯劲致富门路。
2.1.7大部分贫困农民户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及缺少对生产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2.2项目背景
扶贫帮困是国家历来一贯的政策,为了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国家出来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鼓励措施,国务院过阅[1997]65号会议纪要、人总行《关于试办国家扶贫基础工程实验项目贷款的通知》以及《中国弄业银行扶贫基础工程实验项目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银函[1994]654号),国开办发(2008)29号《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等对信贷扶贫做出了详细规定。
000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000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提出:
“要以市场为向导,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抓好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电力开发、生态旅游‘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领域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依托中药材资源,实施种植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做大做强中药产业”。
为陕南实现突破性发展制定了总体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提出了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四大绿色产业的主攻方向,也为000实现突破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公司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开发了“000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000地道药材道地性的深入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数据,同时探索林下仿生种植中药材,为其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带动000农民增收,实现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1项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种质源的研发和保护及推广是项目建设中重要的内容,药用植物种植资源是之要用植物可持续生存发展的能力,是要用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和自我繁殖过程的体现,可以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不断发展与演化、突变与遗传,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野生和栽培两部分。
其研究内容包括:
⑴药用植物野生和珍稀濒危种的基因保护;⑵栽培药用植物种貭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保护及良种选育。
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主要是以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为目的,其鉴定和评价应包括性状、产量、质量和抗逆性等特征;种质资源的保存通常通过收集并保存种子(包括组织和器官)、就地和迁地保护等几种形式;良种选育实质就是药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在加工,而野生种植及其近缘是育种的主要基因来源。
19世纪,瑞士科学家A.deCandolle提出大部分栽培植物起源于旧太陆。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H.V.Harlan认为植物多样性已受到威胁,必须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
70年代以后,人们对化学药开发成本高、风险大和周期长达了共识,中药资源以其几千年的临床经验自然成为iguanzhu的焦点。
加之国际社会医疗模式的网改变和回归自然的呼声,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别青睐中国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掠取。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药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七五”期间,国家组织对近1000种药用植物的种子休眠与萌发习性、储存与寿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通过自然保护去和植物园,保护的药用植物种类约3000-4000中。
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重点课题“资源在中要材品质形成中的做用与调控”。
根据1985-1989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现有药用植物385科2312属11118种(含种下单位)。
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开展了大量品种考证、文献整理、质量标准提高、成分分析、药理作用甚至临床研究工作。
目前重要资源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
⑴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即GAP;⑵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⑶建立化学成分指纹图谱;⑷DNA遗传标记技术用于品种鉴定、地道分析及良种选育。
⑸药用植物新产品开发。
中药材质量稳定是中药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着中药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以企业带动农户的方式,在全国形成了药材种植热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实行《中药材仿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截至2005年12月,全国通过GPA认证的中药材26种。
目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在全国方兴未艾,发展声势入伙如茶。
如何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是重要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药产品进军世界市场的先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