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5093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9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docx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

第1章植物营养概论

1.植物营养的概念:

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研究目的:

研究植物营养的原理,并根据植物营养的原理,结合肥料特性,通过施肥调节水、肥、气、热,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达到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

3.范畴:

植物营养生理学:

营养元素生理产量生理逆境生理

根际营养:

根土界面养分、水分及其他物质的变化、转化、交换及其调控。

营养遗传:

基因型差异生理基础控制机理营养新性状培育

营养生态:

营养物质在土壤圈、水圈气圈及生物圈中的转化、迁移规律及调控机理。

植物土壤营养:

土壤养分行为学--形态,含量,吸附,固定,转化和迁移

土壤肥力学--土壤肥力的演变

肥料及施肥技术:

肥料--种类,性质,转化及有效性(基肥种肥追肥)

施肥--施肥的方法、数量、时期及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4.研究技术:

土壤实验生物刺激方法化学分析数学分析同位素追踪酶生物技术

5.植物营养学的早期探索

1)水营养学说:

水是植物的(唯一)营养。

2)索秀尔的工作--植物体中的碳、氧、氢来自于空气和水,而矿质元素则来自于土壤。

开创植物营养的定量分析

3)腐殖质营养学说:

①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含量;②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的唯一营养;③矿物质只起间接作用—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易于吸收。

6.农业化学的建立:

李比希,1840年发表《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建立了现代农业化学。

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2)归还学说:

作物吸收,粮食运走;土壤耗竭,必须归还;

3)最小养分因子律:

决定和限制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

4)因子综合律:

作物丰产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

5)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

植物缺少必需元素中的任何一种不能用其他元素来替代。

6)肥料报酬递减律:

作物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7、肥料历史:

英国人磷肥、中国:

西周

植物的营养成分:

1.植物的组成:

水分:

75-95%干物质:

有机质(95%)和矿物质(5%)。

灰分:

干物质中的矿物质。

灰分元素:

植物的灰分中所含的矿质元素。

二.必需元素的概念:

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必要性、不可替代性、直接性

三.必需元素的种类:

17种。

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镍Ni。

四.必需元素的分类:

大量元素:

C、H、O、N、P、K、大于0.1%

中量元素:

Ca、Mg、S、

微量元素:

Fe、Cl、B、Mn、Cu、Zn、Mo、Ni小于0.1‰

五.必需元素的含量

六影响养分含量的因素:

植物种类生育阶段丰缺程度环境因子

七.必需元素的来源:

碳和氧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和氧来自水,其它的必需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是来自土壤。

八.必需元素的功能:

植物有机体的主要组分:

C、H、O、N、S;

以无机阴离子或酸分子的形态被植物吸收与羟基化合物酯化:

P、B

渗透物质及酶活化:

K、Ca、Mg、Cl

传递电子:

Fe、Mn、Cu、Zn、Mo

9.有益元素

1.概念:

(非必需营养元素中)为少数植物所必需;对大多数植物有益

钠(Na):

甜菜中可代替K+。

硅(Si):

谷类茎秆的抗倒伏;

钴(Co):

供豆科固氮;铝(Al):

茶树有利。

十.必需营养元素间的关系

氮、磷、钾----肥料“三要素”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植物的根部营养:

植物根系从营养环境中吸收养分的过程叫做植物的根部营养。

(植物的叶部营养:

叶片(或茎)吸收养分的营养)

三个过程:

1.矿质养分向根部迁移2.根系对养分的吸收3.根部吸收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

1.根系对养分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累积性、遗传性

二.根系吸收矿质养分的部位:

根毛区;由下至下:

成熟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

三.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的形态:

主要是离子态的,其中包括阳离子如NH4+,K+和阴离子SO42-,NO3-

四.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

1、截获(根系与所接触的土壤而直接吸收养分的过程)2、质流(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土壤水分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3、扩散(养分通过扩散作用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

五.植物对离子的吸收

被动吸收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不需要能量,无选择性;(简单扩散和离子通道运输)

主动吸收是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运转,不仅需要能量,而且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载体假说、离子泵学说:

能量来源于ATP)载体:

是生物膜上能携带离子穿过膜的蛋白质或者其他物质。

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它在有能量供应下可使离子在细胞膜上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地吸收。

六.根部吸收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横向(养分由表皮、内表皮到导管:

质外体和共质体是重要通道)、纵向(离子在木质部中由根上部分向地上部分)

质外体:

自由扩散和电渗透作用(无需能量);凯氏带(消耗能量)

共质体:

膜外进入(主动运输);

共质体内的移动(不需主动运输)

离子在木质部的移动有两种方式:

离子的交换吸附、质流

韧皮部的运输:

双向运输、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七.养分的重新分配:

八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1.植物的营养特性

2.植物营养的阶段性(生长初期:

数量、强度都较低;时间的推移,吸收增加;到成熟期,又趋于减少.)

---作物营养两个关键时期:

作物营养临界期和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反应,养分浓度,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N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

第1节植物的氮素营养

一、含量和分布:

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体干物重的0.3%-5%

种类:

大豆>玉米>小麦>水稻

器官:

叶片>子粒>茎秆>苞叶

由于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很强,其分布是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动。

营养生长期:

约有70%的氮可从较老的组织和叶片转移到正在生长的幼嫩器官中被再利用;

成熟期:

茎叶和其它器官中的蛋白质则水解为氨基酸、酰胺,转移到种子、果实、块根、块茎中,重新合成蛋白质。

二、氮的生理功能

1)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2)叶绿素的重要组分:

(作物缺氮叶子发黄,光合作用下降,产量低。

)3)许多酶和多种维生素的组分4)其他含氮化合物的组分(生物碱、植物激素、酰脲等)

三、植物氮的吸收与同化

1、植物吸收氮的形态

主要是NH4+、NO3-,少量可溶性有机含氮小分子化合物,如:

氨基酸、酰胺、尿素。

----在旱地农田中,硝态氮是作物的主要氮源。

2、NO3-N的吸收与同化

①NO3-N的吸收:

主动过程,根际pH上升。

NO3-N受环境影响大:

介质pH显著影响植物对NO3-N的吸收。

pH值升高,NO3-N的吸收减少;

②NO3-N的同化:

NO3-+8H++8e-=NH3+2H2O+OH-。

NO3-还原产物之一OH-,一部分在植物体内被中和,大部分从根排出,使根际pH值升高。

---硝酸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部位:

细胞质),而亚硝酸还原酶可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部位:

叶绿素(叶绿体))。

NR——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介质中有NO3-时植物才出现NR,并随NO3-含量而增加,与氮供应量密切相关。

将NR酶活性作为诊断氮素营养的指标。

钼对其的作用?

3、NH4-N的吸收与同化

①NH4-N的吸收:

方式:

主动或被动、pH:

下降(质膜上NH4+脱质子);

②NH4-N的同化:

部位:

根系呼吸作用产生的a-酮戊二酸

氨基酸(谷氨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转氨基,形成新的氨基酸(蛋白质)。

过多的NH3,可形成酰胺(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NH3避免毒害

4、CO(NH2)2-N的吸收和同化

目前关于尿素被同化的途径有两种见解:

其一、尿素土壤中由脲酶水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

其二、尿素是直接被吸收和同化的——

尿素同化的特点是:

对植物呼吸作用的依赖程度不高,而主要受尿素浓度的影响。

5、NO3--N和NH4+-N营养作用的比较

NO3--N是阴离子,为氧化态的氮源,NH4+-N是阳离子,为还原态的氮源。

---不能简单的判定那种形态好或是不好,因为肥效高低与各种影响吸收和利用的因素有关

(1)作物种类:

水稻是典型的喜NH4+-N作物。

烟草是典型的喜NO3--N作物。

(二)环境反应(pH):

从生理角度看,NH4+-N和NO3--N都是良好的氮源,但在不同pH条件下,作物对NH4+-N和NO3--N的吸收量有明显的差异。

NH4+-N肥效不好主要是由于生理酸性所造成的。

6、植物缺氮症状与供氮过多的危害

1、氮素不足:

①生长缓慢。

植株矮小,叶片细小直立;

②叶片黄化,番茄、玉米叶脉和叶柄呈现深紫红色;③茎细而长,分蘖或分枝少;

④根细长,数量少;

⑤花少、果稀,提前成熟,产量低,品质差;

⑥生育期缩短。

2、氮素过多:

①叶色浓绿,枝叶茂盛,通风透光不良;

②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蛋白质的合成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

③易倒伏(细胞壁、果胶类物质形成少,细胞壁变薄)——禾本科植物明显;

④易病虫害;

⑤贪青迟熟,降低品质。

(果品类含糖量少)

NO3-进入动物胃肠系统后经细菌还原形成NO2-。

NO2-具有毒性:

第2节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1、氮肥的生产

2、氮肥的种类

按氮的形态:

铵态氮肥:

NH4+、NH3;硝态氮肥:

NO3-;酰胺态氮肥:

CO(NH2)2

按溶解难易程度:

速效氮肥;长效氮肥

(1)铵态氮肥

特点:

①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②不易流失(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或土壤矿物固定);

③通气良好条件下,NH4+会进一步经硝化作用变成硝态氮;④遇到碱性物质时易分解生成NH3而挥发损失;⑤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易产生氨的毒害。

硝化作用:

铵态氮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NH4++1.5O2--NO2-+H2O+2H++66Kcal;

NO2-+1.5O2--NO3-+17Kcal。

1)液氨:

成本低;需特殊设备(贮存.施用);强碱性,腐蚀性,易挥发,15CM以下,作基肥

2)氨水(NH3.nH2O):

液体,易挥发,碱性,腐蚀基肥或追肥,深施

3)碳酸氢铵:

易溶于水,不稳定,易分解.基肥或追肥\深施\不与碱性物混合

4)硫酸铵:

易溶于水呈酸性;吸湿性弱;热稳定性好,宜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不适宜用于水田,可引起土壤酸化,应注意补施石灰

----1.(NH4)SO4在土壤中解离成NH4+和,NH4+被选择吸收,SO42-只有少量被吸收,大部分与土壤中的阳离子或H+结合而使土壤变酸——“生理酸性肥料”;2.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可能因形成CaSO4沉淀,堵塞土壤空隙,使土壤板结,——应配合施用有机肥;3.水田中施用时,易使SO42-处于还原环境而形成H2S,使水稻根系变黑受伤害。

5)氯化铵:

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吸湿性比硫酸铵稍大;热稳定性好,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不宜忌氯作物:

烟草,马铃薯,苹果,柑桔(

(1)Cl-与H2PO4-有拮抗作用,影响磷吸收;

(2)烟草中Cl-过多降低烟草的可燃性(Cl-与Ca2+形成CaCl2,易吸潮))。

水田效果优,在石灰性土壤施用可防止土壤板结(可形成CaCl2而淋失,但也不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2).硝态氮肥

①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②易随水流失(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③在通气不良条件下,NO3-易被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游离态氮而损失;④硝态氮肥有较强的吸湿结块性和助燃性。

反硝化作用民:

指NO3-在微生物作用下还原成N2或N2O的过程。

主要有:

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钙

(3)酰胺态氮肥—尿素

尿素内含有缩二脲,要求<1%,中性有机物,电离度小

CO(NH2)2+2H2O=(NH4)2CO3(脲酶作用下);(NH4)2CO3+H2O=2NH3+CO2+H2O。

适用于一切作物;可做基肥、追肥,不能作种肥:

特别适宜做叶面施肥。

(4)长效氮肥(缓效氮肥):

将原产的氮肥加入添加剂制成的水溶性低、一次施用能满足整个生长季节甚至几个生长季节的缓效肥料。

减少氮素的损失;肥效长久;肥效稳定,

种类:

尿素甲醛:

一甲基二尿素、二甲基三尿素、三甲基四尿素等;包膜肥料:

指为了控制速效氮肥的溶解度和氮素释放速度而在其颗粒表面包被一层惰性膜状物质的长效氮肥。

包膜材料:

石腊、硫磺、沥青、树脂、磷矿粉

第3节氮肥的有效施用

1、氮肥的利用率:

作物对氮肥中氮素的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氮素总量的百分率。

(20-41)

2、利用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种类栽培技术氮肥品种、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

3、氮素损失的途径:

1)氨的挥发损失:

氮素以氨自土表或水面逸散至大气中所造成的氮素损失。

主要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2)氮的淋失:

硝态氮;(砂土和多雨地区)3)反硝化脱氮:

嫌气条件下,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

4、提高氮肥利用的途径

(一)氮肥的合理分配(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作物特点、肥料的特性)

(二)氮肥的施用量:

平衡施肥、精准农业

(三)铵态氮肥的深施;(减少氨的挥发、减少硝化作用、促进吸收)

(四)硝化抑制剂的使用;氮肥增效剂。

(抑制亚硝化细菌的活性)

(五)氮肥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

P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第1节植物的磷素营养

1、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

形态:

有机态占85%;无机态占15%(可作为磷素营养丰缺指标)。

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尽管较小,但其含量能反映出植株磷素营养水平,因此植株某一部位的无机磷含量水平可作为磷素营养水平丰缺诊断指标.

不同作物含量不同:

十字花科(油料)>豆科>禾本科(谷类)

同一作物不同部位不同:

种子>叶片>茎杆

生育期:

幼嫩部分>老的部分--=-分布有顶端优势,它的分配和积累总是随着作物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2、磷的营养功能

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它一些过程。

1、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磷酸核酸与核蛋白磷脂

植素是环已六醇磷酸酯的钙镁盐,是磷的贮藏形态,主要在种籽中(种籽中80%全磷以该形态存在)。

为种籽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磷。

在植株体内,磷酸盐化合物扮演着“能量流通载体”的角色。

最常见的磷能量载体是二磷酸腺苷(ADP)和三磷酸腺苷(ATP)

2、磷在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1)磷与糖代谢---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

(缺磷症状)

(2)磷与氮代谢氨基酸的形成和转化;NO3-的还原(硝酸还原酶FAD含有磷);根瘤菌的固氮活性。

(3)脂肪代谢:

在缺磷土壤上给油料作物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含油量。

3、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抗旱能力(磷脂对水的束缚,减少水损失)

抗寒能力(降低冰点)抗盐碱能力(细胞液缓冲作用)抗病性(作物健康)(看PPT~!

3、磷的吸收利用

1、作物吸收磷的形态和特点:

形态:

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主动吸收过程

无机磷:

以正磷酸盐为主,还可吸收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

有机磷:

已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植素等。

有机肥中有机磷对植物有直接营养作用。

植物吸收的大多数磷主要是以一价正磷酸根离子(H2PO4-)形态吸收的,同时也吸收少量的二价正磷酸根离子(HPO4=)。

2、影响作物吸收磷的因素:

1作物特性;2土壤因素:

供磷状况、pH(7.2时,H2PO4-和HPO42-数量大体相等;当pH<7.2时,H2PO4-增多;)、通气、温度和水分(增加)、质地等。

3、根系吸收的磷酸盐进入细胞后迅速参与代谢作用。

4、磷营养失调症状

1、磷素不足

①植株矮小,生长缓慢;②分蘖、分枝少;③叶片暗绿,无光泽,

④根系老化呈锈色,白根少,根和根毛的长度增加;⑤产量和品质下降;⑥成熟期推迟。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

缺磷水稻,矮小,僵直,分蘖少,叶色暗绿

大麦缺磷:

老叶尖端焦枯,下部有些老叶片呈紫红色豌豆:

顶叶直立,下部叶片皱缩

2、供磷过量

①营养生长期缩短,繁殖器官过早发育,成熟提早,不利高产;

②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早衰,根茎比大,纤维素多,品质差;

③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和瘪粒增加;黄化或白色斑点。

④豆科作物茎杆蛋白质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减少。

第二节土壤中磷的循环

一土壤中磷的来源和数量

磷元素的化学反应性极强,因此在自然界中不能发现纯磷,只能见到与其它元素化合态的磷。

1.土壤磷的其它来源包括有机质、腐殖质、微生物和腐烂昆虫以及其它生命的躯体。

2.径流和作物移取是土壤磷损失的最主要途径。

3.磷都是通过扩散在土壤中移动的,这是一个缓慢而短程的移动过程,它取决于土壤湿度。

在土壤中的移动:

N〉K〉CA〉P

第三节常用磷肥性质及合理施用

1.P%和P2O5%换算:

P(%)=P2O5%×0.43P2O5(%)=P%×2.29

2.磷肥的生产:

主要原料:

天然磷矿石机械法、酸制法、热制发。

3.磷肥的种类:

①水溶性磷肥:

主要成分能溶于水的磷肥,称水溶性磷肥;如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氨化过磷酸钙;易溶于水,很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所固定而降低有效性;---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面积;增加与作物根系接触的机会

条施、穴施做成颗粒肥料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叶面施肥

②弱酸性磷肥:

灰绿、灰棕色,水溶液呈弱碱性(pH8-8.5);有玻璃光泽;不吸湿、不结块。

作物种类(喜钙作物)土壤性质(偏酸)粉碎细度(80目)施用方法(基肥)

③难溶性磷肥:

指主要成分不溶于水,大部分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的磷肥。

磷矿粉等。

农田条件:

酸性土壤盐基饱和度小的土壤适宜做基肥,不做种肥和追肥;

撒施、深施;

影响磷有效性的土壤条件:

粘土类型、粘粒含量、施肥时间、通气状况、土壤压实、水分、土壤磷状况、温度、土壤PH、其它养分

4.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2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

3根据磷肥特性合理施用

4氮、磷、钾配合施用

==条施:

将可溶性磷肥制粒,尤其制成4~10目的大颗粒,往往能减少磷的固定。

==肥料的粒径:

小颗粒磷肥的比表面积较大,可与土壤密切接触,分布均匀,因而效果优于大颗粒磷肥(非水溶性磷肥)。

颗粒表面积有重要意义。

==土壤湿度:

高水溶性颗粒磷肥的肥效在湿润条件下比粉状的好。

但在干燥条件下粉状的可能较好。

==肥料的分布:

易溶性肥料更易分散到颗粒周围的土壤区域,并很快与土壤组分发生反应。

克服分布不良的影响

==施肥量:

溶解度在磷肥用量较低时比较高时重要得多

==残留磷:

不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残留磷的后效可长达5~10年或更长。

当然,残留磷的数量会影响后效期长短。

 

第一章

1植物营养学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植物营养的概念:

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学说?

植物营养学的早期探索

1)水营养学说:

水是植物的(唯一)营养。

2)索秀尔的工作--植物体中的碳、氧、氢来自于空气和水,而矿质元素则来自于土壤。

开创植物营养的定量分析

3)腐殖质营养学说:

①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含量;②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的唯一营养;③矿物质只起间接作用—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易于吸收。

3李比西的三大原理和重要意义?

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2)归还学说:

作物吸收,粮食运走;土壤耗竭,必须归还;

3)最小养分因子律:

决定和限制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

4)因子综合律:

作物丰产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

5)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

植物缺少必需元素中的任何一种不能用其他元素来替代。

6)肥料报酬递减律:

作物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4当前植物营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研究技术?

范畴:

植物营养生理学:

根际营养:

营养遗传:

营养生态:

植物土壤营养:

肥料及施肥技术:

技术:

土壤实验生物刺激方法化学分析数学分析同位素追踪酶生物技术

第二章

1.植物中的矿物质一般占干物质重量的比例有多大?

在植物的灰分组成中,哪种元素比例最大?

其次是哪种元素?

5%

2.目前已发现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多少种?

请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

17种。

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镍Ni。

3.植物必需矿质养分元素有多少种?

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如何分类?

4.什么是肥料三要素?

NPK

5.什么是植物的有益元素?

请列举4种有益元素,并指出对哪种作物有益。

钠(Na):

甜菜中可代替K+。

硅(Si):

谷类茎秆的抗倒伏;

钴(Co):

供豆科固氮;铝(Al):

茶树有利。

6.如何判断某种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7.植物吸收养分有哪些规律?

选择性、累积性、遗传性

8.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是通过哪些途径到达根表的?

1、截获(根系与所接触的土壤而直接吸收养分的过程)2、质流(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土壤水分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3、扩散(养分通过扩散作用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

9.植物吸收养分有哪几个过程?

1.矿质养分向根部迁移2.根系对养分的吸收3.根部吸收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

10.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后是如何运输到地上部的?

横向(养分由表皮、内表皮到导管:

质外体和共质体是重要通道)、纵向(离子在木质部中由根上部分向地上部分)

N

1、名词解释:

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肥料利用率、忌氯作物、包膜肥料、生理酸性肥料

①硝化作用:

铵态氮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NH4++1.5O2--NO2-+H2O+2H++66Kcal;

NO2-+1.5O2--NO3-+17Kcal。

②反硝化作用:

指NO3-在微生物作用下还原成N2或N2O的过程。

③氮肥的利用率:

作物对氮肥中氮素的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氮素总量的百分率。

(20%-41%)

④忌氯作物:

如:

烟草,甘薯、马铃薯、甘蔗、西瓜、葡萄、柑橘、苹果等

原因:

(1)Cl-与H2PO4-有拮抗作用,影响磷吸收,进一步影响糖分运转和淀粉形成,使淀粉和糖含量减少;

(2)烟草中Cl-过多降低烟草的可燃性(Cl-与Ca2+形成CaCl2,易吸潮)。

⑤包膜肥料:

指为了控制速效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