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5007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 31 牛顿运动定律 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31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

基础点

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

(1)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特点: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3)表现

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反抗运动状态的改变。

(4)量度: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知识点2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

a=

3.物理意义

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其所受作用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

4.力的单位:

当质量单位为千克(kg),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时,力的单位为N,即1N=1kg·m/s2。

5.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知识点3  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不同物体上。

(2)表达式:

F=-F′。

(3)物理意义:

①体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②建立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存关系。

知识点4  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

1.单位制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量:

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这几个单位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

(2)基本单位:

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是质量、长度、时间;它们的单位都是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分别是千克(kg)、米(m)、秒(s)。

(3)导出单位:

由基本单位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时间

t

s

长度

l

m

电流

I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I

坎[德拉]

cd

重难点

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整理而总结出来的,通过这一定律,构建了力与运动之间正确的辩证关系,它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产生的基石。

(2)“力不是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从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牛顿第一定律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这一思想使人们摆脱了“力与运动到底是什么关系”的困扰,揭示了力的本质。

(3)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石之上,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指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是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拓展。

2.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等无关。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惯性的表现形式:

总是以“保持原态”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①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②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惯性大,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惯性小,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特别提醒

(1)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

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表现是相同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力”不存在,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性质,不是力。

二、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是三大定律的核心,它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描述了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其表达式a=

反映了物体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它体现了以下几种性质

瞬时性

a与F对应同一时刻,即a为某时刻的加速度时,F为该时刻物体所受合力

因果性

F是产生a的原因,物体具有加速度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

同一性

(1)加速度a相对于同一惯性系(一般指地面)

(2)a=

中,F、m、a对应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

(3)a=

中,各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独立性

(1)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2)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即ax=

,ay=

局限性

(1)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情况

(2)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2.力、加速度、速度三者间的关系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只要合力不为零,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为零。

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

(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减速运动。

(3)加速度的定义式a=

是一个量度式,a与Δv、Δt无直接关系;a=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F,a∝

特别提醒

(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会发生突变。

三、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

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

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3)“三无关”:

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是否和另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2.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对比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涉及物体

只涉及两个物体

要涉及三个物体(两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合力问题

不能合成

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

性质一定相同

性质不一定相同

依赖关系

相互依存,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无依赖关系,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作用效果

使各自的受力者产生一个分加速度,彼此间不平衡

使同一受力物体平衡

概念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力平衡是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公式

FAB=-FBA

F1-F2=0或F1=F2

3.牛顿第三定律是转移研究对象的桥梁

牛顿第三定律在受力分析、处理连接体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当作用力不便直接分析或求解时,可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化为对反作用力的分析或求解,从而实现研究对象的转移。

特别提醒

(1)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牛顿第三定律只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成立,因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不一定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若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否则就违背了“相等关系”。

四、对单位制的认识

1.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国际单位、常用单位的关系

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

(1)国际单位制是在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它选择物理学中七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导出了其他的所有的物理单位。

(2)力学单位制

选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选定的原则是:

①这些物理量在力学中有最基本的地位。

②用这些物理量做基本单位后,可使基本单位的数目最少。

(3)国际单位制的优点

国际单位制体现单位的一贯性,即在国际单位制中,对于所有的导出单位,当按一定的定义方程式从基本单位或辅助单位导出时,它们的系数都是1,而且所有的国际单位在运算过程中的系数也都是1,从而使运算简化。

特别提醒

(1)物理量是为了描述物理现象或规律而引入的,为了比较物理量的大小,或对“量”进行测量而建立了单位。

如为了描述运动的快慢而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规定其单位为m/s后就可以比较速度的大小了。

(2)基本单位是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不一定是国际单位,如km是基本单位而非国际单位,而国际单位也可以是导出单位而非基本单位,如“N”是国际单位但不是基本单位。

(3)一个物理量的单位如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单位的符号表示,这个物理量的单位一定是导出单位。

如:

速度m/s。

但是用一个符号表示的单位不一定是基本单位,如牛顿(N)却是导出单位。

(4)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要将所有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这样就可以省去计算过程中单位的代入,从而使计算简便,并且这样求得的物理量的单位也是国际单位。

1.思维辨析

(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  )

(3)物体的惯性越大,状态越难改变。

(  )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  )

(6)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

(  )

(7)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

(  )

(8)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

(  )

(9)千克、秒、米、库仑、安培均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

(10)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属于导出单位。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

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

答案 B

解析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正确认识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牛顿在归纳总结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的结论基础上得出了经典的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故选项B正确。

3.(多选)用手托着一块砖,开始静止不动,当手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时,砖对手的压力(  )

A.一定小于手对砖的支持力

B.一定等于手对砖的支持力

C.一定大于手对砖的支持力

D.一定大于砖的重力

答案 BD

解析 砖对手的压力与手对砖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一定相等,故A、C错B对;砖向上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手对砖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因而砖对手的压力大于重力,故D对。

 [考法综述] 本考点知识在高考中要求较高,为Ⅱ级要求,单一命题考查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的试题经常出现,试题难度较低只要熟读课本即可。

交汇命题以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圆周运动、功能关系等知识为载体,考查牛顿第三定律的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复习本考点时应掌握:

1个概念——惯性

3个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4位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对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观点

1个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1种思想方法——转换对象法

1套制度——单位制

命题法1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典例1  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质量不变)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

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手段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

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原因是功率变大了,但惯性不变,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选项A错误;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原因是子弹具有的动能过小,但惯性不变,选项B错误;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列车的质量改变了,其惯性也改变了,选项C正确;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的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

【解题法】 牛顿第一定律应用技巧

(1)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时,要把生活感受和理论问题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克服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直观印象,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

(2)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

因此,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命题法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

典例2  (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图中细线均不可伸长,两小球质量相同且均处于平衡状态,细线和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

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  )

A.图甲中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方向水平向右

B.图乙中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tanθ,方向水平向右

C.图甲中倾斜细线与图乙中弹簧的拉力之比为1∶cos2θ

D.图甲中倾斜细线与图乙中弹簧的拉力之比为cos2θ∶1

[答案] BD

[解析] 设两球质量均为m,对小球A进行受力分析,剪断水平细线后,如图(a)所示,小球A将沿圆弧摆下,故剪断水平细线瞬间,小球A的加速度a1的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向下,即垂直倾斜细线向下,则FT1=mgcosθ,F1=mgsinθ=ma1,所以a1=gsinθ,方向垂直倾斜细线向下,选项A错误。

对小球B进行受力分析,水平细线剪断瞬间,小球B所受重力mg和弹簧弹力FT2不变,小球B的加速度a2的方向水平向右,如图(b)所示,则FT2=

,F2=mgtanθ=ma2,所以a2=gtanθ,方向水平向右,选项B正确。

图甲中倾斜细线与图乙中弹簧的拉力之比为FT1∶FT2=cos2θ∶1,选项C错误,D正确。

【解题法】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的两种思路

(1)轻质弹簧(或橡皮绳)模型:

因为形变需要时间,所以产生的弹力瞬间不会突变,可直接从受力分析入手确定合力,然后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加速度。

(2)轻质刚性绳或线(或接解面)模型:

因为形变很小,可以认为形变不需时间,所以产生的弹力可瞬间发生突变,应从即将要发生的实际运动入手,分析相应的受力,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瞬时加速度。

命题法3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典例3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答案] C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错误。

因为甲对绳的力和乙对绳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二者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绳子质量不计,所以两者可认为是一对平衡力,B错误。

冰面比较光滑,摩擦力可忽略不计,设绳的张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知,若m甲>m乙,则a甲

at2进一步推知,甲的位移较小,乙先过界,C正确。

冰面上“拔河”比赛的输赢只与甲、乙的质量有关,与收绳速度无关,D错误。

【解题法】 判断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方法

(1)看作用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

(2)看产生力的原因: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产生的,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平衡力中两力的性质可同可不同。

典例4  置于水平面上的小车上有一弯折角度为θ的细杆,如图所示,细杆一端固定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

当小车以加速度a向左加速前进时,小球对细杆的作用力多大?

方向如何?

[答案] 大小:

F=m

方向:

与竖直方向成arctan

角斜向右下方

[解析]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重力mg和细杆对它的作用力F,将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水平分力为Fx,竖直分力为Fy,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y-mg=0,Fx=ma

故细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F=

=m

又α=arctan

=arctan

=arcta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对细杆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F=m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arctan

角斜向右下方。

【解题法】 转移对象法

“转移对象法”是物体的受力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本质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当待求的某个力不容易求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

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

在求解摩擦力的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此法。

命题法4 单位制

典例5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与空气的密度ρ及压强p有关,下列速度表达式(k为比例系数,无单位)中可能正确的是(  )

A.v=

B.v=

C.v=

D.v=

[答案] B

[解析] 物理公式在确定了物理量的数学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题目中虽对速度v与密度ρ及压强p的关系未作任何提示,但可以用单位关系来检验它们的数量关系。

故可以把密度ρ及压强p的国际单位用基本单位导出,再代入上述选项进行检验其结果的单位是不是速度的国际单位“m/s”。

压强p的单位用1Pa=1N/m2,1N=1kg·m/s2,密度ρ的单位为kg/m3,k无单位,代入B项,

=m/s,选项B正确。

【解题法】 量纲检验法

采用国际单位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比较简单的验证法——量纲检验法,即当进行物理量运算时,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一个表达式,很难判断其正误。

这时,可将各物理量的单位全部代入式中,对单位进行运算,若得到的单位不是所求物理量的国际单位,结果就一定是错误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量纲检验法得到的结果不是肯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