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963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x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统领后面的教学内容,因而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能出,需要重点学习。

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4)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考纲链接

  1.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2)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8.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却不能替代教育规律。

  9.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10.古代教育学思想:

(1)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

“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

“问答法”分三步:

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11.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

  1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称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

  1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4.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3)研究方法的多元与互补。

  1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6.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是(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教育起源于(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模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自( )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A.原始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古代教育

4.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 )。

A.原始教育的特点

B.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C.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D.古代教育的特点

5.学校产生于( )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8.当今世界,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教育也酝酿着一场巨变,已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日益从理想和概念变为现实,现代教育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 )。

①教育终身化②教育社会化③教育生产化④教育民主化⑤教育国际化⑥教育现代化⑦教育多元化

A.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9.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

10.“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11.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

A.察举制

B.举孝廉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2.(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13.古代西欧教育,( )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

A.神学

B.算术

C.文法

D.辩证学

14.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15.教育学就是研究(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16.“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 )教育的思想。

A.全民

B.终身

C.民主

D.现代

1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18.道家主张教育要( )。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20.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1.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 )编写的。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23.哪部教育著作被人们看做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4.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教育观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福禄贝尔

C.陶行知

D.陈鹤琴

25.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26.下列选项中,对教育学发展阶段表述正确是( )。

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C.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27.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28.下列选项对单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组实验法是在一个组或一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里进行的实验

B.在单组实验时,应使测验题的性质和难度相等,以便作出正确的评断

C.单组实验的时间没有限制,可长可短

D.单组实验的实验效果易受学生年龄和学力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29.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30.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

A.50年代以后

B.60年代以后

C.70年代以后

D.80年代以后

31.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论述了教学的四阶段,即( )。

A.明了、联合、系统、想象

B.明了、联想、系统、手段

C.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D.清楚、明了、系统、方法

3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3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34.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

A.《新编教育学》

B.《教育学》

C.《新教育大纲》

D.《实用教育学》

35.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下列选项对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B.提倡发现学习

C.他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D.他发现学习理论对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主张儿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容易推行的

36.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37.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

B.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

C.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D.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

39.在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因而教育上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

( )和骑士教育。

A.斯巴达教育

B.宗教教育

C.教会教育

D.雅典教育

40.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主张的一项是( )。

A.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

B.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C.他批评了苏联传统的教学理论对发展学生智力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D.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主张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42.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扩大了教育对象,采用了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了“( )”,使劳动人民的子女有了一定的受教育的机会。

A.高等教育

B.宗教教育

C.普及教育

D.骑士教育

4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44.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45.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4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47.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8.1632年英国哲学家(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49.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50.终身教育是( )。

A.古代教育的特点

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

C.近代教育的特点

D.现代教育的特点

5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称为是(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5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5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54.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55.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56.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5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58.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

A.义务教育

B.初等教育

C.普及教育

D.平民教育

5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6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61.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6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二、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_______活动。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_______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3.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_______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的目的是影响_______。

5.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_______和_______。

6.学校教育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其最突出的目的就是培养_______。

7.“终身化教育”概念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8.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_______,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

9.战国后期,《礼记》中的《_______》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10.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到形式化,再到_______教育的演变。

11.制度化的教育指向是各级各类_______系统。

_______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12._______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主要负责情感与认识之间的联系及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传授。

13._______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各方面对教育施加影响。

14._______是起始阶段教育,是处于较低级阶段的教育,显得非常简单和原始。

15._______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7._______虽然不是唯一的工具,但它是“第一”工具、首要工具、最审慎的工具。

l8.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19.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_______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1.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当时称为_______。

22。

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公元前21世纪的_______。

23.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自由七艺。

24.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_______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_______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___学制)以及___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___学制)。

26.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7.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_______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28.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29.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_______。

30.教育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_______》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3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___》中。

3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_______的《_______》。

法国启蒙思想家_______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_______》。

34.德国哲学家_______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35.瑞士教育家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36.英国哲学家_______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37.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_______的《_______》为标志,美国_______的《_______》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38.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_______化和教育的_______化。

39.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___。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的过程。

40.中国近代正式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2.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

3.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4.简述教育的功能。

5.教育学的研究经历了哪些阶段?

6.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7.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

8.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9.生产力对教育有哪些制约作用?

10.近代社会在制度、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起源。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3.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什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

在第一节课上,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

老师的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给格里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

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

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