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796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docx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

论胜海舟的国家思想

陈秀武

【英文标题】KatsuKaishu'sConceptofNationalism

【作者简介】陈秀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

(长春130024)

【内容提要】幕末与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胜海舟,在1853年美国海军上将培理来航后民族危机意识高涨的形势下,于培理离去一个月时撰写了《海防意见书》并得到幕府的赏识。

《海防意见书》中阐述的海防国家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贴近现实,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高;其二,主张开国,提倡贸易立国,期待实现富国强兵;其三,体现了胜海舟对国际关系中力量变化的体得与认知,可以认为是对冲突理论的诠释。

KatsuKaishu,aJapanesepoliticianofthelateEdoPeriodandtheearlyMeijiperiod,composedSuggestionsonCoastDefensein1853,afterone-monthleaveofAmericanAdmiralPerry,whosesailingtoJapanarosetheirnationalcrisisconsciousness.EdoBakufuappreciatedhim.SuggestionsonCoastDefense,whichelaboratesonideologyofnationalcoastdefensehasthefollowingfeatures:

closingtoreality,capabilityofproblemsolving;advocatingopenuptotheworldandestablishthecountrybytrading,thenrichenthecountryandstrengthenthearmy;evenstandingforbuildingAsianalliance;manifestinghisacknowledgeofthechangeofinternationalforces,whichcanberegardedasaninterpretationofconflicttheory.

【日   期】2008-04-08

【关键词】胜海舟/《海防意见书》/国家思想/冲突KatsuKaishu/SuggestionsonCoastDefense/ideologyofnationalism/conflict

   “无敌将难成事业”是胜海舟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哲学,集中反映了海舟在冲突与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人生态度。

他将“敌”视为割断“自我”状态非变化连续的原动力,期待在断裂的层面上求得自我的更新与发展,之于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1853年黑船来航后,他又将这种处世哲学应用到处理日本与欧美各国的国际关系之中,同样收到了效果。

本文拟以《海防意见书》为中心,探讨海舟的海防国家思想及其赋予冲突理论的实践意义。

   一、胜海舟其人

   胜海舟(1823-1899),幕末与明治时期的政治家,旗本之子,生于江户。

他的曾祖父生存的时代时逢德川治国的武家时代,当时人们都以三河武士①出身为荣。

但从实际的血统来看,海舟连旗本②的后代都不是。

曾祖父是从农村流浪到江户的盲人,在穷困潦倒之际偶然进入一家赌场,靠放高利贷起家,从而成为拥有资金30万两、17个地面的大富豪,成为日本“立志篇”中的大英雄。

后来,他成为盲人世界中的王侯,被称为“男谷检校”。

“男谷检校”巧妙地利用江户时代的养子制度,将小儿子以三万两的代价送给旗本做养子,亦即海舟的祖父男谷平藏。

男谷平藏与妾所生的第七子,用以购买胜家股份的形式成为旗本胜家的养子,即海舟的父亲胜小吉,后来男谷家与胜家合并。

追根溯源,海舟的曾祖父的血统实为越后小千谷的农民,利用金钱打开了通往高贵之处的通道。

因此,可以认为,江户时代的“养子制度是使得社会的空气进行新陈代谢的工具。

”[1]12

   1838年,即海舟16岁时,父亲胜小吉将家督③的位置让给他,海舟从此成为胜家的户主。

同年,海舟开始跟随岛田虎之助④学习剑术(在此之前,他向伯父男谷下总守求教剑术)。

在岛田的门下,不仅剑术有所长进,对海舟来说,更为必要的是他对“修炼胆识”之于剑客重要性的认知。

有材料记载,岛田不断地教育海舟:

“学习剑术光学‘型’不可,在当今社会也毫无益处。

要学习剑术并想要有所修行的话,必须学习真正的剑术。

而真正的剑术,必须从磨炼胆识开始。

今后,请磨炼胆识。

”[1]66在胆识教育的感召下,海舟开始学习禅宗并在寺院打坐。

与此同时,岛田还反复劝说海舟学习兰学。

这样,刻苦练剑加之参禅与学习兰学,使得海舟成为幕末的著名剑客之一。

不仅如此,在修心养性上也成就了海舟。

可以认为海舟的处世哲学是与岛田的教诲分不开的。

海舟21岁时,从岛田那里获得了传授剑术的许可(执照)。

   在兰学兴盛时期,海舟对兰学狂热得如醉如痴,曾经想成为兰学家箕作阮甫④的门下,可能是由于海舟的服饰与装束而遭到拒绝,后转投永井青崖之门。

为了与永井在联络上的便利,1846年将住所迁至赤坂田町。

对荷兰的兵书倍感兴趣,经常去旧书店并结识了四谷的与力,二人之间围绕着买书与借书留下了一段交往趣事[2]。

   与佐久间象山的交往,使得海舟对西洋兵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译介荷兰辞书。

1850年父亲去世,海舟在田町开设私塾(即由杉亨二担任塾长的“冰解塾”)宣讲兰学。

1852年12月,妹妹顺子嫁给佐久间象山。

1853年培理来航后,海舟撰写了《海防意见书》,1854年奉命提出。

因此,海舟得到时任海防挂目付的大久保忠宽的赏识,1855年7月被派往长崎学习海军知识,进入海军传习所⑥。

1860年海舟担任咸临丸船长横渡太平洋,用37天时间到达美国的旧金山,5月6日回国。

1862年,担任军舰奉行⑦,在政治路线上与横井小楠同步。

10月坂本龙马来访,听取了海舟的开国论、富国强兵政策后,遂入门成为其弟子。

1864年在神户设立海军操练所,担任总理职务。

在1868年戊辰战争时,他担任陆军总裁,成为旧幕府的代表。

1868年4月6日,代表幕府方面与西乡隆盛在江户藩邸谈判,使得江户无血开城。

明治维新以后,历任新政府的参议、海军卿、枢密顾问官,此间与萨长藩阀政府进行过批判。

他的主要著作有《海军历史》、《陆军历史》、《开国起源》、自传《冰川清话》等。

1899年1月因脑溢血去世。

海舟的一生无论对于幕府,还是对于明治政府都是一个值得特书一笔的功臣。

   二、《海防意见书》

   1853年美国舰队来航后,日本国内茫然不知所措。

当时,诸藩、大名以及与幕府关系密切者纷纷上书,在幕府负责海防事务的大久保忠宽的建议下,海舟也向幕府提出了《培理来航之上书》、《关于海防之再度上书》,后人将其合称为《海防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1853年7月撰写),后来只有海舟的意见书在多达700余封的意见书中真正得到了老中阿部正弘的赏识。

主要原因概在于《海防意见书》所提出的开国论、贸易立国论与富国强兵的对策都和幕府的实际需要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意见书的内容要点如下:

“一、录用人才;二、与海外通商贸易,将其收益用于海防建设之费用;三、加固江户的防守;四、救济贫穷的旗本,改建西洋式兵制,在接近江户的地方创建教练学校;五、制造用于火药的硝石”[3]。

海舟一针见血地指出,外国船只之所以能够进入江户湾,是由于海防力量薄弱而造成的,认为建设海军乃日本当务之急,因而《意见书》是一份包括具体战略的江户湾防守方案。

《意见书》在分析具体形势的前提下,指出了现实中所存在的弊端。

   其一,批判了幕府传统兵法、枪炮存在的弊端。

《意见书》指出,“本邦之枪法兵制拘泥传统,武备松弛已无实用。

故他者稍有觊觎,则尽显轻蔑之体。

”即是说,幕府传统的军队体制应该加以改革了,德川创业以来的200余年的太平时代,带来的负面效果是武备松弛。

这种状况,在敌人进犯时,幕府将束手无策和尽显尴尬。

也就是文中所强调的“诸蛮夷猖狂,国威将衰,各大名疲于奔命,恐万民劳役,怨声载道。

”[4]255

   其二,他国军舰固若金汤,回旋自由,阻止其进入江户湾难上加难。

   针对上述的两个弊端,海舟提出了与其对应的策略。

   第一,时下的急务在于改革军制、采择良将和调练新军。

这是针对第一弊端,海舟所提出的应对策略。

实际上,这是内容要点中的“录用人才”和“改建西洋兵制”。

另外,他还提出“在江户湾建造坚固的‘台场(炮台)’、对旗本给予照顾等也是当务之急。

”[4]255-256海舟之所以提出了对旗本加以照顾的建议,原因在于他出生于旗本家。

   第二,要根据江户湾的地势进行设防。

海舟痛感他国军舰之坚固与回旋自由的危险性后,强调指出没有比加固江户更为重要的了。

他主张因地制宜,在羽田、品川、佃岛等地建造能够安置70挺大炮的炮台;在深川、芝等地建造可以设置10挺或20挺大炮的炮台。

   在“挑战与应战”的文化冲突模式下,海舟敏锐地从客观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求最终解决问题。

上述对形势的分析,只是他阐述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指出幕府军制的弊端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也只不过是一个国家所以成其为国家的基本条件。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抵御海寇的入侵呢?

海舟认为,没有军舰是万万不可的,即便有了军舰,没有熟练操纵的技术也难以应急。

因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强调了建造军舰、变革兵制的重要意义。

他说:

“海国兵备之要在于建造军舰,此乃天下之通论。

……没有坚船则难以达成彻底防御外敌之目的。

”[4]256但是,建造军舰需要巨额资金,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将难成。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海舟极力提倡与外国通商贸易,即提出了“开国交易论”。

在欧洲列强来航的冲击下,海舟并没有回避现实问题,而是将交易作为解决资金不足的主要手段。

他强调,抵御外敌兵备的策略,应在与其交易中完善,如果没有交易中的获利,也不能称其为完备。

他所强调的交易的具体方案,是由日本向中国、俄国以及朝鲜输出杂谷杂货,与其有益之物品相交换。

单方面由日本向他国输出,阻止上述国家货物流入,这样国家财产流失小,对日本更为有利。

这就是海舟交易论思想的核心所在。

   由此可见,海舟用演绎方法将其思想纳入一个合理的体系之中。

即他主张建造军舰需要开支,开支来源于贸易通商,因此他的开国论与海防论是基于贸易立国的富国强兵论。

他认为,“防御外敌不仅在于军舰完备与否,而且还在于操纵军舰的熟练程度”,为此,他主张录用人才,购买军舰,为了积攒购买军舰的费用要积极进行交易;提倡兵制改革,创建大规模的军校等。

最终的归结点是建立强大的海军。

   可以认为,胜海舟的《意见书》属于“幕吏”的上书[5],与雄藩大名的上书有所不同,是典型的幕府中心的官制贸易论,反响很大。

因这份价值厚重的意见书,海舟被老中破格录用为“下田取缔手付”,负责西洋书籍的翻译工作。

为学习与传授海军知识,他来到长崎,进入海军传习所。

1855年33岁的胜海舟被任命为“长崎海军传习”,正式进入幕臣行列。

   在长崎工作的五年时间里,他接触到了西方的炮术、航海术和造船术,在荷兰军官的指导下成为海军专家。

与此同时,他在与外国人接触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起了近代国家的观念。

   三、胜海舟的近代国家观

   在幕末大名分裂割据、国防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大部分日本人都将自己所属的藩视为国家,“藩即国”的思想根深蒂固。

例如,长州藩士将长州视为国家,而日本则被他们称为想象中的“天下”。

针对这种情况,胜海舟十分忧虑,他已经意识到国家的整体概念对当时的日本是何等重要。

   在长崎海军传习所任职期间,海舟与荷兰海军中尉曾有交往,并了解到荷兰海军中尉对日本的真实看法。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旦国家有难,国民必须要承担同心合力保卫祖国的义务,但日本人的这种义务观念似乎很淡薄。

(2)荷兰海军中尉曾就这个问题问过日本商人,“如果长崎遭到外国人的侵略,你能保卫自己的城市吗?

”商人答道:

“我不知道,那是幕府的事。

”中尉听后认为,如果这样,那么荷兰军舰的舰长,带领一名军官,四十五名陆战队员登陆,就可以轻而易举占领长崎的所有要害。

(3)萨摩藩等强大的西南诸藩同幕府间尖锐的政治对立,更是一可乘之良机。

海舟对荷兰海军中尉的这种见解非常紧张,也非常敏感。

他意识到,一个海军中尉都可以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日本的现状,那么安政年间与日本签订条约的各国对日本的各方面动态应该掌握得更为清楚。

因此,他深感幕府为了日本整体的利益,应该考虑京都朝廷和诸藩的立场,在适当的时机实行“奉还大政”,建立统一的国家,以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

当时,对海舟这一思想表示理解和支持的有高杉晋作、五代友厚等人。

他们大都是去过中国、荷兰、英、美、俄等国,同外国人有过接触、熟悉兰学的开明派进步志士。

   胜海舟在忧虑日本各藩国家意识淡薄的同时,于1860年乘坐咸临丸出访美国。

这为胜海舟提供了与美国这一“他者”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也为其提供了反省“自我”的可能性。

咸临丸是从荷兰购买的仅有四百余吨的军舰,它是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造成的。

幕府在管理与使用方面,无论是意识还是实际操作能力都远远落后,尤其是那些高官依然沿用封建的陈规旧习,不学无术。

加之,在咸临丸上陪乘的美国军官嘲讽日本的海军军官毫无海军知识,海舟对此无限愤慨。

他深深感觉到近代化的舰只必须由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去操纵,而且对人际关系也应该加以调整以使之与变化的现实相适应,这样才能使军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可见,在“他者”的刺激下,海舟做到了对“自我”的反省。

   到达旧金山以后,在美国政府接待的欢迎会上,海舟惊喜地发现美国国家体制的先进,痛感日本的落后,与此同时他还实地感受了男女平等以及人人平等的美国实情。

例如,在欢迎会上,有关人员的妻子、女儿等着装艳丽、高兴地跳舞,而男人们则在用心地接待外宾。

另,他注意到旧金山和长崎的钢铁厂没什么两样,只是背后的社会制度有所不同而已。

美国是总统共和制,总统是从民众中选举产生的,比日本的将军、武士世袭制度要先进得多。

因此为了日本,海舟大力主张广纳贤才,让他们真正地做到人尽其才。

   1862年,海舟晋升为军舰奉行并于第二年在神户设立军舰操练所,为诸藩训练航海人员。

同时,又设立海军塾,坂本龙马、伊东祐亨、陆奥宗光等就是他的塾生。

此外,他还重用弟子坂本龙马,让他在军舰操练和海军塾工作。

   随着眼界的不断拓宽,海舟的国家观变化了,原本以幕府为中心的国家建设理念发生了动摇。

他虽身为幕府重臣,但不时发表激烈言论批评幕吏们的腐败无能。

他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高瞻远瞩,主要表现在对“江户无血开城”的贡献上。

1868年的伏见、鸟羽战役讨幕军胜利后,继而以天皇名义发表诏书讨伐幕府,对江户采取包围形势。

各国声明在天皇政府和将军政府内战期间保持中立。

这时,幕府内部出现以小栗忠顺、榎本武扬、大鸟圭介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胜海舟、大久保忠宽为代表的主和派。

关于两派斗争的情况,胜海舟在1868年2月11日的日记中记载到:

“将军(德川庆喜)在上,臣多年接近京都,对将军并无疏远之意,伏见一战,实乃失不肖之指令所致,以至于蒙朝敌之名,今不辞,仰天裁(天皇的裁许),以谢从来之过失。

且,尔等愤激,畅所欲言,如果发生战事不但没有结果,反而重蹈印度、中国之覆辙,皇国瓦解,生灵涂炭,实乃不忍。

罪上加罪,将触天怒。

尔等要体认我之命意,不要举兵。

如若不听,轻举妄动者,并非我臣。

伏见一战,不用我之建议,甚至无视将军之意向以至失败。

今返回指令,且勿再伤我意。

”[6]即是说,海舟是幕府重臣,但是并不主张打那场伏见、鸟羽战役,并将所有的过失承担起来。

而且,他担心日本会像印度或中国那样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企图以“皇国”的概念达到整合民众思想意识的目的,力主和平。

他完成了向重视“皇国”的思想转变,也达成了由“藩即国”的理念向“日本国”整体观念的暗转与消化。

   四、冲突理论的实践

   《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对“冲突”作了如下定义:

“冲突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冲突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直接反对关系。

”如何理解冲突是寻找解决冲突和回避冲突的关键所在。

在幕末的日本,思想家兼政治家的胜海舟对“冲突”的应对与化解具有经典示范意义,同时也赋予冲突理论以实践意义。

   “无敌将难成事业”是海舟化解冲突的基本思考。

他将所有的对手或敌人视为事业成功的前提,这是他在修炼剑术时的领悟。

海舟将这种领悟扩大化,应用到处理国际关系上来。

他清醒地意识到,在外来冲突的刺激下,对立的他者会成为重新认识自我的催化剂。

在他者的刺激下,海舟完成了超越“藩”的藩篱与制限,他将从兰学获得的有关对西洋军队的认识应用于构想日本海军[7],这无疑是海舟的过人之举,也是他能够将他者的外力巧妙地转化为创新自我之动力的西洋文化要因。

海舟在自传《冰川清话》中,言及“外交秘诀”时强调指出:

“截至目前为止,我也曾遇到过外交难题,但所幸的是一次也未曾失败。

原因概在于我有一外交秘诀。

心若明镜止水是年轻时修炼剑术的最高境界,将其运用到外交上来也丝毫不会有失误。

”[8]

   此外,海舟对“冲突”的理解与巧妙运用还体现在他能在“暗杀”盛行的时代保全自己和为“江户无血开城”所做的努力上。

   幕末日本是“暗杀”盛行的时期,作为一个提倡“开国论”的政治家被暗杀的可能性很高。

从文久2~庆应3年(1862-1867),就发生过40余起有名暗杀事件。

其中,1864年7月11日,佐久间象山被肥后藩的尊攘派志士暗杀;1867年11月15日,坂本龙马和中冈慎太郎在京都近江屋被暗杀等等。

1861年12月,坂本龙马接近海舟,其原初想法“听说胜这家伙主张开国论,是很奇怪的家伙,必须杀掉”[1]150。

即想要暗杀海舟,但是在与海舟交谈后,转而投其门下成为其门徒。

这可以看做是海舟将化解与西洋的冲突术,告之龙马并使之折服的缘故。

根据海舟自己的回忆,他腰间常常不佩带刀剑,当暗杀者与其面对面时,海舟以镇定从容的胆识击退对手,以和平手段化解矛盾冲突。

   在“江户无血开城”的问题上,海舟再一次表现出其对冲突的化解能力。

实际当时的日本存在主战派与主和派,结果海舟代表的主和派占上风。

1868年4月1日胜海舟派山冈铁太郎去会见讨幕军参谋西乡隆盛,双方就开城一事进行协商。

山冈铁太郎拼命诉说德川庆喜已无斗志,在东睿山中的菩提寺表示恭顺之意,并等待朝廷政命。

并力说庆喜拥有公正无二之赤心、重视君臣之大义。

被他打动的西乡隆盛提出了八项不战条件:

“一、包括静宽院宫⑧、田安中纳言在内,宜全力贯彻旨意;二、将德川庆喜安置在备前藩;三、交出江户城;四、交出所有的军舰;五、兵器一律上缴;六、将江户城内的家臣全部移至向岛;七、严重取缔帮助庆喜的盲动者;八、处分与官军抗战者。

”上述八项内容,山冈铁太郎接受第三项以下的各要求,只是就第二条与西乡再次进行了磋商,因为备前藩是外样大名的领地。

所以,他规劝西乡说:

“西乡先生,假设你的主君(岛津公)身处与此相同处境的话,这种事情你会承诺下来吗?

”[9]这样,满怀武士精神的西乡被山冈铁太郎打动了,西乡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他,只是提出在进攻江户前,再进行一次谈判。

   1868年4月6-7日,胜海舟与西乡在江户的萨摩藩邸,举行了会谈。

当时任陆军总裁的胜海舟一面谈判,一面进行谈判破裂的准备。

谈判一旦破裂,第一,让将军庆喜亡命英国;第二,在江户实施焦土战术,使讨幕军无立足之地;第三,疏散将军家眷及江户妇孺至房总。

胜海舟提出了:

“德川庆喜隐居在水户藩;交出江户城后,即日将城暂交田安家”等两个条件,后来折中为“庆喜居于水户;江户城暂交尾张家”。

在这样的条件下,江户无血开城。

实际上,促使谈判获得成功有胜海舟的技巧因素在里面。

海舟在谈判时,背地里通过英国公使给西乡施加压力。

“江户城发生战争,居住于此的英国人将会受到牵连。

如果讨伐谨慎行事之将军的话,将会受到国际的批判。

”在海舟内外政策的配合下,以保全将军庆喜的性命和德川氏的家名为条件,双方达成协议。

这样,1868年4月江户城未经战斗便开城投降让给讨幕军了,最终达到了和平开城的目的。

   胜海舟是兼具开明幕府重臣与志士身份的政治家,他在国家的完整性与增强国家近代性上无疑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无敌将事业难成”的处世哲学起到了指导作用。

他的人生历程恰好是对冲突理论的合理的实践过程。

   注释:

   ①三河武士:

三河原指古国名,今天的爱知县的东部,也称为三洲。

德川家康的事业就兴起于此,跟随他的三河武士为他夺取武家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久保忠教于1622-1626年完成的3卷本的《三河物语》便是以德川家康的事业为中心展开记事的小说。

   ②旗本:

江户时代将军直属的家臣,领地不满1万石,具有参见将军的资格。

相反,不具有参见将军资格的被称为“御家人”。

   ③家督:

户主。

日本有“家督相续”之说,指在户主死亡或隐居时户主权的延续。

   ④岛田虎之助:

丰前中津人,游学九州一带,剑术无人匹敌,在江户也是如此。

虎之助在剑术以外还喜欢儒教和禅学,他讲究“心剑一体”,并认为心不正,则剑不正;学剑,必自心始。

   ⑤箕作阮甫(1799-1863):

幕末兰学家,津山藩医,曾经担任幕府的天文翻译官、藩书调所的教授,并为签署《安政五国条约》尽力。

   ⑥1855年,幕府为了引进西洋的海军技术和操练技术,招聘荷兰人在长崎开设的海军学校,1859年关闭。

   ⑦1859年由幕府设立的一个官职,主要统领海军,制造和购入军舰,培养操练技术人员等。

   ⑧静宽院宫:

和宫落发出家后的尊称。

和宫(1846-1877),孝明天皇的妹妹,下嫁给将军德川家茂,家茂死后,落发后号为静宽院宫。

 

 

【参考文献】

   [1]山路愛山.勝海舟[M].東京:

東亞堂書房,1911.

   [2]伊藤痴遊.勝海舟[M].東京:

平凡社,1941:

138.

   [3]塩田道夫.人間勝海舟[M].東京:

弘济出版社,1973:

59.

   [4]江藤淳.勝海舟全集2[M].東京:

講談社,1982.

   [5]青木美智男,河内八郎.講座日本近世史7開国[M].東京:

有斐閣,1985:

80.

   [6]勝海舟.勝海舟日記[A].佐藤誠三郎,吉田常吉.日本思想大系56幕末政治論集[M].東京:

岩波書店,1976:

549.

   [7]山田洸.幕末維新の思想家たち[M].東京:

青木書店,1984:

177.

   [8]勝海舟.水川清話[A].江藤淳.日本の名著32勝海舟[M].東京:

中央公論社,1984:

119.

   [9]子母澤寬.勝海舟下[M].東京:

講談社,1973:

141-142

转自《日本学论坛》(长春)2008年2期第49~5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