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774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

《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区管理制度 10个.docx

大学区管理制度10个

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管理制度

一、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拓宽大学区教师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以素质教育、教学成果为抓手,提高全体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职业内涵,特制定本制度。

指导原则

第一条 加强区本教师培训,提高教学实施水平。

按照“全员、全面、全程”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教法、抓实学科培训。

通过开展大学区集中讲座、教学观摩、理论研讨、教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条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与驾驭能力的培训。

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扩散、交流的过程,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如何高效进行教学,对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对学生的引导,驾轻就熟,才能游刃有余。

教师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组织的能力和技巧。

第三条 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素养。

积极探究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方法,借助各种培训学习平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和研究性教师。

基本要求

第四条 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

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运用大教育观和学习观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在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探索新的教学行为。

第五条 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培训。

着重培训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导入、强化、变化、刺激、提问、分组活动、教学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以及补偿教学等基本技能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检查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合作研究、偶发事件处理、与家长和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丰富和发展教师教育智慧。

第六条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利用网络搜集获取信息、加工利用信息、整合交流信息和评价信息成果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益。

第七条 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

主要是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研究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第八条 在内容选择上,把以“学科”为中心、着眼于知识的系统深化和整体性的培训内容,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其内容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注重反映现代教育观念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操作流程

第九条 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进行知识理论的培训,教师能力和心态的培训。

第十条 积极利用各级学会主办的竞赛、会议、各种交流活动,鼓励有条件的老师参与活动,提高认识。

组织全员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教学课件等的征集评比活动。

第十一条 以教研组为单位申报培训计划,对有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进行不定期集中培训。

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在各校积极承担各项教科研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学区长学校的引领作用。

在课题研究方面,承担相关课题,课题负责人牵头,组织成员学校共同参与,共同开展研究;整合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课题,统筹规划学区内课题的开题、研究、结题、展示等活动,扩大课题研究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第十三条 以学区长学科组为核心,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家指导,教研引领,邀请学区学校相关学科教师全程参与。

第十四条 充分发挥大学区内学校学科教师优势,开展名师、骨干教师跨校听课、评课指导和教学研讨,组织教学引领和学科教学培训等活动,促进成员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成员学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学区学校教师听课、评课。

第十五条 开展名师带徒,教师结对,网上捆绑等活动。

大学区内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帮扶学区内年轻教师至少一名。

学区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到学区学校进行“影子培训”。

第十六条 在大学区内学校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发挥互助作用,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一课多磨、教学竞赛、课程开发、成果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借鉴经验,优势互补。

第十七条 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把相关资源集中存放,供全体教师课余浏览,有问题或建议可以发表,学区全体教师参与交流。

第十八条 本制度经大学区行政联席会议审定通过后实施。

                             

   二、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教师交流制度

  为落实《宁江区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方案》和《松原市宁江区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稳步、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学区内教师交流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大学区内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特制定《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教师交流制度》。

基本要求

第一条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促进教师在大学区内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

第二条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相对均衡、资源共享、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配置大学区内师资。

操作流程

第三条交流条件

1.大学区内各校在职在岗教师,身体健康。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3.教育教学能力强,精通业务,为各校学科骨干教师。

第四条交流方式

 1.为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向有序流动,优化学校的教职工编制,配强学区管理层力量,提升管理水平,每学年拟与成员学校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相关学科开展为期一周至一个月的互派教师活动,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探索教师队伍双向有序流动的合理途径。

2.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互派活动也将在校际间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

3.交流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常规》的要求,认真完成所教学科的各项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交流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通过信息交流、听课、座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努力带动接收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五条人员待遇

1.交流期间,交流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并由交流教师派出学校给予一定的交通和午餐补贴,具体数额由交流教师派出学校确定。

2.交流教师参加评先树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交流教师职务晋升同等条件下优先。

第六条考核办法

1.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教师交流工作考核细则,负责对交流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交流结束后,派出学校与接收学校要对交流教师的工作表现作出鉴定与评价,存入交流教师个人档案。

2.交流工作期满经考核合格后,个人交流情况作为交流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管理办法

第七条成立大学区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大学区内教师交流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八条交流教师由派出学校和接收学校双重管理,以接收学校管理为主。

第九条本制度经大学区行政联席会议审定通过后实施。

三、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教师评价制度

为实现大学区内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激励竞争,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根据课改的理念,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大学区内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以优化学校管理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新型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为根本目标,特制定《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教师评价制度》。

指导原则

第一条建立符合课程现念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在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一种着眼于教师、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

因而在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要针对教师个体的特点,让每个教师参与到自身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让教师为自己定位,为自己指出发展的可能性及目标,指出自身自主发展的途径、条件和方法,在构建中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双方认同,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从而促进教师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自身,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式的发展,使评价体系成为引导教师面向未来,成为一种期望性的评价体系。

第二条科学合理的开展教师评价,关注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只有创建起科学的合理的能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的为新课程服务,才能让教师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三条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教研组、年级组、学校领导、家长、教师自身参与到评价中,让教师获得全面客观的信息,从而让教师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四条创建灵活的评价机制,要客观的评价教师的工作,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成长的功能,必须在评价实践中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常规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基本要求

第五条使教师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端正工作态度,改变工作作风,促进教师和谐、健康的发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六条改进管理和评价模式,以评价促发展,提升全体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提高大学区内各个学校工作效率。

第七条科学、公正、及时地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

评价原则

 第八条发展性原则——评价是为了促进大学区学校工作和教师个人素质的发展,引导教师通过评价进行自我反思,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提高。

 第九条导向性原则——评价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广大教师准确地对自身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和教学能力、工作效绩作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价值判断,帮助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提升大学区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凝聚力与战斗力。

 第十条全面性原则——改革单纯以分数评价教学质量的做法,根据德、能、勤、绩四方面,多指标、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评价,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

 第十一条激励性原则——力求通过评价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不足,激发广大教师扬长避短,促进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和学习当中。

 第十二条灵活性原则——评价虽有规定分数,但在实际工作时,采取“上不封顶”方式,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研和课改中。

 第十三条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价运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都要公开透明。

评价要全面客观,坚持标准,切忌感情用事。

操作流程

第十四条对象和内容

1.评价对象:

大学区内各校在职在岗的全体教师。

2.评价内容:

根据不同的岗位,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为评价内容,综合评价。

第十五条评价时间:

教师评价每学期末进行,第一学期为初评,第二学期进行学年总评。

第十六条评价办法:

对教师考核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学生、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评议与行政评价相结合,多角度考核;德、能、勤、绩相结合,全面衡量。

具体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1)工作态度:

包括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自觉性,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承担学校、教研组和其它部门工作的态度,团结协作的意识等。

主要通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考核,群众评议,最后由大学区行政联席会议作出评价。

(2)常规教学:

包括备课、上课、改作、作业量和遵守教师常规制度等方面。

主要通过学生评议,教研组长考核,教务处检查进行。

(3)考试成绩:

主要通过对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

(4)教学教研:

根据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和学生竞赛、论文发表或评选、优质课评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评定。

教师评价先由个人总结自我评价,再组织交流和群众评议;评价小组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提出初步评价意见;评价领导小组全面审核分析,确定评价结论。

第十七条等级与奖罚

1.教师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人数控制在评价总人数的10%左右。

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事业心不强,纪律散漫,工作随便,教学效果差或造成事故等人员,应评为不合格。

2.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大学区内教师奖励办法,对评为优秀的教师作为校级先进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第十八条结果与作用

 1.评价结果经大学区“教师工作评价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后生效,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业务档案。

 2.各校教务处必须妥善存储所有原始评价资料,接受教师咨询,并将评价结果分别通知每个教师。

通知教师本人的主要信息有:

各项评价指标得分,本人所在位次和等级等。

各次评价结果将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

3.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与承认。

年度评价、评比“优秀教师”;普升职称及岗位聘任实行“评价结果”一票否决制。

专职教师,要评为“优秀教师”、年度评价要定为优秀,其当年评价等级必须为优秀;当年评价等级为差等的,其年度评价直接确定为不称职。

申报晋升职称的教师,其评价等级必须为良好以上(含良好)。

评价结果作为大学区内教师交流的重要依据。

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组织领导

成立以大学区各校党、政、工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学区长担任组长,开展评价工作。

第二十条本制度经大学区行政联席会议审定通过后实施。

四、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集体备课制度

根据松原市、宁江区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推动“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使学区成员校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借鉴经验,优势互补,促进大学区各成员校之间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使大学区集体备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集体备课制度实施方案》。

指导原则

第一条合作性原则,各成员学校要积极参与,真诚合作、相互尊重,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分享经验,合作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二条研讨性原则,各备课组要针对新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讨论,形成相互切磋、积极讨论、深入研究的教研氛围。

第三条互补性原则,各成员校之间要相互借鉴,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激励作用。

第四条实效性原则,要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通过集体备课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基本要求

第五条各成员学校要积极参加备课活动,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承办备课活动的学校要提前两周时间下发备课计划到各成员学校,各学科组集体备课要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次次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

第六条要围绕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处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内容进行。

追踪教学问题、叩问教学细节。

做到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等。

第七条加强集体备课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同时,要强化备课的总结与反馈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组织管理

第八条实行学区长负责制,固定流程,每学期首次集体备课由学区长学校负责,以后由成员学校轮流组织承办,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开展备课活动。

第九条由学区长学校牵头,确定学科集体备课组长,从成员学校优秀教师中选择一至二名学科教师,形成集体备课小组,共同完成备课任务。

评估检查

第十条建立集体备课常规检查制度和评价机制,对每次备课将从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进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并予以通报,同时依据检查结果设定A、B、C三个等次,作为成员学校年度考核指标,评选“优秀备课组“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本制度经大学区行政联席会议审定通过后实施。

   

五、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宁江区实验中学学区长学校中心教研组的职能,在校本教研方面进一步开拓创新管理、和谐管理、民主管理、开放管理的思路,有效开展大学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指导原则

第一条 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条 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严格落实新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条 深化课改理念,在改进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把解决资源整合、教师流动、经费投入和教师待遇结合起来,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激发学校活力。

第四条 确立大教研观,建立跨组、跨学科、跨学校教学研究交流与合作机制,走出去,请进来,立足校本研修,开门教研,开门办学。

基本要求

第五条 活动主题:

围绕新的《课程标准》,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和困难,包括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与技巧、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新的学习方式,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内容。

第六条 活动安排:

每学期开展大学区内对外公开的大型教研活动一次。

操作流程

第七条 充分发挥学区长学校学科教师优势,开展名师、骨干教师跨校听课、评课指导和教学研讨,组织教学引领和学科教学培训等活动,促进成员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第八条 大学区内成员学校应积极承担各项教科研任务,在课题研究方面,所承担的相关课题由课题负责人牵头,组织成员学校参与,共同开展研究;整合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课题,统筹规划学区内课题的开题、研究、结题、展示等活动,扩大课题研究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第九条 在市教科所和区进修学校教研员的指导下,大学区内学校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发挥互助作用,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竞赛、课程开发、成果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借鉴经验,优势互补。

第十条 统筹学区成员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资源,以育才中学为核心,成立学区中心教研组,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区的学科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定期开展活动,做到备课及研究成果学区共享,带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优化学区师资力量。

第十一条 本制度经大学区行政联席会议审定通过后实施。

六、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课堂互评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我市关于大学区管理制理念,特制定《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课堂互评制度》。

指导原则

1.通过建立课堂互评制度,达成校际间教育教学资源的了解、教育教学质量的观察、学科教学特色的掌握,为本学区各校校长进一步推进大学区建设提供决策、讨论、研究的依据。

2.课堂互评要聚焦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突破,关注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提出、方法指导及情感的濡染等。

3.课堂互评要聚焦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方式,要重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评价手段、分析其评价动机、判断其评价效果。

目的是提升教师课堂评价的能力、改进评价策略、提升评价效果。

4.课堂互评要着重于学生观察。

常规观察应以学生发言、目光跟随、动手动笔动口、对教师所抛出问题的兴趣及参与度等现象,深层次观察应涉及学生对问题的发散式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生成的问题。

通过观察及记录学生、听课人汇总现象、探究本质、共同提出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可操作的方案。

5.课堂互评要落实于问题诊断。

“诊断”的目的是了解常规课堂教学现状,帮助教师观察、发现、提炼出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有效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同伴之间的交流。

 操作流程

6.推门听课。

由学区长学校召集成员学校校长、主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研室主任,组成听评课小组,每月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广泛了解该学校间常规课堂教学的情况,通过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目的,进行相关研讨,指出共性、研究个性。

7.互评会诊。

由本学区成员学校校长依据本校需要重点扶持的薄弱学科,向学区长提交计划,听课所在学校可提供一科或多科听评课需求,确定时间,学区长学校按汇总情况制定互评会诊听课实施方案,从本大学区中选出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聘请进修学校教研员与校长一起完成听评课任务,听课后进行互评会诊,提出改进方案、落实指导教师及追踪方式。

8.建设精品课堂。

成员学校在本学期内,以学校为单位各自推出一科或多科优质课堂,确定时间、科目等具体信息,由学区长学校汇总,学区长学校组织听课评价小组对这些精品课进行研讨。

9.开展同课异构。

在学区内,就同一节的内容,安排不同教师授课展示,各校听评课小组成员听课研讨,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让教学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升华。

管理办法

10.通过召开大学区行政联席例会,成员学校校长及主管校长研讨并制定课堂互评工作学期计划、学年计划、三年规划;

11.成立校长课堂互评工作小组,建设听课召集人制度。

七、大学区校长联席会议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宁江区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大学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关文件精神,规范大学区工作体制,建立高效科学的决策运行机制,保证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大学区联席会议制度为教育局协调大学区内各校校长决策制度。

各大学区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需由教育局组织经过大学区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

大学区联席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

 

第二条  大学区联席会议成员包括教育办大学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各大学区学校校长、业务副校长。

根据会议内容要求,可邀请大学区项目联络员等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第三条  大学区联席会议可根据议题内容按职责范围分别由各校校长轮流主持。

 

第四条  大学区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的主要事项有:

 

1.传达贯彻国家、省、市、区教管中心重要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研究本大学区贯彻落实省、市、区教管中心各项决定的措施和需要向各大学区报告的重要事项。

 

2.研究本大学区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年度总结、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重要改革措施、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

 

3.研究本大学区办学特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网上教研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4.其它需要由教育办大学区联席会议组织协调、讨论的事项。

 

第五条  凡提交教育办大学区联席会讨论的事项,议题内容主管负责人应事先充分调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第六条  大学区联席会议研究讨论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大学区联席会议到会者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会议讨论做出的决定,须经应到会半数以上成员通过方为有效。

若某些问题在各大学区之间存在较大分歧,应缓作决议,进一步调研、充分协商后再讨论决定。

 

第七条  会议参加者要严格纪律,按时到会、履行好职责。

对做出决定的事项,在没有正式实施之前注意做好保密工作,不得向外泄露。

 

第八条  凡经教育办大学区联席会议集体做出的决定,必须贯彻执行,实施中如需调整则应通过会议研究,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

 

第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八、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信息交流制度

  为做好大学区建设信息交流工作,推动学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特制定《宁江区实验中学大学区信息交流制度》。

指导原则

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反映大学区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实现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

       信息交流内容要求

   1.成员学校在落实具体工作中的做法。

   2.各项制度落实过程中取得的经验。

   3.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德育合作等方面开展的重要活动。

   4.行政联席例会做出的决定。

   5.其他与大学区建设有关的内容。

 

       信息交流操作流程

   6.确定专职信息员。

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主管领导亲自抓,要指定写作能力强的同志作为专职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编写和上报工作,并相对固定,保持工作连续性。

7.建立信息员库。

为方便保持联系、加强沟通,各校要于第二次行政联席例会前将信息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