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663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0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参考样历史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德治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以下各项符合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是

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②“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

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

③“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④“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出自孔子,强调的是统治者重视礼义、注重修养,百姓自然敬服;“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出自孟子,强调的是统治者实行好的政策和教化,自然赢得民心;二者的主张体现了德治思想,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

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强调的是以法治国,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两项;“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强调的是君主专制,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2.湖北省松柏汉墓48号木牍《二年西乡户口簿》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第一份汉代乡级户口簿,记载了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江陵西乡的户口情况,其部分内容如下,《二年西乡户口簿》对人口的详细统计,有利于

户数

大男

小男

大女

小女

人口总数

数量

1196户

991人

1045人

1695人

642人

4373人

(大男、大女:

年纪15—56岁的男子、女子;小男、小女:

年纪7—14岁的男子、女子)

①均田制度的推行②加强对人口的控制

③方便征收人头税④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中汉代乡级户口簿详细记载了汉武帝时期江陵西乡的总户数、总人口数及男女长幼情况,这有利于政府掌握当地百姓户数及人数情况,加强对人口的控制,方便政府征收人头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中“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是汉武帝时期,而均田制在北魏时期开始推行,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故选D型。

【点睛】

3.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粮食丰收,谷价较低,唐玄宗下诏:

“常平之法,行之自古,宜令诸州加时价三两钱籴(买入),不得抑敛”;待粮食短缺,谷价升高时,常平仓中粮食“即令减价出粜(卖出)”。

由此可知,常平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B.保证仓储充足

C.宗族内部救助D.稳定粮食价格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开元年间,常平仓在谷价低时加价买入,谷价高时减价卖出,这说明常平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粮食价格,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设置常平仓主要为了稳定粮食价格,“增加政府收入”“保证仓储充足”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唐玄宗时期的宗族内部救助信息,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睛】

4.下列中国古代灌溉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是高转筒车,最早在晚唐时期出现;②是桔槔,在商代就开始运用;③是人力翻车,在东汉时已经出现。

所以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②③①,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项。

5.清朝政府规定:

“民间嗣后买卖田房,必须用司印官纸(官署统一印制的典买文契)写契。

违者作为私契,官不为据。

”即百姓发生财产纠纷,使用没有在官府登记的“私契”作为凭证,官府不予采信。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在土地租赁中注意保护佃户的权益

B.政府重视对民间财产交易的管理

C.政府限制土地买卖以压制商业发展

D.中国契约制度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清朝政府规定民间买卖田房必须使用官方印制的典买文契,未登记的私契官,府不予采信,这说明政府重视对民间财产交易的规范与管理,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政府规范民间田房买卖,没有涉及土地租赁及佃户权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田房买卖的规范和管理,而不是限制,而且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契约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6.康熙年间,江苏嘉定县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

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

以上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说明清朝前期

A.地域性商帮的出现B.专业性集镇的发展

C.自由雇佣制度流行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年间,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促使一批农村集镇兴起和繁盛,B项正确;明朝时出现地域性商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制度的信息,雇佣关系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是国内贸易而不是国外贸易,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7.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沿革的是

A.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

B.中外朝制→郡县制→二府三司制→设立军机处

C.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内阁→二府三司制

D.三省六部制→中外朝制→行省制→郡县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秦朝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汉代实行中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宋代实行二府三司,A项正确;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不属于中央机构,排除B、C、D项

故选A项。

8.日本驻北京公使馆官员中岛雄记述了戊戌变法期间清朝官员对变法措施和康有为等人的意见,“康氏之议论甚高,而不切合实际”,“康有为的官制改革案在士林中均不以为然”,而光绪帝为消除改革阻力“罢免六部堂官”,“则是把改革事业放在各种怨恨的漩涡之中”。

以上材料所反映出的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是

①反对变革的守旧势力强大②权力集中在皇族手中

③维新派操之过急激化矛盾④清政府改革中央机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康有为的官制改革案在士林中均不以为然”可知康有为的改革方案没有得到官僚阶层的赞同,而光绪帝为推行改革方案还“罢免六部堂官”,“把改革事业放在各种怨恨的漩涡之中”,可知反对改革的守旧实力强大,同时维新派操之过急也使矛盾激化,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权力集中在皇族手中和清政府改革中央机构,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选B项。

9.1942年,胶东根据地领导指示:

“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

”此时中国共产党

A.调整政策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

C.实行减租减息,以“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

D.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

”可知,主张和地主阶级、小资产阶级合作,共同抗战,说明此时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以“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

故选C项。

【点睛】

10.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49个增加到111个。

这一变化的背景包括

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②两极格局瓦解,冷战随之结束

③中美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1965年到1976年,正是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大量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诞生,而且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了中国外交的发展,C项正确;1991年冷战结束,排除A、B、D项。

故选C项。

11.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萃取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传统医学成就进行去粗取精的一个典范。

空白处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肘后备急方D.本草纲目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肘后备急方》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萃取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传统医学成就进行去粗取精的一个典范,C项正确;《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排除B项;《本草纲目》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排除D项。

故选C项。

【点睛】

12.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我国

A.致力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B.需要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农业生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D.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我国稻谷、小麦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需求,故可知我国致力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A项正确;我国重视粮食储备建设,不能等同于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排除C项;集约农业是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排除D项。

故选A项。

【点睛】

13.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70年后,这一指标上升到77岁。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②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③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发展④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升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均寿命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①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人口出生率的提升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选D项。

14.雅典城邦多山,不适合种植谷物,因此农民种植葡萄和橄榄,出口葡萄酒、橄榄油,进口谷物。

公元前590年前后,雅典曾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和规划橄榄的种植,但规定不得因此破坏邻人的土地。

依据以上材料,雅典农业发展的特点是

A.土地属于城邦公民公有B.受到重商主义政策打击

C.形成精耕细作技术体系D.具有较高的商品化程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受限于自然地理环境,古代希腊种植经济作物并出口,进口粮食,政府也鼓励种植经济作物,由此可知雅典农业发展

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商品化程度,D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土地的所有权,排除A项;当时雅典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而非重商主义政策,排除B项;希腊没有发展起来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15.阅读下图,对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理解正确的是

罗马帝国大道(公元2世纪初期)

①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②促进了帝国贸易发展

③方便地中海周边地区文化交流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图示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这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①正确;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的建立,促进了帝国内贸易发展,②正确;据图示可知,地中海是罗马帝国的内海,因此罗马帝国时期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方便了地中海周边地区文化交流,③正确;丝绸之路开通是联系亚欧大陆,而材料强调的是罗马帝国时期在境内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④错误。

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选A项。

16.《大宪章》第十四条规定,国王征收协助金与盾牌钱,需在至少四十天前,将有关令状送达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王国的共同意见”。

以上条款

A.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形成B.促进英国普通法逐步形成

C.标志着议会君主制的建立D.对国王征税权力做出限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宪章》第十四条规定国王征税权力收到各级贵族的限制,这是有限王权的思想,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封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亨利二世改革后普通法的初步形成时期,排除B项;《权利法案》标志着议会君主制的建立,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睛】

17.《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意味着君主在一国之内享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最高权威,不再受制于其他任何封君封臣,而且还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独立地位。

上文作者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A.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B.增强了与会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意识

C.创立对违反条约国家进行集体制裁的办法

D.确定了处理国际事务的“大国一致”原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君主在一国之内享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最高权威,不再受制于其他任何封君封臣,而且还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独立地位”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增强了与会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AC项也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影响,但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排除AC项;现行联合国实行处理国际事务的“大国一致”原则,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18.1841年,美国辉格党(共和党前身)人威廉•哈里森担任总统后,把大部分民主党官员赶下台。

1845年,民主党人詹姆斯•波尔克担任总统,又把大批辉格党人撤掉。

当时公职成为对政党服务的酬谢,党魁利用手中权力收买人心。

这一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行政效率降低,腐败泛滥B.政党制度建立,轮流执政

C.南北矛盾激化,内战爆发D.启蒙思想实现,自由民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美国政治中,不同党派之间互相倾轧,实行政党分肥制度,这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腐败泛滥,A项正确;这一时期已经建立了政党政治,排除B项;内战爆发不是因为题干现象,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19.1871年,德国刚刚统一,俾斯麦宣称只有国家政权采取措施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由政府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与国家的需求相一致的内容。

为此德国政府

A.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B.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C.将社会救济责任交给社区D.武力镇压工人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政府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与国家的需求相一致的内容”可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工人的合理要求,并以此和遏制社会主义运动,为此德国政府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即合理地满足民众的一般要求,也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德国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政府是承担社会保障的主体,而不是社区,排除C项;材料体现政府用温和的方式,即社会保障缓解工人存在问题,而不是武力镇压,排除D项。

故选A项。

【点睛】

20.1929—1931年部分国家商品进口总额和税率变化情况

(各国商品进口总额指数:

1929年=100)

美国

英国

日本

商品进口总额指数

平均进口

税率

(%)

商品进口总额指数

平均进口

税率

(%)

商品进口总额指数

平均进口

税率

(%)

1929年

100

13.7

100

10.8

100

6.64

1931年

47.49

17.9

86.2

15.2

55.73

9.04

对上表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缓和帝国主义间的矛盾B.破坏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各国贸易壁垒使国际贸易萎缩D.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和相关数据可知,在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壁垒,企图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但是也导致国际贸易萎缩,进而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形势,C项正确;西方国家提高关税的行为恶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于1947年10月30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并未爆发世界大战,排除D项。

故选C项。

【点睛】

21.阅读下图,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发展的背景是

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发展示意图

A.世界市场的形成B.航天技术的发展C.电子商务的普及D.欧洲一体化发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空间科技的发展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故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发展的背景是航天技术的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A项;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欧洲一体化发展属于经济区域合作,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

%)

美元

英镑

欧元

日元

人民币

2011—2015年

41.9

11.3

37.4

9.4

2016—2021年

41.73

8.09

30.93

8.33

10.92

(某一种货币列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条件包括:

该国或货币联盟的货物、服务出口额排名全球前列,并在国际上广泛交易、使用)

以上变化反映出

①美元丧失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②国际货币多元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中,美元占有的比重最大,说明美元依然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①错误;国际货币多元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②错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中,中国的份额由无到占比10.92,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故③正确;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④正确;综合可知,③④正确,D项正确;①②错误,排除ABC项。

故选D项。

【点睛】

第二部分

23.中华民族是在历史

长河中逐渐形成的。

材料一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边疆各族大规模内迁,与诸夏(即中原地区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春秋时开始称“华夏”)杂处。

春秋时期,秦、楚因杂用夷狄之礼被中原诸国视为夷狄,齐桓公所举“攘夷”旗帜,攘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楚国。

战国时期,内迁至中原的各族已经与诸夏融合,而海岱江淮间的东夷、淮夷与吴越也先后与华夏融为一体。

秦、楚不仅与其他诸夏并列,且因势大境广而有统一诸夏之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汉祚久长,疆域广阔,汉人与边疆各民族杂处日益发展,人民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学习,通婚合好。

边疆各族开始称内地人为“秦人”,至汉中叶,渐改称为“汉人”,而汉人也以当朝国名自称汉人。

这一改变,既反映了汉民族的新特征,也反映了边疆各民族对汉人的新认识,已具有民族称谓的性质。

——摘编自陈连开《论华夏/汉民族的形成》

材料二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

时段

传播情况

A清末新政期间

近代较早提出中国各民族一体融合的“大民族”观点的是梁启超,1903

年他提出,“合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

后来他用“中华民族”或“中国民族”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B

民国初期

1912年3月,革命党领袖人物黄兴等发起成立了中华民族大同会(初

名“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满族人恒钧等少数民族人士也参加了此会。

该会发起电文写道:

“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

域,共谋统一,同护国权,当务之急,无逾于此。

C抗日战争前期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有关中华民族的著作大量出版,如郭维屏《中

华民族发展史》(1936年)、张元济《中华民族的人格》(1937年)等。

这些著作都梳理了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的历史,认为无论汉、蒙,或其他各族之光荣事迹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荣耀,以传播全民族整体化的中华民族意识。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至秦汉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

(2)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说明其传播中华民族观念的目的。

【答案】

(1)历程:

春秋时期。

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地区;战国时期,民族迁徙、商贸往来、兼并并战争等促进各民族人民频繁往来和和密切联系,内迁各族逐渐融入华夏族;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国家疆域辽阔,影响扩大,政府加强对周边少族地区的管理;以华夏族为核心,形成汉族共同体;汉族族称出现;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交流。

(2)答案示例:

A: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爱国的有识之士探索教亡图存之路。

梁启超用“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意图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强国之路。

B:

中华民国建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共和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中华民族大同会希望团结各族人民,巩固共和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

C: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学术界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团结,目的是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共同抗击侵略。

【解析】

【详解】

(1)历程:

根据材料“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边疆各族大规模内迁,与诸夏(即中原地区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春秋时开始称‘华夏’)杂处”可知,春秋时期,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地区;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内迁至中原的各族已经与诸夏融合”“秦、楚不仅与其他诸夏并列,且因势大境广而有统一诸夏之势”可知,战国时期,民族迁徙、商贸往来、兼并并战争等促进各民族人民频繁往来和和密切联系,内迁各族逐渐融入华夏族;根据材料“秦、楚不仅与其他诸夏并列,且因势大境广而有统一诸夏之势”“而汉人也以当朝国名自称汉人”可知,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国家疆域辽阔,影响扩大,政府加强对周边少族地区的管理;以华夏族为核心,形成汉族共同体;汉族族称出现;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交流。

(2)以选择A为例。

A:

根据材料“观点的是梁启超,1903年他提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爱国的有识之士探索教亡图存之路。

梁启超用“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意图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强国之路。

24.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背后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内涵。

材料一明清继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