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620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docx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

霁月光风耀玉堂——论史湘云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1

一、湘云之美………………………………………………………………2

(一)与众不同的出场……………………………………………………2

(二)欢乐的生活态度……………………………………………………3

(三)率真直爽的性格……………………………………………………5

(四)健康潇洒的形象……………………………………………………7

二、生活状态………………………………………………………………8

(一)悲惨的身世…………………………………………………………9

(二)艰难的生活…………………………………………………………10

三、史湘云结局小探………………………………………………………11

(一)关于两条脂批………………………………………………………12

(二)“旧时真本”的有关记载…………………………………………14

结论……………………………………………………………………15

参考文献……………………………………………………………………15

摘要:

《红楼梦》中有三位感染力极强的女性,宝钗的艳冠群芳和黛玉的风露清愁各有千秋,但始终遮不住“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史湘云的那一抹光彩,大说大笑,不拘小节的开朗性格,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坦荡胸襟,霁月光风耀玉堂

的诗情才华,甚至是些微的口吃,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悲惨身世丝毫没有抹杀她的魅力。

她那单纯而又丰富、乐观而又有愁苦、豪爽而又多情、直爽而又正直、既有须眉气又具女性妩媚的性格特色,真真是无人不爱,比起圆滑世故的薛宝钗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的豪爽豁达使人觉得她更易于相处。

关键词:

身世坎坷;健康活泼;豁达开朗;结局小探

 

前言

《红楼梦》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成功的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想象,尤其塑造了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人物形象,如黛玉的风露清愁,宝钗的娴雅端方,探春的精明能干,妙玉的高洁清雅,岫烟的淡泊宁静。

然而,只有一位女性,她的灿烂笑容在读者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她的一抹笑痕,诠释了“人为悲秋易断魂”,诠释了“抛书人对一枝秋”,诠释了“是真名士自风流”,没错,她就是史湘云。

她与众姐妹相比,自有独特的性格魅力,即带着“阳刚”气韵豁达浪漫的湘云之美——她的活泼开朗,她的潇洒风流,她的真情至性,她的古道热肠,她的名士风度,甚至她说话的“咬舌”,都带着鲜明的个性神采。

她并非大观园的“久居户”,却是最受园中兄弟姐妹欢迎的“开心果”。

她的每一次光临,都会给大观园带来节日般的欢乐。

一、湘云之美

(一)与众不同的出场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乐观开朗的性格,欢乐中却蕴含着悲的命运,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但在《红楼梦》的文本中,有关史湘云的出场描写却与众不同。

曹雪芹对史湘云的描写,既不同于对黛玉传神朦胧的笔法,也不同于对宝钗写实简约的刻画,其格调之清新、热烈、明快,实是悦人耳目。

在小说里,率性的湘云是在“大笑大说”中出场的,与王熙凤的出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并未描摹她的美貌,而是精心地勾勒出她顽皮、娇憨的情态,使这个心无挂碍的女孩呼之欲出: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腿就走,宝钗说道,等着咱两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说大笑着,见他两个来了忙问好厮见。

就这样,史湘云出场了,带着异常的神秘色彩,好像之前的所有人对她都很熟,用不着过多的介绍。

最精彩的还是后面一段:

……只见湘云走来,笑道:

“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

”林黛玉笑道:

“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宝玉笑道:

“你学惯了他,明日连你还咬起来呢!

”史湘云道:

“他再不放人一点去,专挑人的不好。

你自己便比是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

我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

”黛玉忙:

“问是谁?

”湘云道:

“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

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

”林黛玉听了冷笑道:

“我当是谁,原来是他!

我那里敢挑他呢。

”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

湘云笑道:

“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

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笑的众人不了,湘云忙回身跑了……(第二十一回)

“戚序本”对这段描写,有一段批语:

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

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

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

今以咬舌二字加以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字哉?

不独见陋,且更学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

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

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窟可也。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曹雪芹之所以能使“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并不在于脂评所谓“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而在于这“爱厄娇音”声中走出的,是史湘云娇憨性格形象的基本确立。

那与林黛玉斗嘴应对中所显露出的童心意趣和聪明灵秀;那要“爱”哥哥和林姐姐同她顽儿,又搬出宝姐姐,要黛玉挑毛病的童稚心理和孩子话;那“保佑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的调皮的反诌;那看到宝玉已拦住黛玉便“好姐姐,饶我这遭儿”的假求饶等等,都会让人忍俊不禁!

这些极富个性化的言行举止,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活泼俏皮的史湘云焉能不跃然纸上!

而史湘云的娇憨可爱,还是缘自她心性的纯真和大器。

(二)乐观的生活态度

众姊妹的群体生活,大观园的良辰美景,如果缺了史湘云,就会少了许多的“热闹”和“意思”。

对于迟到的湘云,作者还是用的“补叙法”,通过众人的回忆“补写”了她在荣国府的往事前情:

……王夫人、宝钗、黛玉众姊妹正在贾母房内坐着,就有人回:

“史大姑娘来了。

”……一时进入房中,请安问好,都见过了。

贾母因说:

“天热,把外头的衣裳脱脱罢。

”史湘云忙起身宽衣。

王夫人因笑道:

“也没见你穿上这些作什么?

”史湘云笑道:

“都是二婶婶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

”宝钗一旁笑道:

“姨娘不知道,他穿衣裳,还更爱穿别人的衣裳。

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来了,就是多两个坠子。

他站在那椅子背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头上挂的那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

’他可只是笑,也不过去。

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说,‘倒扮上小子更好看了’。

”林黛玉道:

“这算什么!

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住了没两日就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老太太一个簇新的大红猩猩毡的斗篷放在那里,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上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个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去,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

”说着,大家想着前情,都笑了。

宝钗笑问那周奶妈道:

“周妈,你们姑娘还是那么淘气不淘气了?

”周奶娘也笑了。

迎春笑道:

“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

也没见睡在被里还是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那里来的那些话。

”……(第三十一回)这便是湘云活在众人印象里的生动的趣事种种。

不只是在姊妹群里,就是在祖姑老祖宗、表婶“佛爷”的眼里,她也是个淘气异常的“假小子”——玩雪人、放炮仗、样样不落;着男装、喝酒划拳,样样都行;我们从中也可看到,她那与众不同的男孩子式的顽皮性情和爱说爱笑的乐天豪爽的心性。

而且有一点,在全书中,罕有迎春言谈之笔墨,独于湘云来时发次议论。

盖迎春本人沉默寡言与湘云之高谈阔论相为对比。

作者在倒叙“补写”中,完善着对史湘云自幼或说与生俱来的“英雄阔大宽宏量”的性格刻划,令人过目难忘。

宝钗将笄之年,贾母给她过生日,叫来了小戏班。

“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因问他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贾母命人另拿些肉菜赏与他两个;凤姐笑道:

“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机灵的她却不肯说出像谁;“宝钗心内也已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

“宝玉也猜着,亦不敢说”。

独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冲口而出:

“倒像是林妹妹的模样儿”。

贾宝玉深知,林黛玉肯定不喜欢听像她小戏子的玩话,他怕湘云说出会惹她不高兴,恼起来,又会闹矛盾,就“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结果是两头不落好,湘云和黛玉都恼了他。

纯真率直、出言无忌,是史湘云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她分明知道林姐姐的“小性儿”,也知道宝哥哥处处容让、护持他的林妹妹的心病。

但遇到她看不惯时,就立刻会直言不讳,绝不体谅宝哥哥的一片苦心。

且看看史湘云是怎样发脾气的: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

翠缕道:

“忙什么?

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

”湘云道:

“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

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

”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

“好妹妹,你错怪了我。

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

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我是怕你得罪了人,所以才使眼色。

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

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湘云摔手道:

“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

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

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宝玉急的说道:

“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

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

”湘云道:

“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

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

”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第二十二回)在场看戏的人,谁都看出那小戏子模样像黛玉,却都不肯明言。

或许老祖宗的“深爱”,“细看时越发可怜见”,也是因为她长得太像自己的外孙女。

唯有率直的史湘云,快人快语,无所顾忌。

事发之后,或许她更看不惯的甚至想挑战一下的,还是贾宝玉包括大家对林黛玉的那份小心和容让。

湘云同宝玉兄妹亲情甚笃,但她的一番气恼话,在姊妹间也是独一无二的犀利。

宝黛间的感情纠葛,黛玉流不完的眼泪,宝玉赔不完的不是,荣府上下几乎无人不晓。

连疼爱他们的老祖宗,也只能为这两个不省心的小冤家自怨自艾;内心含怨的王夫人,面上也只好装作不知;贫嘴的王熙凤,则不过开几句善意的玩笑,点到为止;首当其冲的宝姐姐,更是一向对此“浑而不觉”;也只有率直的湘云,会毫不留情地直白:

“别叫我恶心”、“别叫我啐你”这样的抢白话。

但即使是在湘云与黛玉闹的数次矛盾中,这个口无遮拦、心地敞亮的湘云,赋予你的观感,仍旧是“英雄阔大宽宏量”,而“小性儿”与娇憨的湘云是绝对沾不上边儿的。

薛宝琴初来乍到,史湘云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她:

“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往园子里来,这两处只管顽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合太太说笑,多坐一会无妨。

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可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第四十九回)对史湘云的直言,在场的人听了都笑了,薛宝钗就说她:

“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

”邢岫烟住进大观园,被安排在迎春房里,王熙凤倒是给了她和姊妹们同样的二两月银的待遇。

但邢夫人却要她“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并要她“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能着些儿搭着就使了”。

邢夫人是个“婪取财货为自得”的吝啬人,根本不理会侄女在大观园的尴尬处境。

正像岫烟向薛宝钗诉说的那样:

“那些妈妈丫头,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里不尖的?

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狠使唤他们。

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些钱出来给他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

因此二两一月银子还不够使,如今又去了一两。

前儿我悄悄的把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

”(第五十七回)而史湘云所“截获”的当票,就是岫烟的。

当薛宝钗讲明这当票的来历时,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只是勾起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伤,而史大姑娘听了,立即要挺身而出“抱不平”,不经意间透出的是她扶危济困的侠气和善良正直的大气:

……史湘云便动了气说:

“等我问着二姐姐去!

我骂他那起子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

”说着便要走。

宝钗忙一把拉住,笑道:

“你又发疯了,还不给我坐下呢!

”黛玉笑道:

“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

又充什么荆轲、聂政?

真真好笑。

”湘云道:

“既不叫我问去,明儿也接他到咱们苑里一处住去,岂不好?

”宝钗笑道:

“明日再商量。

”……(同上回)

这三位客居大观园的少女,都在各自的遭遇中深深体会着比自家更显富贵的荣国府的“一双富贵眼”,因思想性格和境遇的不同,又有着各不相同的感慨和解读。

即便是在这种细节小事上,史湘云纯真的个性也被曹雪芹刻画得娇憨可人。

但湘云的娇憨可并非真憨,世事不通,她其实是个通情达理且心细如发的有心人。

譬如,她特地随身给袭人她们带来绛纹石戒指的事,林黛玉笑她糊涂、没算计,史湘云立即反驳,还讲出了一番道理:

“你才糊涂呢!

……给你们送东西,就是使来的人不用说话,拿进来一看,自然就知是送姑娘们的了。

若带他们的东西,这须得我先告诉来人,这是那一个丫头的,那是那一个丫头的,那使来的人明白还好,再糊涂些,丫头的名字他也不记得,混闹胡说的,反连你们的东西都搅糊涂了。

若是打发个女人来,素日知道的还罢了,偏生前儿又打发个小子来,可怎么说丫头们的名字呢。

横竖我来给他们带来,岂不清白!

”说着,把四个戒指放下说道:

“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儿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这倒是四个人的。

难道小子们也记得这们清白?

”众人听了都笑道:

“果然明白。

”宝玉笑道:

“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

”(第三十一回)湘云的这本“帐”算得确实清楚,尤其是她与黛玉的一通较真儿,把大家伙儿都说乐了,连伶牙俐齿的林姑娘,经这一番抢白,也是无言以对。

其实,袭人她们心里也都明白,她送的戒指在贾府中“算不得什么”,难得的是她有这份体贴周全的心。

史湘云与花袭人可以说相交甚厚。

湘云小时在荣府住着,贾母一直让袭人(当时还叫珍珠)服侍她,如湘云所说,自从袭人“派跟了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象先待我了”。

她的感受应当是真实的,袭人知道自己辩无可辩,就反“诬”她“拿小姐的款”,虽说是顽笑话,但实在是冤枉了真诚待人的史湘云,她情急之下竟发起了恶誓——“阿弥陀佛,冤枉冤哉!

我要这样就立刻死了”。

(第三十二回)

(三)率真直爽的性格

无论是对亲人对朋友,对丫环对奶妈,湘云都怀抱一份真挚的爱心,这爱心博大而纯净。

她心无城府,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既无高低贵贱之分,又不拘于男女之别,无等级、功利、势利之心,这与钗黛大为不同。

宝钗既识大体又善施小惠,人事的轻重在她处事方略中是层次分明的;而在黛玉的心中,人等级的高下也是泾渭分明的,她孤芳自赏的本性决定,至少在精神上她是很贵族的。

湘云就不同了,她的善良与明智,完全超脱了身份的羁绊,呈现出一种豁达的“民主”风度,像她对袭人、翠缕、香菱的充满真诚的姐妹情谊,与对宝钗、黛玉、宝玉的友情一样,厚薄基本不分彼此,浑然不计自己的小姐身份。

特别是在第三十一回的“论阴阳”中,翠缕的喋喋不休与湘云的循循善诱,相映成趣,主仆间弥漫着宛如姐妹般的平等气息。

而这种人人平等的意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简言之,湘云是个懂得爱且有大爱的人,也是个大智若憨的人。

她那“英雄阔大宽宏量”的洒脱襟怀,让人觉得亲近温暖,更呈现着她正直而雍容的生活气度,热烈而纯真的赤子情怀,使她为所有人欣赏和钟爱。

史湘云的才能和容貌堪与钗黛比肩,但她那娇憨之中所蕴含的灵秀的气质,特别是她男孩子般的豪放性格,则是史湘云迥异于其他姊妹,最惹人喜爱的性格特征。

平时说笑高声大嗓,无拘无束,绝不扭捏作态。

她的不同流俗恰恰就在于其浪漫而热情的文化品格和自由而豪放的个性特征,即所谓“名士风度”。

湘云身上的“名士之风”,与她旷达的性格密切相关。

在小说中,作者充分展示了湘云在诗词联句上超逸的才情禀赋,特别是她诗思的敏捷。

从“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到“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以及每次结社赛诗,湘云的诗都是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且格调清新豪放。

比起钗黛两位大才女,在“杂学旁收”的文化素养上,史湘云的见识的确是略逊一筹。

譬如,她和钗黛一起去找宝玉谈禅论辩,她还真是插不上一句嘴。

与薛宝钗不同,史湘云和林黛玉对诗词的挚爱是相同的,也是发自内心的。

和黛玉一样,湘云对诗词的喜好也同样受到薛宝钗的嘲讽:

如香菱学诗,向史湘云请教,她“越发高了兴,便没昼没夜高谈阔论”。

宝钗因笑道:

‘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

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当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

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

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

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

放着现成的两个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

’湘云听了,忙笑问道:

‘是那两个?

好姐姐,你告诉我!

’宝钗笑道:

‘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

’湘云、香菱二人听了,都大笑起来”。

(第四十九回)

那大观园姐妹们所起的诗社,则正如宝玉对袭人所说,“若少了他还有什么意思”!

“他”自然是指史湘云!

探春起海棠社,湘云“急的了不得”地赶了来,李纨作难他,“因说道‘且别给他看,先说与他韵。

他后来的,先罚他和了诗。

若好便请入社;若不好,还要罚他一个东道再说。

’史湘云道:

‘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

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

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

’……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

大家见她却和了两首,都说“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倒弄了两首。

那里有许多话说,必要重了我们的。

”众人看诗,却“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

众姐妹都说:

‘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起这海棠社了。

”(第三十七回)“己卯本”连续在诗句下有批:

“落想便新奇,不落彼四套”;“拍案叫绝!

压倒群芳”;“真好”;“更好”;“二首真可压卷”。

看看其中的一些诗句,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还真是透出些英雄之风。

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诗情画意的场景里,引起老祖宗和众人惊艳的,固然首先是小美女薛宝琴。

但是,当身穿倜傥男装的史湘云出场时,也是毫不逊色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大貂鼠的风领围着。

黛玉先笑道:

“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

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湘云笑道:

“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

”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

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旧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褃,小袖掩襟银鼠短袄。

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曹雪芹书中写女性之美多在容貌身材,而独于湘云之体态特加比喻,为从来文字中所未有)众人都笑道:

“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孩儿更俏丽了些。

”……(第四十九回)

赏雪过后,湘云和贾宝玉悄悄地聚在芦雪广烧烤鹿肉,众人闻讯都跑来凑热闹,“割腥啖膻”。

大快朵颐的湘云对“假清高”的黛玉的打趣很不屑,众姐妹边吃鹿肉边议论“名士之风”的一番对话,语颇隽永,耐人寻味:

……探春笑道:

“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

”李纨也随来,说:

“客齐了,你们还没吃够?

”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

“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

”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

湘云笑道:

“傻子,过来尝尝。

”宝琴笑说:

“怪脏的!

”宝钗笑道:

“你尝尝去,却好吃的。

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

”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觉好吃,便也吃起来。

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

“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去罢!

”小丫头听说去了。

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

“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

”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

黛玉笑道:

“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

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

我为芦雪广一大哭。

”湘云笑道:

“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假清高,最可厌。

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宝钗笑道:

“你回来若你作的不好了,那肉给你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芦苇揌上些,以完此劫。

”(第四十九回)这段“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的描写,为“芦雪广争联即景诗”铺垫了非常活跃浪漫的艺术氛围。

作者对景物的描绘,对环境、色调的烘托和渲染,营造出一个内蕴丰富、相映成趣的艺术境界。

宝琴、黛玉、宝钗三位高手共战诗兴旷达的史湘云,形成高潮。

自称“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的“真名士”史湘云,得以充分展现自己才思的敏捷和高超的诗词联句的造诣。

最后,“大家细细评论一番,独湘云的多,都笑道:

‘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湘云自己的说法更妙,“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

狂放不羁、放浪形骸应属竹林七贤的所谓“名士之风”,湘云对此的认知是很独到精准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关键在一个“自”字,自然而然,无故意矫揉造作之嫌。

而她的诗意纵横,她的开心大笑,会磁石般的吸引你,让你跟她一起欢乐和忧伤,你会觉得与古代的“名士”相聚也不过如是。

(四)健康潇洒的形象

冬去春来,逍遥自在的大观园少男少女们又迎来了美丽多彩的夏季。

由于荣府的女当家人——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因皇家老太妃薨世“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

管家人王熙凤又因小产后卧病在床,王夫人临行前委托探春、李纨、宝钗协助暂时管理府中事务。

于是,大观园的小姐妹们如鱼得水,拥有了空前绝后的自由空间。

又恰逢宝玉、宝琴、岫烟、平儿等同日寿辰,众姊妹便凑趣为众寿星集体祝寿,想放情放性地“热闹”一天。

这可是尊卑有序的贾府从来不曾有过的无拘无束的热闹。

尽管此前有过刘姥姥“助兴”,众姊妹都置身其中的“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但似乎只是多了些笑得前仰后合的喜剧效果,而并没有小儿女们整个身心的天真烂漫的释放。

这次是没有了家长和长辈的参与,自家姐妹和丫环们不分尊卑欢乐相聚。

作者写到:

“这些人只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

”唯一的长辈薛姨妈很识相,声言:

“我老天拔地,又不合你们的群儿,我倒觉得闷得慌,不如我到厅上便躺躺去倒好。

”这自然是更随了众人的愿。

寿星们聚全了,在红香圃“筵开玳瑁,褥设芙蓉”。

贾宝玉提议“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

”(第六十二回)

由香菱执笔,代拟了十来个阄,平儿先拈了一个“射覆”的令,众人嫌太难。

后“袭人拈了一个,却是‘拇战’”。

……湘云笑道:

“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

我不行这个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我只划拳去了。

”探春道:

“惟有他乱令,宝姐姐快罚他一钟。

”宝钗不容分说,便灌湘云一钟。

……大家轮流乱划了一阵。

这上面湘云又和宝琴对了手,李纨和岫烟对了点子。

李纨便射了一个瓢字,岫烟便覆了一个绿字,二人会意,各饮一口。

湘云的拳却输了,请酒面酒底。

宝琴笑道:

“请君入瓮。

”大家笑起来,说:

“这个典用的当。

”湘云便说道:

奔腾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说的众人都笑了,说:

“好个诌断了肠子的。

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

”又听他说酒底。

湘云吃了酒,拣了一块鸭肉咬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

众人催他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

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众人越发笑起来,引的晴雯、翠螺、莺儿等一干人都走过来说:

“云姑娘会开心儿,拿着我们取笑儿,快罚一杯才罢。

怎见得我们就该擦桂花油的?

倒得每人给一瓶子桂花油擦擦”……(第六十二回)宝玉宝钗相“射覆”,本不干她的事,她却自以为是,想罚他们的酒,反是又罚了自己。

结果席上被罚酒最多是这个大大咧咧、多嘴多舌、谈笑风生的“枕霞旧友”史湘云。

这是大观园女儿国最自由欢畅的瞬间,众姐妹忘情地在红香圃里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颠,真是十分热闹。

顽了一回,大家方起席散了一散。

倏然不见了湘云”。

一路设伏之后,曹雪芹为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