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601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docx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

2016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计划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关于我的复习计划目前暂时是这样的:

关于专业课方面,我认为专业课复习一定要仔细,不要追求太快,要注重效果。

应该一门一门展开,但也要安排时间,一本书一般说来20天也就够了,首先要用五天统一遍,然后用十天系统学习,最后五天巩固。

这样经过三遍,就基本应该可以了。

以后再用点时间通一下,效果应该不会错的。

这只是我的意见,仅供参考。

任何一门专业课,要以学校指定的教材为主,要先形成系统,也就是读一本书,首先要搞清楚这本书的主旨。

这是相当重要的,且不可忽视。

关于其他书籍,应继续购买,毕竟你手中的资料不是很全,这一点不可忽视。

笔记——你的考研法宝

你知道成功攻入北大中文系有一个法宝吗?

你问我在哪里?

就在你那里呀!

法宝就是你的笔记。

笔记可以帮你加深记忆。

笔记不是简单的抄书,当你开始动笔的时候,你应该至少已经把原文看了一遍,这篇文章大致讲的什么,思路怎样,采用什么体系,心中要有个底儿。

记下一篇完整的笔记,你这篇文章也一定读了两三遍。

笔记记完了,文章的内容你也就记得差不多了。

笔记可以帮你加深理解。

不深刻理解原文,你怎么可能记下笔记呢?

除非你勤奋到去抄书。

而一篇好的笔记,又可以帮你再认识原文。

因为你的笔记已经去粗取精,将原文最精华的部分展示给你自己。

笔记可以帮你节省时间。

它起了将厚书读薄的作用,每天翻翻你的笔记,最重要的知识点都逃不过你的法眼,而花费的时间不过是看原书的几十分之一。

尤其到临考试前昔,在你不得不将时间放在英语和政治上时,笔记就成了帮你防止遗忘的最好帮手。

说了这么多,你千万别告诉我你从来没记过笔记,那绝对属于重大失误。

趁来得及,赶快将你的知识体系整理一遍,记下来,哪怕仅用于在进考场之前的几分钟扫描一遍,也比你在那所剩无几的几分钟内狼狈地捧一大堆书不知看什么才好强。

当然,如果你实在做不到,也许咨询员可以帮帮你,我们可以为你去借一些优秀的考研笔记。

赶快找出你的法宝好好用功吧!

笔记三大忌记笔记可是有技巧的。

第一大忌——抄书。

我很奇怪,难道你还嫌书不够多吗?

第二大忌——条理不清,面目可憎。

你的笔记可是给你自己看的哟。

你都看不懂,那当初记它何用。

而且,笔记的一大功用就是帮你理清知识体系。

所以最好将笔记形式化,原文是叙述性语言,你可以给它分段分层,甚至用简明的公式来表示。

这样看起来就会一目了然,有助于消化。

第三大忌——所有笔记一个模式。

看书有轻有重,有精读有泛读。

相应地,记笔记也有不同的种类。

对于那些要求重点阅读的书,你的笔记就应该详细。

不仅你的笔记要反映出原文的知识体系,还应有具体的内容。

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去表述,这是最理想的,这样知识就成为你自己的了。

而对于不必细看的书或文章,你可以只记一个梗概,或一个框架,或其中某个知识点。

这些便于你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查询。

第四大忌——通篇陈述句。

会看书和看懂书的人,一定会有疑问。

如果你的全部笔记都是人云亦云,那你还是没经过自己的思考。

何况,随时将疑问记在笔记上,不仅你自己清楚你还有什么不足,还可以随时拿出去请教别人。

北大中文系语言方向综合考试复习参考

关于“语言方向综合考试”的几点说明

语言专业的综合考试包括语言,文学,文化等内容。

特点是偏重于常识。

题型有填空,选择,简答(包括可能出现的名词解释,给古文加标点、作注、翻译等)。

注意:

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作文题!

关于语言部分:

你完全不用担心,综合考试里的语言题和前面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考试比起来,简直就象1+1=2一样简单!

不过古汉语题有的还是有些难度,比如古代常识、古文标点、古文翻译。

2000年专业基础题中的古文翻译都是书上的原文,相反综合考试倒出了一篇从没见过的古文让考生翻译注解。

所以只有你前面的语言知识复习扎实了,这里才会轻松。

关于文学、文化部分:

这是难点和重点。

其特点是全考小的知识点,没有分析题、综合题这样的大题。

不要求深度,却要求广度。

因此复习的时候,完全可以按一天搞定古代文学史,一天搞定现当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的进度来进行。

专拣作者、作品、文学或文化团体等常识性知识来看,包括一些诗词名句的默写及其出处等,至于其它意义啊、内容啊之类的长篇累牍完全不用管它。

能记的尽量多记,实在不知道的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关于作文:

2000年是第一次出现作文题,属于选修题。

另一道题是一篇古文翻译,比较难,相对作文题要简单一些。

题目是读一篇鲁迅的小短文,然后写读后感。

对于中文系的学生,不管什么样的作文题,想必都不至于太为难吧。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方向“考试心得”

1.“考试心得”专题一

以下几个专题是结合对现代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方向考试中的几道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的分析,谈谈考试心得,以供考生借鉴,希望你们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考点:

代词“这”。

题型:

给出若干例句,让考生分析每个例句中“这”的不同作用。

哈,这道题乍一看,觉得太简单了!

“这”几乎是汉语中最常用的一个词了。

小心啊,可能正是因为它太常用了,你恰恰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当你要落笔时,才发现糟了,或者是心中千言万语但无从落笔,或者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张纸却不知所云。

注意,这都是因为你从来没有系统地归纳过“这”的用法。

其实朱德熙的“语法讲义”里有专门的关于“这”的用法的论述。

你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或者当时只是一掠而过?

也许你注意了,但觉得老师不会考这么没“深度”的题,就没有将它的用法归纳整理?

如果你当初认真看了,并详细地进行了归纳整理,那现在你只需要把你的笔记再默写一遍,这道题的满分你就拿到了!

[启示]千万别忽视小知识点。

考研主要考基础。

你扎实的基本功从哪里看出来?

就从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看出来!

此乃以小见大也。

所以复习一定要全面,看书一定要仔细,笔记一定要记好。

2、“考试心得”专题二

考点:

比较句题型:

给出四个“比”字句,比如给下面这四个句子:

1.小李比小王高2.小李的个子比小王高3.个子小李比小王高4.小李个子比小王高

请考生分析一下它们的异同。

注:

因为没有样题,全靠回忆,所以题目不可能跟原题一模一样。

不过我们本来就不是打算就事论事,何况明年决不可能出和今年同样的题。

聪明的考生一定能从这里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分析:

如果你把朱德熙的“语法讲义”中关于“比”字句的论述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来,并结合这道题加以适当的发挥,拿一个一般分数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你想再多拿一些分,那就要多动点脑筋了。

袁毓林的“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见“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袁毓林,北京大学出版社)这篇文章中也谈到了比较句,他结合一价名词的特点从比较新颖的角度讨论了这种句式。

如果你恰好读过这篇文章,并试着用这种较新的观点来做这道题,哪怕你的分析不甚深入,相信分数也会上个层次。

[启示]北大的考题相当高明,决不会完全脱离基础,出些让考生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题目。

但又给你充分的发挥空间,让有能力的考生脱颖而出。

这种题就是给你拔高的机会,在基础知识同样扎实的情况下,你要想成功,就千万要把握好这个机会。

同时,别忘了有机会多了解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研究动态。

3、“考试心得”专题三

考点:

语法单位

题型:

试说明你对语法单位的理解,并谈谈你对当前学术界对语法单位划分的看法。

分析:

这道题是2000年考卷的最后一道题,见识了压轴题真面目的同学,你此刻有何感想——也不是太可怕吧?

对于这种大题,你的答题思路一定要清晰。

第一步,你要回答什么是语法单位,列举四种语法单位,并阐明它们的定义。

现在可以明确地告诉考生朋友,这道题出自沈阳老师之手,有一次在课上他就抱怨2000年研究生考试中居然有人连什么是语法单位都不知道。

犯这么简陋的错误的确该杀。

不过你即使知道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拿分。

第二步,你应该清楚当前学术界对语法单位有哪几种看法。

把语法单位划分为四种基本上没有分歧,分歧主要集中在语素和词的分界,朱德熙在“语法讲义”第11到14页专门谈了词和非词的界限,陆俭明等人也有专门文章探讨这个问题,还其他学者关于“离合词”的研究,都属于这类讨论。

你首先要介绍这些观点,然后再阐明你自己的看法,比如你认为哪种划分更合理,为什么。

当然,你若能提出自己的划分标准就更好了

启示]复习时不仅要注意微观,也要把握宏观。

像这道题就囊括了语素、词、词组、句子四个语法单位的知识点,要做好这道题,需要你有个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

4、“考试心得”专题四

看了前三个专题,想必考生朋友对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的出题思路和出题风格已颇有了解。

咨询员还想提醒你们的几点是:

一、做好一切准备,这样不管你遇到“细节基础”型(如专题一)考题,还是遇到“引申拔高”型(如专题二)考题,还是遇到“综合考察”型(专题三)考题,你都能应自如。

归根结底,你就是要做到:

1.看书要仔细:

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知识点,它们都有可能出现在考题中;2.复习面要广:

在打牢基础的情况下,不妨扩充一下知识面;3.读书要动脑:

复习不只是一个记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很多零散的知识要靠你自己去归纳去总结;4.勤于做笔记:

做笔记的过程是一个将书本知识在自己大脑里筛选一遍的过程,是一个将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动脑筋的过程。

二、答题思路要清晰。

建议考生养成答题时用一、二、三的习惯。

首先,这便于改卷老师辨认,使他们心情舒畅,从而手下留情。

其次,便于你自己理清思路和查缺补漏。

语言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要以文学的语言来答卷,我们需要的是你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无谓的激情。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书目及复习提要

北大古代文学书目及复习提要

一、古代文学史书目: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高教版

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复旦版

中国文学史(四册)游国恩、王起、萧涤非人文版

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北大版

大百科丛书----中国文学卷

所列四本文学教材可彼此参照使用,以便拾遗补缺。

对于古代文学史来说,既要面面俱到,又得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得出文学演变的轨迹,方为关键。

至于艺术特色、文学流派、文体发展、文艺思潮等等,皆不可有所偏颇。

袁本较全面,资料详实,且以描述性语言贯之,脉络分明

章本时发小论,观点鲜明,论之有据,为评论性文学史

袁本与章本正好互为补充,推荐为重点教材。

游本虽政治、阶级观点有时过直露(如对宫体诗),然毕竟是当日数位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家领衔编写的,又长期作为高校教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水平,许多方面影响以后文学史的编写,不可偏废。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三先生的《纲要》本虽为电大教材,但毕竟是三位的专著,简略有余而也时有可观之处。

如果学有余力,建议看一下《大百科---中国文学卷》,作为工具书,条目清楚,案例分明,且包揽无余,对于每个时期的文学既有总论,对于作家、作品又颇有定论。

正好与文学史教材参照使用,跳出大文学的圈子,从细处考之,不至于万一碰上偏题,无从下手。

另论之需有据,对于答题体系大方面掌握后,还是多读原著吧,以便做论述题时不只空空其谈。

二、古代文艺理论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张少康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作品选》

郭绍虞《历代文论选》

对于古代文论,感觉还是从两本文论选入手较好,先读原著,再看分析,一目了然。

至于三本教材,以为张本作为个人专著,似乎有些琐碎,且大量用白话译文,读来稍感味淡;郭本用半白话运之,虽有神韵,然表面上枯淡得很,似乎都不适于自学教材。

倒是王本在行文上要好一些,且有复旦新版本,粗略翻过,体例上也很清晰,推为首选。

三、中国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樊树志《国史概要》

对于通史也是既要小处不漏,还得大流通畅。

三本中,张本适合自学,毕竟为教材,且有课后题参照;翦本作为个人专著,盛名之下,其实倒没有多少史趣,不过多年来作为推荐教材,毕竟也得看看;倒是樊本颇具趣味,文笔、选材都具可观之处,也难怪作为高校教材上市后竟入畅销书前列。

四、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张钟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对于古代文学方向,现当代的出题似乎有些问题,从前三年的考题可见一斑,2000年是考查了现代的茅盾的《子夜》和当代的新历史小说;2001年则考了一个大题:

从一两位现当代作家、作品论述古代文化之影响;2002年则考了最没意思的一题:

文学研究会的产生时间、发起人及论点种种,全成了考背书匠的了。

反正就泛泛地看几遍这几本教材,对于大多数古代文学的学子来说,现当代实在没多大意思,没的办法,中国的考试嘛,熬吧。

五、综合考试:

1、汉语: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黄伯荣)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语言学概论(叶蜚声、徐通锵)北大版

文学: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古代文论、西方美学史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宏安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至于文艺概论,一般的通用教材都可,外国文学似乎近来考察较少,尤其2002年基本没有,当然还得看,不怕一万,还怕万一呢。

3、通史、文献

张传玺的《历史文献教程》北大版

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

如果潘本难找的话,随便哪本《古典文献学》皆可通用。

对于古代文学考生来说,其实大综合最容易了,因为专业一、二已经包括大半内容,且去年以来大综合又恢复以前形式,以填空、选择为主,只有古代汉语方面有一题知识问答,一题译文。

其他方面也以重点为考察点,大略看看即可,从2002年的古代文学考生的大综合考分即可看出有多容易,最高95,80以上的也有近10名。

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本不足道,希望抛砖引玉,对同道有所帮助,则幸甚大矣。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提要

一、中国古代文学:

1、题型:

a 原文标点、释字    15%

     b 名词解释(约5个)  25%

     c 论述题:

四个方向各出一题,选做二题,本方向题必选  2*30%

2、参考书:

应看两套以上教材,以相对照。

如:

     a 游国恩等五人《中国文学史》

     b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c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

     d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

3、方法:

a 着眼于"史",对各种文体、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的发展、某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成熟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作家作品,都要一一整理出清晰脉络。

b 尽量多背些原文,以为答题论据。

c 答题时,不必与北大老师的观点一致,只须自圆其说、持之有据即可。

二、古代文学专业基础:

本试卷皆是问答题,间或有名词解释,内容包括三门课程:

1、中国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2、古代文论: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谌兆麟《中国古代文论概要》

3、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张钟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

上述书目,仅供参考,皆可用各校教材代替。

三、综合考试

1、题型:

选择、填空。

2、本试卷考题极为琐碎,内容涉及中文系各门课程,其实就是知识点的考察。

所以复习重点也就仅在于背知识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课程分为三大块:

a 汉语: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b 文学: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古代文论、西方美学史

c 文献:

目录、版本、校勘、检索

建议书目:

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

对于古代文学考生来说,复习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文学"一块上,这一块的题目占试卷的主要部分。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建议:

对于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这门考试包括三个方面:

中国古代文论,中国通史,现当代文学。

我用的教材是: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要》、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些基本都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一教材,在北大的书店里都买到。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初看很杂,让人不着头绪,但是它综合了史、论、学,也是可以整体把握的。

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中国古代史纲要》很注重联系,看书时应看清大的名物制度的沿革和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比如科举制度的沿革、地方区划制度的沿革,而这本书很好的地方在于,每课之后都有相应的关于名词和重大事件的课后题,如果均能认真对待的话,应付答题,也就足够了。

中国古代文论我看的一卷本的,也有师哥推荐我看两卷本的,但最好还是先将一卷本的吃透才是。

我个人十分佩服里面所提到的一些观点,很多地方都可以和文学史上学到的东西互相印证,尤其要精读,即便是不在考古代文论的时候用到,在你答文学史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到的。

而关于现当代文学,好多考古代文学的人把它比成鸡肋,所以最好是自己在本科的时候打好底子,千万不要等到最后再突击,因为实在作家多,作品杂,说不知道就不知道,你怎么猜也不是,而且占分又不是很多,大约总共有30分的光景,白白丢掉又绝对可惜。

我对于这几套书的作法和上面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也是化整为零,把每本书都拆解开来,大体是以时间为序,分成前后的几段,也是象在复习文学史一样,每本书都分给它几个小本子,把重要的名词和重要的事件记下来,最后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强化记忆,闪亮的思想固然让人喜欢,但扎实的知识仍是根基。

我还是建议每一个想考古代文学的同学把一个个宏大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可以具体把握和操作的小的步骤,然后不舍弃地进行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胆地梦想,小心地进行,也就是了。

1、一定一定一定要多记原文。

——四个人都对这个达成一致意见。

2、与第一条相对应,一定不能拘泥于原文。

——高手的见解。

3、要以史证文

4、以文证史

5、要有选择地看书,以我为主。

6、看书要广,有机会就看,足球赛和女人,是将来的事!

——这一点尤其重要,但也因人而异。

7、答题要抓住重点,融会贯通,理清线索——规则是无所不在的。

8、如果可能,充分填满答题纸的空白——中文系的问题是没有边的。

9、最后,祝大家好运!

——上帝是在掷骰子吗?

10、除了第九条,以上所说都是放屁,大家千万别被熏着了。

——好了,就到这里吧!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答题的几点建议

有同学看了今年的考题后,提出为什么试题不太难,大家的考分却都不高的问题。

我今年参加了考试,侥幸专业课都在100分左右,总分也算是过去了,作为一个幸运者,想对和我同样跨专业(我本科是北大古典文献专业)的考生说几句经验之谈。

每一年的题目都是看上去不太难,似乎自己都能知道一些,我最初看历年的考题的时候,甚至狂妄的想,就这样的题,靠我平时积累,不复习也能知道80%,最后怎么也能考70多分(百分制)。

但随着真正进入复习,才知道事情远非如此。

就今年的试题举例,一个简单的名词解释,连珠体,就算你知道,你能答出多少?

敢保证能答到50%以上的分数么?

35分的一道大题关汉卿的喜剧艺术,就算你不光知道,还略有心得,在规定时间内拼命写,(还要算你状态好才能把平时知道的都有条理的写出来)这样能保证阅卷老师给你及格分么?

然而一张试卷里肯定还有你不知道的,比如龙肝凤髓什么的(反正我是不知道,开了天窗,不知道别人怎样),这样看来及格就很困难。

卢永麟老师告诉我古代文学很多年都出现上线的人数不够的情况,但古代文学的考生比例是最高的专业之一,那么多前仆后继的考生死啃了古代文学近一年,当然不是一张试卷上一问三不知,其实大多数的题都能答一些,关键是答多少,答的怎样。

以前一位得过专业最高分的师兄告诉我,很多外专业的同学书背的很熟,可分总是高不了,就是因为答题的时候缺乏深度。

比如考一个韩愈(相信所有考生都会把韩愈当作重点来复习,文学史上关于韩愈的背得滚熟)为什么最后能在这种大家都知道的重点上淘汰那么多人?

原因就是太多考生拘泥于书本,答韩愈就只答韩愈,只限于教科书上的韩愈,这样的答卷就算答的很全,考分是很难给到及格的。

怎么样才能得到高分?

首先,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肯定要熟,不肯下功夫,只凭自己天马行空乱答一气是肯定不行的,北大的学风以严谨著称,自我见解不是空说义理,下没下过真功夫老师们一看就知道,这个相信大家都明白。

其次,不拘于章节,读透整部书,乃至其他的书。

以前我曾经开玩笑的把历届考题分为三类题。

第一类单纯题。

比如名词解释,今年的闻一多。

就是答一个知识点,这样的题只要用够了功的考生就能知道,(名词解释若有的太偏没复习到也是有可能的)要胜过别人,关键在于深入。

比如闻一多的新月派诗歌主张,既要纵向深入的答出其产生发展的过程,还要从一点出发,展开横向比较。

比如当时新月派的出现是针对那些流派的弊病的,这里就有小诗体作家缺乏想象力与激情,而创造社的郭沫若等作家虽让新诗想象力的翅膀第一次腾飞,但又太放纵情感。

郭沫若的“破”旧而新月派蔚新诗“立”格。

最好能引用闻一多给郭沫若的信,说明郭和闻的一放一收在中国新诗的奠定上伟大功绩。

第二类是组合题。

比如往年大小谢山水诗艺术比较,重点在比较,抓出同异点。

网上通常把这种题目视作难题,介绍这种题目经验的文章很多了,我也不在这里献丑了。

第三类是真正的综合题。

通俗的讲,就叫你把袁老师的四本文学史带进考场,也不见的能及格。

就我个人愚见,这种题目真正体现了北大中文系的水平。

比如屈原对汉赋的影响,诗经的比兴艺术在楚辞中的继承与发展。

这需要你把散布在书中的丝丝缕缕抽出再妥善的组织,是对才学识的综合考验。

仅以诗经比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而言(我个人认为这道题比较经典)因为楚辞对诗经的继承是古代文学史上不休的话题,专著出了无数,既重要,但又不可能整个考(北大是不会出太大太空的综合题的)于是选择了一个切入点,就是比兴艺术的继承。

这个即是教材里提到的(当然不是成章论述,但是的确提到过)而且也是古人曾经论述过的。

汉王逸在《楚辞章句》里曾有过一段经典的论述,如果考生对古籍原典(阅读原典的能力是北大中文系特别看重的,北大老师普遍讨厌不看原典,只拿着几篇先锋派学者论文四处招摇的人)稍微熟习,就能够找到门径可入。

最后,条理文采和引用原典。

由于古代文学老师改卷普遍偏严,就算你的知识上已经够了,也很肯能不能确保一个像样的得分。

答题要有条理,答题其实是一次限时短篇论文的写作,如果考生不具备论文写作的能力,怎么让导师相信你能都在中文的学术领域上有所作为?

其次大家考的是中文系,写作能力也是最基本的,尽量让老师看出你文字上的才华,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原典的引用。

引用原文本来就是论文上必不可缺的一环,引经据典也是你文采的最佳体现,更重要的是,这传达给老师一个信息:

你有深厚的基本功,绝不是为应试而短期突击出来的高分低能。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今年那道初唐到盛唐诗歌的发展,我在答题的时候选用了《河岳英灵集》里对盛唐诗的评价——神来,气来,情来作为整道题的答题结构,分别从这三个角度选出代表诗人和作品论述。

我当然不是吹嘘自己答得多么好,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老师给了我那道题多少分,我只是介绍一种结构。

北大的老师最喜欢看到答题的时候不仅仅答此人,而是全面系统的讲他上承了谁,又开启了谁。

这是那位师兄对我讲的经验之谈,现在转送给大家。

游、袁本比较:

游国恩的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必看的,还有后来袁行霈主编的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在必读的范围。

其中以游氏的文学史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