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260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1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城镇道路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一师十二团城镇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承办单位

1、建设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

2、项目主管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发改委

3、设计单位: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

1.1.3项目建设地点

第一师十二团团部

1.1.4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5项目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新兵党发【2012】13《中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兵团城镇化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快兵团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兵团城镇化建设,促进南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任务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繁荣富裕和谐新疆的需要。

1.1.6项目建设规模

道路总长度1755.59米。

占地面积:

66254.87平方米,新建长安路东西两端延伸段长度1315.59米;南昌路东端延伸段长度440米。

主体工程为道路工程,附属工程包括道路绿化工程、道路照明工程以及道路交通设施工程。

配套道路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路段

道路

等级

长度(米)

横断面布置(米)

红线宽度(米)

估算投资(万元)

备注

行车道

绿化带

人行道

1

长安路

干路

1315.59

14.0

10.0

4.0

42.0

2066

新建

2

南昌路

支路

440

10.0

4.0

3.5

25.0

565.7

新建

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631.7万元,其中建安费用2276.4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29.92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25.32万元。

1.2编制依据

1、第一师十二团与我院签订的关于第一师十二团城镇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3、2011年修编的第一师十二团南口镇总体建设规划(2011~2025)(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龙安通宸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

4、《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

5、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7]258号);

6、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通知》;

7、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加强廉租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保[2010]62号);

8、住建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

9、《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

1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

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

13、师发改电电(2014)26号文关于做好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1.3批准的规划

2010年10月,第一师十二团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龙安通宸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修编了《第一师十二团团部(南口镇)总体规划》(2011-2025),并报请第一师建设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2011年5月该文本通过兵团建设局等部门审查,作为十二团团部小城镇建设的依据。

其中迎宾路、振兴路、长安路按小城镇干路标准设计;中长路、南昌路、过境路按小城镇支路标准设计;南环路、东环路按小城镇环路标准设计。

1.4编制原则

1、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遵循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2、根据建设条件及实际需要,本着少拆迁、少占用耕地的原则,在现有城镇中心区域合理选择工程建设范围;

3、道路建设与管道、绿化及附属设施相结合,统一设计,一次到位。

4、采用成熟技术,保证工程质量;

5、在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选用筑路材料,节约工程投资。

1.5项目编制目的

1、按照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根据第一师十二团的快速、稳定发展需要,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2、选择和推荐最优的工程方案。

3、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4、为下一步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1.6研究范围及内容

1.6.1研究范围

1、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主要考虑十二团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急需建设的几个路段,根据十二团团部道路建设现状,本次编制范围为新建线路2条,总长度1755.59米。

其中新建城镇干路1条为长安路东西两端延伸段1315.59m;支路1条为南昌路东端延伸段440.0m。

2、新建上述道路的照明系统;

3、新建上述道路绿化、给排水、供热系统。

1.6.2研究内容

本次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工程涉及的范围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测量,根据工可研究的要求和深度,从建设要求、基础设施状况、廉租房工程发展等多视角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

分析道路性质与功能定位及基础设施,合理确定相应工程技术标准。

根据建设需要分析,合理确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结合廉租房实际情况、使用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可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工程设计方案。

对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工程方案比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进度计划,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经济评价,提供工程投资概算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分析预测;

2、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

3、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

5、项目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

6、主体工程方案设计;

7、道路附属工程的设计;

8、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9、工程实施方案及实施进度安排;

10、资金筹措;

11、经济评价;

12、环境评价;

13、综合评价。

1.7主要研究结论

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和地区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非理性的疯狂增长,给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

对此,从2005年开始,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温家宝总理在近年两会中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措施。

项目建设在我国房地产价格非理性增长的背景下,为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对于遏制房市的过度投资投机炒作,保障我国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均体现了必要性。

十二团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

城镇内现有道路较少,且城镇居住、文教卫生、工业、商业等区域多为沥青表处路面、砂砾路面,土路,建设标准低,路面窄,路况差,缺乏配套设施,公共绿地少。

造成车辆行驶速度慢,尘土大,居民出行极为不便,对城镇市容环境起着负面作用。

项目建成后十二团团部中心区将形成布局合理,各主要功能区相互连通,使用功能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将极大地改善十二团团部道路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美化人民生活环境,提升城镇整体档次和凝聚力,吸引外来投资,为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对进一步发挥垦区团场作用及地区稳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对第一师十二团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建设条件、工程方案和对财务可行性的分析研究,本工程建设条件具备,工程方案合理,财务分析可行。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且可行。

 

第二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地理位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南口镇)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南岸冲积平原上,南口镇地理座标为北纬40゜30′15″,东径81゜18′10″,行政区属阿拉尔市,距阿克苏市131公里,距阿拉尔市7公里。

北依塔里木河,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与塔里木水利管理处辖区相邻,东与十三团接壤。

地势平坦,辖区面积410平方公里。

阿拉尔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中南部,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经80°30′至81°58′,北纬40°22′至40°57′之间,东邻沙雅县,西依阿瓦提县,南北靠阿克苏市,东北接新和县。

阿拉尔市行政区域由第一师七团、八团、九团、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十六团等10个第牧团场和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水利水电工程处及阿克苏市托喀依乡和托海牧场(乡场合一)等单位组成。

经兵、地双方反复磋商,确定拟设阿拉尔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4190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为:

自东经81°52′56″、北纬40°56′25″起,向南偏东南至东经81°44′23、北纬40°44′08″,再向南偏东南经塔里木河至东经81°58′04″,北纬40°28′14″,折向西沿塔南二干渠南侧3公里,经和田河、沿塔南总干渠南侧至上游水库,沿上游水库1.8亿库容淹没线向北至北坝线,沿北坝线外侧100米向南偏东南至东经80°44′03″、北纬40°27′17″,然后向东略偏东北至阿克苏河,顺阿克苏河而上至栏河闸,再沿塔北总干渠而下,至东经81°36′44″,北纬40°39′48″,斜向东北方向至多浪水库北侧,沿多浪水库北侧至塔北截洪排,沿塔北截洪排北侧而下,折向东至起点。

2.2历史沿革

第一师十二团前身是共青团第场和胜利十九场。

1958年5月4日,全师捐款100多万元,近千名团员报名,建立起共青团第场,掀开了十二团历史的第一页;1959年,第一师为扩大再生产,在相邻的东部又建立起了胜利十九场;1969年,农场建制更名,共青团农场和胜利十九场更名为第一师十二团。

1975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兵团建制撤消,建立阿克苏地区农垦局,十二团改为农垦十二团。

1982年5月,根据中央精神,恢复农一师建制,仍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团也成为农一师十二团。

十二团团部位于塔里木河南岸,与正在建设中的阿拉尔市隔河相望,行政区属阿拉尔市,因此近年来十二团团部亦称阿拉尔南市区。

2.3城镇性质

十二团南口镇是第一师十二团团部所在地,是十二团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物流中心。

作为阿拉尔市的南市区,是阿拉尔市区第副产品与优质水果、蔬菜生产批发的集散地,是集特色第业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林、工、交、建、商、运、服多业并举和科教文卫事业共同发展的综合型城镇,以发展城郊型经济为主。

2.4人口规模

近期到2015年,项目区常住人口规划约2.3万人,远期到2025年人口规模达到2.8万人。

2.5经济状况

2013年十二团实现生产总值14892万元。

其中:

第一产业6909万元,第二产业4342万元,其中:

工业271万元,建筑业完成4071万元,第三产业3641万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267万元。

生产总值(GDP)比重,第一产业占46.4%,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29.2%,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24.4%,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上年的26:

14:

10调整为23:

15:

12,生产总值的比重更趋合理。

2.6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兵团第一师十二团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南岸冲积平原,海拔高度1017m至1007m,坡降为1/2800,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较为平坦。

十二团地貌单元上属塔里木河南岸冲积平原的二级阶地,地理构造相对稳定。

地层组成物由第四系冲洪积物和风积物组成。

南口镇经过团场五十多年的建设,场地地形已变得较为平坦,原始地貌已不复存在,团部区域海拔高程在1009m~1012m之间。

2、气象条件

项目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9.8℃,最高平均气温10.8℃,最低平均气温8.9℃,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29.1℃。

昼夜温差大,平均相差17.7℃,最大积雪厚度3.0cm,年均降水量为42.7mm。

最多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年均风速1.9m/s。

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915小时,日照百分率66%,4-10月份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为1899.6小时。

冻土深度为0.78米

3、水文与水文地质

十二团境内自然分布的水系多,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以塔里木河水补给为主、南干渠水、农田灌溉水补给为辅。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5~1.8m,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1.5~5.0g/1之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1-Na·Mg及C1·SO4-Na型水。

PH值为7~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对混凝土和钢筋有腐蚀性。

2.7工程地质及地震设防烈度

1、工程地质

该区域地处塔里木地台西北缘,由于项目区内塔里木地台基底起伏舒缓,基底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达数千米,构造相对稳定。

本区范围内无断裂通过,但其近旁有一大的活动断裂(沙井子隐伏断裂)。

项目区地层沉积物为第四系,以冲洪积物为主、风积物为辅,随着洪水流量的减小,水中携带的泥沙颗粒逐渐变为细粒土和粘粒土,土层多以互层和夹层的形式出现。

拟建地地貌单一,地层较为简单,土为中软场地土,Ⅲ类,建筑地,拟建地公路自然区划为VI2。

土基干湿类别为潮湿。

①表土层,虽局部地段加有回填土,经清除和碾压处理后可作为路基土,容许承载力为δ0=110KPa,回弹模量E0=25MPa。

②细砂层承载力为δ0=120KPa,回弹模量E0=28MPa。

③粉质粘土层承载力为δ0=160Kpa,回弹模量E0=17MPa。

④细砂层承载力为δ0=110KPa,回弹模量E0=22MPa。

根据2001年1月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基本烈度为六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区域构造稳定。

因此场地建筑物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

场地类型属中软场地,场地类别为3类。

本区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地下水位高,地层湿度大,承载强度低;春季道路翻浆严重,冻胀和盐胀现象较为突出;路基土为Ⅱ级弱冻胀~Ⅳ级强冻胀土,最大冻深为78cm;地下水含硫酸盐类,具有弱侵蚀性。

2、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

2.8道路现状及评价

2.8.1对外交通

目前十二团主要对外交通道路为迎宾路、长安路、振兴路、南昌路、西昌路、中长路、过境路,向北通往207省道至阿克苏和阿拉尔市、向东通往十一团、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

2.8.2城镇道路

团部现有道路为迎宾路、长安路、振兴路、南昌路、西昌路、中长路、过境路,道路总长约7.5km。

其中迎宾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余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长安路、中长路、振兴路及过境路建设时间较早,使用至今道路状况较差,路面坑槽较多,沥青混凝土松散,需按照新规划进行改建。

由于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需对长安路、中长路向外延伸与规划的环路相接。

因此本次设计对长安路、中长路延伸段进行了新建。

2.9筑路材料

本工程施工中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沥青、水泥、燃油、钢材、中粗砂、砾石、风积沙、土料及水。

其中沥青、水泥、燃油、钢材、砂、砾石、级配砂砾为外购材料:

1、沥青从库车县采购。

2、水泥、中粗砂、砾石、级配砾石、天然砂砾由阿克苏西大桥砂石料场拉运,平均运距152Km;

3、钢材由阿克苏市拉运,平均运距152Km;

4、风积沙在十二团指定料场根据需要拉运,平均运距24Km。

路面用料需从合格砂砾石料场拉运,各种材料技术指标见下表:

 

天然级配砂砾底基层级配组成表

层位

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

液限(%)

塑性指数

53

37.5

9.5

4.75

0.6

0.075

底基层

100

80-100

40-100

25-85

8-45

0-15

<28

<9

级配砾石基层级配组成表

层位

表C2级配碎石面层基层的矿料级配组成

53

37.5

31.5

26.5

19

9.5

4.75

1.18

0.6

0.074

液限

塑指

基层

100

90-100

75-90

50-70

30-55

15-35

10-20

4-10

<28

<9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试验项目

单位

数量

行车道

击实次数

两面各50

稳定度MS

KN

>5.0

流值FL(mm)

Mm

2.0-4.5

空隙率

%

3-6

沥青饱和度VFA

70-85

全线施工中用水均需拉运,夏季施工用水可从灌渠中拉运,秋季施工用水可采用机井抽水,水质应符合施工用水要求,道路施工用电可采用十二团电网电。

 

第三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3.1道路规划

3.1.1道路交通规划

根据《城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及《第一师十二团团部总体规划2011~2025》(2011年修编),十二团团部道路按大型中心镇设计。

总体规划中的道路规划,按照各条道路在团部交通组织中所起的作用,选用不同的道路等级。

本次共计划新建干路1条,总长1315.59m;支路1条,总长440m。

其中干路长安路红线宽度42m,断面型式一块板,车行道14m,人行道宽4m,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设10m宽绿化隔离带。

支路南昌路红线宽度25m,断面型式一块板,车行道10m,人行道宽3.5m,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设4m宽绿化隔离带。

3.1.2本次工程与规划的关系

经规划修编后的道路间距适中,将形成南北向以迎宾路为主线,西昌路、中长路、过境路为辅;东西向以振兴路、长安路为主线,规划一路、南昌路为辅,外围东、西、南、北四条环城路相互联接的路网格局,改变了原来路网不相互联通、断头无序的路网,居住区道路及周边城区相互连接,路况大为改观,路网基本得到优化。

本次工程建设项目的选择,根据近期建设条件及实际需要,本着少拆迁、少占用耕地的原则,在现有城镇中心区域选择建设路段,重点解决交通状况较差、近期建设规划急需建设的项目;与《第一师十二团团部(南口镇)总体规划(2011-2025)》中道路近期建设思路相一致。

工程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并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按照各条道路在团部交通组织中所起的作用,选用不同的道路等级。

其中规划干路参照城市次干道Ⅲ级确定主要技术指标;规划支路参照城市支路Ⅲ级确定主要技术指标。

3.2道路新建必要性论证

交通建设不仅是住房的基础设施工程,而且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

以上道路的建设是城镇区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

为了能更好地改善第一师十二团的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就成为必然。

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

对第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第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第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第民的劳作带来不便。

但随着城镇建设发展,第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务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

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十二团的城镇化建设进程。

本次工程沿线地势较平坦,因土地、规划部门工作到位,全线道路红线早已得到控制,拆迁、排障工作量小,道路两侧用地以公建为主,部分为居民用地。

道路沿线没有发现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名树、古木等。

该工程除部分公共设施需拆除外,道路用地已基本具备,修建该道路已成为可能。

3.3交通量

3.3.1通行能力分析

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最基本的尺度。

是道路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值,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数,亦称道路容量,一般以辆/h、人/h表示。

理论上,通行能力可作为某条路的最大的交通量来计算,实际上不同道路的具体道路条件、交通件、管制条件、服务水平不同,其通行能力也就不同。

故通行能力是一个变数。

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最基本的尺度,理论上,通行能力可作为某条道路的最大交通量,而实际道路的通行能力则要根据不同道路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可能通行能力系数指通常情况下,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的车辆数。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条件下,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p=3600/ti

式中:

Np—一条机动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

Ti—一连续车流平均车辆间隔时间(s/pcu)。

参照国内其他城市道路设计经验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

计算行车速度(Km/h)

50

40

30

20

可能通行能力(pcu/h)

1690

1640

1550

1380

设计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段的通行能力。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

Nm=ac·Km·Np

式中:

Nm—机动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pcu/h)。

ac—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

ac体现了等级高的道路要求其服务水平也较高。

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

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Ac

0.75

0.80

0.85

0.90

多车道折减系数(Km)为:

内侧第一条车道不折减(系数作为1)、第二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第三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75、第四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65。

所以单向双车道折减系数取1.85=(1+0.85),单向三车道折减系数取2.6=(1+0.85+0.75),单向四车道折减系数取3.25=(1+0.85+0.75+0.65)。

受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国内目前尚无对该问题的系统研究,规范只规定应根据不同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即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Nm=aa·ac·Km·Np

aa—交叉口折减系数:

根据有关资料,折减系数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aa=(3.6Sc′/va)/(3.6Sc′/va+va/7.2am+va/7.2dm+ts)

式中:

Sc′—交叉口间距(m);

va—计算行车速度(km/h);

am—启动时平均加速度,采用0.8m/s2;

dm—制动时平均减速度,采用1.7m/s2;

ts—车辆在交叉口停候时间(s);

ts=(tc-tg)/2;

式中:

tc—交通信号周期(s),tg—绿灯时间(s);

根据交叉口间距,并参考《城市道路设计手册》及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得:

主干路:

aa=0.71;次干路:

aa=0.69;支路aa=0.61;

3.2.2道路设计通行能力

根据以上数据,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见下表。

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表

道路等级

单向车道数

Ac

Aa

∑Km

Np(pcu/h)

Nm(pcu/h)

支路

1

0.90

0.61

1

1380

758

根据区域开发容量,本工程的设计通行能力可以满足沿线交通量增长的需求。

第四章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4.1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