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260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

《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docx

单层建筑测量控制点测量方案

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总第11-14学时)

教学内容

单层房间测量--控制测量

课时安排

4

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

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1、掌握控制点布设选址要求;

2、掌握水准路线与导线的测设基本原理;

3、能够完成控制点引测工作,并对测量成果精度分析与评价。

1.网络查询,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授法,让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学会网络查询相关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控制点的选址于埋设、控制点引测;

教学难点

1.控制点的选址于埋设、控制点引测;

教学准备

1.一体化实训室电脑、网络、实训场地;

计思路(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是一年级学生,本门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强、室外操作多的课程,对同学们的激情来说是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安全操作不规范,操作技能差、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较差等问题都有待提高。

二.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课程的重点,让同学们能够完成控制点引测工作,并对测量成果精度分析与评价,抓住学习的要点,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采用教师实际操作加课堂跟班指导、小组协同操作教学;

2.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网络资源查阅项目材料。

教学过程(总时长160分钟)

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

方法

预期成果

时间安排

资讯

一、班级分小组、资料查询

1.设立8个小组,采用淘汰式形式,完成对门卫室控制点引侧。

2.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查阅控制点引测的相关资料;

(1)查阅教材

(2)利用电脑查阅控制点选址、埋点、引测点及复核报告表的资料。

二、派发任务单、明确任务

1.教师派发控制点引侧工作任务单;

一、班级人员分小组、实训前期准备

1.每个小组分好成员,根据教师要求,分配好岗位;

二、明确工作任务

1.协助教师派发任务单;

2.小组研读任务单,组长对任务单的需求进行人员岗位分配,根据各自的职责进行上网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法

对项目学习任务的开展,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基本熟悉项目实施的环节。

 

20min

 

计划

讲解控制点选址、埋点、引测点及复核报告表,出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学生根据老师的安排任务在规定的课时完成

理实一体化

通过控制点选址、埋点、引测点及复核报告表,出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10min

决策

一.控制点怎么选址、怎么埋设;(师生互动)

二.讲解控制点的具体选址要求和埋设要求;(实操法)

三.利用电子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控制点的引测;(实操法)

四.根据提供的两个控制点,将坐标、高程引测至拟建建筑物旁并做闭合导线、闭合水准路线检测。

(翻转课堂,将课堂交回给学生)

一.学生与教师互动,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认真听、看老师进行一起的操作;

三.根据提供的两个控制点,将坐标、高程引测至拟建建筑物旁并做闭合导线、闭合水准路线检测。

任务驱动法

1.通过自主查找形式,勾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

10min

实施

一.旧知识点的回顾:

1.检查学生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

微倾式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

一)、安置仪器

(1)在测站上松开三脚架架腿的固定螺旋,按需要的高度调整架腿长度,再拧紧固定螺旋,张开三脚架将架腿踩实,并使三脚架架头大致水平。

(2)从仪器箱中取出电子经纬仪,用连接螺旋将电子经纬仪固定在三脚架架头上。

二)、粗略整平

通过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如图2-10所示,用两手按箭头所指的相对方向转动脚螺旋1和2,使气泡沿着1、2连线方向由a移至b。

三)、瞄准水准尺

(1)目镜调焦松开制动螺旋,将望远镜转向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成像清晰。

(2)初步瞄准通过望远镜筒上方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

(3)物镜调焦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成像清晰。

(4)精确瞄准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瞄准水准尺边缘或中央。

(5)消除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如图2-12a所示。

视差的存在将影响读数的正确性,应予消除。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四)、精确整平

精确整平简称精平。

眼睛观察水准气泡观察窗内的气泡影像,用右手缓慢地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影像严密吻合。

此时视线即为水平视线。

微倾螺旋的转动方向与左侧半气泡影像的移动方向一致

五)、读数

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应立即用十字丝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读数时应从小数向大数读,如果从望远镜中看到的水准尺影像是倒像,在尺上应从上到下读取。

直接读取米、分米和厘米,并估读出毫米,共四位数。

读数后再检查符合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应再次精平,重新读数。

安置仪器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上,包括对中和整平两项内容。

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1.初步对中整平

(1)用锤球对中,其操作方法如下。

1)将三脚架调整到合适高度,张开三脚架安置在测站点上方,在脚架的连接螺旋上挂上锤球,如果锤球尖离标志中心太远,可固定一脚移动另外两脚,或将三脚架整体平移,使锤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标志中心,并注意使架头大致水平,然后将三脚架的脚尖踩入土中。

2)将经纬仪从箱中取出,用连接螺旋将经纬仪安装在三脚架上。

调整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此时,如果锤球尖偏离测站点标志中心,可旋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经纬仪,使锤球尖精确对中测站点标志中心,然后旋紧连接螺旋。

(2)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时,其操作方法如下。

1)使架头大致对中和水平,连接经纬仪;调节光学对中器的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使光学对中器的分划板小圆圈和测站点标志的影像清晰。

2)转动脚螺旋,使光学对中器对准测站标志中心,此时圆水准器气泡偏离,伸缩三脚架架腿,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注意脚架尖位置不得移动。

2.精确对中和整平

(1)整平先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如图3-7a所示,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注意气泡移动方向始终与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一致;然后将照准部转动90°,如图3-7b所示,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再将照准部转回原位置,检查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按上述步骤反复进行,直到水准管在任何位置,气泡偏离零点不超过一格为止。

(2)对中先旋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轻移动经纬仪,使锤球尖精确对中测站点标志中心,或使对中器分划板的刻划中心与测站点标志影像重合;然后旋紧连接螺旋。

锤球对中误差一般可控制在3mm以内,光学对中器对中误差一般可控制在1mm以内。

对中和整平,一般都需要经过几次“整平—对中—整平”的循环过程,直至整平和对中均符合要求。

瞄准目标

(1)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和照准部制动螺旋,将望远镜朝向明亮背景,调节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2)利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粗略对准目标,拧紧照准部及望远镜制动螺旋;调节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并注意消除视差。

(3)转动照准部和望远镜微动螺旋,精确瞄准目标。

测量水平角时,应用十字丝交点附近的竖丝瞄准目标底部读数

(1)打开反光镜,调节反光镜镜面位置,使读数窗亮度适中。

(2)转动读数显微镜目镜对光螺旋,使度盘、测微尺及指标线的影像清晰。

(3)根据仪器的读数设备,按前述的经纬仪读数方法进行读数。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安排

控制点复测方案

 一)、目的任务

 控制点复测是整套房建施工测量的重要步骤。

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导线点边角测量,检查已有控制点坐标。

通过此次实训任务,能够熟练掌握控制点复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进行导线点坐标反算,为道路施工提供正确的控制点依据。

 二)、实训场测区概况

  此次实训场测区大体范围是学校校门口G8、G9两点至思源楼背后,实训场测区整体较平坦,跨过三号

草坪,涉及有小土坡和斜坡、小平铜像广场。

测区内有已知孔控制点两个:

G8、G9均为二等高程控制点。

点位较分散,点位之间通视困难、只能采用后交方式

三)、测量技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以下简称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已有控制点成果计算表。

 本实训方案未涉及规定,均按相应测量规范操。

四)、复测方法

 仪器

 电子经纬仪、钢卷尺、标杆、水准仪、水准尺、尺垫等;

人员安排

没班分成8个小组,分别完成自己所属组别的控制点引侧任务;

五)、测量方法要求

 1)平面位置复测要求:

利用全站仪按照一级导线测量的要求对控制点进行测量。

2)高程复测要求:

利用D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高程测量。

复测方法:

  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

把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该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正算出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与已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进行对比检查。

 2)高程位置复测方法:

布设一条四等水准测量闭合路线。

采用双面尺中丝读数法,顺序后—前—前—后。

 六)、提交资料

 1)已知控制点成果表

2)已知控制点水平位置复测导线布置图。

 3)已知控制点高程复测水准路线布置图。

 

 4)导线点观测原始记录。

5)导线点复测成果计算表。

 6)高程复测成果计算表。

一.旧知识点的回顾:

1.检查学生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

微倾式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

一)、安置仪器

(1)在测站上松开三脚架架腿的固定螺旋,按需要的高度调整架腿长度,再拧紧固定螺旋,张开三脚架将架腿踩实,并使三脚架架头大致水平。

(2)从仪器箱中取出电子经纬仪,用连接螺旋将电子经纬仪固定在三脚架架头上。

二)、粗略整平

通过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如图2-10所示,用两手按箭头所指的相对方向转动脚螺旋1和2,使气泡沿着1、2连线方向由a移至b。

三)、瞄准水准尺

(1)目镜调焦松开制动螺旋,将望远镜转向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成像清晰。

(2)初步瞄准通过望远镜筒上方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

(3)物镜调焦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成像清晰。

(4)精确瞄准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瞄准水准尺边缘或中央。

(5)消除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如图2-12a所示。

视差的存在将影响读数的正确性,应予消除。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四)、精确整平

精确整平简称精平。

眼睛观察水准气泡观察窗内的气泡影像,用右手缓慢地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影像严密吻合。

此时视线即为水平视线。

微倾螺旋的转动方向与左侧半气泡影像的移动方向一致

五)、读数

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应立即用十字丝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读数时应从小数向大数读,如果从望远镜中看到的水准尺影像是倒像,在尺上应从上到下读取。

直接读取米、分米和厘米,并估读出毫米,共四位数。

读数后再检查符合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应再次精平,重新读数。

安置仪器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上,包括对中和整平两项内容。

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1.初步对中整平

(1)用锤球对中,其操作方法如下。

1)将三脚架调整到合适高度,张开三脚架安置在测站点上方,在脚架的连接螺旋上挂上锤球,如果锤球尖离标志中心太远,可固定一脚移动另外两脚,或将三脚架整体平移,使锤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标志中心,并注意使架头大致水平,然后将三脚架的脚尖踩入土中。

2)将经纬仪从箱中取出,用连接螺旋将经纬仪安装在三脚架上。

调整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此时,如果锤球尖偏离测站点标志中心,可旋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经纬仪,使锤球尖精确对中测站点标志中心,然后旋紧连接螺旋。

(2)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时,其操作方法如下。

1)使架头大致对中和水平,连接经纬仪;调节光学对中器的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使光学对中器的分划板小圆圈和测站点标志的影像清晰。

2)转动脚螺旋,使光学对中器对准测站标志中心,此时圆水准器气泡偏离,伸缩三脚架架腿,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注意脚架尖位置不得移动。

2.精确对中和整平

(1)整平先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如图3-7a所示,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注意气泡移动方向始终与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一致;然后将照准部转动90°,如图3-7b所示,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再将照准部转回原位置,检查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按上述步骤反复进行,直到水准管在任何位置,气泡偏离零点不超过一格为止。

(2)对中先旋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轻移动经纬仪,使锤球尖精确对中测站点标志中心,或使对中器分划板的刻划中心与测站点标志影像重合;然后旋紧连接螺旋。

锤球对中误差一般可控制在3mm以内,光学对中器对中误差一般可控制在1mm以内。

对中和整平,一般都需要经过几次“整平—对中—整平”的循环过程,直至整平和对中均符合要求。

瞄准目标

(1)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和照准部制动螺旋,将望远镜朝向明亮背景,调节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2)利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粗略对准目标,拧紧照准部及望远镜制动螺旋;调节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并注意消除视差。

(3)转动照准部和望远镜微动螺旋,精确瞄准目标。

测量水平角时,应用十字丝交点附近的竖丝瞄准目标底部读数

(1)打开反光镜,调节反光镜镜面位置,使读数窗亮度适中。

(2)转动读数显微镜目镜对光螺旋,使度盘、测微尺及指标线的影像清晰。

(3)根据仪器的读数设备,按前述的经纬仪读数方法进行读数。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安排

控制点复测方案

 一)、目的任务

 控制点复测是整套房建施工测量的重要步骤。

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导线点边角测量,检查已有控制点坐标。

通过此次实训任务,能够熟练掌握控制点复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进行导线点坐标反算,为道路施工提供正确的控制点依据。

 二)、实训场测区概况

  此次实训场测区大体范围是学校校门口G8、G9两点至思源楼背后,实训场测区整体较平坦,跨过三号

草坪,涉及有小土坡和斜坡、小平铜像广场。

测区内有已知孔控制点两个:

G8、G9均为二等高程控制点。

点位较分散,点位之间通视困难、只能采用后交方式

三)、测量技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以下简称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已有控制点成果计算表。

 本实训方案未涉及规定,均按相应测量规范操。

四)、复测方法

 仪器

 电子经纬仪、钢卷尺、标杆、水准仪、水准尺、尺垫等;

人员安排

没班分成8个小组,分别完成自己所属组别的控制点引侧任务;

五)、测量方法要求

 1)平面位置复测要求:

利用全站仪按照一级导线测量的要求对控制点进行测量。

2)高程复测要求:

利用D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高程测量。

复测方法:

  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

把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该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正算出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与已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进行对比检查。

 2)高程位置复测方法:

布设一条四等水准测量闭合路线。

采用双面尺中丝读数法,顺序后—前—前—后。

 六)、提交资料

 1)已知控制点成果表

2)已知控制点水平位置复测导线布置图。

 3)已知控制点高程复测水准路线布置图。

 

 4)导线点观测原始记录。

5)导线点复测成果计算表。

 6)高程复测成果计算表。

 

理实一体化

任务驱动法

小组合作法

引导启发法

1.熟悉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的操作;

2.具备水准路线、导线测量;

75min

检查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在结构类型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

查漏补缺

20min

评价

1.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20%);

2.要求学生进行互评(20%);

3.教师点评(60%)

1.各小组进行本小组自我评价;

2.各小组之间进行互相点评;

学生口头表达

5min

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作业

加强学生知识巩固、创新功能拓展

10min

教学反思

(可不断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