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139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docx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docx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开课时间

学院

学科专业

学号

姓名

学位类别

任课教师

交稿日期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简析自然观对科技研发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中西方的自然观,科技发展出发,揭示自然观对科技研发的影响,再论述自然观如何影响研发者的认识,研究方法,研究态度方面,深刻地体现了自然观对科技研发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自然观科学技术逻辑思维辩证法

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理解;而科学研究则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科学的每一步发展,也都凝聚着和渗透着哲学的指导。

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演变之间具有种种内在的联系,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科技的发展无不是伴随着自然观的重大进步而进步的。

蒙昧之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很直观的自然现象出发,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

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学家认为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

这种观点带有浓郁的思辨性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辨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由起初的认为天定胜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绝对服从,到后来尊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

数学中计算工具的发明,医学体现在大量的医药著作,四大发明,水利水系,都代表了各个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

正如李约瑟所言:

在公元3世纪和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然而这种思维也潜移默化中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长于整体性思维、重直觉和顿悟,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然后用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进行归纳、总结,说理往往带有玄虚、混沌色彩,缺少严密推理的逻辑过程,有时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对事物发展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

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一体、万物有情的自然观,不但化解了人与自然的争斗,也阻碍了传统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科学技术一直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化、系统化科学。

直到19世纪,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中国。

中国社会又一次出现思想解放的浪潮,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与科学。

其主导思想是“天人相分”,“人定胜天”,在这种思潮在建国的斗争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在这种大无畏的思潮影响下,中国人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里很快搞起了科学技术,建设起了新中国。

大约和中国春秋战国同一时期,在公元前6世纪,在神话宗教自然观盛行的同时,诞生了古希腊哲学,他们探究世界的成分、组成和运行,形成最朴素的自然观,创立了关于基本元素的学说。

“科学之祖”泰勒斯认为“水生万物,万物生于水”,他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水。

这些直接导致了古希腊科学的迅速发展,给后人留下丰硕的科学成就和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相分”论:

把主体和客体加以对立地看待。

人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有统治自然界的权力;人只有在征服、战胜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得生存。

这种自然观推动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推动了西方自然科学的进步、繁荣、发展,迎来近代工业革命,且在科学、经济文化等领域后来居上,赶上和超过了在工业革命前的几个世纪内科技和经济力量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

从5世纪到15世纪,史称欧洲中世纪,这是一段科学黑暗期,科学由于遭到基督教神学的压制和迫害沦为神学的婢女,基督教垄断了文化教育,垄断了整个精神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西方科学虽然有所发展,但多是以对抗教会,牺牲生命为代价的,任何揭示自然奥秘的科学只要不符合宗教教义都会遭到排斥和镇压。

13世纪前后,人文主义学者们打着复古的旗帜,开始了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有力批判,重新复活了古希腊自由的人文精神。

科学发展进入第二个高峰时期,枷锁被打开了,整个欧洲成了近代科学与文明的辉煌起点。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下,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

接下来的三次工业革命,让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跨越性发展,将古老的中国远远的甩在后面,正如马克思所言,在工业革命的一百年里,创造出的社会生产力要比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并由此得到的理论,深刻影响着几个时代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这源于这些理论对人们初期思维的限制性影响。

中国是大陆国家。

古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

缺乏对真理的实践性求证,这种思维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

而科学研究正是需要这种探求精神,需要刨根问底,显然,从思维认识角度来说中国人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着短板。

这是整个传统自然观给我们刻上的烙印。

整个西方世界人们的自然观,都受到古希腊文明的影响,这是由于13世纪发现的古希腊文明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

他们根本上是商人,商人要打交道的首先是用于商业帐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东西。

只有通过这些数字才能直接掌握这些具体东西。

这样的数字,是用假设得到的概念。

于是希腊哲学家也照样以这种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为其出发点。

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

相比较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人,海洋国家的商人有较多的机会见到不同民族的人,风俗不同,语言也不同;他们惯于变化,不怕新奇。

相反,为了畅销其货物,他们必须鼓励制造货物的工艺创新。

这种理性的逻辑思维得益于他们最初对自身环境的认识,形成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自然观,这在以后开启的工业革命中使他们受益匪浅。

人作为科学研究的主体,是在自然观的指导和制约下进行一系列研究活动。

因此自然观影响了科研工作者对世界的认识,改良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还影响了研究者对自身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的形成。

自然观影响了科研工作者对世界的认识。

比如,在量子力学的赖辛巴哈解释中,赖辛巴哈建立了一种新的逻辑形式,揭示了用传统形式逻辑描述不确定现象时的困难。

因为量子物理理论具有高度的辩证性质,“非此即彼”的形式逻辑思维,己不能解释清楚众多的“亦此亦彼”的现象。

这新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受自然观影响下科研工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它成为现代物理学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关键。

自然观影响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研究者的方法,如理论与实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与猜测试验、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估算与概算等等。

科学的发展总是与方法的更新与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例如近代物理学的诞生,就得益于伽利略、牛顿等人在研究方法上的大胆创造与革新,他们把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与数学、逻辑等理论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甚至还发明新的数学工具一一微积分。

马克思把从牛顿、莱布尼茨创建微分学到拉格朗日的发展,约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称为:

“神秘的微分学”、“理性的微分学”、“纯代数的微分学”。

马克思力图运用辩证法观点去分析微分学的困难。

他认为“理解微分运算时的全部困难”,“正像理解否定之否定本身”一样,要把“否定”理解为发展的环节,并且要从量和质的统一看待量的变化。

从绝对走向相对;从线性走向非线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确定性走向随机性;从可逆走向不可逆;从定域论走向场论;从时空分离走向时空统一;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我们开始了观察一个现象,再对其进行概括,抽象出概念,再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类比联想,提出假说或模型,然后进行理论推导,最后再进行实验验证。

这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更清楚地表现出了理论与方法之间这种联动的关系。

当代的科学研究,不仅依赖于理论的突破,也依赖于实验手段的改进,还依赖于在方法学上找到更多相应的数学工具,如非欧几何、张量分析、线性代数、群论等等。

自然观也在影响研究者的科学态度。

科学的理性是科学必须合理,这就是研究者的科学态度。

理性是演绎推理的基础,研究者相信理性才使演绎和推理成为可能。

自然世界的状况是绝对客观的,它与研究者自身的信念、情绪无关。

比如数学中“有限”和“无限”的问题,就需要我们的理性来做出判断。

以往我们对自然界己经作了种种预设,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这些自然观是否是真理,还要实证。

但是实证有时也靠不住,因为研究者本身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观察。

但是,那样会让所有科学研究者沉没于虚幻的冥想,出于对自身作为观察者所做出的非客观的观察结果。

自然观影响着研究者的科学态度,事实上客观性原则只能作为一种实用原则予以保留,因为我们可以认为,心理活动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影响较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参考文献

[1]郭枝.李约瑟论中国古代有机物自然观对现代科学发展的意义[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1,9

(2).

[2]秦桂秀.浅谈自然观对医学科学发展的影响[J].大众科技.2006,8.

[3]杜定久,王家敏.中国古代自然观对数学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6

(2).

[4]胡澜.论自然观对科学研究的影响[J].文史哲.

[5]乔根锁.简论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利于自然科学发展的因素.中国哲学史.1996.2.

[6]李约瑟.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