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735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古典文学精粹 9词两首.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古典文学精粹9词两首

9词两首

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走了。

表现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名。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课文根据两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各配了一幅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词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藕”,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能用打节拍读、配乐吟诵等多种方式读词,感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熟读成诵。

 2.能在“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等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联想画面。

从两首词中任选一首,想象它所描绘的景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抓住文眼“沉醉”“不须归”,品味两首词描写的优美意境,揣摩“沉醉、兴尽、误入、争渡、桃花流水、白鹭飞”等词语在传递词的情趣上所起到的作用。

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情趣的热爱。

 4.拓展另一首《如梦令》,通过比照阅读感受《如梦令》这种词牌的语言特点,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魅力。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诵读与想象相结合,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把词所描绘的内容转化为画面,任选一首写下来。

学习难点

 抓住文眼“沉醉”“不须归”,尝试让自己的感觉动起来,把“词中画”转化为“动画”来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沉醉、兴尽、误入、争渡、桃花流水、白鹭飞”等词语在传递词的情趣上所起到的作用。

体会本文“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写作特色,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魅力。

教学建议

 读书指导。

 

(1)初读指导。

导入新课后,可对“词”及本课的两位作者作简单的介绍。

然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及时正音:

“鳜”读guì,“箬”读ruò,“笠”读lì,“蓑”读suō。

初读时,教师可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中某些字词的意义,教师可加以明示。

如:

记,不忘。

沉醉,大醉。

斜风,微风。

不须,不一定要。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词的意境和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精读指导。

教师重在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如梦令》时,启发学生从“常记”明确词人是在回忆往事。

让学生思考: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日暮。

然后教师引导分析“醉”,“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

接着质疑词人为何“不知归路”。

既可理解为因为“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理解为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日暮”与“醉”为“误”埋下了伏笔,使“误入”显得自然合理。

一连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快速地划船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已经栖息的水鸟也吓飞了。

 结合欣赏课文插图,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画面:

傍晚,河面,一女子划着船,微醉的神色,盛开的荷花,飞起的水鸟。

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词人勾勒了一次游赏活动的几个片段,侧重写景,融情于景,让读者去分享她对自然美的感受。

 在《渔歌子》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说说词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

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雨,构成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

然后问学生画面中有没有人,从哪里能看出来。

明确:

有人,“箬笠”和“蓑衣”都是人穿戴的物品。

提示学生注意表达颜色的形容词“白、青、绿”,以及想象粉红的桃花和“鹭飞、花开、水流、鱼游、翁垂钓”。

再借助课文插图,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画面。

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象出的画面。

最后说说渔翁为什么“不须归”。

各抒己见,如因为雨小、鱼肥,或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等。

 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两首词,在阅读中进一步领会词的意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音乐、课文相关插图。

 【学生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词的特点及词人李清照、张志和,完成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藕”,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能用打节拍读、配乐吟诵等多种方式读词,感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熟读成诵。

 2.能在“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等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联想画面。

从两首词中任选一首,想象它所描绘的景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学习重点】

 能用打节拍读、配乐吟诵等多种方式读词,感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能在“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等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联想画面。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方法一

 1.本单元第一课《三打白骨精》,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机智勇敢、勇于降妖除魔的孙悟空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领略了我国古典名著的无穷魅力。

本节课我们再来感受我国另一古典文化的精髓——词的艺术魅力。

教师板书题目:

《词两首》,学生齐读课题。

 2.回顾背诵所学过的词,说说词的特点,积累。

 

(1)学生背诵《忆江南》《清平乐·村居》等词。

 

(2)学生说说对词的了解。

 (3)师小结过渡:

诵读词,了解词,我们才会走近词,我们学过的“忆江南”“清平乐”是词牌名,这节课的“如梦令”“渔歌子”也是词牌名,(板书《如梦令》《渔歌子》,齐读课题)不同的词牌规定了词的总句数,以及每句的字数、平仄。

试着列举几个词牌名。

(如:

浣溪沙、蝶恋花、念奴娇、虞美人、水调歌头、八声甘州、雨霖铃、钗头凤、沁园春、点绛唇、满江红、菩萨蛮、清平乐、西江月、一剪梅、鹧鸪天……)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学过的词,了解词的特点,了解有关的词牌。

方法二

 (复习导入)

 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牌“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

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2新知构建

一、借助预习单,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的识、写。

 

(1)出示预习单,读准字音。

PPT出示:

 溪亭 日暮 沉醉 兴尽 误入 藕花 西塞山 鳜鱼 青箬笠 绿蓑衣 不须归 鸥鹭

 (指名读词语,强调多音字“兴”与“塞”在这里读xìng、sài;“藕”与“鸥”读音相近,声调不同。

 

(2)指导书写生字“藕”。

 ①展示个别学生的预习单上的书写。

 ②学生从是否正确、规范、美观等方面加以评价。

 ③师生交流在书写本课生字时需要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并练写两遍。

 (“藕”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草字头写得宽、扁一些,下面的左半部分最后是点,不要写成捺,右下部分要注意笔顺,左右要紧凑,上下要协调。

 ④学生再练写两遍。

 2.初读课文,感受词韵。

 

(1)检查学生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读出词的节奏,感受词的韵律美。

 出示:

PPT出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指名朗读,说说停顿的方法与押韵。

(按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读出词的节奏美,体会押韵构成的声音回环之美,读出韵律美。

 (4)指名展示读。

 3.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词意。

 

(1)《如梦令》:

 ①自由朗读。

 ②画出《如梦令》中的哪些词语交代了这次郊游的地点、时间、季节。

(地点:

溪亭 时间:

日暮 季节:

夏季)

 ③说说词的大意。

 

(2)《渔歌子》:

 ①自由朗读。

 ②结合预习单说说《渔歌子》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哪里的景色,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回答。

 ③说说词的大意。

二、美读全词,想象画面,进一步整体感知。

 古诗词中,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再来读读这两首词,你能读出哪些画面?

 A.《如梦令》三个画面: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B.《渔歌子》两个画面:

(江南美景 渔翁垂钓)

 1.《如梦令》

 画面1:

“溪亭日暮”

 

(1)什么事儿让李清照常常想起、念念不忘?

(交流:

呼朋唤友,命舟备酒,赏景畅游,美酒做伴。

 

(2)看到“溪亭日暮”这个词,你的脑海当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象,描述暮霭中的溪亭。

 (3)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

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

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4)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5)在这时、这地,人们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

喝酒、谈心、吟诗、赏景……)

 李清照大醉成了何样呢?

 讨论交流“不知归路”的原因。

(景美、酒美,沉浸在美好生活情趣中。

)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酒不醉人人自醉。

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学生朗读,指导重读词语:

常记、沉醉,韵脚“路”声音延长。

 画面2:

藕花深处

 

(1)“藕花深处”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你会想到哪两句诗?

 (交流想象到的画面,背诵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能找出与“误入”相照应的词语吗?

(日暮、沉醉、晚。

 (3)体会“兴尽”的意境。

(尽兴而归竟不知日已夕,体会作者的愉快。

 画面3:

一滩鸥鹭

 

(1)朦朦胧胧的“藕花深处”,清香四溢、碧叶红花,词人醉意更浓,急促的桨声“惊起一滩鸥鹭”。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描绘美丽荷塘、鸥鹭齐飞的醉人景象。

 

(2)齐声诵读此句。

(指导读出“争渡,争渡”,读时语速要快,突出着急;“惊起一滩鸥鹭”,要读出惊喜。

 2.《渔歌子》

 画面1:

江南美景

 

(1)作者笔下的江南在你的脑海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诵读全诗,然后讨论交流。

 A.美景多。

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美景之多。

 B.色彩艳。

(山青、鹭白、桃红、水碧、箬笠青、蓑衣绿。

 C.动态美。

(白鹭飞、流水、斜风、细雨。

 

(2)让学生说出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幅迷人的风景画;一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风景画;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学会用上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说一说词中描绘的画面。

 画面2:

渔翁垂钓

 “渔翁垂钓”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体会情感,寻找文眼。

 1.你从这两首词中分别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1)分别说说两首词表达的情感。

 

(2)教师随机板书:

欢快愉悦、悠闲自得。

 2.两首词中分别由哪个词语表达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1)学生标画出词语。

 

(2)教师板书:

沉醉、不须归。

 (3)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沉醉:

大醉。

不须归:

不要回去、不想回。

四、想象还原出词的画面。

 1.闭上眼背诵词,想象两首词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色,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2.指名分别说说两首词所描写的景色。

 3.从两首词中任选一首写下来,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理清写作顺序。

 4.学生练写。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日暮、藕花、鸥鹭、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做铺垫。

3课堂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品出了那么多大自然美丽而壮观的画面,有“溪亭日暮”,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这叫“词中有画”。

画中还有人,你们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因为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使整首词组成了一幅活动的画,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沉醉了的、无忧无虑,甚至贪玩的李清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那份快乐的美好的心情。

4布置作业

一、把下面的词句补充完整。

1.青(  ),绿(  ),斜风细雨不须归。

2.常记(  )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渔歌子”“如梦令”都是词牌名。

(  )

2.“鳜”应读作guì。

(  )

3.《如梦令》这首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不知归路”。

(  )

4.《如梦令》中“兴尽”的“兴”指的是兴奋。

(  )

5.《渔歌子》中“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

一、1.箬笠 蓑衣 2.溪亭

二、1.√ 2.√ 3.× 4.× 5.√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沉醉、兴尽、误入、争渡、桃花流水、白鹭飞”等词语在传递词的情趣上所起到的作用。

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情趣的热爱。

 2.拓展另一首《如梦令》,通过比照阅读感受《如梦令》这种词牌的语言特点,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魅力。

【学习重点】

 揣摩“沉醉、兴尽、误入、争渡、桃花流水、白鹭飞”等词语在传递词的情趣上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情趣的热爱。

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魅力。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检查背诵。

 2.这两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两首词中分别由哪个词语表达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过渡:

作者是怎样在词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走进这两首词。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背诵,回顾两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节课理解作者是怎样在词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打好铺垫。

2新知构建

一、抓文眼“沉醉”,品味《如梦令》。

 过渡: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一代才女李清照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被称为“一代词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她的《如梦令》,同词人一起沉醉一回吧!

二、抓文眼“沉醉”,品味《如梦令》的优美意境。

 1.轻声读读《如梦令》这首词,思考作者“沉醉”于什么之中。

 交流:

A.沉醉于“溪亭日暮” B.沉醉于“藕花深处” C.沉醉于“一滩鸥鹭”

 2.过渡:

《如梦令》优美的意境,使词人沉醉其间,她尽兴地享受着沉醉,用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着沉醉,请再用心地读词,品味作者李清照是怎样表达出“沉醉”之意的。

 

(1)学生自由读词。

 

(2)学生交流。

(围绕词所描绘的画面,抓重点词“沉醉、兴尽、误入、争渡”谈作者的沉醉,领悟这些词语在传递词的情趣上所起到的作用。

 3.赏析作者用准确的词语描绘意境,表达出沉醉之意。

 

(1)直抒“沉醉”之意。

 ①“常记”:

揣摩“常记”与“常忆”表达效果的不同。

(少女时令人沉醉的美酒、美景、美好生活一直铭刻在心,从不曾忘怀,才有这美妙的《如梦令》。

 ②“不知归路”:

为何不知归路?

(因美酒而大醉,因美景而沉醉忘返。

 ③探讨、理解“兴尽”。

(尽兴、兴致未尽欣赏美景、品尝美酒、闻着花香、开怀畅谈……玩了个尽兴,玩了个酣畅淋漓。

因“兴尽”而“沉醉”。

 

(2)衬托“沉醉”之深。

 ①“误入”:

是何原因令一群成人“误入”藕花深处。

(结合“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交流,因为景美、因为尽兴、因为天晚而误入,衬托出沉醉之深。

 “误入”的又是一番怎样的境地?

(感受藕花深处的令人沉醉的景色。

 ②“争渡,争渡”:

作者连用两个“争渡”想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天色已晚,急切寻找出路的焦急心情。

 连用两个“争渡”仅仅是想表达急于出去的心情吗?

(体会伙伴们百舸争流的欢闹情景,感受作者沉醉这种充满生机、充满情趣的生活的情怀。

 ③感受“惊起”创造的意外之美。

 争渡的结果又有怎样的惊喜?

(惊起一滩鸥鹭。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藕花深处,欢笑声、船桨拍水声、鸥鹭的叫声和拍打翅膀声,这意外的美好也令人沉醉。

 (3)教师总结表达方法:

作者一是用准确的词语描绘出精彩的瞬间,二是用融情于景的写法,表达出令人沉醉的意境。

(板书:

准确的词语描绘精彩瞬间 词中有画融情于景)

 4.串联画面,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1)“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有景有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作者沉醉其间,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2)尝试让自己的感觉动起来,把“词中画”转化为“动画”。

 按词的写作顺序说说三幅画面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感受作者是如何借令人沉醉的美好情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为观赏“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兴尽”忘归,因为沉醉,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教师总结:

《如梦令》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多年过去,这些画面还时常在作者的心中、梦中浮现,才会写出这让人千般沉醉、万般想象的《如梦令》。

三、拓展诵读。

感受“如梦令”这种词牌的语言特点。

 过渡: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少女时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生活富有情趣,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她同样是早期之作的另一首《如梦令》。

PPT出示: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出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指名诵读。

 2.与本课《如梦令》比照,发现这一词牌的语言特点。

(题目、句数、句式、字数、标点、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3.再读本课《如梦令》,进一步体会词人早期生活的美好。

 4.吟唱《如梦令》。

 

(1)播放歌曲《如梦令》,体会词人的快乐情怀,升华词的意境,受到诗词的美的熏陶。

 

(2)学生试着吟唱。

 5.背诵词。

 小结:

酒美、景美、生活美,醉了词人,多年以后依旧常常记起那份欢快愉悦;那词、那画也醉了我们,这就是《如梦令》的美丽,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四、抓住文眼“不须归”,品味《渔歌子》中的作者的情趣。

 过渡:

用品读《如梦令》的方法学习《渔歌子》,品味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词语来描写景物,表达自己“不须归”的意境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1.自读《渔歌子》,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语,领悟作者是怎样表现“不须归”的意境的。

 

(1)学生自读词。

 

(2)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2.江南美景,流连忘返。

 

(1)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学生根据描写景物的词语,交流体会如画的美景。

 3.揣摩作者选景用词的准确。

 

(1)江南春色秀丽,为何作者不写春的使者“燕子”,而要选择“白鹭”来写?

 ①学生猜想,发表看法。

 ②(播放“白鹭飞”的视频)白鹭给你什么感觉?

(漂亮、优雅、舒展、自由自在,像极了自由自在、悠闲垂钓的作者。

 

(2)在古代文人的眼中,白鹭所代表的意象就是高雅、自由,“桃花流水”又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呢?

 ①出示:

PPT出示: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桃花流水之境,不是人间,是什么?

(仙境、世外桃源,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景。

 (3)有此景做伴,谁会愿意回去呢?

带着对景物的理解,对作者的理解,再读这句,体会作者的情趣。

(学生朗读)

 (4)教师小结:

词人仅用14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景物丰富、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江南春景图”,难怪颜真卿赞张志和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4.悠闲垂钓,融情于景,乐而不归。

 

(1)结合“预习单五”简介作者,为理解“不须归”了解背景。

 

(2)出示: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3)学生读读《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者淡泊名利,留恋山水之间,喜欢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4)学生齐读《渔歌子》,体会渔翁悠然自得的生活,领悟作者悠闲的心境。

 指导背诵。

 看着插图,试着背诵整首词;闭眼,边想象边背诵;配乐吟诵。

 教师总结:

是啊,张志和留恋山水之间,他钓的是悠闲自在,钓的是淡泊宁静。

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五、回归整体,梳理词的意境。

 1.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这两首词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1)根据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谈谈自己对两首词的赏析。

 ①内容:

准确用词,描绘美丽景色,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②情感:

一个欢快愉悦,一个悠然自得,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情趣的向往,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板书:

向往美好生活 热爱美丽自然)

 

(2)教师总结:

两首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都通过描绘美丽景色,表达对美好生活趣的热爱,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我们要在写作中学会运用。

 2.男、女生分别读两首词。

 [设计意图] 学会抓住文眼,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通过拓展阅读和对比阅读,体会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课堂小结

 有一位诗人说:

再美的诗,也美不过春天的一棵树。

所以,再好的文字营造的风景,也比不上身边这触手可及和活生生的大好春光。

同学们,通过本课两首词的学习,让我们回到现实,回到我们身边的春天,去校园里寻找春天,去大自然中感受春天,也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笔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吧!

4布置作业

作业1

 教材第49页3、4题。

作业2

一、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兴(xīng xìng)尽晚回舟

2.误入藕(óu ǒu)花深处

3.桃花流水鳜(jué guì)鱼肥

4.绿蓑(suō shuāi)衣

二、把词句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字词。

1.常记    ,    不知归路。

 

                                    

2.兴尽    ,误入    。

 

                                    

3.青    ,绿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理解词的意思,试着填一填。

1.《如梦令》是      代词人      所作。

词人回忆了         的情景,因        ,把         ,表现了         。

 

2.《渔歌子》是    代词人    所作,描绘了                   ,

塑造了                           ,

赞美了                           ,

抒发了                           。

四、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      。

 

感时花溅泪,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本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近及远,由大到小,非常细腻地描绘了      等景象。

(至少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