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625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核心素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核心素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核心素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核心素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核心素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核心素养.docx

《历史核心素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核心素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核心素养.docx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

1.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认识历史

1.史观透视

具体分析就是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和社会意识,“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2.认识历史

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

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刚刚确立,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为手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市场。

因此,相对商业活动来讲,着力发展农业生产,对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富国强兵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农业生产状况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最重要的表现。

②秦国就是在“重农抑商”政策指导下,粮食充足,军备雄厚,综合国力得到加强,最终具备了统一六国的物质条件。

所以这一政策在当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进步的。

(2)明清之际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则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这些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史观。

三、坚持发展联系的辩证观点——看待历史

1.史观透视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矛盾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是在相互影响,发生在同一时代的各个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

2.看待历史

(1)19世纪70年代后期的“电气化”,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2)19世纪末,重工业迅速发展,继英国之后,美、德等成为主导工业化进程的国家。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失去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后来居上,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这些都体现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的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一、时空观念的基本内涵

1.感知历史的基础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最基本素养,是感知历史的基础。

只有依赖它才能把时间与空间结合,才能把古今历史知识贯通起来,并且加以比较,进而发现规律并形成正确的认知。

因而,时空观念素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2.培养能力的途径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3.得出结论的前提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

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首先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

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

4.理性认识的依据

历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

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的能力,进而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一、史料实证的基本内涵

1.学习历史的方法

人类对于历史的了解、认识与研究基本上都来源于史料,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和方法。

2.认知历史的途径

人类对历史的认知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我们通常说的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3.论证历史的依据

史料实证要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懂得历史需要用证据说话,懂得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不同来源及价值并适当规范地引用、运用史料,使其服务于对问题的解释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培养证据意识,从而探寻接近历史的真相。

二、科学性原则——史料的可靠性“论从史出”

1.史料来源的辨析

(1)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那些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留下来的实物、史书记载和口口相传的一些民间传说。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

(2)史料实证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懂得论从史出,要学会用历史证据说话,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

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懂得和学会辨别各种史料的真伪,辨析史料作者的意图,并且分析其来源和价值。

2.推出结论的依据

(1)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

一般来说,史料愈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就愈全面。

史料愈原始、可靠,愈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2)高考历史试题不需要考生再去搜集史料,只需要你对命题专家提供的史料加以正确的分析、解读,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运用其中的史料对专家设定的问题加以论证。

三、典型性原则——论据的充分性“史论互证”

史料具有典型性

高考命题史料的选择,都是命题专家反复斟酌,精挑细选的。

史料可大可小,亦可远可近。

“大”指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诉求,“小”指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远”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近”指为高考综合能力的考查服务。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历史解释的基本内涵

1.描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1)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的能力表现。

它偏重于对历史史实和历史理解的外在表达,既包含对史实的描述,也包含了自己的认知观念和所坚持的历史史观。

(2)历史解释既能够客观表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又能够使自己的表述符合历史的真实。

2.探讨历史规律的途径

(1)历史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对认识客体进行直接的观察、接触、实验和检测,进而认识其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2)历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地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需尽可能客观地、多角度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

3.解决历史问题的思考

(1)历史是过去的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实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

(2)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历史不仅是解决历史问题,更是要凭借所形成的历史意识去解释、解决现实问题。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1.家国情怀是学科核心的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家国情怀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

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