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520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

《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docx

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

2018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

语文

附加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_____)解剖(_____)卑鄙(_____)拈轻怕重(_____)

翌日(_____)臆度(_____)汪洋万顷(_____)强(_____)聒不舍

xùn(_____)职chuō(_____)穿zhù(_____)立剑拔nǔ(_____)张

亵dú(_____)深suì(_____)独占áo(_____)头jiǒng(_____)然不同

2.古诗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回归之后人事全非的感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运用

有一个外国人说:

“汉字是世界上最有趣味的文字。

”本期“汉字趣味沙龙”,邀请同学们一起来体验汉字的乐趣。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你认识多少汉字?

汉字都是单独的,所以数目多,多得一个人读了半生的书,还有许多不认识的字。

汉字虽然多,但是大部分已经是无用的死字了,除了专门研究文字学的人,在这些字里钻研外,我们用不着完全认识它,并且实际上完全认识也是不可能的事。

汉字中,虽然有一部分是死字,已经没有多少用处,但是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常遇到的,是很有用的,称为“常用词汇”。

这些字我们应当首先认识,而且要识得十分正确。

这于阅读写作是不无裨益的。

汉字的艺术性

在客厅里、书房中、商店里、办公处,我们往往对挂着的名人的书画,饶有兴味。

即使乡下人,在过新年的时候,也喜欢在门上贴几幅红对子。

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汉字是一种艺术品,像图画一样。

你看每一个字都像一座建筑物,有它自己的构造和外(xíng)。

每一个字像一朵小小的鲜花,耐人寻味,可供欣赏,尤其是加上劲拔的笔锋,乌黑的松墨和朱红的印鉴,形成我们特有的东方艺术。

汉字之所以这样的美观,__________。

像“燕、雨、朋”等十分匀称的字有很多。

_________。

例如“赫”字十足地表现出一个大将威武的神气。

一个“嫣”字可以表现出一个美女回眸微笑的绰约多姿。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诗人【甲】的表现。

汉字的游戏性

文字本来就是游戏的工具之一。

像欧美的“迷阵游戏”不是文字的游戏吗?

汉字因为一个个是各自独立的,像些方木一样,棱角分明,可以搭成各式各样的玩意儿,并且______________。

例如“天”字,可以分成“一大”;“示”字可以分成“二小”。

汉字还给我们一种游戏,就是“字谜”:

“半放红梅(繁)”、“半推半就(掠)”、“两点一直,一直两点(慎)”。

_________,如“天对地”和“大陆对长空”一类,从而产生了对联。

对联应用很广,在客堂里有它,在书斋里有它,在亭榭里有它,在庙宇里有它,在祠舍里有它,人家有喜事用它道贺,朋友去世用它挽悼缅怀……中国古代文人发(fèn)忘食,对对联的技术已经【乙】,巧妙的对联展现了汉字独特的趣味性。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饶(yáo)有兴味棱(líng)角分明外形发奋忘食

B.饶(ráo)有兴味棱(líng)角分明外型发奋忘食

C.饶(ráo)有兴味棱(léng)角分明外形发愤忘食

D.饶(ráo)有兴味棱(léng)角分明外型发愤忘食

4.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①汉字是象形字,以形表意,有“一字传神”的功能。

②对称性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

③汉字还可以做对字

④汉字多是由几个字拼起来的,所以有一种拆合性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5.根据语意,从下列备选词语中分别选出一个,填入上面文段中的【甲】【乙】处。

【甲】_______(A精益求精B锦上添花)

【乙】_______(A滚瓜烂熟B炉火纯青)

6.“汉字的游戏性”语段中,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像欧美的“迷阵游戏”不是文字的游戏吗?

B.例如“天”字,可以分成“一大”;“示”字可以分成“二小”。

C.汉字还给我们一种游戏,就是“字谜”:

“半放红梅(繁)”、“半推半就(掠)”、“两点一直,一直两点(慎)”。

D.对联应用很广,在客堂里有它,在书斋里有它,在亭榭里有它,在庙宇里有它,在祠舍里有它,人家有喜事用它道贺,朋友去世用它挽悼缅怀……

7.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提升,极大地缓解了中外交流不畅。

(在“交流不畅”后加上“的状况”)

B.我们不仅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更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

(“在课堂外、在生活中”与“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互换位置)

C.我们要主动地在实践中丰富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丰富”改为“培养”)

D.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并且”改为“和”)

8.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闪耀着中国人的智慧光芒,请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下面书法作品

答: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全词围绕一个“”字,描绘了荒凉的塞外秋景图。

10.阅读划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11.古诗词中,以秋天景物入诗的句子有很多。

除本诗外,你还能记起哪些句子?

(填出两句即可)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曰:

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

遂相率呼啸去。

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①即平复。

以为仇耶?

不杀不辱,以为盗耶?

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②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

取此耳又何意耶?

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

邱生曰:

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

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

【注释】①旋:

不久。

②戕:

残害,伤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__②不亦颠乎颠:

___________

③怖几失魂怖:

______④苟得此盗苟:

___________

1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遂相率呼啸去

C.其反激之力其真无马耶

D.是专为取耳来也斯是陋室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

__________

②终不得其所以然。

译文:

__________

1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

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用甲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用乙文原文填空)。

三、名著阅读

16.

(1)对下列《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①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

②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慎重选择。

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投的朋友。

(2)《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在梁山落草的英雄形象,他们性格特征各异,却又有一些共同点让他们走在一起成为兄弟。

请比较分析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四个人物的共性与个性并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落草的内因

落草为寇的外因。

性格特征

共性

个性(情节)

④__

鲁智深

重情重义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李逵救宋江)

反抗精神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李逵藐视官府)

①___________

(野猪林救林冲)

李逵

行事鲁莽

(江州劫法场)

林冲

行侠仗义

(林冲火并王伦、武松醉打蒋门神)

严谨细致

(林冲休妻、武松杀嫂)

忍气吞声

②(___________)

武松

③__________

(血洗鸳鸯楼)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几生修得到梅花》,完成下列小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

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

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

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

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

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

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

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的那样肥硕袭人,它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她是那么婉约和内敛。

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

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

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

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

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成大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

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得好啊,“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

林逋(968-1028)。

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17.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

请结合第④段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19.结合全文,谈谈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引用陆游的诗句“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元朝于公元1271年建立,定都北京,北京开始成为全中国的国都,被后人称为元大都。

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胡同和四合院成为元大都的基本内涵。

明王朝建立多年后,明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仍沿袭了元代四合院的住宅形式。

清代定都北京后,大量吸收汉文化,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对北京的居住建筑四合院也予以了全部继承。

清代是北京四合院发展的巅峰时期。

自清代后期起,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四合院的发展也逐步开始走下坡路。

总的来说,北京四合院这种传统民居基本保持了明清型制。

【材料二】

北京四合院,是合院建筑的一种。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

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叫作倒座。

四合院有着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但横向与纵向的扩展,却依旧逃不过中轴对称的格局,以倒座、垂花门、正房、后罩房所组成的南北中轴是四合院规划和建造的基本。

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以说,四合院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材料三】

大气候指大区域的气候,微气候是受到下垫面性质影响形成及变化的近地层大气中的小范围气候。

所以,居民居住空间的微气候直接受大气候条件的影响。

微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湿度、风速。

北京的大气候特征源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北京的纬度较高,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早晚温差大,多大风扬沙天气。

夏季高温多雨,盛行温暖湿润的东南风。

冬季寒冷干燥,盛行寒冷的西北季风。

在庭院空间中,时常因为地域性大气候的环境背景,微气候需要经过场地自身营造来形成。

首先,庭院的朝向的设计对营造舒适的微气候有很重要的作用。

“坐北朝南”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中的黄金法则,它是营造微气候的重要因素,东、南、西、北的方位朝向决定着空间纳阳、避风的程度和不同的舒适度。

调节和营造微气候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热量损失。

对于北京的大气候来说,冬季的寒冷制约了居民对庭院空间的感受,所以在庭园空间中,对于热量的维持是一个重要的微气候改善问题。

常见的做法有:

①最多的接纳日光,②以避风来减少热损失,③增强抵御界面。

如增加一些抵御冷空气的庭园要素——植物、墙体等。

不管是增加光照机会还是减少热量损失,庭园营造都在尽力维持一个温暖的微气候环境,并同时创造一个最大限度享受宜人微气候环境的居住空间。

2、增加空气的流动性。

增加空气流动,可以带走热量、增加湿度、增强舒适感,同时也保持空气新鲜,这一点在夏季尤为重要。

20.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概括这两则材料介绍了北京四合院哪些方面的内容。

21.请结合【材料二】,对“四合院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这句话加以具体解说。

22.下面是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布局图,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分析这种布局对营造四合院舒适的微气候有哪些作用。

阅读《从短到长》,完成下列小题。

从短到长

①我曾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一个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

“我的剑太短了。

”母亲回答:

“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

”“前进一步”把短变成了长,不是“取长补短”。

由此可以看出,“短”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短”可以转化为长。

②短,激斗志。

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从小就有成为演说家的梦想,但是他小时候却离一名演说家的才情相距甚远。

他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儿当演说家的天赋。

这样的生命之“短”,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和决心,于是德摩斯梯尼口含石头练习发音,面对呼啸的海风吟诗锻炼气息,肩头上方悬挂两柄剑改掉耸肩的毛病。

③短,激志气。

被汉武帝施以宫刑的司马迁陷入了人生最大的悲痛之中,可谓人生“短”之极致。

可也正是这个“短”,激发了司马迁完成照耀尘寰的《史记》的志气。

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古人都曾陷入人生的困境之中,但不消沉不气馁,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他们都是在生命之“短”中,向前跨了一大步,也就是“发愤”之后才有“为作”也。

司马迁正是从这些人身上找到了激发自己志气的凭借,忍辱负重,成就了史家大业。

④短,激才情。

生命中的“短”,能够让人思想沉入生命的最深处,去反思自己,发现自己,激发人的才情。

史铁生在二十岁的时候双腿残疾,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永远失去了远足的快乐、奔跑的快感。

人生之“短”折磨着史铁生,但是,他经过苦苦的挣扎,不断思索人生的真谛,把思想转换成文字,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

⑤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谓“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谁也不想用国家的动乱来换诗歌的辉煌,谁也不想用少年出身的卑微清苦来成就后半生的富贵荣华,而现实的残酷也是一种真理,正是这些“命运苦短”才激发了人的才情,成就了生命中暗影里的阳光。

⑥总之,短是长的一条途径,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

只要相信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短”,并且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将生命的“短”变为生命中的“长”。

(取材于刘德福《从短到长》)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4.在文章第②段结尾处补写一句话,建立论据与分论点之间的论证关系。

25.请分析第④段论证过程。

五、写作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请以“比”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二:

请以“超级英雄”为题,写一篇想象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语文试题答案

附加题:

1.

【答案】

(1).ài

(2).pōu(3).bǐ(4).niān(5).yì(6).duó(7).qǐng(8).qiǎng(9).殉(10).戳(11).伫(12).弩(13).渎(14).邃(15).鳌(16).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

戳,鳌。

2.

【答案】

(1).蜡炬成灰泪始干

(2).无案牍之劳形(3).怀旧空吟闻笛赋(4).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赋,翻。

一、基础运用

【答案】3.C4.D

5.

(1).(甲)A

(2).(乙)B6.C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补充合适的句子。

D项正确,注意补充的句子要与后面的内容意思相关联。

5.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本题注意乙处应该用炉火纯青:

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6.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

C项使用错误,去掉引号。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D项修改不正确,搭配不当,应该删去“并且提高”。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8.

【答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

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淡泊。

二、古诗文阅读

【答案】9.异10.傍晚时分,四面八方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嶂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隐隐透出军事态势的严重。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解析】

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全词围绕一个“异”字,描绘了荒凉的塞外秋景图。

10.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描写出傍晚时分,军中的号角声起,烽烟直上,夕阳残照,城门关闭的景色即可。

11.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的积累。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小题。

【答案】12.

(1).倒塌

(2).错误(3).害怕(4).如果13.B

14.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食物的道理。

(2).最终没有找到这样的原因。

15.

(1).“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2).“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

【解析】甲文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

纪昀年代:

乙文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

纪昀年代:

甲文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