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507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39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

《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docx

1651中层主管如何提升领导效能

第一讲领导者的两个蝴蝶效应点

管理除了惯常的理解,还有另一种定义,就是利用手里的钱和权,和别人达成交易的一系列的契约。

像绩效考核、流程、设备、所有公司有形的东西,都要用管理来控制。

一、什么叫领导

有人问一个禅师:

“我感觉到我现在做事情,很多时候达不到目标,该怎么办?

”禅师就说:

“赶一驾马车的时候,如果马车跑得慢,你是打马呢?

还是打马车?

”“当然是打马。

”所以,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如果各种管理职能都具备了,但是跑得不如我们所理想的那样,就可能是缺少了一个给“领导”下定义的内容。

(一)领导的定义

领导,就是除了手里的钱和权以外,还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跟随你去做一般情况下实现不了的目标,这就叫领导。

过去在研究管理的时候,研究怎么“打这匹马”,讲过“木桶原理”、“蝴蝶效应”,木桶原理是说一个桶盛水的多少决定于最短板,蝴蝶效应是讲如果在美国刮了一场台风,那是因为在北京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造成的。

这些都是在说“这匹马到底在哪里?

”、“这只蝴蝶效应点在哪里?

”,其实就在我们领导者本人身上。

过去在探讨管理、探讨组织的时候,研究了很多问题,今天把焦点放在领导人身上,该怎么做呢?

怎么看领导人呢?

从外表看,“负重高官,鼠行好利”,一个人走路的时候如果像背了重物一样,走得很稳,那么这人应该是当大官的;如果走路姿势像老鼠走路,紧紧张张,匆匆忙忙,就是个小官。

【案例1】

当年曾国藩接见南京巡抚,曾国藩爱看相,一看这个南京巡抚的面相,他觉得这个人以后还能要官升几级,觉得还有前途。

但是等喝完茶送客的时候,走到门口,曾国藩从后边打量这个人,觉得可惜了,为什么?

走路发飘,就是走路摇摇晃晃,没根。

“此人的命不长矣。

果不其然,很快就死掉了。

这是典故,但是它说明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他的团队的症状,因为领导者自身传递着信号,就是蝴蝶效应点。

(二)领导的蝴蝶效应点:

谋与断

领导者的蝴蝶效应点从两个字开始,一个叫“谋”,一个叫“断”。

在唐太宗李世民时代,曾经用了两个谋士,是他的左膀右臂,被称为“房谋杜断”,房指的房玄龄,杜是杜如晦。

李世民有事情就把两个人叫过来,房玄龄帮他分析,杜如晦来决定怎么办和派谁去,就是房做分析,杜做决定。

所以,一个领导人要能谋善断。

什么叫谋和断呢?

曾经有一个典故,当年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喝酒的时候,曹操就问刘备:

你说天下谁是英雄呢?

刘备说到袁绍是英雄,曹操说:

这个人不是英雄,此人好谋无断,色厉胆薄,大事而惜身,小事而亡命。

就是好谋无断,问题考虑了很多,但是不敢做决定。

1.领导就是个人发出信号,先忘掉公司的管理问题,把焦点放在蝴蝶效应点上,该发哪些信号,再从这两个字开始延展开。

还有一个典故,刘邦和竞争对手项羽,两个人的成败也在这两个字上。

谋,刘邦谋事情的方法和项羽有所不同,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时候,发誓要一统天下,而项羽要当霸王,要当老一。

这两个又有什么不同?

结果,谋天下的人手下就用得了高人,刘邦手下用了张良、韩信、萧何。

而项羽是最厉害的,一旦别人给他出的主意让他面子上过不去的时候,项羽就不接受意见了,所以包括他的亚父范增给他提意见时候,都会被他驳回去。

2.能成长为多大的领导者,不是你有多高的能力,而是你用得了多高的人,所以领导者是用人的,管理者是做事的。

“断”字上两个人也有所区别。

【案例2】

有一次,刘邦被人追杀,赶着他的马车跑,嫌马车跑得慢,就把孩子扔下车,车夫又救上来。

刘邦在关键时候能够舍得了孩子。

有一次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捉住,要挟刘邦投降,不投降就把老人拿锅煮了。

刘邦说你烹吧,烹了汤我也喝一碗。

刘邦舍得了孩子,舍得了父亲。

关于项羽还有个典故叫“霸王别姬”,虞姬用自杀来促使项羽做决定。

毛泽东说“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说,不要有妇人之仁,做不了决定。

二、格局与价值观

我们把做决定的考虑的方法叫格局和价值观。

提高自己是研究领导能力的核心观念。

有的朋友点评起来很有想法,“我们公司有什么问题……”能够讲出十条八条,其实,就是一个刚到公司的年轻人,工作了三个月,也能把公司的问题说得跟一个长期的领导者说的问题差不多。

问题不难看到,关键是如何改变:

(一)信念决定行为

有句话叫“观念不变,原地打转”,什么叫观念呢?

比如叫员工去做一件事情,他脑子当中本能的会想起来一个想法:

“我干吗要这么辛苦的工作呢?

我只是个打工的而已。

”这就是他去做这件事情当中脑子里蹦出来的潜台词,这个潜台词就叫信念。

信念就是他做事情100%觉得是有道理的,这个理由就叫做信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信念,那么,信念是怎么来的?

【案例3】

从前,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有个法师,他会点石成金。

有很多人向他求教,甚至住在山上不走,最后法师决定教授点石成金之术,但要给学员打一个预防针,他说:

我教给你们一个秘诀,回去念三年,就可以点石成金。

但是在你念的时候,千万不能想喜马拉雅山上有个猴子这件事,一想秘诀就不灵了。

大家赌咒发誓绝对不会想喜马拉雅山上有个猴子这件事。

第二天,法师就教给大家口诀,“回去念吧,念3年就成功了。

这个法师很聪明,他在这些人头脑当中装了个猴子,这个猴子不容易取掉,所以肯定是没人能念成功的。

每个成年人的脑子当中都曾经被装过猴子,这个猴子是谁装的呢?

像“我是个打工的,干吗要努力工作呢?

”我们没有判断它是否有生产力,只是强调好像记住觉得这个有道理,可以对我缓解压力,但是没有提高生产力。

第一个猴子一般是父母带给的。

一岁半之前,人的性格有60%到70%已经养成了。

第一个重要的性格,就是要教会孩子自我安慰,有的人一直到50岁、60岁,出了问题一张口都先推到别人身上,他很生气:

“为什么?

”觉得别人做错了,这就是婴儿时期养成的自我安慰。

什么叫自我安慰?

哭的时候不要马上抱他,一定让他学会自己不哭,跌倒了不要扶他,一定让他学会自己站起来不哭,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小孩培养第一个性格。

如果没培养好,一辈子很难改掉。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老师。

第三个就是朋友圈子。

“观念不变原地打转”就是说如果改变不了过去的观念,今天的行为就不会改变。

(二)潜意识是显意识能量的3万倍

潜意识就是不记得的部分,记得的就叫显意识。

走路的时候先走左脚还是先走右脚,你不记得,是潜意识,但会成为一个习惯。

出门的时候,家人问你:

刚才出来的时候门锁好了没有?

忘了,回去看一下,一看,锁了。

这部分都是潜意识完成的。

【案例4】

希拉里年轻的时候,头发、服饰很不讲究,有人点评她是个灰姑娘。

克林顿当州长的时候,选了一届就落选了,就是因为民众不喜欢希拉里,头发是爆炸式的,戴个黑色宽边近视眼镜,给人感觉这个人太尖刻。

后来,希拉里就请了形象顾问师,头发、服装都换了,结果换了之后又经常换,民众又不喜欢她了,说发型老换说明不可靠。

最后,希拉里发型是固定的了,戴的也是隐形眼镜,她改变了自己的形象。

这说明一个问题,领导人很重要的一个行为,是要传递一种叫威仪的东西。

威仪就是传递给大家的感觉,如果大家都觉得你不像个领导,就说明有些习惯要改变,先养习惯,再让习惯养自己。

我们开车的时候,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

车如何跑得快和快速的到达目的地;如何享受开车的乐趣;我如何能够在开车的时候尽量的安全。

1.不适合就要变

但是所有的领导人,开车如果有不舒服的时候,先要考虑我先改变操作车的方式有哪些。

这是第一层意思

2.要有意识地去改变

第二层意思,曾国藩每遇到大事的时候,会把自己关到一个黑房子里,去思考这件事情该怎么办,谋定而后动,分析清楚之后再去做决定,这叫“第三只眼看自己”,就是如何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自己,就是要潜意识改变自己旧有的思考方法。

有人说:

我为什么要改变?

我觉得我的思维方法挺好的,不用改变了。

我们讲习惯的时候,说“树摇叶落,人抖福薄”,就是爱抖动的人没福气;有的人他坐在你旁边说话,腿在那儿不停地抖,你感觉舒服吗?

不舒服。

这种人没福气。

“人抖福薄,嘴松命孬”,嘴松的人命不好,一说话就得罪很多人,最后落了个不好的下场。

人常说“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论人是非”,最后别人怎么收拾他,他也不知道。

3.固定思维容易出现“盲点”

小游戏,三点水加一个来回的“来”字,念什么?

Lai,河北涞水县。

三点水加一个来去的“去”字,念什么字?

很多人一时想不起来。

法,这个字其实谁都认识。

但是在脑子里一时转不过来,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老用旧有的方法去推导新的问题,这时候就会出现思考的盲点。

成年人的学习和改变,是观念要改变,行为习惯和思考习惯不改变,就老是被过去的东西所制约。

(三)图像改变,人才会改变

【案例5】

2006年,中国有个企业家,步步高的老总段永平,后来到美国专门炒股票去了。

他在美国炒股票时,想见世界上炒股票最好的人——股神巴菲特。

这要提前预约,先交62.01万美金的见面费,约合500万人民币,从2006年的6月份一直排队到2007年的5月,终于跟巴菲特见了面,吃饭吃了3个小时。

段永平觉得见这个面太值了,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这说明什么?

有句老话“再穷都要站到富人堆里”,就是跟富人打交道,会使我们觉得容易成为富人,得到了马车的推动力。

这种推动力叫“配得感”,就是我们所说的“图像”。

在脑子里“我觉得我该是的什么样子”的图像变了,就像常说的:

不在于今天吃饭吃啥,关键在跟谁吃。

不在于今天玩什么,关键跟谁在一起玩。

你的成就不决定你上班干什么,关键你下班之后跟谁在一起。

这决定了人的成就,因为你内心觉得自己该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你的圈子,你的实质。

所以,改变团队的时候,特别是有些创业型团队改变起来,带团队的领导非常累,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我们这样挺好的,我们的公司就这样挺好,你瞎折腾什么?

所以,要改变整体上的“配得感”,就是图像改变人才会改变。

三、系统思考

好的领导者卖思想,中等领导者靠关系,低等领导者靠专业能力。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

“太上,下知有之”,最好的领导,下属知道有他,跟他并不一定很熟;“其次,亲而誉之”,跟他关系很好,经常特别关照;“其次,畏之”,这是纯粹的管理,怕他会罚款。

“其次,侮之”,就是下属骂他。

【案例7】

拿破仑当年带兵有一个秘诀,他出现在战场的时候,带来的士气抵10万士兵。

因为拿破仑可以记住每个士兵的名字。

但是拿破仑死了,滑铁卢战役中因为他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战场,因为他跟大家关系很好,但是离了他就不行了。

第二讲领导者的思考模式

 

领导者另外的一种模式叫思考模式,我们常说一个人做了事情有个结果,为什么会有结果?

因为做了某件事;为什么会做某件事?

因为他做了一个“断”;为什么会做这个“断”呢?

就是由于他的思考方式。

汉朝的韩信之所以能受胯下之辱,当时他思考的那个猴子会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或者“大人不跟小人斗”等等。

这种思考模式就决定了他的结果,如果韩信当时用“士可杀不可辱”、杀人不过头点地的想法,就不会有后来的韩信。

这就是一个观念猴子出现,影响到了结果。

这个思考方式,我们把它叫系统思考。

(一)领导者思考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

把领导人的思考方式和一般人的思考方式做个区分,管理者思考问题常讲有对错之分,在组织当中自己活得很累,“为什么我对了领导不支持?

我对了,下属为什么就不听?

”领导者思考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有句话这样讲:

“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往往是过去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造成的。

为什么这样讲?

就是要看对错是放在哪边来看,这种思考方式叫系统思考法。

我来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代表一个蝴蝶效应点,就是某一个行为影响了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就反馈给我。

【案例8】

岳飞曾经做了一个蝴蝶效应点的事——抗金,他的抗金行为就被一个系统认同了,这个系统称他为“民族英雄”,岳飞就觉得“我做了一件对的事情,我这样做就会有这个结果,就拼命地这样做”,就不再用第二种逻辑。

另外一个系统就叫逆时针旋转的系统,抵制他去抗金,就是秦桧的系统。

他想如果岳飞打到金国的首都,就会把二个皇帝救回来,这对赵构最不利。

但赵构是不会讲的,赵构一讲就会得罪了两个系统,得罪二帝这叫不孝,得罪民族的情感这叫不忠,不忠不孝的罪名是不能背的。

过去古人一直讲“领导者贵言”,贵言就是领导说话要注意。

岳飞继续的要去抗金,最后这个“局”没法破了,秦桧就替赵构就做了这件事情,害了岳飞得罪了民族。

这叫系统思考法。

(二)领导思考要站到更高的角度

这种情况在工作中也常有,这叫“天才变傻综合症”,做职员时候用的工作策略,到了领导位置上用的策略就要不一样了。

所以,一个人今天做的事情的大小,不在于能力有多大,而是你能代表多少系统,能代表谁。

我们一定要记住,领导考虑问题要代表谁,放大了这叫讲政治,做小了叫讲平衡。

这都是讲,领导考虑问题是要讲究平衡之道的。

一个人考虑问题的系统的多少和系统的全面性、站的位置的高低,叫格局。

所以,如果一个中层领导者考虑问题经常能站到领导的角度,就说明他的考虑问题的格局大一点,能够站在公司的角度,站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人的格局就相对大一点,就是考虑的系统够多,够成熟,所以,一个人做事情的多少,不决定于他的能力,而决定于他代表谁。

特别是在做一个人领导行为分析上,你能坐多高的位置,看你代表谁。

所以,有时候觉得社会上好像有一些事情不太公平,有的人明明能力不如我,为什么就站到比我高的位置呢?

牛是比较笨重的动物,但是如果把牛放在龙卷风里,牛也可以飞,所以领导者一定要研究“我要借的力是什么”,而不是我有多大能量。

【案例9】

有家做彩色电视机的企业做了个决定,要做全世界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

1998、1999年定下了这个战略之后,就疯狂的收购彩电的重要部件显像管,把国内所有生产这个彩电部件的企业都收购了,还花了5000万美金收购了美国的一家公司。

后来还上了一条生产线,到了2000年前后做得很火,到了2004年的时候,整个的市场订单突然下降,因为液晶电视每年以40%的速度在上升。

公司在2005年的时候损失了一半,2006年濒临倒闭。

所以,你要不跑到第一,还能赚到钱,但一跑到第一,马上就死了。

这就是眼光和格局的关系。

当一个人看问题眼光放得不够远,跑得快了就会死得快,这就是我们探讨的领导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做系统思考。

怎么来判断我们是否站得准?

就是“我以为我是谁”、“别人觉得我是谁”、“我想让别人以为我是谁”三个的交集,如果找得清楚,就找到“龙卷风的点”了。

哥们出去喝酒,喝着喝着,一个人没鼻子没眼地说你:

“老张,我对你看不过眼,你每天上班就这个态度,我早看你不顺眼。

”“哎呀,老李你凭什么骂我,你又不是我老板,你又不是我领导,你凭什么骂我?

你以为你是谁啊?

”当对方觉得你的行为和他的行为不但没有交集,还可能形成对立的时候,就是系统出了问题。

有的人做事情很不顺利,系统一旦出了问题,越努力就越糟糕,越强烈地去做越糟糕。

四、领导效能

管理就是绩效考核,领导就要考虑系统,所以领导往往不说对不对,而是说合适不合适,这叫权变之道。

领导者经常要权衡一下再去做,不是对不对,而是合适不合适。

领导效能就比如司机驾驶汽车,有上级,有下级,有自己,怎样把车驾驶好。

有一个公式,执行的效果除以耗费的心力,就叫领导效能。

什么叫执行的效果,就是做事情同样做到了但是很轻松,效能较高。

这就是领导效能。

图1-1领导效能的三个系统

“怎样才能把车开好?

”这就是三个系统要去考虑的:

1.第一个叫职业意识,也叫自我定位。

就是要自己的“猴子”清理成一个职业人的猴子,不能用卖菜的家长里短的江湖说法来点评企业的行为。

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个叫职业意识,自己要先权衡,把自己的定位设置清楚;

2.第二个对上级的,上级是让我做什么的;

3.第三个是对下级的,下属要跟着我干什么。

三个方面的交集叫领导效能。

香港的电影里边,常有一些杀手,本来是个杀人犯,还有警察追捕,但是我们看了之后觉得好像是个英雄。

为什么呢?

因为他具备了两个特征:

一是专业能力很强,很难偷的偷到了,很难杀的人杀掉了;二在整个电影里边,他本人不背信弃义,往往是被陷害和冤枉的对象,就是忠于委托人。

这叫职业杀手。

职业人也是具备两个特征才叫职业:

首先是专业能力很强,做什么的先定个位。

第二是忠于委托人,上级就是我们的委托人。

第四讲领导者的格局

(二)

 

二、如何识别组织脸谱

领导人是要带一个组织的,不仅仅是要赚钱,而要打造这个组织有很强的竞争力。

(一)组织的特征

1.一声令下,全力以赴

走到大街上,给一个人一千块钱,说“你把这事情帮我干一下。

”马上也能召集一群人,但这是钱的力量。

2.当遇到威胁的时候,组织还有战斗力,不会溃散

诸葛亮打仗的时候,敌人撤退了,有人说咱们追吧,诸葛亮说不能追,因为对方撤退的时候最后那一排阵脚没乱,说明他是有准备的撤退,是有战斗力的,可能中埋伏。

(二)组织的脸谱

就是每个组织都适用这样一个像脸谱的资源分配格局。

图2-1组织脸谱

把组织当中的人先进行分类,根据“二八定律”、橄榄球的效应等等套一下:

组织当中有80%的业绩是20%的优秀的人创造的,上边的那20%叫“不用扬鞭蹄自奋”的,这些人是追求型,知道“我想要什么,知道跟我的系统怎么配合,不是为了给你企业打工,也不是为了忠于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和企业能够实现很好的共赢。

”这是追求型的人;中间一部分是60%这些人,上班就是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良心,也不想多挣钱,也不想当大官;底下的20%是推着不走打着倒退型的人。

一般低效率的领导者,花了80%的精力,来处理这后面20%的人,就会很生气、很爱发脾气,就会当得很累。

而高效率的领导者往往花80%的精力,来跟20%的优秀的人来探讨组织如何发展。

领导用的行为方式不一样的,对上面这20%,用的叫领导行为,领导是关心如何发展的;对中间的这部分,用到管理当中的流程,绩效工资、计件工资等等;底下的20%,要用制度来管理。

整合组织,要知道组织的价值观,一般的来说又分成了这几种:

下边叫滑、怕、奸、偷,上边叫好、友、职、优。

(三)下属的陷阱

有的人很滑头,领导者要面对下属,如果做不好,就会中了下属的陷阱;

下属给领导者的陷阱往往有三种:

1.最大公约数法

最大公约数,借用了数学中的概念,就是“做到刚好不被开除”的程度,有的人爱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这招把领导支得很难受,不好处理。

知道领导本人的价值观里很念旧交情,没功劳也有苦劳,处理不掉;其次,如果处理了他,背后还有几个家伙也会说同样的理由,这就意味着领导不在乎这价值观,会得罪这一批人。

处理这个交集就处理了一个系统。

但是这个对企业的发展不完全有效。

所以这个公约数就叫责任,大家都不负责任,这叫滑头。

怕的人因为害怕领导说,害怕得罪人,所以公司发生的事情全当没看见,领导一问这是谁干的,不好意思说。

拿江湖的价值观用到企业里了。

奸的人是这种说法:

“咱们几个可是都说好啊,今天都不干,看领导来了怎么办。

”要领导好看,这种人就叫奸臣。

奸臣的方法就是拉小帮伙,然后去跟组织和领导者作对,底下使手段。

偷,一种叫明偷,一种暗偷。

明偷就是对着干,“你能把我怎么样?

”暗偷就是领导交办活儿其实都没干,等问的时候才开始干。

【案例4】

通用电器公司叫重用A类(第一层),培养B类(第二层),去除C类(第三层)。

它的原CEO杰克·韦尔奇被誉为近一百年来把企业组织的价值观用得最好的领导人之一,他最早开除的是C类哪种人?

一种人是在下属当中有威信,各方面表现不错,自己能力也很强,就是跟领导不配合的,因为组织不需要这样的人。

另一种就是偷的人,能力不行,干不了。

领导让干啥干啥,但是干出来的结果让领导很难受。

2.熟练的无能

熟练的无能是对自己的无能很好的会掩饰,让领导看不出来我的无能,会转移注意力。

【案例5】

一个老汉在地里干活,看见上午来了个大巴车,来了一车人,沿着路边挖了一排坑,中午的时候人就走了,等到下午的四五点钟又来了一拨人,把上午那些人挖的坑一个个填上,踩一踩,踩结实了。

老大爷就纳闷了,就问:

这帮师傅,你们在这儿干什么呢?

有人就答了:

老大爷你不知道,今天是植树节。

我们公司规定,早上办公室负责挖坑,本来销售部负责放树,研发部负责填坑,不知道销售部有什么鬼事情没来。

反正我们是各自把事情干完了。

很多人做事情对得让人很难受,就是缺一点火候,一点都不多想,一点都不多做,这叫好人。

什么叫友人?

友人就是给领导提点建议,提点意见。

职业化的人是提方案,友人是提建议。

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提方案,方案我给你做出来,把知情权和决策权留给上级,这叫职业人。

所以职业经理人最典型的标志是做方案,把知情权、决策权交给委托人,这就是分寸和做事情都非常清楚。

优秀的人,就是什么都不用管,就放手给他,什么都会做好。

这叫组织的脸谱。

3月桂效应

【案例6】

战国的时候,楚王用了一个酒大夫,工作就是每天陪着楚王喝酒。

有一天酒大夫喝完酒下班,天都黑了,他走到大门口时候,看见一个看门的人,这个人叫月桂。

战国时候,看大门的下等人赐的名字不好听,“月桂”是受刑和跪倒的意思。

月桂看着酒大夫下班了,就想跟酒大夫套近乎,说“大夫啊,看你们每天喝酒都喝这么多,能不能给我们下等人也带一点儿,让我们也喝一点儿?

”这个酒大夫一听,“你算个什么东西,一个臭看门的还想喝酒?

滚,滚一边去!

”就把他训斥了一顿。

这个月桂就唯唯诺诺退下去了,但是就要报复,怎么报复呢?

就回去拿个水瓢舀了一水瓢水,等酒大夫走了之后,就在楚王的门口用那个水瓢的水浇了一大片,好像一个人尿到那儿一样。

第二天早上,楚王起来了一看,“这是谁干的?

谁在我门口尿了这么大一泡?

”就叫月桂过来,“你是看门的,看见谁在这儿尿了?

这个月桂说:

“这个事情我真的不知道,但是昨天晚上都下班了,那个酒大夫黑灯瞎火的在这儿站了半天,但是尿没尿我没看见。

反正只有他一个人在这儿站了,尿没尿我没看见。

这一句话垫上去之后,楚王就把酒大夫叫过来:

“是不是你尿的?

”酒大夫说:

“不是。

”“昨天晚上是不是你在这儿站了?

”那天骂了月桂,的确在那儿站了半天,但尿没尿都记不清楚,

不省人事了,“拉出去杀了!

”就把那个酒大夫杀了。

像月桂这种个性的下属,他不但帮你帮不到,还在背后使一些小绊子。

这叫自尊之差的人,他往往想问题,想的是跟别人结仇,所以我们常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因为他会使坏。

所以,对待下属要小心这些陷阱。

三、领导者气质:

贵气和从容

领导者探讨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价值观中的取舍。

领导者要研究两种气质:

贵气和从容。

就像开车,既要开好车,还要开得好,还要开着享受。

怎么才能享受呢?

有个研究汽车的专家的回答很有意思,人家问他什么牌子的车最安全,他的答案是:

在一个车里装上一吨炸药,这个车的外壳是用纸糊的,这种车最安全,因为只有这样想它,你开它才最安全。

所以,没有更好的车,只有更小心。

什么叫贵气和从容?

贵气是做事情做得很好,从容就是要使它不出问题。

【案例7】

八佰伴创始人和田一夫,当年跟李嘉诚一起打高尔夫,买最豪华的别墅,最豪华的游艇,光自己的老板桌都是一百平方的桌面,光运费就花了100多万港币。

但是他死得很惨,到70多岁时,创造了一生的企业被法院宣布破产。

虽然他跟李嘉诚在一起打高尔夫,但是李嘉诚公司治理结构很好,公司每透支100美金预算,李嘉诚本人就可以知道,一切尽在掌控当中,所以,李嘉诚敢去玩。

而和田一夫没有掌控,他把公司交给了他亲弟弟和田上,和田上做的都是假账。

所以,管理是以不相信任何人为前提的,不能假定。

领导人对待管理的态度,不能假定谁可能没问题,一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管理做得更好一些,管理是以不相信任何人为前提的。

领导是以相信人为前提的,所以,管理制度是领导人意志实现的工具。

所以,公司治理结构叫从容,贵气就是如何前进得好。

【案例8】

中国航空油料公司原来的老总叫陈久霖,在新加坡开了个公司出了事情,缘于一个炒期货的操盘手违规操作。

做期货的人都知道,波动50美金的时候必须割掉,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