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著作hz.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493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著作hz.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政治著作hz.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政治著作hz.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政治著作hz.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政治著作hz.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著作hz.docx

《政治著作hz.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著作hz.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著作hz.docx

政治著作hz

(一)诞生萌芽期(1925——1927;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思想萌芽:

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起点

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12.1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形成的标志)

2.革命首要问题:

分清敌友

敌人:

地主、买办

中间:

官僚资产阶级(来源:

大地主)

民族资产阶级(来源:

中产阶级):

⑴两面性:

①革命性(特有性质,可与买办区别)

②软弱性

⑵妥协性

朋友:

农民(最可靠的同盟军):

①贫(半无产阶级)、雇农

②中农

③富农(可中立、可革命)

小资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

3.革命领导力量:

工人(是依据)

《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1926.9

1.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9

1.是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奠定了依靠贫农的理论基础。

2.肯定了农民的作用:

农民是先锋(党领导农民的重要性)

3.阐明了建设农村革命政权及农民武装的必要性

4.分析了:

贫(最革命)、中、富农

5.提出了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6.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

(二)形成期(1928——1930:

土地革命前期)

形成表现:

1.主要理论形成

2.哲学体系(活的灵魂)基本确立: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

“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事求是路线的提出

毛泽东思想形成最主要、最根本标志:

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理论的提出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10.5—理论上为中国革命道路寻找答案1

1.根本原因:

政治、经济不平衡

2.第一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概念:

①武装斗争(主要形式)

②土地改革(基本内容)

③根据地建设(中心工作、战略依据)

3.红色政权长期存在的发生原因、条件。

4.无产阶级的重要性

《井冈山的斗争》1928.11.25—理论上为中国革命道路寻找答案2

1.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设党

2.中国革命的特点:

武装斗争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古田会议)

1.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

①加强马列主义教育

②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

③共产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是堡垒

④注意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2.建军纲领:

用无产阶级思想建党建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1.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的理论

2.确立了“乡村为中心“的观念

3.“工农武装割据“是必由之路

4.根据地的扩大和巩固

5.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性、可能性和作用

6.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8.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1930.5

1.第一次在党内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

2.第一次在党内提出“思想路线”;

3.第一次在党内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

4.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无发言权”-1931年《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问题状况的通知》)

5.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6.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7.为农村包围城市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依据:

8.“实事求是”本质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

9.校正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三)成熟期(1931-1937:

土地革命中期)

(1938-1945:

抗战时期)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

党成熟的标志: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必须注意经济问题》1933.8

1.强调在战争环境中加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12.27(瓦窑堡会议)

1.指出时局的特点:

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论证了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彻底解决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

3.阐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分化的可能性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

1.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政治经济不平衡,经历了国民革命

②敌人的强大

③红军弱小

④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土地革命

(①④决定可以战胜敌人,②③决定了战争的持久和艰苦性)

2.军事路线的主要内容

《实践论》1937——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①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1937——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辨证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论持久战》1938

1.战略防御理论

2.批评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3.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特点

4.科学预测了抗战的三个阶段

5.“兵民乃胜利之本”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10.14(六届六中全会)

1.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历史任务

2.反对教条主义

3.开始使用实事求是概念

4.共产党员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11.6——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武装夺权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5.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武装斗争

6.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

武装夺权

7.中外有所不同

8.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夺权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

1.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

①敌强我弱;

②敌退步我进步;

③敌小我大;

④敌寡助我多助

2.抗日战争的主要形式:

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3.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五四运动》1939.5.1

1.中国革命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农、知、进步资产阶级(革命的工农兵学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工人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力量:

工、农

《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5.4

1.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现在主要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10.4——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

2.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

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4.第一次提出:

“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5.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

(新的伟大的工程:

1994.9十四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决定》邓小平领导的,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7.武装斗争的历史经验: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8.党建的特殊困难:

①理论不足;

②党员不纯(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

③封建思想侵害;

④共产国际干预

9.党建的有利条件:

①马列主义(好的思想基础);

②中国工人阶级(好阶级);

③中共重视党建

10.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建

11.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全解决):

三大法宝

12.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半殖民地、半封建

2.认清国情的重要性:

是认清一切问题的依据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

4.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5.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6.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7.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及原因: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封建主义(本国的地主阶级)

8.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任务:

反帝(主要)反封建(次要)

9.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动力:

农、小资产阶级、各阶层

10.近代中国俩个主要矛盾

11.无产阶级三个优点

12.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俩部分及其特点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1939.12

1.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

革命胜利的条件之一

2.没有知识分子参加革命不可能胜利

《新民主主义论》1940.1—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毛泽东思想成熟)

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

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7.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建国方案:

①国体(国家性质):

各阶级联合专政

②政体(政权形式):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

③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④政治纲领

8.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9.民族资产阶级的俩面性及其原因

10.中国革命实质:

农民革命

11.第一次明确提出经济纲领:

①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

②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③允许民族资产阶级存在发展

④节制资本

12.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3.6

1.政权三三制:

共产党、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进步势力

2.政权性质:

民族统一战线(中间势力: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3.施政方针:

①反日、保民、调整各阶级力量,改良工农生活

②镇压汉奸反动派为基本出发点

《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3

1.提出“中间派”、民族、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2.长期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论政策》1940.12.25—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1.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批判了“两个极端政策”

2.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提出了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4.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提出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

5.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

6.长期国共合作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1.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最完整、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①实事:

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②求:

去研究

③是:

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

《整顿党的作风》1942.2.1(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4.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

5.马列主义武装党—才能胜利

《反对党八股》1942(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5

1.文艺为什么是根本问题、是原则问题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6

1.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把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辨证法、历史唯物论有机结合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4.20中共6届7中全会

1.标志整风运动结束

2.毛泽东是领袖,是中共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大象征。

《论联合政府》1945.4(中共七大毛泽东作的政治报告)

1.中国人民胜利指南

2.第一次简明概括党的三大作风:

①理论联系实际

②紧密联系群众

③批评与自我批评。

3.提出废国民党专政,建立各党代表参政的民主联合政府

4.党的最低纲领:

新民主主义社会

党的最高纲领: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5.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

一切政党好坏,政策好坏:

是否束缚生产力

6.不怕资本主义,还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因

7.当前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原因:

耕者有其因,是资产阶级主张,是一切民主派的主张,农民是最大民主派。

8.国共之争:

社会性质上是农村关系问题

9.从不隐瞒政治主张,将来最高纲领为将来中国推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0.新民主主义政治条件得到后,中国将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11.一般纲领:

①基础:

全国人民

②领导:

工人阶级

③目的:

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

④具体纲领: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2.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13.坚持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四)继续发展1(1946-1949:

内战时期)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12(中共十二月会议)

1.第一次概括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完整提出):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最基本任务)

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总结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最主要的是:

①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②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便漏网。

4.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的原因

5.当前经济分为三类:

国营;个体到集体:

农业;小资产阶级、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6.新民主主义经济指导方针:

紧追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俩利这个总目标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1948.1

1.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①领导者带领着被领导者向共同敌人斗争,并取得胜利

②给领导者福利,不损害其利益

③给领导者以政治教育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1948.3.1

1.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

主要敌人和主要革命者两方面

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中的主体力量和非主体力量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4.1

1.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

3.第一次完整提出提出土改的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土改阶级路线),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改遵循的总原则),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改成败的根本标准)。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12.30

1.第一次公开提出和使用:

“人民民主专政”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3.5—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1.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4.第一次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两个务必(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②艰苦奋斗、警惕糖衣炮弹)

5.分析了三大经济纲领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经济成分及政策:

①国营:

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②合作社:

半社会主义

③国家资本主义:

一部分社会主义

④私人经济:

资本主义

⑤个体:

可变为资本主义也可接受以上4种形式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领导者:

工人

②阶级基础:

工农联盟(①②决定国家性质)

③民族资产阶级(不主要)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和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

①倒向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原则)

②平等互利

③可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7.完整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完善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8.阐明了新中国政权的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和国

9.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10.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国内外两个统一战线

②三个法宝

(①②集中为:

人民民主专政)

1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

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8.14

1.帝国主义给自己准备灭亡的条件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9.16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生伟大作用:

因为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解决了以前革命无理论指导的问题÷

3.中国革命发展的原因

4.判了艾奇逊的唯心历史观(人口过剩发生革命)

(五)继续发展2(1949-1958:

建国后)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1950.6(七届三中全会)

1.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

①土改完成

②现有工商业合理调整

③国家机构经费大量节减

《不要四面出击》1950.6(七届三中全会)

1.提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心任务:

国家财政状况基本好转

任务实现的三个条件:

①土改完成

②现有工商业合理调整

③国家机构经费大量节减

2.同其它党(包括资产阶级)的关系:

“有所不同、一视同仁”

3.对知识分子:

①改造不要太急

②粗暴是错的

4.批评了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

5.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

①孤立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团结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②集中力量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推翻地主、同帝国主义斗争

《论十大关系》1956.4—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总原则):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3.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5.经济建设5种关系:

①重、轻、农

②沿海与内地

③国家、单位、个人

④中央与地方

⑤经济建设与国防

(前5种主要,另外5种:

⑥汉族与少数民族⑦党与废党⑧革命与非革命⑨是与非⑩中国与外国)

6.扩大地方自主权

7.与民主党派的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8.全党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先声

9.文化上的双百方针

10.中共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国情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标志

11.根本思想:

依据国情走自己的路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56.4

1.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1.提出并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①矛盾普遍存在

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其他矛盾不同:

非对抗,既相适应有相矛盾,自我调整为动力

2.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3.提出了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①人民内部矛盾:

工人与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学说中第一次提出)

②敌我矛盾

4.正确处理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方针和方法:

①人民内部矛盾:

A.经济: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B.政治:

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文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科学:

根本方针

②敌我矛盾:

专政

5.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7.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8.明确区分了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与“建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来源

9.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重、轻、农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上论述

10.知识分子问题:

旧知识分子如何适应新社会(单列一章)

11.阶级斗争还未完全结束,在意识领域内还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12.当前根本任务:

由解放生产力到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发展生产力

《1957年夏季的形势》1957

1.社会主义尚未建成的原因: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

2.造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必须做到:

①正确处理敌我与人民内部矛盾

②正确处理集中、民主、纪律、自由

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

④加强思想建设,调动积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