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393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

2013年月日

课题

1、观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3.初步学会按“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突破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具、学具或课件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2)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齐读课题

同桌对读生字词。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引导讨论

小组交流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朗读课文

 

朗读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默读

小组交流

 

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书面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教学反思

2013年月日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突破

朗读理解

教具、学具或课件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二.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

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3、整体感知:

 ⑴ 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⑴ 读一读:

 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3、整体感知:

⑴ 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 读一读,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⑶ 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交流自读疑难:

    

⑵ 读一读:

   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⑶ 读一读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书面作业

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教学反思

2013年月日

课题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突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学具或课件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

  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

在旁边写上批注。

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

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

去了几次?

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二、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

1、出示课件: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

三、出示课件,学习重点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

    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⑴ 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⑵ 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⑶ 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

说出来讨论讨论。

⑷ 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指名读7~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

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小结课文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级交流“树大、美”:

    ① 学生讨论:

    联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

     B、“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有风吹过。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

大茂盛奇特美丽

鸟的天堂赞美

鸟:

多欢快壮观

书面作业

摘抄佳句

教学反思

2013年月日

课题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突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学具或课件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

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4、师:

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

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感知课文内容,主动参与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

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

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

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板书设计

火烧云

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

书面作业

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

教学反思

2013年月日

课题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2.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教学难点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教学突破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具、学具或课件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

(知作者)

 

二、学诗文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出示庐山图。

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

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习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

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按步骤学习《游山西村》

  1、解诗题,知作者:

  作者当时罢官闲居,住在浙江的三山乡。

文中指的“山西村”指的就是三山乡的村落,这里的风俗很有意思。

  2、抓字眼,明诗意:

   学生朗读,注意节奏的处理

    质疑,理解这首诗中的每一个字的意思。

  (莫:

不要。

腊酒:

腊月酿的酒。

豚:

猪。

疑:

以为。

 朗读两句诗,理解,诗人和朋友一起来到了三山村,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

淳朴的村民,用什么来招待他们?

(酒、猪、鸡)

    诗人和他的朋友,对这样的招待,高兴吗?

从哪里看出来?

还想到了什么?

(来的路上……)

    教师边译,屏幕右边依次显示“莫笑腊月里农家的那一杯浑酒,丰年有足够的鸡和猪把客挽留。

”、“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无路可走;谁知花明柳暗又一个村庄在前头。

  3、悟诗情,多诵读: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指导学生运用古诗名句,练习说话。

  (做作业、弹琴等)

  4、指导学生诵读。

 

学生朗读,注意节奏的处理。

朗读两句诗,理解,诗人和朋友一起来到了三山村,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

淳朴的村民,用什么来招待他们?

悟诗情,多诵读:

运用古诗名句,练习说话。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面作业

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

2013年月日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教学突破

教具、学具或课件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二、检查预习

 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

隙、漾) 

2、解释生字词。

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

隙、漾)

2、解释生字词。

3、解释生字词。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⑴ 这一段讲了什么?

   ⑵ 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⑴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

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

从哪个词看出来?

   ⑵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⑶ 讨论、归纳: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小结

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默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

嫩红--→嫩绿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触--→巴--→拉--→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长大了:

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书面作业

根据自己平时对校园内的月季花的观察,试着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2013年月日

课题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过程与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重点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突破3、阅读体会

教具、学具或课件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顺学而导品词句

 ⑴ 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比研读,指导朗读,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特点。

⑵ 学习住宅特点部分,感受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认识课文表达的一些方法,指导朗读。

   ⑶ 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蟋蟀的住宅。

边读边做批注。

 

 

教师导学与内容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二、积累好词佳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

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 

  1、交流学习收获,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仔细观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四、拓展阅读

   1、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感受。

   2、推荐阅读《两只蟋蟀》《蟋蟀》《放蟋蟀回家》。

五.总结谈话,读写结合

  1、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2、下节课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4、全班交流:

     (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读中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