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189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

《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能与电能

1.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Ag+的氧化性。

查阅资料:

Ag++I-=AgI↓K1=1.2×1016;2Ag++2I-=2Ag↓+I2K2=8.7×108

(1)方案1:

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说明氧化性Ag+>Cu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2:

通过Cu2+、Ag+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试管

滴管

1.0mol/L

KI溶液

1.0mol/LAgNO3溶液

Ⅰ.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1.0mol/LCuSO4溶液

Ⅱ.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________。

②经检验,Ⅱ中溶液含I2。

推测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

确认A的实验如下:

a.检验滤液无I2。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是________。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3)分析方案2中Ag+未能氧化I-,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

KI溶液

KI溶液AgNO3溶液

ab

KI溶液CuSO4溶液

cd

现象

无明显变化

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极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

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

电流计指针偏转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1mol/L,b、d中溶液pH≈4)

①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

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

其原因一是从K值分析:

______;二是从Cu2+的反应特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2Ag+=2Ag+Cu2+;AgICu2+AgClCuI+2Ag+=Cu2++Ag+AgI2I――2e-=I2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mol/LNa2SO4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K1>K2,故Ag+更易与I_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2Cu2++4I-=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Cu2+的氧化性增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1)向酸化的硝酸银中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说明银离子氧化铜,反应生成银单质和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Ag+=2Ag+Cu2+;

(2)经过检验,Ⅱ中溶液含有碘单质,推测铜离子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为碘化亚铜,沉淀A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得到灰黑色沉淀,过滤得到滤液为蓝色,说明生成了铜离子,滤渣加入浓硝酸得到黄色沉淀为碘化银,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B为氯化银。

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为AgI。

②a.检验滤液无I2。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铜离子;b.白色沉淀B是氯化银;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I+2Ag+=Cu2++Ag+AgI。

(3).①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极上析出银,说明形成原电池,a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溶液变黄色是生成了碘单质,电极反应为2I――2e-=I2。

②实验3不能说明铜离子氧化碘离子,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验证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为:

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mol/LNa2SO4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

③方案2中,铜离子氧化碘离子,而银离子未能氧化碘离子的原因,K1>K2,故Ag+更易与I_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

铜离子氧化碘离子的方程式为:

2Cu2++4I-=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Cu2+的氧化性增强。

2.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Ag+的氧化性。

(1)方案1:

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2)方案2:

通过Cu2+、Ag+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试管

滴管

1.0mol/L

KI溶液

1.0mol/LAgNO3溶液

Ⅰ.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1.0mol/LCuSO4溶液

Ⅱ.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________。

②经检验,Ⅱ中溶液含I2。

推测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

确认A的实验如下:

a.检验滤液无I2。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是________。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3)分析方案2中Ag+未能氧化I-,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

现象

无明显变化

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极

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

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

电流计指针偏转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1mol/L,b、d中溶液pH≈4)

①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

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③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的原因:

_______。

(资料:

Ag++I-=AgI↓K1=1.2×1016;2Ag++2I-=2Ag↓+I2K2=8.7×108)

【答案】Cu+2Ag+=2Ag+Cu2+AgICu2+AgClCuI+2Ag+=Cu2++Ag+AgI

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mol/L

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K1>K2,故

更易与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2Cu2++4I-=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

的氧化性增强

【解析】

(1)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说明铜置换出了金属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说明氧化性Ag+>Cu2+,故答案为

(2)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碘离子与银离子形成的碘化银沉淀,故答案为AgI;

②Ⅱ中溶液含I2,说明Cu2+做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本身被还原为Cu+,因此白色沉淀A是CuI。

a.检验滤液无I2。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Cu2+,故答案为Cu2+;

b.滤渣用浓硝酸溶解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B为AgCl,故答案为AgCl;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了Cu2+和灰黑色沉淀,灰黑色沉淀用浓硝酸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银离子,黄色沉淀为AgI,说明灰黑色沉淀中含有金属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说明氧化性Ag+>Cu2+,故答案为

(3)①碘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构成了原电池,a中溶液中的碘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碘单质,溶液呈棕黄色,电极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

②“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

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只需设计没有铜离子的情况下,也能看到相似的现象即可,可以设计实验:

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mol/L

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故答案为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mol/L

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

③Ag++I-=AgI↓K1=1.2×1016;2Ag++2I-=2Ag↓+I2K2=8.7×108,K1>K2,故

更易与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

2Cu2++4I-=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

的氧化性增强,因此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故答案为K1>K2,故

更易与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

2Cu2++4I-=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

的氧化性增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本题的难度较大,理解实验的设计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难点为(3)③,要注意根据反应进行的趋势大小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解答。

3.如图所示,A为电源,B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溶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4溶液,C、D为电解槽,其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如图所示。

(1)关闭K1,打开K2,通电后,B的KMnO4紫红色液滴向c端移动,则电源b端为极,通电一段时间后,滤纸d端的电极反应式是。

(2)已知C装置中溶液的溶质为Cu(NO3)2和X(NO3)3,且均为0.1mol,打开K1,关闭K2,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固体质量m(g)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关系如图所示,则Cu2+、X3+、H+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D装置中溶液是H2SO4溶液,则电极C端从开始至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

(1)负极,2H++2e-=H2

(2)Cu2+>H+>X3+

(3)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题意B的KMnO4紫红色液滴向c端移动,说明高锰酸根离子向c端移动,可推出极c端为阳极,则与之相连的电源a端为正极,b端为负极,所以通电滤纸d端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

负;2H++2e-=H2↑;

(2)根据电解C的图象可知,通电后就有固体生成,当通过电子为0.2mol时,析出固体质量达最大,证明此时析出的固体是铜.如果是X3+析出,电子数应该是0.3mol,则氧化能力为Cu2+>X3+,当电子超过0.2mol时,固体质量没变,说明这是阴极产生的是氢气,即电解水,说明氧化能力H+>X3+,故氧化能力为Cu2+>H+>X3+;故答案为:

Cu2+>H+>X3+;

(3)D装置中溶液是H2SO4,电极C端与b负极相连即为阴极,开始为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后阳极的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进入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在阴极析出,所以看到的现象为在C端开始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故答案为:

在C端开始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综合考查电解原理以及根据图象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能力,根据KMnO4紫红色液滴向c端移动判断电源的正负极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打开K1,关闭K2,则为电解C、D两池,根据电解C的图象可知,开始即析出固体,总共0.2mol电子通过时,析出固体质量达最大,证明此时析出的固体是铜,此后,继续有电子通过,不再有固体析出,说明X3+不放电,H+放电,从而判断离子氧化性;D装置中溶液是H2SO4,电极C端与b负极相连即为阴极,开始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后阳极的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进入阴极在阴极析出。

注意电极方程式的判断,为易错点。

4.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流强度适中的情况下用其进行缓慢电解NaCl溶液及相关实验(此时,止水夹a处于打开状态,止水夹b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令人很高兴的现象(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通过)。

请帮助他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装置中的电极反应:

阴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后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

①烧杯A中导管产生气泡数秒后溶液变红,;

②烧瓶中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A中导管又有气泡冒出。

(3)当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后,他们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

再观察C装置(此溶液经过煮沸,且上层有油膜),若无现象,请说明理由;若有现象,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刻后再向烧杯C中吹大量空气,则C中的现象是。

【答案】

(1)2H2O+2e-=H2↑+2OH-(或2H++2e-===H2↑),Fe-2e-=Fe2+;

(2)①A烧杯中的水倒吸并产生红色喷泉;②上升到高于左侧导管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落至与导管相平;(3)Fe2++2OH-===Fe(OH)2↓,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电解原理,铁做阳极,活动金属作阳极,先失电子,其电极反应式为:

Fe-2e-=Fe2+,Pt作阴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

(2)①B装置产生的氢气,进入烧瓶中,使NH3和水接触,利用NH3极易溶于水,造成导管内的压强突然减小,产生喷泉,因此溶液变红,A烧杯中水倒吸并产生红色喷泉;②烧杯A中导管又有气泡冒出,说明B中不断产生氢气,因此上升到高于左侧导管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落至与导管相平;(3)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生成的Fe2+和NaOH反应,Fe2++2OH-=Fe(OH)2↓,Fe(OH)2容易被氧气所氧化,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考点:

考查电解原理、铁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5.

(一)如图所示,甲、乙是电化学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甲、乙两个烧杯中均盛放饱和NaCl溶液。

①甲中石墨棒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乙中含有0.10mol·L-1NaCl溶液400mL,当阳极产生的气体为560mL(标准状况下)时,溶液的pH=_____________(2分)(假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转移电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_

(二)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无污染,能量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

负极发生的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工作时,OH-移向极________(“a”或“b”)

③当电池放电转移5mol电子时,至少消耗燃料肼________g

(三)全钒液流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其电解液中含有钒的不同价态的离子、H+和SO42﹣.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V2+﹣e﹣=V3+.

①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时,电极M应接电源的_________极

②若电池初始时左、右两槽内均以VOSO4和H2SO4的混合液为电解液,使用前需先充电激活,充电过程阴极区的反应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VO2+转化为V3+;第二步V3+转化为V2+.则第一步反应过程中阴极区溶液n(H+)_________

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分),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①O2+4e-+2H2O===4OH-

②2Cl-+

2H2O

Cl2↑+2OH-+H2↑

③13;3.612×1022或0.

06NA

(二)①空气或氧气N2H4+4OH--4e-=4H2O+N2↑②a③40

(三)①VO2++2H++V2+=VO2++H2O+V3+正

②减小VO2++H2O﹣e﹣=VO2++2H+

【解析】

试题分析:

(一)

(1)①甲装置为原电池,石墨作正极,O2放电,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②乙装置为电解池,Fe是阴极,不参与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

2H2O

Cl2↑+2OH-+H2↑;③阳极生成0.025mol的气体,其中先是氯离子失电子,0.04mol氯离子失去0.04mol电子,生成0.02mol的氯气,另外的0.005mol气体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的氧气,可知0.02mol氢氧根失去0.02mol电子,共失去0.06mol电子,同时在阴极氢离子得电子0.06mol电子,刚好反应0.06mol氢离子,也就是留下了0.04mol氢氧根离子,氢离子浓度为0.04/0.4=0.1mol/L.pH为13;转移电子的个数为3.612×1022或0.

06NA;

(二)①在肼(N2H4)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气体N2H4为负极,通入空气或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在碱性电解质中失去电子生成氮气和水,电极反应为N2H4-4e-+4OH-=N2+4H2O;②电池工作时,OH-移向负极,即a极;③当电池放电转移5mol电子时,消耗燃料肼1.25mol,质量为40g;

(三)①左槽的电极反应式为VO2++2H++e-=VO2++H2O,为原电池的正极,总反应方程式为VO2++2H++V2+=VO2++H2O+V3+;充电时,电极M应接电源的正极;②第一步VO2+转化为V3+的方程式为:

VO2++4H++2e‾=V3++2H2O,消耗了H+,所以阴极区溶液n(H+)减小;阳极上VO2+失电子生成VO2+,电极方程式为:

VO2++H2O﹣e﹣=VO2++2H+。

考点:

原电池,电解池原理

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电化学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金属的防护措施,实验现象是锌电极不断溶解,铁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

(1)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

(2)某学生认为,铁电极可能参与反应,并对产物作出假设:

假设1:

铁参与反应,被氧化生成Fe2+;

假设2:

铁参与反应,被氧化生成Fe3+;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假设1、2,他采取如下操作:

①取0.01mol/LFeCl3溶液2mL于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

②取操作①试管的上层清液加入2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取少量正极附近溶液加入2滴K3[Fe(CN)6]溶液,未见蓝色沉淀生成;

④取少量正极附近溶液加入2滴KSCN溶液,未见溶液变红。

据②、③、④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原理可应用于防护钢铁腐蚀,请再举一例防护钢铁腐蚀的措施_____________。

Ⅱ.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电解50mL0.5mol/L的CuCl2溶液实验。

实验记录:

A.阳极上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后褪色(提示:

Cl2氧化性大于IO

);

B.电解一段时间以后,阴极表面除有铜吸附外,还出现了少量气泡和浅蓝色固体。

(1)分析实验记录A中试纸颜色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记录B中浅蓝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Ⅰ.

(1)Zn-2e-===Zn2+

(2)铁参与反应,被氧化生成Fe2+和Fe3+

(3)正极附近溶液不含Fe2+和Fe3+(4)油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Ⅱ.

(1)2I-+Cl2===I2+2Cl-5Cl2+I2+6H2O===10Cl-+2IO3-+12H+

(2)Cu(OH)2

【解析】

试题分析:

Ⅰ.

(1)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2)根据假设1、2进行分析,得出假设3为铁参与反应,被氧化生成Fe2+和Fe3+。

(3)从②分析得出①的试管中含有Fe2+;③现象说明不含Fe2+;④现象说明不含Fe3+;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正极附近溶液不含Fe2+和Fe3+。

(4)防护钢铁腐蚀的措施有油漆、电化学保护法等。

Ⅱ.

(1)阳极上氯离子放电,有氯气产生,由于2I-+Cl2===I2+2Cl-,该气体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当氯气过量时,会发生反应5Cl2+I2+6H2O===10Cl-+21O3-+12H+,颜色褪去。

(2)电解一段时间后,Cu2+浓度下降,H+开始放电,溶液pH增大,Cu2+转化为Cu(OH)2。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应用与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电化学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

提供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判断能否形成原电池,原电池电极名称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提供反应方程式设计原电池、电解池(包括电镀池、精炼池),根据电解时电极质量或溶液pH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结合图像考查电极质量或电解质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答电解池相关题目时,应从几步入手:

①看电极(材料),判断电极本身是否参与反应。

②看溶液,判断电解液中的阳离子、阴离子种类,从而判断在阴极、阳极发生反应的微粒。

③看隔膜,判断两极反应发生后阴离子、阳离子的浓度变化,从而判断溶液中微粒穿过阴(阳)离子隔膜的方向和产物。

7.(14分)现需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量电解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约6mL)和检验氯气的氧化性(不应将多余的氯气排入空气中)。

(1)试从下图中选用几种必要的仪器,连成一整套装置,各种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填编号)是:

A接,接,B接,接。

(2)铁棒接直流电源的极;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4)假定装入的饱和食盐水为50m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当测得的氢气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5.6mL时,溶液的pH为。

【答案】

(1)G、F、ID、E、C

(2)负2Cl——2e—=Cl2↑

(3)淀粉—KI溶液变成蓝色(4)12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装置图可知碳棒是阳极,产生氯气。

铁棒是阴极,产生的是氢气,可以通过排水法测量氢气的体积,由于氢气的体积约是6ml,所以选择10ml量筒。

利用淀粉碘化钾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G、F、I;B、D、E、C。

(2)铁棒是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碳棒是阳极,氯离子放电,反应式为2Cl——2e—=Cl2↑。

(3)淀粉—KI溶液变成蓝色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

(4)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056L÷22.4L/mol=0.00025mol,则产生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是0.0005mol,浓度是0.0005mol÷0.05L=0.01mol/L,所以溶液的pH=12。

考点:

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8.(16分)某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