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836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总备课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的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感知“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基本内容:

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和一个拓展平台,采用了图片、文字“遥相呼应”的呈现形式。

拓展平台呈现的是为学生参加比赛编参赛号码的情景,由此引入数的编码的学习。

教材特点:

1、素材选取的领域比较宽泛。

让学生在读书和写数的基础上体会计数单位的大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主题图的呈现方式有所创新。

信息量足,内容丰富,使学生在京利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3、体现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4、素材的选取注重真实性、科学性。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习读写万以上的数。

2、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5、探索万以上数得读、写、比较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8课时

第一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读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交流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

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索

(一)十万是多少?

1、通过数订书钉、人民大会堂容纳的人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订书钉,数到十万。

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

师结:

10个一万是十万。

2、接着十万是万的数,、、、、、、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万?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百万”这个计数单位。

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想:

10万里面有几个一万?

、、、、、、

3、你知道了那些计数单位?

(学生说,教师写)4、完成数为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如:

分三个数级。

每级有4个数位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结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

分三个数级,在分析三个数级的异同点。

教师强调:

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多位数怎样读呢?

1、回顾万以内数的读书规则。

2、讨论大数的读法。

3、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要重点指导。

三、反馈练习

自主练习:

1、数一数同桌对数。

教师指导困难学生。

4、读一读横线上的数指名读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4、5、6。

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读

10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数位表、数的读法略)

第二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掌握写多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3、读数练习。

4、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二、、设境激趣

你知道世界上那个国家的人口最多?

阅读第7页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索

怎样写多位数?

1、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写法,说书写原则。

2、写大数与写万以内的数的方法相同,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

重点强调:

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

3、什么情况下写“0”?

(教师边讲边在数位表里做示范)

四、反馈练习

自主练习

1写出下面个数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数,教师指导。

在指名板演。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2、4、6、7。

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写法

亿级万级个级

、、、、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写作:

六百四四万零三百写作:

十三亿写作:

一千六百四十七万写作: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写作:

45123

第三课时信息窗3:

比较大小和改写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根据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比较大数的方法。

2、掌握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课本情景图三,让学生同桌俩先观察后讨论: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想法?

二、解决问题

1、学习比较大小

(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

你怎么知道的?

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

(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

(4)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

(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6)课题延伸:

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

2、学习改写。

(1)出示一组文章:

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

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平方千米,13亿与哪个更好写?

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

(2)怎样改写呢?

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

(3)教师总结。

三、自主练习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和改写

比较大小:

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改写:

=960万=13亿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在正确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上,能够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第四课时信息窗3:

比较大小和改写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

2、利用学具,培养学生摆、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加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2、先让学生读课本给出的信息,然后再独立解答,可让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先让学生读信息,再独立解答,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4、独立解答。

5、口算:

提醒学生别忘了万、亿这几个单位。

6、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

7、让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引导学生:

怎样比较多个大数的方法?

课后反思:

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进一步巩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巩固数的改写方法。

利用学具,培养了学生摆、读、写的能力。

个别同学掌握不够好,课后多给与辅导。

第五课时信息窗4: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学习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先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二、解决问题

1、引出近似数

(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

(2)教师总结:

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

举例说明。

(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

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问题:

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

精确到亿位是多少?

(2)讨论:

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

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

为什么?

(3)得出结论:

11030≈10000=1万≈=2亿

(4)讨论:

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

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

(5)教师总结: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6)练习:

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三、自主练习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前两题引导学生完成,后面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纠正答案时要说一说你是“四舍”还是“五入”。

板书设计:

近似数

11030≈10000=1万≈=2亿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大于5,向它的前一位进1,再把它

舍去,全改成0。

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

像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第六课时信息窗4:

近似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知识,了解0这个最小的自然数。

2、进一步巩固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了解自然数0,进一步巩固练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阅读小知识,然后同桌讨论: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知识?

二、解答质疑

教师讲解: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书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师在这也可扩展讲一下整数,并简单讲一下自然数与整数的区别。

三、自主练习

2、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的?

3、首先让学生阅读信息,了解世界之最,然后再来改写。

4、可布置学生课前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一下。

5、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这一作业。

6、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总结,并让学生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独立解决。

提倡回家查找别的城市的面积。

8、引导学生完成。

第七课时拓展平台:

编码语言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数除了表示数量和顺序之外,还可以表示编码。

了解编码的作用。

2、学会简单的编码。

教学重点:

1

了解编码的实际作用,学会简单的编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看课本19页上的拓展平台,读一读,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二、解答质疑

1、由编一个参赛号码引出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编码,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什么是编码,以及怎样编码?

2、学习身份证编码

看课本上的身份证(也可复印一个身份证)的编号,你知道身份证号码由几部分组成的呢?

同学们可互相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教师讲解:

身份证是有三部分组成。

1—6位表示行政区划代码,7—12位表示出生日期代码,13—15位表示分配顺序代码(这时旧身份证)。

新身份证的15—17位表示顺序代码,18位是校验码。

3、学习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

教师讲解:

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第三位表示表示市,第四位表示区,第五、六位表示乡镇。

4、学习汽车车牌、条形码、电话号码的编码规律。

5、小结: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三、学会编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注意编参赛号码时可把学校、年级、班级等区分出来),然后进行交流。

第八课时拓展平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编码练习,进一步掌握编码的规律。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1、引导学生说一说运动员号码编排的规律。

找到规律后,再让学生解答下面的问题,最后自己做一个简单的编码。

2、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5、4、3、2、1这五个数字各表示什么,然后再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3、我也来设计。

由学生课后完成。

我学会了吗?

先读一读资料,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1)、

(2)、(3)、(4)等小题。

(5)小题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要说出估计方法。

(6)小题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提问题。

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是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四、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注意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时间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

教学目的: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

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

(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

前一晚通了电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出示原因:

(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

(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5:

00是几时?

2、5:

45是几时?

3、6:

30是几时?

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二、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15:

00是几时?

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

45是几时?

16:

30是几时?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时刻

(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些?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

(3)师:

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时刻及念老师收集到的时刻时,师板书成两排)

(4)教师活动:

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时刻写成这样的两排吗?

揭示一排称为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一排称为24时计时法。

(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1.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首都百货晚上10时关门()

北京广播电台早上6︰30开始播音()

美少女战士下午4时开播()

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肯德基9︰30开门()

颐和园18时闭园()

图书馆16时30分停止借书()

思考做在答题卡后,和小组内的其他组员交流,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思路汇报。

板书设计

15:

00是几时?

下午3时

15:

45是几时?

下午3时45分

16:

30是几时?

下午4时30分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

1、2、5

四、作业:

第二课时年月日

教学内容:

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这儿有一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日历上有年、月、日,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

(板书:

年、月、日)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认识年、月、日(拿出各自准备的年历卡)

(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月几个月?

(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2)你那张年历卡上都有多少天的?

(31天、30天、28天)其他同学年历卡上还有多少天的?

(29天)

(3)按下面问题观察年历卡:

(出示投影片)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

哪几个月是31天?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

哪几个月是30天?

小结:

通过观察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4)巩固一年月几个月?

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

有几个小月?

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小结:

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

(板书:

平年、闰年)

2、识记大月、小数点月的方法

(1)、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到前面数给同学看。

(2)凸起的月哪儿个月?

每月个有多少天?

(1、3、5、7、8、10、12,每月31天)

(3)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学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天数

生A: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生B:

31×7+30×4=365天

生C:

30×12+7-2=365天

生D:

31×12-4-3=365天

师:

你能不用计算马上说出闰年全年多少天?

(板书:

闰年全年366天)

4、判断平年、闰年方法

(1)指出像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有什么规律?

(每4年一个闰年)

(2)小组讨论、计算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

(3)比较:

1900年与上面年份有什么区别?

(整百年份)

计算1900÷4=(475),再拿出1900年年历卡看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31天: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

4月、6月、9月、11月

一年月12个月

28天平年全年365天

二月或29天闰年全年366天

四、作业:

第三课时学习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学习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2、学会计算时间与时刻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时间与时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提出问题。

再次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二、引导学生探索时间段的计算方法。

1、学生活动:

思考自己想怎样计算出一天的开关时间?

学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

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有的学生也可以用拨一拨的方法。

教师总结:

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1、练习:

自主练习第三题

5:

30--7:

30

11:

00--13:

30

17:

30--23:

00

学生判断哪一次播音时间最长?

第三段时间比较难,让学生自己计算后班级交流。

学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两数相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5、6题,学生做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自主练习:

7

选做题:

第四题。

第三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不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初步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初步学习把某些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3、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

1、步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初步学习把某些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2、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建议:

1.用好信息窗提供的素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关注评价的全面性。

教具准备:

多么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等。

教学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书31—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小数,能够认识小数。

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认知小数的含义。

2、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尺子。

教学过程:

一、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仔细看情景图,并练习读一读,每一幅图下面的文字,同为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

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小组内读一读。

学生的活动:

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意,同为之间互相读文字。

班级交流,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组织同学进行交流,练习读出图画下面的文字。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进行说图意读文字,对读得不恰当的地方,集体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1、为什么这些数都有点?

他们叫什么数?

2、0。

5米有多长?

3、……

二、解情景找到答案:

教师活动:

0.5、0.08、0.48、2.5…都是些什么数呢?

他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像:

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其中的。

就是小数点。

0。

4读作零点四,0。

48读作零点四八。

指黑板:

那么0.08、2.5怎样读?

(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

四、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五、板书设计

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

小数点

0.4读作零点四,0。

48读作零点四八。

第二课时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认识。

2、感知小数的含义。

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感知小数的含义。

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教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探索感知小数的意义

1、出示第一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0.5米有多长?

教师活动:

怎样才能知道0.5米有多长?

指导学生讨论:

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0.5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

我们应该先知道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

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

学生讨论:

0.5米是多少呢?

得出:

0.5米是510米。

0.5米就是5分米

教师出示问题:

0.03米有多高?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自己总结得出0.03米有多高?

出示米尺:

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

每份是一厘米,那么,3份呢?

3厘米。

教师总结:

1100米也就是0.03米,也就是3厘米。

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

0.08米有多长。

二、巩固联系:

33页自主练习3、4题。

学生动手涂一涂。

三、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提出问题:

0.3米和0.5米比哪个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比较的方法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只要学生说的队就给与充分的肯定。

2、加深理解

你会比较0.78和0.89的大小吗?

学生活动:

自己独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与同位进行交流。

进行班级交流,总结出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