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262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docx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

(1)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

(1)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答: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

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

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具体如下:

(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

(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

(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

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

 

4.什么是“有效教学”?

 

答:

“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

 

5.“有效教学”所倡导的理念是什么?

 

答:

(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

(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

(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

”“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

(5)有效教学也是套策略。

(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6.“有效教学”的策略是什么?

 

答:

(1)教学准备策略:

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

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

(2)教学实施策略:

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评价不等于考试、测验。

 

7.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

 

答:

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1)了解学生:

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学校建立学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库(“档案袋”),有共同的学习方式或有互补学习方式的学生合作学习;

(2)从事项目学习或研究:

智力展示、专题作业。

(学生智力特征,作品质量、交流、师生一同反思),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心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思路。

 

8.如何理解“教育与生活”?

 

答:

(1)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

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3)生活是现实的,具体人的生活,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生活,致力于完整人的发展;

(4)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也不能还原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9.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

 

答:

(1)整合教学与课程。

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10.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有哪两个基本的观点?

答:

(1)价值引导:

教育具有方向和目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

(2)自主建构:

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通过活动与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等得以表征。

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

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个体的潜能、素质、素养。

总之,这样的教育,学生得到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教师学生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

 

11.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答:

(1)从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来看,教育要关注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见10题

(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有探究的,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

这些需要为教育中提倡探究学习提供了依据;

(3)还在于:

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

有效教学,这必定是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2.如何在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答:

(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3)确定新的教学观。

A.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

B.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C.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D.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E.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

F.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G.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H.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I.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J.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K.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13.列举“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答:

(1)当学生有兴趣时;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

(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6)当学生能自有参与探究与创新时;

(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

(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他们学得最好。

 

1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什么?

答:

(1)考试科目成绩与考试外的学习

(2)知识与技能

(3)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

(4)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5)学生的需要

(6)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7)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8)学生的尊严

 

1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答:

(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道,旨在促进发展;

(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具体的理念为:

评价主体互动化(自评互评)、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关注成绩,而且关注创新实践能力等)、评价过程动态化(关注结果,尤其是过程,成长记录袋)

 

16.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

 

答: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17、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答:

要点: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8、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

要点:

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

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第四,结合教学实践。

 

19、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答:

要点:

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20、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

 

答: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5)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变化:

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⑵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⑶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⑷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