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 说课稿 评课稿教学反思.docx
《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 说课稿 评课稿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 说课稿 评课稿教学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教学反思
《孔子》教学设计
教材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他作了一些介绍。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
理解文中四个小故事。
四、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向家长了解等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孔子相关资料
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学生观看,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21课《孔子》,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认识孔子: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哪些是介绍生平的,哪些又是写孔子故事的呢?
2、请两位同学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
这两自然段让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
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2)汇报:
(3)你在课外,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孔子的相关资料)
三、合作探究:
同学们还记得3—8自然段写了孔子的哪些故事吗?
主要写了:
①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不饮“盗泉”水
③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④晚年读《周易》
学习故事:
①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准则。
这种处世准则,用我们今天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
学习故事:
②不饮“盗泉”水
(1)“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理解“盗”字指的什么,孔子厌恶“盗”实际是厌恶什么?
(1)从这个故事里你认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1、认真默读这几自然段,画出每个故事中描写孔子言行的句子,仔细读读你画的句子,并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2、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说给同学听。
3、全班分组汇报:
汇报:
(一)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A“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1)理解“安守节操”、“为所欲为”认识“君子”、“小人”.
(2)当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如果这个人是个小人,他会做什么?
如果是君子呢?
B“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
(二)晚年学《周易》
思考: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爱好读书的故事,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陈毅吃墨。
。
。
)
4、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你又从中学到了他什么思想呢?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孔老圣人的这些处世之道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如何为人。
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孔子的名言,想和大家共勉。
(出示收集的孔子名言)
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同学们可以找来《论语》读一读。
五、作业
1、收集孔子的名言名句
2、将孔子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听。
《孔子》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是小学s版课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笫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
文章分为“生平——故事”两个部分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
主要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2.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韦编三绝”等词语。
学习的重难点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引导法,即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学法:
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法.即,根据任务小组合作探寻答案,完成任务.三学生课前准备:
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教师课前准备:
课件:
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
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
三、说学习过程
《孔子》的课堂结构是:
回顾复习——细读品味——总结全文。
(一)回顾复习。
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思想令人怀想。
论语主要是记录那哪个人言语的书?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史书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等谈谈自己第一课时的收获。
)
(二)细读品味。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默读第3—8自然段,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孔子的言行,感悟思想。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师问:
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
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不喝“盗泉”水
3:
谈“识人不易”4:
晚年读《周易》
(三)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个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
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自己这方面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
第三个故事
分角色读:
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在朗读中充分体现,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
“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
)
引导学生感悟:
君子和小人在穷困的时候分别怎么做?
通过这一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君子与小人。
从而知道: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语句,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抓住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理的语句,
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带着理解齐读。
3)第四个小故事
边思考边勾画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3.总结。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本文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你又学到了他什么思想呢?
(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安守节操,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由此,经过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要做一个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安守节操,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的人。
《孔子》评课稿
《孔子》是小学s版课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笫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
文章分为“生平——故事”两个部分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
主要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下面,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课文的特点,对这节课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课文
新课标对中段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的顺序:
孔子生平——故事。
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能够较容易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重视朗读训练
在研读课文时,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的重点语句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
如第二部分,抓住孔子的言行来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为人和处事准则。
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这样,既符合五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了朗读的训练。
总之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点点知识如涓涓细流被学生接受、吸收、运用。
三、重人文关怀,提升对话内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中,能充分依据教学内容,从孔子的故事上寻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孔子以一个活生生的教育者的形象呈现于课堂,引领学生品味、汲取他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准则。
如:
让学生描述孔子研读《周易》的勤奋,从而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考。
当然,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遗憾。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1、在学习第三个故事时,可鼓励学生自由练读分清角色,自由组合充分表演。
2、在教学中,必须科学地对小组进行优化组合,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应认真组织,及时指导,这样才能做到切实有效。
《孔子》学习设计
教材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他作了一些介绍。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等字;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等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
理解文中四个小故事。
四、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向家长了解等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孔子相关资料
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
(适当引导)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伟大的名人,孔子。
为什么是伟大的呢?
学习了课文大家自然会知道。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代,走近孔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从名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出示朗读提示,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对于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句子。
)
2、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
预设及准备资料: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
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
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
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
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
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祭祀:
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隐晦:
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学习读课文,互相评价。
)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生字和词语,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同学们,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文路,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于这节课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文章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文章具体的写了孔子的几件事情?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预设及准备资料: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设计意图:
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
2、默读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你都知道了关于孔子的哪些信息?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默读1、2自然段
主要把握:
(1)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五、总结概括
几千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孔子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孔子以及他为人处事的哲理之中!
六、作业
1、完成《小学生写字》
2、把孔子的故事讲给家人和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一、复习导入,回顾全文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孔子的哪些信息?
(孔子概况)
课文中还具体讲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引入,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
2、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同学观察大屏幕,想想这篇文章在写人上给你什么启发?
先概括人物的基本情况,再通过具体的事例体现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
借题发挥,进行写人习作的写法指导。
]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
(1)“同学们,哪个自然段写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蕴涵这什么人生道理。
点拨:
段落中,那个词高度概括了这个道理(推己及人)。
联系你的生活,你还能用哪些词语进行理解呢?
(将心比心、宽以待人……)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四个故事。
温馨提示:
(1)认真仔细的默读4-7自然段。
(2)用“”画出描写孔子的语言的句子,再读一读。
(3)小组讨论:
孔子为什么这么说?
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交流。
(4)由此,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
在适当的地方做好旁批。
(课件展示)
学习“提示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交流预计及引导思路:
(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课件展示)(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学习第二人故事,启发学生理解“安守节操”。
)
核心问题:
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这是怎样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厌恶“盗”字,认为偷盗不是君子所为。
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
谁能读出孔子在困难时安守节操的高尚品质(安守节操、君子自律……)
(2)“我刚刚梦见了我的父亲。
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
”(课件展示)
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这句话?
(认为颜回偷吃了米饭,假装试探弟子颜回。
但颜回并没有偷吃米饭。
)
让学生理解孔子的心理活动准备理解下一句话。
(3)“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课件展示)
(通过理解,让学生体会孔子“善于自省”的处世准则。
)
核心问题: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知错就改、善于自省、肯于反思、……)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朗读。
(4)“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课件展示)
核心问题:
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
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引导思路: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晚年”、“喜欢”、“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来理解。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再进行朗读和体会。
“孔子的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还告诉了我们很多的学习方法”(课件展示“学习链接”)(学生一起朗读,进行了解。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感悟,体会难懂句子的含义。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善于质疑的学习精神。
在体会了课文深刻含义之后进行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
三、整体回顾,拓展升华
1、后世为什么这么推崇和尊敬孔子呢?
2、同学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又发现了什么?
(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
3、其实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却都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仁)
4、同学们,孔子的故事还很多,蕴含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也还很多。
(课件展示)“不耻下问”(学习、体会、展示、交流)
你们还搜集了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与习作指导,体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整体回顾全文。
然后进行课文拓展,扩大学生的认识。
]
四、总结全文
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课后请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
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巩固与拓展]
附、板书设计
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不喝“盗泉”里的水 安守节操
孔子 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
感叹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 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孔子》学习反思
《孔子》这一课,是典型的写人的文章,通过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但是这一人物又很特殊,一是,他是名人;二是,他是古人,离学生实际都很远。
而文章的事例,又都是以孔子的言行体现的,这给学生的理解提出了挑战。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本文的学习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一些思想主张,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所以如何让学生贴近这位古代名人的生活呢?
这就成为这节课的关键:
1、多方位的课前预习。
课前我让学生从不同途径,如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等到学完1、2自然段,我便提出:
同学们都学习了课文,对孔子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大家交流一下,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在交流中拉近了与孔子的距离。
2、本文共安排了四个故事,学生自学交流四个故事,在交流中感受孔子为人处世的方法。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课文。
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我安排不同的朗读方式,初读时自由轻声朗读,同桌互读,细读时采用默读、齐读、依次指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情态,把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4、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通过朗读一些关于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里的描写,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为人处世准则。
如:
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善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但,在学习中我有很缺点。
1、虽然在学习设计上,朗读的分量很重,但由于紧张,安排的内容较多,读的比例被压缩,忽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体验。
有的学生课后向我问:
为什么没有分角色读第三个故事呢?
第三个故事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还可以让学生表演的。
这也是贴近孔子生活的一种方式。
2、孔子为人处世的准则为指导学生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联系起来。
应该让学生谈谈这些为人处世的准则给你什么启发等等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这节课的效果还不错。
课堂学习缺点很多,希望在今后学习中的得以进步,从其他教师那里得到启发和思考,让这些缺点得到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