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251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

《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docx

机器人基础三级项目

燕山大学

课程研究项目报告

 

自平衡小车机器人系统的

设计与制作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机电2012—1/2班

课程名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组号

3

学生姓名

武进、熊进、冯少日、张陶然

组内分工

张三,车体设计与组装,45%

李四,软件设计与调试,55%

指导教师

姚建涛、刘晓飞

日期

2015.10

摘要

本报告主要介绍打磨机器人的机械臂和机械手的设计方法、思路、原理以及运动控制等,并结合智能车结构绘制三维图、模拟仿真以及计算分析实现打磨、抓取等工作要求。

报告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进行机械臂方案选取,通过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并绘制三维图;第二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为工作空间的分析(包括求运动学正解与反解)、速度分析与轨迹规划;第三部分为设计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设计过程中查阅大量资料,组内组间积极讨论最终形成此最终报告,但能力有限,对于本报告中的不足与错误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

机械臂,方案选取,三维图,工作空间,速度,轨迹规划

 

前言

机器人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综合性前沿学科,进入21世纪,人类对空间的利用越来越迫切,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也越来越多。

未来将有大量的空间生产、空间加工、空间装配和空间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要做。

但是,由于空间操作环境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载人航天技术的限制,太空中仍然需要由机器人来代替人进行一系列的作业。

因此,,机器人的研发技术将成为未来宇宙开发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

现普遍将机器人划分为两类:

一般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

一般机器人是指不具有智能,只具有一般编程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机器人。

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智能机器人定义。

大多数专家认为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感觉要素,用来认识周围环境状态;二是运动要素,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三是思考要素,根据感觉要素所得到的信息,思考出采用什么样的动作。

本次课程设计的打磨机器人小车属于智能机器人的范畴,集中了计算机、机构学、传感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多科。

为了实现打磨以及抓取、移动、放置物体等功能,机械臂与机械手的设计尤为重要。

本次项目对于我们扩展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综合性锻炼,也将对今后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前言.....................................................................I

第1章设计方案的确定...................................................1

第2章参数确定..........................................................8

2.1机械手臂的设计.................................................10

2.2位移分析..................................................11

2.3机械手爪设计..................................................11

第3章工作空间分析.....................................................12

3.1运动学正解.................................................13

3.2运动学反解...................................................15

第4章速度分析.....................................................16

第5章轨迹规划..........................................................17

第6章项目总结..........................................................18

第7章心得体会..........................................................18

第8章参考文献..........................................................18

 

第1章设计方案与参数确定

1.1机械手臂的设计

该设计设计方案有如下三种:

(1)该机械臂有3个转动关节,此结构比较简单,易制造,但由于它的工作范围相对较小,所以不采取这种方案。

图3-1(a)

(2)该机械臂有4个转动关节,手腕的转动用于实现工件的位姿变化更顺畅。

此结构比较简单,易制造,它的工作范围也相对较大,但由于所抓取的工件有一定的质量,单臂刚度尅能会受到限制,所以不易采取这种方案。

(3)

图3-1(b)

(3)该机械臂由四个转动关节组成,其中手部分为内外板,在夹取了螺栓后在重力产生的转动力矩下,螺栓自动下垂为竖直状态,便于装配。

该机械臂结构较为简单,综合了上述两种方案的优点,易于实现抓取与装配目标。

所以为最终方案。

图3-1(c)

经过分析比较我们最终选定方案3。

1.2位移分析

分析确定连杆参数

臂四

臂三

臂二

臂一

图5-1机械手初始位姿

连杆参数i

ai-1(mm)

αi-1(°)

di(mm)

关节变量

初值(°)

1

0

0

0

θ1

0

2

148.5

90

87

θ2

0

3

148.5

0

0

θ3

-90

4

0

0

0

θ4

0

手抓

0

-90

110

1.3机械手爪的设计

机械手爪的设计也有三种方案:

(1)该方机械手爪的结构还是比较简单的,它通过推动中间滑块,实现手爪的张合,它的最大缺点是张开的范围太小,并且控制不好的话,有时会将滑块从两尖角推出,所以不采取这种方案。

(2)这种方案解决了方案一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张开的角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比较高,考虑到经费和加工条件,不采取此方案。

(3)最后这种方案结构比较简单,已加工制造,且手爪张开的角度比较大,满足要求,所以采取方案三。

通过综合考虑,我们决定选择第三种方案。

第二章工作空间分析

2.1运动学正解

说明:

由几何关系算得连杆转角,带入验证xyz的坐标关系。

a1a2a3表示连杆1、2、3的转角。

最后解得,矩阵最后一列表示小球在原点坐标系中的位置。

symsa1a2a3a4d1d2d3d4;

%连杆间齐次变换矩阵

T10=[cos(a1)-sin(a1)00;sin(a1)*cos(0)cos(a1)*cos(0)-sin(0)-d1*sin(0);

sin(a1)*sin(0)cos(a1)*sin(0)cos(0)d1*cos(0);0001];

T21=[cos(a2)-sin(a2)00;sin(a2)*cos(pi/2)cos(a2)*cos(pi/2)-sin(pi/2)-d2*sin(pi/2);

sin(a2)*sin(pi/2)cos(a2)*sin(pi/2)cos(pi/2)d2*cos(pi/2);0001];

T32=[cos(a3)-sin(a3)0201;sin(a3)*cos(0)cos(a3)*cos(0)-sin(0)-d3*sin(0);

sin(a3)*sin(0)cos(a3)*sin(0)cos(0)d3*cos(0);0001];

T43=[cos(a4)-sin(a4)00;sin(a4)*cos(0)cos(a4)*cos(0)-sin(0)-d4*sin(0);

sin(a4)*sin(0)cos(a4)*sin(0)cos(0)d4*cos(0);0001];

T40=T10*T21*T32*T43

%代入初值:

a1=0*pi/180;

a2=0*pi/180;

a3=-90*pi/180;

a4=0*pi/180;

d1=0;

d2=87;

d3=0;

d4=0;

%解得

T40=

0.00001.00000201.0000

-0.00000.0000-1.0000-87.0000

-1.00000.00000.00000.0000

0001.0000

=

2.2运动学反解

运动学反解是已知末端连杆的位姿,求解关节变量的过程。

symsa1a2a3a4

T10=[cos(a1)-sin(a1)00;sin(a1)*cos(0)cos(a1)*cos(0)-sin(0)-d1*sin(0);

sin(a1)*sin(0)cos(a1)*sin(0)cos(0)d1*cos(0);0001];

T21=[cos(a2)-sin(a2)00;sin(a2)*cos(pi/2)cos(a2)*cos(pi/2)-sin(pi/2)-d2*sin(pi/2);

sin(a2)*sin(pi/2)cos(a2)*sin(pi/2)cos(pi/2)d2*cos(pi/2);0001];

T32=[cos(a3)-sin(a3)0201;sin(a3)*cos(0)cos(a3)*cos(0)-sin(0)-d3*sin(0);

sin(a3)*sin(0)cos(a3)*sin(0)cos(0)d3*cos(0);0001];

T43=[cos(a4)-sin(a4)00;sin(a4)*cos(-pi/2)cos(a4)*cos(-pi/2)-sin(-pi/2)-d4*sin(-pi/2);

sin(a4)*sin(-pi/2)cos(a4)*sin(-pi/2)cos(-pi/2)d4*cos(-pi/2);0001];

T40=T10*T21*T32*T43;

T1=inv(T10);%求T10的逆矩阵。

T41=T1*T40;

%T41=T21*T32*T43

对应各元素相等即可求出各关节变量。

另见附录一

第3章速度分析

先求出雅克比矩阵,我们可以得到末端执行器速度与各关节的速度关系。

a1=0*pi/180;

a2=0*pi/180;

a3=-90*pi/180;

a4=0*pi/180;

d1=0;

d2=87;

d3=0;

d4=0;

T10=[cos(a1)-sin(a1)00;sin(a1)*cos(0)cos(a1)*cos(0)-sin(0)-d1*sin(0);

sin(a1)*sin(0)cos(a1)*sin(0)cos(0)d1*cos(0);0001];

T21=[cos(a2)-sin(a2)00;sin(a2)*cos(pi/2)cos(a2)*cos(pi/2)-sin(pi/2)-d2*sin(pi/2);

sin(a2)*sin(pi/2)cos(a2)*sin(pi/2)cos(pi/2)d2*cos(p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