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242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docx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

对冲基金VS资产管理全解析

野心蓬勃的分析师时常直言不讳地说

他们想去从事对冲基金的工作

追逐高薪是其中最明显的缘由

想要快速暴富,创造像脸书一般的商业神话

未免太冒险,也太难以实现

于是对冲基金无疑是一项绝佳的替补选择

几乎没有人能区分对冲基金公司和传统资产管理公司的不同:

他们的投资战略为何不同?

进入条件是什么?

你需要在任职期间做些什么?

下一步又何去何从?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番:

十亿美元人人都想挣,但要不还是先挣个一百万练练手?

1对冲基金相关概念

▪令人大跌眼镜的货币

和老虎伍兹估价10亿的事业收入相比,约翰·保尔森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大肆做空而获利37亿美元。

这意味着老虎伍兹需要用另外的40年,才能追上约翰·保尔森在一年内创造的财富。

但无论如何,他无疑是有史以来最棒的高尔夫球手,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达人。

在形式大好的年代,一些基金经理通过制造话题热点来获得声誉、吸引投资人,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确实实现了十亿美元的收入目标。

▪共同基金就该被贴上落后乏味的标签?

和流行的交易形式相比,传统的共同基金略显乏味。

但顶尖的基金管理人依旧可以制造不菲的效益,也许你对此事闻所未闻,只是因为他们鲜于将其公之于众。

对冲基金极易触发危机的另一个印证在于,次贷危机背景下,数以千计的对冲基金崩溃,投资者流失了大量资产。

这样的落差感意味着,某一天你还在豪华游轮上恣意自然,紧接着便面临一场猝不及防的失业冲击。

要想挣取数亿的资产,

除了冒险承受巨大的风险、比牛马更勤奋地工作、享受幸运女神的眷顾外,别无他法,但通常你需要三者同时具备。

▪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对冲基金和传统资产管理的本质差别在于:

对冲基金聚焦于绝对收益;而资产管理则注重相对收益。

这和投资风格几乎无关,因为资深的投资人通常同时涉足于这两个领域之中。

想象你是一位传统货币管理者。

2008年普尔指数跌落了37%而你的基金只跌落了33%,就相对收益指数而言,这对你来说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但对对冲基金来说,这同样的33%却是一场可怕的打击,致命到可能使整个基金公司关门大吉。

相反地,如果2009年普尔指数上升到26%,你的资产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收获了20%的回报。

对一个追求相对收益的管理者来说,会因为这相对下跌的6%而叫苦不迭,但对于对冲基金管理者来说,这将是20%的纯粹收益。

2大举进军资产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公司

对于在买方市场工作的人来说,实现这一目标有两种路径:

IB/PE路线和CFA路线,IB/PE更加专业,所以我们以此入手。

▪从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开始

一些对冲基金偏好雇佣有IB和PE背景的员工,即便他们之前没有公开市场的从业经历,这是因为对冲基金严格服从于绝对收益的原则。

结果一些基金开始运作更多的PE公司,他们只关心寻找到大量的股票来完成投入,而不顾宏观市场在做些什么。

在确信公司价值没有完全实现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会采取激进的行动手段。

如果你想在此背景下进军,如何在市场中寻找到真正感兴趣并具有说服力的对冲基金,是一项需要克服的主要阻碍。

进军银行的私募股权的过程很像在参加招聘:

在著名的品牌公司旗下工作,借助猎头公司,猛烈地进军互联网,以及讲述一个关于你的兴趣如何转移到公开市场的足以说服人心的故事。

我曾共事过的少数前任银行家们最终都离开了机构资产管理,原因在于他们的“交易”属性,他们更喜欢做交易而不是跟踪证券市场。

如果你迄今还未进入IB/PE领域,但却打算去对冲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并对公开市场充盈着满腔热情,你也许会更想走CFA(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的路线,因为它更加粗暴直接。

▪CFA(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的路线

首先,一个银行从业者无需关心CFA的头衔,因为这对他从事交易和买卖公司无任何实质帮助。

无论你是否想要成为资产管理者,在对冲基金公司工作,抑或从事股票研究,只要你对公开市场感兴趣,获得CFA认证便是件百利无害的事。

全球大概有九万的CFA持证人,他们普遍从事“投资经理”和“研究分析师”的职业。

你也可以通过加入当地的CFA团体来利用互联网中的项目机会,认识一位教授来协助你参与更多的社会事件。

作为一个尚未毕业的在校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成功进军这两类公司(对冲基金公司和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的唯一的有效途径。

但现阶段有此觉悟的学生寥寥无几。

这条路径的魅力便在于此:

瞄准进入职场的第一阶段,确保你的社交势头积极,在非正式和不计报酬的地方公司实习,运用一系列优势达到目的。

如果这方法不奏效,或者你已经毕业,这时的出路便是在积累了短暂的全职工作经历后,去一家商业学校或参与一例金融硕士项目。

IB/PE的招募通常只针对前10-15的优秀项目,如果你选择MBA的发展路径,便可以免去在诸多公司间为了争取入职而挤破头的悲惨经历。

3招募——公司都看重什么?

现在你已经完善了社交圈并且累计了经验,那又该怎样在面试中披荆斩棘,给投资经理留下好印象呢?

▪初筛

对冲基金公司通常根据有无银行或PE经验来筛选面试者,但长期资产管理公司会更看重你的资格证书。

两者最大的相似要求是:

“获得MBA学位或CFA资格认证”。

当然你也可以在以上条件无一具备的情况下进入其中一类机构,但这非常困难,并且要求你专攻一些与你的教育背景相符的专项基金领域。

▪个人性格特质

两类公司对雇员的素质要求非常相似,最重要的两项特质即:

对市场与投资的热情;善于团队合作。

▪对市场与投资的热情

不论是在哪类公司担任分析师的职责,都需要通过产生优秀的投资理念来追逐绩效。

公司不需要你像机器一样将数据整理成电子表格,而是期待你具备一个思考者的特质,懂得形成自发观点。

这是私募机构和投资银行的又一显著不同,

在你达到更高的层级前,你的大量时间会耗费在执行交易上,而不是酝酿观点或赢取客户。

然而如果你的投资热情不足,你会整天像庸碌的废柴一般机械地操作电脑,麻木地打开一个又一个电脑页面,没有老板会喜欢这样的员工。

我极度反感引用电影《华尔街》里的箴言,但它有一段灵魂总结非常到位:

“盖柯:

你做的很优秀,但还需要继续优秀下去。

我已经告诉过你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现在从学校的温床中苏醒过来吧。

巴德:

我已经在为你卖力工作了。

盖柯:

你不懂,我要的是惊喜,给我惊喜。

运动、消息,我不管你是从哪里,是怎么得到这些的,拿来给我就成。

正如台词里说到的,你必须成为一个主动提议的智囊。

毕竟如果他们能自己生产点子,那要你何用?

▪善于团队合作

你一定奇怪为什么我会列出这样陈词滥调的议论。

财富五百强公司和众多的政府机构密切地沟通往来,两类公司与之不同的是,一个只关注自身问题的人会造成整个投资进程的崩溃。

团队如同一座小世界,两者都有自身的由不同领域的分析师组成的项目管理系统。

当所有人合力完成同一件事时,公司会趋于形成扁平化的结构,以此来触发新观点的产生,同时保障对每个参与者更优渥的偿付。

切记不要像银行工作者一般行事,因为你不可能因为赢得了客户就变得无所不能且身居高位。

▪简历

我时常因为没有一眼捕捉到应试者对投资表现出的兴趣而将优秀的简历弃置不顾,所以你的简历必须反映以上要点。

具体应该如何表现呢:

1.在学校研习投资课程

2.加入投资社团

3.参与地方CFA社团和项目

4.以上所有,面面俱到

如果你想要在公开市场工作,虽然相关的工作实习经历、优秀的学习成绩等一些通用指标仍然适用,但最重要的还是具备投资的热情。

▪面试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比起投资银行来说,对冲基金的面试和S&T的面试模式很像。

是的,除了问一些会计和估值相关的专业问题,我更看重你们能涌现出出乎意料的投资意见,并且助我决策出明智之举的能力。

对冲基金公司的运作模式更像PE公司,除了常规的案例学习和模型试验,他们更看重你的投资热情和思维能力。

一昧陈述自己对商业的兴趣和讨论商业模型也许对付银行工作卓有成效,但对接近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都是有所欠缺的,因为你至少要储备一些可以深入讨论的投资金点子。

4工作日常——对冲基金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

一旦你成功入职,这两类公司几乎会为你营造相似的体验。

建立财务模型、分析财务报表、研究卖方股票以及同管理部门建立沟通会成为你的工作日常。

主要不同在于相比长期的资产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公司有更为广阔的投资机会。

资产管理公司单线条地从事买卖股票的交易,而在一家对冲基金公司,你会发现所有的业务都会经历一个从平坦乏味的策略决策,过度到一个融合多种派生物的颇具吸引力的过程。

自主权会随工作表现得到认可而提高,如果你搞砸了一桩买卖,流失了大量资金,也许就会面临被解聘的危机。

作为一个分析员,算上周末偶尔加加班,每周工作50-60小时是常态。

(我列出的每周工作50-60小时的情况仅供参考,因为如果你进入一家大型的知名基金公司,其公司文化更像银行,并会要求你工作更长的时间。

买方市场的另一不同点在于,一年的表现将会影响你的工作时长,如果你在一年之初表现良好,在接下来的余角时段内会更轻松;相对地,早期的坎坷会招致后期的补偿。

相对以纯粹的交易结果来决定工作时间的IB和PE公司来说,工作表现的因素在资产投资公司和对冲基金公司影响力更大。

▪基金公司的薪酬

约翰·保尔森年均收入上十亿美元,但他和对冲基金的资产管理者有着明显的阵营划分。

某一天你在基金公司入职,薪资会根据公司规模大小、业务执行情况、你在公司的身份等诸多原因浮动在20-40万间,产生这样的大幅波动是因为基金公司本身的收益不稳定性。

不得不承认一些人确实可以在一个初级职位挣到一百万美元的高薪,但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例外,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所以在你正式成为一名PE或另起炉灶大干一场之前,大可不必强迫自己在一年内实现数百万的高薪神话。

如果你对上述数据存在疑虑,来看看《求职文摘》(JobSearchDigest)中关于基金公司的薪资报道吧。

超过20%的公司说他们的平均工资在32.6万美元,只有少于5%的少数公司坦言他们会偿付超过100万美元的高薪。

▪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的薪酬

由于基金公司的报酬看起来似乎具有无穷的潜力,许多门外汉也趋之若鹜想要分一杯羹。

实际上,资产管理公司的平均工资与基金公司并无太大差异。

据格林威治联合公司研究报告呈现,两者的年均工资浮动水平相当。

薪酬高低更多地取决于你的头衔和资历,正如不同层级水平的员工薪水自然是阶梯状分布的。

▪退出的契机

对多数在资产管理公司任职的人来说,并不存在“及时退出”的顾虑,因为实现投资经理这一步也许就意味着不再有更高的上升空间。

一些分析师便纷纷跳槽寻求更好的机会,殊不知始建立一支自己的基金团队是更加机智的做法。

要实现创业宏图的关键在于成功募得第一笔资金,除非你有坚不可摧的人际和富裕殷实的家境,作为一名创业初期的牛犊,唯一的途径便是寻求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对冲基金公司的投资,它们通常为新兴的基金公司提供最初的运转资金。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只有获得了前期的成功和高收入回报的印证,才能着手尝试建立自己的基金公司。

虽说“过去的成就不是未来的砝码”,但游戏规则便是如此,你不得不遵循其中。

所以如果你是名不谙世事的大学在校生,还是不要天马行空的幻想这一步的宏图伟业了。

5如果我誓死也要挣够十亿美元呢?

虽然十亿美元看上去是如此诱人,但在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为顶尖的专业人才之前,你不可能凭空接近这个目标分毫。

当你不再满足于既有的银行存款时,是时候考虑去一家的基金公司了。

但如果你更期待稳定的收入,而不是在风险中惶恐度日,那么资产管理公司的报酬虽然更加有限,也不失为一方好去处。

但港真,如果你誓死也要完成数亿资产的实现,最好还是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去开辟一片新天地吧,即便投入不会短期生效,但它至少提供了一部卖座大片的题材,祝你好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