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240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docx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一、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2

二、皮肤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4

湿敷(附操作流程图)…………………………………………4

贴敷(附操作流程图)…………………………………………6

面膜(附操作流程图)…………………………………………9

拔罐(附操作流程图)…………………………………………11

针刺(附操作流程图)…………………………………………14

艾灸(附操作流程图)…………………………………………16

熏洗(附操作流程图)…………………………………………18

涂药(附操作流程图)…………………………………………20

火针(附操作流程图)…………………………………………22

薰药(附操作流程图)…………………………………………24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一、湿敷法

湿敷法是指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急性皮炎、急性湿疹、化脓性或感染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三、禁忌症

年老体弱、恶病质者,或外感风寒发热者慎用。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二、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又称外敷疗法,是将药物研细末,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所需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贴敷疗法能使药力直达病灶发挥作用之外,还可以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而由表及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以祛病邪,从而治愈疾病。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

三、禁忌症

1、对胶布过敏者慎用。

2、佩戴心脏起搏器者慎用。

3、皮肤溃疡及糜烂处禁用。

四、告知

1、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

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2、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粘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

3、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收。

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4注意室内通风,注意防暑。

适当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镊子2把,药粉、石蜡油、植物油、持物钳、9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干缸、调拌碗,调匙,胶布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贴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贴敷穴位。

4、用酒精棉球擦净局部。

在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调拌药粉成糊状,摊到指定穴位,敷上纱布,胶布固定。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贴敷时应采取合理体位,暴露贴敷穴位。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准备物品是否齐全。

3、贴敷穴位有无油污。

4、所用物品,均应消毒后备用。

5、如贴敷部位瘙痒,可去除并擦净药粉残余。

 

三、面膜

中药面膜疗法是将中药磨成较细的粉末,然后调成糊状覆盖于面部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面部的皮肤情况。

3、面部敏感程度。

4、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激素依赖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口周皮炎、日光性皮炎、痤疮、脂溢性皮炎、黑头粉刺、酒渣鼻、黄褐斑、黑变病、雀斑、白癜风。

三、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垫巾等。

五、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对面膜药物成分过敏者、有渗出倾向者禁用。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铺一次性垫巾,取仰卧位,眼鼻口覆盖纱布。

3、清洁面部皮肤,将配制的药物均匀地涂面部。

厚1-2cm

4、,上覆塑料薄膜保湿。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30min后去除面膜,洗净面部。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敷面膜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敷面膜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敷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4、婴幼儿忌用。

5、敷面膜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四、拔罐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寻常痤疮、慢性荨麻疹、硬皮病、皮肌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黄褐斑、背部毛囊炎、酒渣鼻、离心性环状红斑、手部顽固性湿疹、玫瑰糠疹等。

三、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五、物品准备

1、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针灸

(一)针刺

针刺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疹、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痒疹、银屑病、酒渣鼻、痤疮、脱发、白发、黄褐斑、白癜风、雷诺病等等所有常见多发的皮肤病。

三、禁忌症

1、妊娠3个月以内,小腹部腧穴禁针。

2、妊娠3个月以上,腹部、腰骶部腧穴禁针。

3、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禁针。

4、产后未满月或产后失血过多也应禁针。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晕针、弯针、折针等异常情况。

2、针刺部位可能有疼痛、少量出血,针刺完后能自行消失。

五、物品准备

1、治疗盘、毫针、75%酒精棉球、干棉球、干缸、碘伏、持物钳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治疗穴位位。

4、局部消毒后,干棉球清洁穴位,选择适当的进针方法和进针方向角度和深度,行针的手法,适时留针。

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行针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针尖是否钝弯,针体有无裂痕。

3、避开血管,防止扎破血管。

4、使用过的毫针,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针后,如局部出现出血,可用干棉球按压。

 

(二)艾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跖疣、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硬皮病、斑秃、痤疮、白癜风、慢性湿疹、疖肿等

三、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六、熏洗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系统性硬皮病、银屑病、荨麻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疥疮、手足皲裂、手足癣、手部湿疹、汗疱疹、石棉状糠疹、斑秃、毛囊炎、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肛周湿疹。

三、禁忌症

急性传染病、心脏病、高血压、肾病、妊娠期、月经期、饱食饥饿、年老体弱、消瘦发热禁用。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六、操作程序

1、遵医嘱配制药液。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3、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5、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

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七、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各种急性、亚急性、慢性皮肤病。

三、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证

1、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2、急性炎症,皮肤破流滋水,疮面糜烂之处禁用本法。

3、感冒时忌大面积涂擦。

4、对涂擦药物过敏者忌用。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

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抹,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八、火针

用火烧红针尖迅速刺入穴位内,予以一定的热性刺激,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即温热作用,集毫针、艾灸之功效于一身,已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一、功效

祛风除湿止痒、泻热解毒、舒筋活络、拔毒祛腐、化瘀散结、疏通经络、消肿止痛。

二、适应症

常用于带状疱疹、痤疮、扁平疣、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冻疮、寻常疣、丹毒、多发性鸡眼、蜘蛛痣、色素痣等。

三、禁忌症

一般来说火针刺激强烈,孕妇及年老体弱者禁用,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禁用。

四、操作方法

1、患者安静仰卧,先于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消毒方法宜75%乙醇消毒,以防感染。

2、右手拇指、示指几中指持1-3根长25mm毫针。

3、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必须把针烧红,才能起作用。

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乙醇灯烧针,也可用血管钳夹持乙醇棉球点燃烧针。

4、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即迅速出针。

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

一般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4cm,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1.5cm。

5、总原则重在速刺,频率一般为每秒3-4下。

6、所刺面积约占皮损面积的80%,以针点均匀、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7、每星期治疗1-2次,疗程视病情而定,连续治疗2-3个疗程。

8、除以上操作规程中所述事项外,应注意面部慎刺;胸背部浅刺;老年人、儿童及孕妇慎刺。

五、注意事项

1、切记过深,避免刺伤肌腱及内脏器官。

不可过浅,浅则治疗无功。

2、针刺前要严格消毒,施术局部皮肤以75%乙醇消毒;针刺后再以75%的乙醇消毒局部。

3、烧针针孔要适度,在出针后应与周围皮肤基本平整,局部微红。

如果出针时连同皮肤一同粘着拔起,则为操作不当所致。

4、尽量让患者采取卧位,以避免发生意外。

 

九、中药熏药疗法

熏药疗法是使薰药(多用药卷,也可用药粉、药饼、药丸等)缓慢地进行不全燃烧,利用其所产生的烟雾熏治皮损的方法。

本疗法是用中药碾压成粗末,制成纸卷或药香,亦可直接撒在炭火上,点燃后用烟熏,是中医独特疗法之一。

包括癣症熏药方、子油熏药方和回阳薰药方。

一、功效

1、癣症熏药方具有除湿祛风、杀虫止痒、软化浸润的作用。

2、子油薰药方具有软坚润肤、杀虫止痒的作用。

3、回阳薰药方具有回阳生肌、益气养血的作用。

二、适应症

1、癣症熏药方适用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淀粉样变、结节性痒疹、皮肤瘙痒症以及其他慢性、肥厚性、瘙痒性皮肤病。

2、子油熏药方适用于银屑病、鱼鳞病、皮肤淀粉样变等。

3、回阳薰药方适用于久不收口的阴疮寒症,如顽固性瘘管、顽固性溃疡、结核性溃疡等。

三、禁忌症

1、急性炎性皮肤病和亚急性皮肤损害者禁用。

2、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哮喘和体质虚弱、高龄患者禁用。

3、孕妇禁用。

4、不习惯闻烟味者宜慎用或禁用。

四、操作方法

1、制法薰药的制作方法是将药物共研成粗末,用较厚草纸卷药末成纸卷备用。

2、用法

(1)薰药卷法:

将药卷一端点燃,用其所产生的药烟对准皮损面,距离一般以患者感觉温热而舒服为度,每一次15-30min,1-2次/d。

熏毕,需将药卷燃端压灭。

(2)其他薰药法:

直接用粗药末撒在炭火盆上燃烧发烟而熏患处,对准皮损薰用,距离适当,温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1-2次/d,每次15-30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