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182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一切哲学的精华就是教育哲学。

”①“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我校科研的一个原则。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就是初二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我们称之为“初二现象”。

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出现乱班、影响校风,更影响学生的成长、进步。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对初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梳成辫子,引导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危害,使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工作思路,并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使本次调研结果真实,数据可靠,使调查报告具有真实性,进而发挥指导性,本次调查时间较长。

对象一是上学期初二(现已上初三)10个班503名学生和本学期初二12个班学生602名学生,二是杨镇二中所有教职工,三是三结合教育委员会所有委员,四是部分家长代表近100人。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一年时间里,在不同的人群中,针对不同的问题多次问卷,得到了几乎所有的人的支持,所发问卷全部收回存档,全部有效。

整理、汇总了大量真实、有效数据。

二是采用了谈话法,三是采用了访问法。

在问卷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开放式题目。

三、“初二现象”之表象

我们把各种调查中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把“初二现象”梳成辫子,大致有如下表象:

1、疏远亲人

学生从小学到上初中,对家长一般是依附的,听话的。

到初二学生开始步入“青春逆反期”。

表现为,不愿跟父母在一起行动。

“去年上哪去不领着还不干呢,今年让一起上哪就不愿意去了”——一位家长如是说。

但是,他们喜欢跟同学在一起,如果他们带同学到家里玩受到家长的冷落,就觉得特别没面子,就大不乐意。

与同学的亲热程度也远远超过家长。

到初二以后,学生跟老师开始分心眼了,对老师的话不再是全听了,有同学开始在背地里说老师的坏话,开始出现老师“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情况,严重的跟老师顶撞,甚至搞出恶作剧。

这时他们学会了撒谎和骗钱,他们利用假日、生日或其他可以利用的机会,避开父母和老师的视线,互相宴请、同学聚会、集体过生日、出去玩等等。

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信任父母,却容易受朋友影响,对老师、家长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离家出走。

2、注重外表

孩子小时候都是家长伺候,因为不讲卫生经常挨大人的责骂。

到了初二,不用家长说,他会经常换运动鞋,衣服不等大人说就经常换,有时自己就洗了。

懂得打扮自己了,有的女生利用放假的时候偷妈妈的化妆品也打扮一下,这点如果是假期返校时你只要留神,就会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

有的女生学着社会上的人留起长指甲,害得政教处一个月必须彻底查一次。

多数的学生不爱穿校服,喜欢个性化的服饰。

即使穿了,也有的个别同学把校服的裤腿加肥,有的甚至再买一条裤子,专门裁下一条接到校服裤子上。

夏天如果学校不制止,就会有的学生穿着露背的衣服上学。

还有如染头发、男生留长发、模仿、攀比、赶时髦,几乎成为这一部分学生共同的行为取向。

这都是值得老师和家长关注和警觉的问题,表面上好象是穿衣打扮的小事,但透过表面的现象去看一看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就会发现孩子心理上的微妙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3、特殊心理

调查中有一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学习时要将门挂上,他说,我们家既没有小孩干扰,也很少有外人来,他锁上门干什么?

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的日记本弄一个小锁,想看他写的什么都看不到。

有的学生喜欢过激表现自己引起班上同学的大笑和混闹,以此引起同学对自己的注意;有的甚至嘲笑老师、随意起哄,漠视老师批评。

有的同学在作文中直接写男女生交往的感受,不怕老师看见。

这样的学生多数是女生,而且笔调细腻、文采斐然;不能让人理解的是,有的品学兼优的女生竟然和全校闻名、并受到处分的学生好。

上学期我校初三一个叫孙伟的学生,竟然有几个初二的很优秀的女生给他写情书。

孙伟把这些给我看时,我无言以对。

有的同学因为自己家穷感到自卑,有的还出现对家长的不满和对抗情绪。

有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家里有钱,互相比谁的鞋值钱,比谁的手机功能多,其实有的学生的家长并不同意孩子带手机,是孩子闹着要。

与其说带手机是为了方便,还不如说是为了炫耀。

有的同学受电视的影响,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或以抽烟喝酒来表现“酷”,有的甚至给同学的信中称“老婆、老公”。

家长惊诧于孩子的变化,说他的儿子一直性格内向、见女孩话没说脸先红,怎么一上了初二,就像变了个人?

4、学习分化

初二是承初一、启初三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是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最多的阶段。

一年前,学习环境的新鲜感和由于角色转变带来的学习上一时的冲动,与小学相比,学习上稍有起色,进入初二,这种新鲜感、冲动感逐渐淡化,距初三的中考又有一段时间,故产生出了消极等待的情绪。

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引起学习困难,导致学习成绩滑坡。

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学生称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心理障碍。

一是恐怖心理,放学途中一想到还有家庭作业,便会情绪紧张、心情烦躁。

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使他们苦不堪言,不得不被动应付,写完了事。

三是反抗心理,孩子做作业的心理往往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孩子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爱护,可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渴望,一般都是态度强硬地要求孩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说”,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对此产生逆反和敌对心理。

学生之间出现了优秀生和落后生的两极分化状态,而且差距特别大。

学习差的同学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开始逃课、泡网吧、玩游戏,以此消磨时间。

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得法,学生很容易在初二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这会给他们的整个人生留下磨灭不掉的阴影。

5、异性交往

小学时同学两小无猜,到了初二就发生了非常微妙的变化。

有的同学开始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找机会和喜欢的同学单独在一起,通过借书、问题等想法接近,

“追星”入迷实际也是结交异性的表现。

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得出一个规律:

崇拜男星的一般是女生,追孙燕姿等女歌星的大多是男生。

高中有一个男生,为了能去看孙燕姿的演出并献花,让他爸爸给花一千元买前五排的票,并表示这次看完一定好好学习。

老师坚决反对都无济于事。

最后演出看了,花也献了,到期末还是班级最后一名。

他自己说,看完演出一周多的时间满脑子都是孙燕姿。

有的同学渴望得到异性的青睐,与异性交往非常大胆,有时甚至旁若无人。

四、“初二现象”发生的必然性

1、发育处于青春期

初二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三四岁,这一阶段正是生理上发生突变的时期:

身体发生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最明显的改变是骨骼生长加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大多数孩子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

生理上的发育,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动荡不安。

2、心理处于脆弱期

初二阶段正值学生心理断乳,具有不稳定性。

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已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缺少分析思考意识,办事多凭冲动,缺乏理智,哥们儿义气至上,是心理极不稳定的危险群体,容易产生成长恐慌,甚至做出错误抉择,从而造成“初二现象”的突发性、暂时性的特点。

此年龄段也是少年犯罪的高峰期。

初二学生的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封闭,产生心理逆反。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0%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

主要的心理障碍是神经症状,表现为忧郁、焦虑、思维障碍;行为症状,表现为违纪、攻击、伤害;社交症状,表现为,交友不良、腼腆退缩、不受欢迎;另外还有躯体诉述及性问题。

由于初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极其脆弱的年龄段,他们对社会上各种诱惑的辨别力和抵抗力都较差。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二年级将成为他们思想道德的分水岭。

3、学习处于突变期

“初二综合症”主要表现在对新环境、新课程的不适应,学生到初二学习负担和压力明显增加,学习方法上要求有更多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往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太适用。

对于这些学习上的突变,如果不能及时自我调适,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改变相应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以致于掉队。

学生学习恐惧的直接原因是学习负担过重,在家长和社会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对孩子们过高的未来期望下,绝大多数初二的学生理解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含义。

班级里强调竞争,家长望子成龙,咄咄逼人的氛围使不少学生潜意识里产生逃避学习的念头。

学习焦虑是心理障碍表现得最严重的症状。

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焦虑会使人失去平衡。

一次失败体验往往给下一次埋下祸种,经过一次次的恶性循环,又没及时得以改善,自卑、厌学、忧虑、无望等情绪便接踵而至。

4、行动处于从众期

学生上初中后,第一学年一般对新的校园和新的学习生活还有新鲜感,胆子小,一般能够遵守纪律,好好学习。

到了初二,对学校熟了,但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往往对外界影响缺乏识别,所以说初二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

这时的孩子开始注意自己在团体中的评价和位置,许多新观念开始形成,从众心理也很明显。

如有的同学在放学路上购买个体摊贩拆散了一根根卖的烟,你抽我也抽,但如果只有一个学生的时候,他一般不买。

不少学生结伴去玩网络游戏,我们在问卷中问去过网吧的学生“第一次去网吧是自己去的还是跟别人一起去的”,有92.5%的同学回答是跟别人一起去的。

有些同学把“口袋书”悄悄地带进了学校,为了找到议论的伙伴,就在同学中互相传看。

有的同学甚至在同学之间或社会上互相介绍男女朋友。

我们经历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团伙所为。

所以我们总结出一个规律:

初二学生是“群胆”,这个规律对于我们开展工作很有好处。

5、违纪处于频发期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不希望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加以约束和管教。

他们的特点是欲望幻想多,而辨别是非能力差;自主意识强,而约束自制意识差。

是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最突出的阶段,也是学生违规违纪最频繁的时期。

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强烈变化,学生的情绪极易产生波动,因而容易烦躁、逆反、冲动,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有些事情叫老师和家长预料不到,也不能理解。

班主任都反映,初二学生的特点就是事多,往往是处理了你的事,他的事又来了;处理完班级的事,宿舍又传过单子来了;刚解决了音乐课不带书的问题地理老师又反映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更可气的是,上星期你找他谈话,说的某个问题,这个星期又出现了……这就是初二孩子的特点。

没有经验的老师会被这些问题搅得寝食不安。

五、“初二现象”产生的根源:

1、家教失控

初二在整个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关键期,他们一面有独立要求,一面又有依赖心理,他们试图摆脱大人的约束,却又不能完全自立。

家长此阶段对孩子的感觉是看不懂。

调查中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反映孩子操心,需要教育和引导。

同时家长也道出了自己的烦恼:

孩子刚上初一时还挺省心,上初二就像变了个人,对父母的话也能听进,总是嫌妈妈唠叨,特别逆反。

“和同学有说有笑,跟我没话。

”——一位妈妈伤心地说。

我们告诉家长:

这就是“初二现象”!

以前学生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习惯于把家长请到学校,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后来我们发现,家长说话还不如老师说话好使呢!

比如说在我们学校没有学生敢与老师顶撞的现象,最多是今天说完他明天又犯了。

但在家长面前就不一样了,我们亲眼见有的学生当着老师的面羞辱家长,把家长气得当着老师的面伤心大哭的情景。

有的家庭教育缺少向上力,家长不注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当着孩子面,对家庭、单位的是是非非,学校老师,社会现象等,随意评论;在孩子面前总是呈现一付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或者愤世嫉俗的样子,对人生、生活、挫折等不是持积极的态度。

甚至把一些反面经验传授给孩子,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有的家庭格外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物质享受:

“吃的讲营养、穿的要漂亮、玩的讲高档、用的要排场”。

孩子在家庭中成为了“重点保护对象”,习惯了这种“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活本来说“应当如此”,他们就会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而毫无“感激之情”。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功利化,使孩子养成自私的习惯,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的家长甚至“教育”孩子怎样不吃亏,叫孩子不要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等等。

使孩子泯灭了活泼、纯洁的天性。

家教失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

等到后来管不了了,就索性撒手不管了。

我们总结家长一般是三步曲:

没事时夸老师“你好”,小事时说老师“你管”,大事后怨老师“你错”,有责任时推老师“你担”。

这是当代杨镇二中家长特色。

另外,特殊家庭的产生也是“初二现象”产生的一个客观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家庭越来越多。

因为父母的行为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导致孩子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压抑、焦虑,多疑。

由家庭原因给小小年纪的初二学生带来的焦虑、抑郁、自卑、暴躁等最终直接或间接导致“初二现象”的产生。

2、学习压力

“初二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转折,因为小孩子盼着长大,憧憬中学生活,来到学校后,他有一种新鲜感,同时也有努力学习的决心。

但是到了初二情况就不同了,学习科目的增加让那些本来基础就不好的学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每天的作业、每周的检测,大考后的家长会,叫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生活在阴沉沉的氛围中。

首先感到困难的是英语。

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

因为英语有很大的基础性,单词积累不够,课文就读不下来,题做不上,分就拿不到。

学生如果在英语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日子一久,便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这一科的学习。

“想好好学,可是单词背完了又忘了,太郁了闷!

”这是调查中学生的心声。

其次是物理。

多数学生反映,物理难学,对物理有一种莫名的畏惧心理。

仅初二一个学期就造成了多的100分,少的得几分的差距。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将越来越差,思想包袱越来越重。

随着知识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其它同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也就逐步沦为了“差生”。

学习压力使很多初二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自然让学生感到学校生活的单调,生命的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精彩世界”,导致失学。

我们对前几年9个流失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因家长不让上而流失的、因家庭生活困难而流失的、因着急就业而流失的、因老师、同学的原因流失的四个原因都为0,9个流失生的共同的流失原因是“由于学习不好实在不想读书了”。

和他们谈话的时候,这些已经找事做的学生都深表后悔。

3、社会影响

现实社会环境对这些自我辨别能力模糊、模仿意识很强的初二学生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启示作用。

社会对学生的诱惑力远远大于学校,而如今的社会对学生几乎没有什么约束,教师的行为也就显得有些苍白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各种媒体的不健康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

现在社会上的许多不良现象和一些所谓“走红”的影视剧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对手,而在这样力量悬殊的较量中,要失败的一方往往是学校,因为我们的中学生,尤其是初二的学生最容易成为这些诱惑的俘虏。

无论是信息量,还是吸引力,当今大众传媒的优势,已是学校教育远远不及。

一些设在学校附近的网吧、书摊生意十分兴旺。

迷恋网络网吧的学生基本没有去利用网络学习的。

那些描写少男少女浪漫故事的书对中学生有着很大诱惑力。

有的同学甚至模仿书中那些纨绔子弟打情骂俏,在同学之间互相介绍“朋友”。

也有一些中学生从初二年级开始,就学会了骗家长的钱甚至所要同学的钱。

认知的偏差使他们步入了成长道路上的沼泽地。

调查结果,学生中性知识有近70%来自杂志和网上,2%以上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的,仅有约5.7%来自同学间谈论,1.3%来自家长。

不能不承认现实:

在网络年代,不管学校和家长怎么屏蔽信息,一些信息还是会从四面八方涌进孩子们的视野,影响其观念和行为。

目前成人中不思进取、虚度光阴者随处可见,孩子们从他家长的行为中完全可以读出来,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我们在调查中注意到,学生的哥姐如果思想进步,学习努力,对他们的弟妹来说,影响是最直接的。

老师们说,“怎么学习好的孩子总是一窝一窝的”就是这个道理。

4、教育不力

青春期教育总是跟不上孩子们青春的脚步。

近两年,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青春期教育在很多地方和学校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开展起来。

现在的问题一是是观念上存在阻力,虽然现在广大家庭、学校和社会已经认识到进行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教育内容偏颇、方式不对,学生产生逆反。

二是看到媒体上一些关于性教育的做法,我们觉得太直白,不是教育,而是教给。

三是有的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如跟踪盯梢、棒打鸳鸯是最原始的、不合时宜的愚蠢办法。

教育管理不够。

对于初二学生会出现的问题,缺少经验的老师思想准备不足,没有通过实现精心设计的一些教育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导到集体活动中来,分散学生的逆反注意力,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进步中增强成长的信心。

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严,上学来不来不管、上课听不听不管、作业交不交不管,考试会不会不管,任其掉队而无动于衷。

家庭教育不力。

有的家长不能从理智上控制,支配自己的感情,一味迁就孩子、事事包办;有的父母不敢对孩子说“不”,事事处处都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没有一点“挫折感”。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后,一旦遭遇挫折就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失败。

有的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而对孩子过于苛刻、过于严厉,动不动就用棍棒,拳头等武力压制孩子,殊不知这种教育的结果会事与愿违,效果更差。

六、“初二现象”的危害

1、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初二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的时期。

这段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引导,行为习惯就可能影响到人的。

调查中,我们有一项内容,就是让同学们分析“初二现象”能使人养成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让同学们为这些行为“画像”,最后整理为:

情绪反常,学习厌倦,孤僻冷漠,多愁善感。

精神空虚,无责任感,贪图安逸,劳动不干。

我行我素,自由散漫,无视纪律,任性逆反。

打牌赌博、喝酒吸烟,上网成瘾,通宵达旦。

破坏行窃,偷物抢钱,欺负女生,坏事做全。

自私虚伪、常怀杂念,当面撒谎、抵赖狡辩。

自控力差、冲动好战,参与打架,拉伙结伴。

包庇坏人,屡教屡犯,铁窗烈火,法网无边。

2、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初二学生本来心理脆弱,一种被称为“初二综合症”的心理疾病正悄悄袭来。

上课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整日心事重重……

这种心理疾病,有的经过矫治,过了初二就会好,尽管学习成绩下来了,而且再也上不去了,但他们心理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到了初三,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自然也就好了。

但有的同学因为陷得过深,不能自拔,形成了忧郁、焦躁的性格。

有的同学总是心理烦躁,看谁都不顺眼。

有的即使上了高中,也总是整天不平,好象阳光象总照不到他的心里。

如果此阶段学生的行为完全是由孩子不良心理因素引发的,那么造成的后果将更严重,甚至会影响今后的一生。

我校有一名学生为单亲家庭,从小学到初一,成绩一直不错,到了初二,老师就发现他有些异常。

开始有时上课开小差,晚上下了自习打车去顺义上网吧、与初三不学习的学生勾结,对家长和老师的反复教育极为反感,老师让干什么他偏不干。

到下学期,就发展成为不听老师和同学的劝阻,逃课、打架,受学校纪律处分后仍无明显好转,最后到毕业前书包了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了。

这是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学生已经毕业了。

我们本次调研中在这个案例上下了功夫。

后来经过多方深入了解,才意识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该生心理不健康。

在初二时青春期的困惑、无奈、无助,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家长的关注。

如果我们及早深入地分析、思考问题,从心理的角度加以引导,可能会挽救他的学业,也不至于造成他的心理疾病。

3、酿成终身悔恨的后果

现在中学生“恋爱”出现低龄化、普遍化和公开化的趋势,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在对初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的数据中,有25%的学生认为“早恋不会影响学习”,其实不然。

初二学生谈恋爱不像高中学生那种内心萌动着清纯朦胧的感情,而更多是受社会环境影响,“试探”和游戏的成份居多,感情发展快,自己又难以把握。

如果这时接触到色情的书刊和影像制品很可能会误蹈“雷区”。

 

有一个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当今初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阴盛阳衰”倾向,即女孩子无论是在生理性成熟方面,还是社会性成熟方面,都超过了男孩子,而且在恋爱方面显得更为主动、大胆、泼辣和早熟。

如不从早恋早恋的阴影中走出,后果不堪设想,受伤害的往往是女生。

有的同学沉迷于网吧,使自己的意志消失,锐气受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迅速下滑。

个别学生法制观念淡漠,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遗恨终生。

4、坐失继续深造的机会

目前国家扩大了大学招生的比例,但招得再多也得凭分数考,如果高中考不上谈何深造?

但中考落榜的学生中,因为智力不好、基础不好而考不上的,只占10%,绝大多数是因为为学习习惯不好,这里最多的当是在初二时稀里糊涂就退下来的。

可惜的是,有的同学小学基础不错,到了初一还可以的,可到了初二没有把握住自己,上不了高中就上不了大学,当他们自己醒悟过来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上大学的机会就这么从自己的身边悄然溜过而自己竟毫无感觉。

初中毕业后有的同学不得不去了一个中专或技校,也有的同学再下一次决心好好学习,就因为他们在初二时打下了思想基础,到中专后努力奋斗的人有几个?

青春年华,草草了之,只能给自己留下遗憾,给学校教育创造了反面教材。

如果说他们后悔,一般得到十年以后。

七、思考与对策

1、“青年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这是毛主席给抗大的题词,它教育激励了我们的前辈。

也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

如今,初二学生也好,青年一代也好,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社会的原因之外,学校教育十分重要。

学校要树立正气、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让孩子们有所追求,为了理想去努力,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人活着就要有目标,要活出精神、活出质量来。

如果大人从小就教给孩子如何势利,如何占便宜,长大他一定是一个庸俗的人。

在学校教育中就应该积极弘扬主旋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学生分清是非,从而树立自己的人生榜样,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为做人目标。

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老校长纪秩尚为师生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

纪校长70多岁的人,耳朵有病,但他经常到我们学校,给老师讲教育理论,为学生做校史报告,和老师们在一起吃饭,到班级和孩子们一起参加班会,从来没有要过一分钱,没有半点功利的意思,深受师生的爱戴,从他的身上,我们体会到什么叫高尚。

本学期,纪校长帮助我们学校一个叫吴小龙的最个别的学生,老校长亲自在北京给他写信,给他带书,亲自找他谈话,指导班主任如何有针对性教育,效果特别明显。

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们的首要任务。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的时候,让孩子爱亲人、爱朋友,进而爱社会、爱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是高尔基的名言。

读书可以让人的内涵更加丰富,思想方法更加深刻。

衡量一所学校的人文环境,很重要的一个尺度就是看学校的图书馆,看图书的借阅率。

初二的学生功课还不算太忙,完全有精力多读书,与先贤哲人对话,在读书中受到的启迪与激励、增强涵养与积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初二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基本没读什么书,书包里只有练习册之类的书,只知道大量做题,读人文方面的书几乎成了空白。

初中是人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滋养,这一阶段人文素养的缺失留下的后遗症会在成年后发作,尽管学生自己也知道读书的重要,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更关心的还是分数、中考。

而不读书带来的并不是高分,而是思维能力的萎缩。

学生们普遍喜欢画面的东西不喜欢文字的东西,爱看电视不愿意看书,爱听老师讲不愿自己动脑,调查显示,初二实验班的学生83%喜欢看消遣性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